搜尋此網誌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教授投書/李遠哲長期壟斷資源 有資格批評台大?**公懲會判管中閔申誡

翁茂鍾人脈廣 名列台南四公子 
                             高鐵喬位鬧上法院

                  中華民國108年9月14日
2019-09-14 00:29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


佳和集團董事長翁茂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被指疑為涉及炒股案的友人
佳和集團董事長翁茂鍾關說,據了解,翁茂鍾在司法及警界人脈廣泛,捲入多起官司但不曾入獄,有台南四公子之一的稱號,昨天他手機及line都未接聽,無法得知他的看法。

翁茂鍾為日本名城大學法學碩士,
是台南紡織龍頭佳和集團第二代接班人,
現為台南「億載會」重要成員之一,
                      多年前曾任台南警友會理事長。

十五年前接下自家企業,幫跨國平價衣代工,並且轉投資營造科技產業,因有留日背景,擔任不少紡織相關工會理事長、理監事等。

這些年來,翁兩度被起訴炒股
一件最後輕判四個月易科罰金定讞,
另一件判刑一年兩個月但最後卻是
                 囑託台南地檢署代執行易服社會勞動。
據了解,當時翁易服社會勞動的工作是到警局服務
由於他跟警方的關係,此一結果當時曾引起議論。

四年前,他因高鐵喬位風波,躍上新聞版面,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四年前的八月十四日晚間,翁搭乘高鐵由台北返回台南,
買的是自由座,上車後就跟列車長說:
  「我是高鐵執行長鄭光遠的朋友,務必幫我找到座位」。

列車長引導他到商務車廂空位坐定後,
依規定請他補足四七五元商務票差價,
沒想到翁從座位上跳起來怒嗆,
                  「我是執行長朋友,為什麼還要補票」。

翁在車廂大聲咆哮十多分鐘,指責列車長服務態度不佳,
當場拿起電話打給鄭「告狀」,列車長接獲指示不必補票
改依指示辦理後,翁仍餘氣未消,還怒嗆「要搞你、弄你」。


列車長不堪受辱,檢附密錄器影片等證據報案,
                      檢方依公然侮辱起訴,
翁否認犯行,指控是列車長先挑釁,最後判罰翁一萬元。

----------------------------------------------
石木欽涉幫翁茂鍾喬案 10多年餐敘逾70次


                    中華民國108年9月14日
2019-09-14 00:00聯合報 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


請辭的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圖)被指為涉案的友人翁茂鍾關說,他發表聲明稱遭鬥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因涉違反法官倫理請辭,
根據檢方搜索查扣的關鍵記事本及資金清查,
石與翁茂鍾有數十年交情,兩人不但常餐敘,席間有時還有其他法官;此外,石的家人曾多次購買與翁公司有關的股票,
               獲利至少上千萬元。

檢方查扣翁關鍵記事本及資金流向
據了解,廉政署在二○一四年間,就接到與石木欽有關的檢舉
但是另一家上市公司高層被控內線交易的案件,
         之後才又接到檢舉翁茂鍾的炒股案。

檢方立案調查後,曾進行監聽、行動蒐證,
先後搜索翁茂鍾及另案當事人相關處所,
其中在翁的辦公室,查扣到他與秘書過去十幾年的記事本。

石翁飲宴 曾有多位法官在場
記事本上清楚記載翁的行程,包括與那些人在那些餐廳會面,其中,翁宴請的餐會中,包括與石木欽單獨會面及與其他法官同桌餐敘,十多年來至少超過七十次。

辦案人員清查比對發現,翁與司法官的餐會場所,多選在高檔日本料理餐廳,有時翁相關案件的律師也會在場,有時則是多名企業界人士與翁、石及其他法官的餐會。

據了解,出現在翁筆記本上的司法界名單,除石之外,
另外常客還有數名資深法官,有些人已退休,有人仍在職。
檢方此次函送給司法院的資料中,
也包括翁與這些法官的筆記資料,
                      司法院是否一併處理,受到關注。

翁本人與他公司牽涉的民、刑事官司約有十件。
檢方除查出在二○一四年初,翁的炒股案在審理期間,
翁、石兩人曾一度有密集通聯;
翁在檢方應訊時稱,數十年前,石在台南擔任檢察官時兩人就認識,他坦言會就案件詢問石的法律意見,但石都請他找律師。

