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才算公然侮辱?──淺談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意旨
113年07月22日星期二 生活與法律
法律講座:臺北地檢署 陳品妤檢察官
一、主題:怎樣才算公然侮辱?──淺談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意旨
二、說明:
(一) 刑法公然侮辱罪合憲性
刑法第309條第1項規定:「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所處罰之公然侮辱行為,係指依個案之表意脈絡,表意人故意發表公然貶損他人名譽之言論,已逾越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經權衡該言論對他人名譽權之影響,及該言論依其表意脈絡是否有益於公共事務之思辯,或屬文學、藝術之表現形式,或具學術、專業領域等正面價值,於個案足認他人之名譽權應優先於表意人之言論自由而受保障者。於此範圍內,上開規定與憲法第11條保障言論自由之意旨尚屬無違。
(二) 公然侮辱罪所保障之範圍
刑法公然侮辱罪之立法目的係為保護他人之名譽權,其保障範圍可能包括社會名譽、名譽感情及名譽人格。社會名譽又稱外部名譽,係指第三人對於一人之客觀評價。於被害人為自然人之情形,則另有其名譽感情及名譽人格。名譽感情指一人內心對於自我名譽之主觀期待及感受。名譽人格則指一人在其社會生存中,應受他人平等對待及尊重,不受恣意歧視或貶抑之主體地位。刑法公然侮辱罪係為避免一人之言論對於他人之社會名譽或名譽人格造成損害,而名譽感情係以個人主觀感受為準,既無從探究,又無從驗證,如認個人主觀感受之名譽感情得逕為公然侮辱罪保障之法益,則將難以預見或確認侮辱之可能文義範圍。是系爭規定立法目的所保障之名譽權內涵應不包括名譽感情。
(三) 何者為公然侮辱所處罰行為?
1.表意脈絡整體觀察評價
先就表意脈絡而言,語言文字等意見表達是否構成侮辱,不得僅因該語言文字本身具有貶損他人名譽之意涵即認定之,而應就其表意脈絡整體觀察評價。如脫離表意脈絡,僅因言詞文字之用語負面、粗鄙,即一律處以公然侮辱罪,恐使系爭規定成為髒話罪。具體言之,除應參照其前後語言、文句情境及其文化脈絡予以理解外,亦應考量表意人之個人條件(如年齡、性別、教育、職業、社會地位等)、被害人之處境(如被害人是否屬於結構性弱勢群體之成員等)、表意人與被害人之關係及事件情狀(如無端謾罵、涉及私人恩怨之互罵或對公共事務之評論)等因素,而為綜合評價。
2.行為人是否有貶損他人名譽之故意
次就故意公然貶損他人名譽而言,則應考量表意人是否有意直接針對他人名譽予以恣意攻擊,或只是在雙方衝突過程中因失言或衝動以致附帶、偶然傷及對方之名譽。
3.是否逾越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
又就對他人社會名譽或名譽人格之影響,是否已逾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而言,按個人在日常人際關係中,難免會因自己言行而受到他人之月旦品評,此乃社會生活之常態。一人對他人之負面語言或文字評論,縱會造成他人之一時不悅,然如其冒犯及影響程度輕微,則尚難逕認已逾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惟如一人對他人之負面評價,依社會共同生活之一般通念,確會對他人造成精神上痛苦,並足以對其心理狀態或生活關係造成不利影響,甚至自我否定其人格尊嚴者,即已逾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限度,而得以刑法處罰之。
4.發表言論之正面價值
就負面評價言論之可能價值而言,一人就公共事務議題發表涉及他人之負面評價,縱可能造成該他人或該議題相關人士之精神上不悅,然既屬公共事務議題,則此等負面評價仍可能兼具促進公共思辯之輿論功能。又如以文學或藝術形式表現之言論,縱包括貶抑他人之表意成分,仍不失其文學或藝術價值。至一人針對他人在職業上之言行,發表負面評價,亦可能具有評價他人表現之學術或各該專業等正面價值,而非全然無價值之言論。是就此等言論,亦應依其表意脈絡,考量其是否有益於公共事務之思辯,或屬文學、藝術之表現形式,或具學術、專業領域等正面價值,而不宜逕以公然侮辱罪相繩。
5.針對結構性弱勢者身分之羞辱言論
就社會名譽或名譽人格而言,如依個案之表意脈絡,公然侮辱言論對於他人社會名譽或名譽人格之影響,已經逾越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尤其是直接針對被害人之種族、性別、性傾向、身心障礙等結構性弱勢者身分,故意予以羞辱之言論,因會貶抑他人之平等主體地位,從而損及他人之名譽人格。於此範圍內,已非單純損害他人之個人感情或私益,而具有反社會性,即可以刑法處罰此等公然侮辱言論。
三、Q&A
Q:刑法公然侮辱罪在何範圍內合憲?