石家人曾買翁公司股票 獲利上千萬
司法院在接到檢方函送的報告後,曾由政風處約談石木欽,石承認與翁是認識多年老友,曾有餐敘,但否認曾為他關說案件或有不當行為,由於時間長遠,無法記得餐敘內容,並指翁的記事本記載部分有誤。

此外,辦案人員在清查相關人的資金往來資料,發現廿年前,石木欽的太太與小孩曾購買多支與翁公司有關的未上市股票,有些股票在上櫃後高價出脫,獲利驚人;翁向檢方解釋,他常向朋友推薦好公司的股票,並非獨厚石木欽。


檢方研究後,認為就算有內線交易之虞,
但依當時內線交易的追訴時效只有十年,並無法達起訴門檻,
                           但有礙司法形象。

---------------------------------------------
石木欽「老朋友」翁茂鍾炒股案 8年改判4月

                           中華民國108年9月14日
 2019-09-14 00:26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台中報導


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涉嫌幫佳和集團第二代接班人翁茂鍾(圖)關說案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司法院昨發布新聞稿,指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涉嫌幫證交法案被告友人翁茂鍾關說案件,根據判決資料,翁案一、二審都被依證交法判刑八年,上訴最高法院發回更審後,改依商業會計法判刑四個月,可易科罰金定讞。

翁茂鍾是老牌紡織廠佳和集團第二代接班人,
民94年 二○○五年捲入應華精密科技炒股案
檢方起訴翁茂鍾等人與麗天投顧公司董事長蔡漢凱約定,
以每股廿九元為底價,分批賣出翁手中約四千張應華股票
高於廿九元差價部分,做為蔡操縱股票價格的佣金,
                                獲利一億四千多萬元

翁在法院審理時,矢口否認有任何違反證交法及商業會計法等犯行,指佳和集團出現資金缺口,需要出售應華股票以取得資金,並無炒作意圖。

一審台中地院審判長洪俊誠、法官高英賓、戴博誠認為,翁熟知拉抬股票的情形,辯稱不知有拉抬應華股票等語,是卸責之詞,且上市公司以抬高或壓低股票交易價格的方式,掩飾自由經濟下的合理股價,進而混淆投資者的價值判斷,在毫無資訊揭露的前提,更為法所不許,否則豈非與詐欺行為無異,依證券交易法重判翁茂鍾八年有期徒刑。

翁等人上訴,二審台中高分院審判長郭同奇、法官陳慧珊、洪曉能審酌認為,翁茂鍾犯罪所得達一億元以上,依法加重刑度後,維持原判。

翁等人上訴,最高法院審判長黃正興、法官陳世雄、許錦印、周政達、陳春秋審酌,翁等人不法所得金額核算
      是否符合證交法獲利上億元要加重刑度,有待詳加調查,
                                          發回更審。


全案發回台中高分院更審後,
更一審審判長邱顯祥、法官林源森、廖純卿
       未針對最高法院提出就獲利是否上億元的部分進行審酌,
                         只以商業會計法改判翁四個月
                       炒股部分則以事證不足認定無罪確定。

---------------------------------------------------

台中高分院發新聞稿 
               合議庭:依卷所得證據判決

                              中華民國108年9月14日
2019-09-14 19:25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即時報導

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涉嫌幫證交法案被告友人翁茂鍾關說案件,
根據判決資料,翁案一、二審都被依證交法判刑8年,
                       上訴最高法院發回更審後,
           改依商業會計法判刑4個月,可易科罰金定讞。

今晚高等法院台中分院發布新聞稿,指合議庭成員完全依卷附調查所得證據來判決,審理期間沒有受到任何不當干涉。

今晚6點多,高等法院台中分院特別發出新聞稿,說明「101年度重金上更(一)字第32號判決」是否有受到不當外力影響,全文說明如下:

壹、經查:本案被告翁茂鍾係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2項、第1項第3款、第4款、第6款,及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款等罪嫌,由檢察官起訴,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及本院判決罪刑後,上訴經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4706號判決撤銷發回本院更審。發回意旨主要係指摘原判決認定之犯罪所得,未按立法意旨採取「差額說」,扣除成本支出,致犯罪所得是否已達一億元以上,而有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2項規定之適用不明;且原判決就被告翁茂鍾所操縱買賣股票集團及其他投資人買進、賣出股票金額,均未記載於犯罪事實欄,附表備註欄所載買進、賣出金額,究係憑何證據計算得出,亦未詳予說明,致本案犯罪所得之事實認定是否正當,無從憑以判斷。

貳、本院101年度重金上更(一)字第32號審理後,
綜合調查各項有利、不利被告之證據,
認被告翁茂鍾確有違反
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款之製作不實會計憑證、帳冊犯行,
而判處有期徒刑8月,並因其犯罪行為在96年4月24日以前
符合中華民國96年罪犯減刑條例之減刑條件,
故宣告減為有期徒刑4月,且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至其被訴違反證券交易法部分,則係不能證明被告翁茂鍾有該犯罪行為,惟因檢察官起訴認為此部分行為,與論罪科刑之違反商業會計法部分犯行,有刑法修正前牽連犯之裁判上一罪關係,故不另為無罪之諭知。本院判決後,檢察官及被告翁茂鍾均未上訴而確定。

參、本院承辦之合議庭成員完全依卷附調查所得證據,而為判決,審理期間並未受到任何外力不當干涉,
合議庭成員與前石委員長並無私人交情,
更未接受前石委員長或被告翁茂鍾飲宴,特此說明。


合議庭 審判長邱顯祥 陪席法官林源森 受命法官廖純卿

***********************************************
看問題/公懲會是法官中的法官 不懂避嫌損傷司法
 
                             中華民國108年9月14日
2019-09-14 00:45聯合報 本報記者蕭白雪

被稱為「法官中的法官」的公懲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鳳梨宴到龍馬高爾夫球隊,司法官與有案在身友人長期的餐敘、打球聯誼,所帶來的緊密關係,即使沒查出貪汙行賄等罪行,但總讓外界對司法公信大打折扣;如今又爆發有懲戒法官之權,被稱「法官中的法官」的公懲會,委員長竟與訴訟當事人有不當飲宴醜聞,司法改革口號喊得再大聲,只怕民眾仍滿心質疑。

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因被查出與官司纏身的老朋友常飲宴往來而請辭,法務部政務次長蔡碧仲因發言涉及舊識陳明文案引起爭議,
兩人都自認受冤;不過,司法人員與朋友間的往來尺寸拿捏,
不管是接受招待、飲宴、甚至提供法律見解,
                   一旦可能影響到結果,都會影響到司法公信。

法官、檢察官與凡夫俗子相同,免不了會有親戚、朋友的人際往來,但重要的是在執法上能展現公平,不會因為與當事人的關係,讓人有可議的不公空間。

石木欽或許與有官司在身的翁茂鍾是年輕時就結識的朋友,
法官遇到官司纏身的親友詢問法律意見是常態,
但如能早早建立起關說絕緣體的口碑,
自然不會一再有人上門就教,也可免於捲入是非;
尤其當石身為高院院長時,影響力足以遍及全台一、二審法院,
      對於有案在身的友人,往來間的分際更應避免落人話柄。

蔡碧仲與陳明文間的過往關係,事實無法抹殺,
但當蔡職務是法務部次長時,不僅不該就個案事實表示意見,
                                           連法律見解都應避免
即使是他認為不因當上次長就切割過往朋友,
但以其身分,只要對案件發言,不論有理沒有,
                都躲不掉執法可能偏頗的質疑。


企業界、政界人士為避免官司纏身,喜歡結識司法界友人,
但身為司法人,若自己不懂得避嫌
                        就不要怪民眾為何總不信任司法。

*********************************************
          這篇在說啥 ????

司法茶壺風暴恐再起

                         中華民國108年9月14日
04:10     2019/09/14 中國時報 張孝義


高院庭長周盈文夫婦日前泣訴遭分案霸凌,引發法界震撼,
當時扯出周是石木欽重用法官,外界解讀背後隱含司法派系之爭。不料,石木欽9月初才判決台大校長管中閔的懲戒案,.現在又爆出石被指司法官行為失當請辭

昨天他發出「自清聲明」,反暗指是鬥爭下的犧牲品
                       一場司法「茶壺風暴」再起。


今年7月,周盈文、楊絮雲夫婦泣訴,
楊調任最高法院時,分案勞逸不均,曾創下「1天分8案」紀錄,
                                      是很明顯的分案霸凌
法界就傳出周盈文夫婦都是石木欽任高院院長時的愛將
     因石與最高法院院長鄭玉山間的矛盾,楊受池魚之殃。

9月2日,管中閔兼職彈劾案,公懲會宣判申誡處分,
                          相較當初「拔管」的力度,
             判決結果顯然與「當局」的期望落差頗大
                           而管案的審判長,正是石木欽。


石木欽被指司法官行為失當的原因,是與刑案當事人聚餐飲宴。
但此案經檢廉多年調查,都查不出任何涉犯刑事責任的事證
卻被認為行為失當。換言之,
一旦身為司法官就得斬斷過去所有人際關係,
                     否則是不是就該承受「行為失當」的原罪?