A:表意人故意發表公然貶損他人名譽之言論,已逾越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且經權衡後於個案足認他人之名譽權應優先於表意人之言論自由而受保障者。
Q:刑法公然侮辱罪所保護之名譽權內涵不包含下列何者?
A:名譽感情。
Q:依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意旨,下列何者行為將構成刑法公然侮辱罪?
A:1.單純罵髒話。
2. 雙方衝突過程中因失言、衝動偶然傷及對方之名譽。
3. 以文學或藝術形式表現對他人之負面評價。
4. 針對被害人之種族、性別、性傾向、身心障礙等結構性弱勢者身分,故意予以羞辱之言論。
******************************************
罵「狗改不了吃屎」 二審不算侮辱逆轉判無罪確定
2023-11-02 15:33 聯合報/ 記者曾健祐/台中即時報導
台中劉姓男子和網友糾紛,在臉書發文稱他「狗改不了吃屎」,台中地院一審以劉暗示對方是「狗」,依公然侮辱罪判他拘役50日;台中高分院二審認為,劉是比喻網友過去的行為以抒發己見,且一般人對語言文字理解,都難認他是暗喻對方為狗,撤銷改判劉無罪,全案確定。
檢方起訴指出,劉男和網友在臉書社團「我是太平人」因細故爭執,彼此有多起訴訟雙方結怨深,劉2022年11月6日就在社團貼文說「常言道,狗改不了吃屎比喻不改惡行故態復萌」,並提到對方全名。
檢方認為,劉男以此辱罵網友,足以損及個人名譽、人格尊嚴,偵結依公然侮辱罪嫌起訴劉;台中地院一審時,劉男坦承發文但矢口否認公然侮辱,辯稱是該名網友一直在網路霸凌他,甚至騷擾他朋友,即使法院判決後仍不改,因此才在網路發文,請朋友自己去看。
一審認為,劉男的發文,依一般社會通念已含有暗示對方為「狗」,而具輕侮、貶抑對方在社會上評價,顯屬侮辱言詞,依公然侮罪判他拘役50日。
劉男不服上訴,台中高分院二審勘驗劉男臉書發文,發現劉男是針對網友過去涉訟的行為事實,抒發個人意見,認為對方是不改惡行、固態復萌,並引用社會上常忘的比喻文字「狗改不了吃屎」,譬喻網友的作為。
二審指出,以一般人對語言文字的使用與理解,都難認劉男是暗示網友為狗,並以此貶抑對方社會評價,這也和我們平常使用以動物為喻的語言文字,如「鼠輩橫行」、「虎頭蛇尾」、「狡兔三窟」、「猴急」、「鶴立雞群」及「豬隊友」等,都不是明示或暗示他人即為該等動物。
二審認為,本案劉男引喻文字形容網友的作為並抒發己見,不能認定已該當公然侮辱的構成要件,認為一審未就劉男貼文整體觀察,審酌社會通用比喻用法,僅持其中「狗」字就認為暗示,原判決有違誤,撤銷改判劉男無罪,全案確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