已故司法院長林洋港曾說司法官不應住在象牙塔內;
        法務部政務次長蔡碧仲在面對立委陳明文失金案,
更直白說「難道我以前認識的朋友都切割嗎?」
      顯然擔任司法官就斷絕人際關係,不是做人的道理,
                  遑論石木欽經檢方認證並沒有涉及任何不法。


由此可見,石木欽所言他是「鬥爭下的犧牲品」似非虛言
無論是法界的派系傾軋,
或是政治高層不滿判決結果的秋後算帳,
       看來司法改革成功之日,迄今仍是遙遙無期。

*********************************************


辭公懲會委員長 
              石木欽聲明:成鬥爭下犧牲品

                      中華民國108年9月13日
2019-09-13 18:23聯合報 記者李隆揆╱即時報導

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因任最高法院庭長、高院院長期間,
ㄖ涉嫌受人招待,有違反「法官法」之虞,
被北檢透過最高檢函轉司法院研處,
                石昨天搶在司法院人審會前請辭獲准;

對此,石今天發聲明表示,
任公職超過40年,畢生奉獻司法,未有懈怠,
如今因案請辭並非憂讒畏譏,
只是「司法清白不容懷疑個人清譽又豈能受人指點?」
                並控訴自己成為「鬥爭下的犧牲品」。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石木欽,
近期被查出在擔任最高法院庭長、高院院長期間,
涉嫌接受佳和集團負責人翁茂鍾招待,而翁曾被控炒股
     原遭判8年,最後卻僅判4月定讞,遭人質疑並檢舉,
   但檢廉查不出具體對價圖利問題,於上個月將全案簽結。

但石此舉有違反「法官法」之虞,北檢因此透過最高檢函轉司法院研處,石昨天卻在下週司法院法官人事審議委員會前搶先請辭。

石木欽今天下午發聲明表示,他任公職超過40年,畢生奉獻司法,未有懈怠。
在擔任公懲會委員長期間致力促使
     公懲會法院化的行政革新、編纂案例要旨、投身組織改造,
               期使公懲會運作更符憲及保障人權
如今因個人審判作為不容於當道,「竟成鬥爭下的犧牲品」。


文中提到,他自行此辭並非憂讒畏譏,只是「司法清白不容懷疑,個人清譽又豈能受人指點?」他雖請辭仍愛護司法,
                日後將一本初衷,期使司改大業成功

*******************************************
司法界重大醜聞…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 請辭下台

                                中華民國108年9月13日
2019-09-13 02:00聯合報 記者蕭白雪、林孟潔/台北報導


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被查出在最高法院庭長任內,
人際交往複雜,有違法官倫理規範,請辭下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涉不當接受招待
司法界爆重大醜聞。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石木欽被查出
最高法院庭長、台灣高等法院院長期間,
有違反法官倫理及不當接受招待等行為,
                              已自行請辭公懲會委員長一職
司法院十七日將召開人事審議委員會
                 討論他及其他法官涉及的不當行為。

石木欽是首位因法官任內行為違反行政倫理規範而下台的公懲會委員長,加上身為懲處全國公務員行政責任的最高司法機構,卻被查出行為不當,重創司法公信。記者昨多次試圖和石聯繫,未獲回應。

檢方追查超過四年
據了解,石木欽數年前就被檢舉在最高法院庭長期間,
與該庭法官審理案件的當事人過從甚密,涉嫌居中喬案子;
台北地檢署與廉政署接獲檢舉後,立案追查逾四年,
發現石與數位資深法官人際交往複雜,
                      曾數度在中南部接受案件當事人招待

檢方清查多年來與石木欽等數位法官相關案件,
發現石被指控的案件從二○一三年至二○一六年
甚至可追溯到更早;不過,有些已逾追訴權時效,
                                                有些查無對價關係,
台北地檢署日前就石木欽涉及刑事責任被檢舉部分簽結

不過,由於與案件當事人的往來及接受招待等行為,
有違法官倫理及公務員倫理規範,
檢方在案件簽結後將全案移送司法院議處。
據悉,人審會討論涉及不當接受招待的法官可能不只石一人。

下周二召開人審會
據了解,司法院曾要求石木欽對檢方的調查提出說明,但因石與友人往來過程都有明確物證,只能下台。至於石在法官任內的不當行為是否行政懲處,司法院將交由下周二的人審會討論後決定,石雖請辭仍可能被送評鑑。

此外,有自稱「看不下去的法官」向監察院檢舉
         提及一起遭最高法院撤銷發回的案子,
台中高分院後來將原本判十幾年的重罪改依輕罪輕判
     當事人因與石木欽私交甚篤,司法院也為此展開調查。

石木欽是司法官學院十五期結業,曾任台南地檢署檢察官、台南地方法院法官和庭長、最高法院法官、庭長、台灣高等法院院長,一至三審資歷完整。

決定管兼職案公審

在法界被視為與綠營關係良好的石木欽,
二○一七年十二月出任公懲會委員長,
承審過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浩鼎案中的財產申報不實,判翁申誡;在台大校長管中閔兼職案,更首度決定開放公審,引起外界討論,最終也判管申誡。

*******************************************

管中閔匿名針砭自家團隊 公懲會:損閣揆形象

                                      中華民國108年9月2日
2019-09-02 16:36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即時報導

台大校長管中閔擔任公職期間,
替壹週刊寫社論而遭監察院彈劾,公懲會今判管申誡。

公懲會的新聞稿中明確指出,
國家限制公務員不得兼職或業務的主要目的,
在要求公務員專心從事其職,應本一人一職之旨,謹慎勤勉
但管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發會主委期間,
卻經常性、持續性為壹週刊撰寫文章,除與本質性質相違,
                   更有礙職務尊嚴,損害政府信譽。

新聞稿上點出,管中閔擔任國發會主委期間,對國家、經濟、社會等各項發展政策本有綜合性規劃、協調職責,
就算有不同意見,也應在委員會會議協調討論,
以謀求國家健全發展,但他卻在壹週刊上「匿名」刊登文章,
部分內容除批評國家已決定的政策外,還針砭任職的行政院,
                   不但妨礙本職性質,也損及
           相關部會首長、中央銀行總裁、閣揆形象,
                 違反行政倫理,有礙職務尊嚴。

管批評的包括第709期
「奇妙的是換來一位毫無原則的經濟部長。
在電費回饋與電價浮動這些極為民粹的政策上,
這位部長展現的是:沒有專業,只看上意;
                        沒有原則,只會退讓」。
在央行政策上,批評「政府若一直對央行的不作政策毫無所感,
台灣的經濟只能在保三或保二中苦苦掙扎,永無出頭之日了」

。在勞動部調漲基本工資案上,管寫下
「繼任的江宜樺院長在當時經濟成長仍未達標的情況下,
          於2013年4月調漲了基本工資......政府失信之始」
、「當時未就任的勞動部長也立刻表態支持。
                  政府再度破壞自己的承諾」。

公懲會列舉壹週刊第667、701、703期敘及央行政策,第693期勞動部通過調漲基本工資,以及第709期執政黨選舉大敗,江宜樺辭職等篇章,認為這些文章讓人民有公務員自身事務,
   公務員紀律鬆散不良觀感,已損害政府信譽,有懲戒必要。

公懲會在開庭時,數度要求牽涉個人隱私的部分不要公開提示,
                 認為「這樣會把當事人的社會活動公開」。

**************************************
管中閔申誡處罰影響校長一職? 公懲會這樣回答

                       中華民國108年9月2日
2019-09-02 16:35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即時報導


台大校長管中閔遭監察院
          以擔任公職期間替壹週刊寫社論彈劾
                  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公懲會今天下午3點宣判,判管中閔申誡

公懲會除認為管中閔嚴重損害政府信譽,
                也違反公務員服務法,因此有懲戒必要,
另公懲會指出,記申誡是否會影響管中閔校長職務,
                   此部分並非公懲會的權責。

公懲會認為,管中閔自2014年1月15日起
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並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
是政務人員卻經常、持續性為壹週刊撰寫文章,刊登於雜誌上,
     除了和本身職務性質相違背外,更有礙職務尊嚴
              足以使民眾產生公務員不專心自身政務
                       公務紀律鬆散的不良觀感
                             已嚴重損害政府信譽,
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14條第1項禁止業務的規定,
                            因此有懲戒的必要。

公懲會書記官長林玉苹受訪指出,
管中閔從2014年1月15日開始在壹週刊投稿,
每隔一週就刊登一篇,總共有27期,每一篇稿酬是2萬5000元;
                另就為何不是撤職處分,林玉苹說,
          這是合議庭就本案情節做考量後決定的結果。

有媒體問及是否會影響校長職務?林玉苹表示,
                      這並非公懲會的權責,
          另申誡處分對公務員而言是會影響考績


********************************

不入流的怎知何謂第一流 ?!
**************************************************
教授投書/李遠哲長期壟斷資源 有資格批評台大?

中華民國107年7月23日

2018-07-23 00:59聯合報 姜文瑜/大學教授(台北市)


李遠哲頂著諾貝爾獎的光環,卅多年來縱橫台灣學術界,
不但坐擁國家供給的最優渥資源,
也拉拔了一批又一批從美國返台的李氏子弟兵,
占據了台灣學術界,尤其是中研院各個重要職位,
長期把持國家學術資源。
李遠哲主掌中研院十年,中研院預算大幅膨脹,
而同一時間全國各國立大學的資源卻不斷在減少。

但是,請問中研院有做出一流的研究嗎?
他一手提拔的翁啟惠、吳茂昆,拿了國家無數資源,
又對台灣有什麼貢獻呢?
他一手策劃而其後杜正勝執行的教改
除了造就了台獨意識,還成就了什麼呢?

尤其,李遠哲在二○○六年(民國95年)退休前
授意中研院通過組織章程修正條款,建立所謂「諾貝爾條款」
規定凡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員可以終身擔任「特聘研究員」
不受退休年齡限制,每月最多可領五十萬元薪水
為了杜悠悠之口,
該條款又加入
相當之全球性殊榮」的研究員,也可以享有相同的待遇,
即不必退休,坐領最高五十萬元的薪資。
於是,許多與李遠哲親近的研究員紛紛呈報
自己也曾獲得該領域等同諾貝爾獎的榮譽,
成了特聘研究員,不受退休年齡限制,坐享高薪。

這樣一個在台灣享盡榮華富貴,卻留下許多負面影響的人,
有什麼資格批評台大?

**************************************
觀察站/幫蔡政府護航 李遠哲繞彎挺拔管?

中華民國107年7月23日

這次台大校長遴選,
包括中研院前後任副院長等部分候選人,都和中研院有關係,
前院長李遠哲被視為「影武者」、下指導棋傳聞不斷,
李遠哲也已公開否認;
中研院前天更大動作發新聞稿,強調絕未介入台大校長遴選。

李遠哲昨罕見公開評論管案,
直指台大沒能力選出一流校長,管案和政治介入學術無關,
反更凸顯他的政治立場。
台大這幾年有無進步、有沒有選出一流校長,見仁見智。
但管還沒上任就被封殺,怎知他不會是一流校長?

李遠哲不應混為一談,管中閔適不適任,
和政府有無插手是兩件事,
明眼人一看,就知政府總動員,介入這次台大校長遴選。
李遠哲說出政府沒插手這句話時,
就已有「護航」政府的意味了,不也是另一種「介入」?

儘管很多人認為,
中研院長應學術中立,不應插手政治,
但李遠哲一向不掩飾他的政治立場,
陳水扁兩次選總統,他都公開表態支持。
後來陳水扁貪汙入獄,
李遠哲諾貝爾得主的「神主牌」頓時崩解。
經過政府再次輪替,蔡英文從競選到就任總統,
早已卸任院長的李遠哲,也曾表現出對小英的肯定。

李遠哲到底有無介入台大校長遴選案,
其實查無實證,都只是傳聞而已。
即使有許多校長候選人來自中研院、甚至曾受李遠哲賞識,
也不能武斷說他介入遴選。
但他若因不認同管中閔是「一流校長」,
就解讀為管案沒有政治介入,邏輯上其實說不通,
反而讓挺管派更加認為他有介入,
李院長還不如「沉默是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