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美學系列/上河圖──張擇端的電影分鏡(二) 張擇端 蔣勳

美學系列/清明上河圖(貳)

【聯合報╱蔣勳 文】100/12/1

張擇端的電影分鏡

驢隊馱炭,緩緩而行,穿過樹林,轉過一段小橋,往城市方向走去。 
木炭是供應城市居民生活的物資,預告城市不遠了,但這還只是剛剛接觸到城市邊緣而已。
城市邊緣是小橋流水,野渡無人,一舟自橫。
城市邊緣是農家菜圃,房舍屋頂上瓦片散亂,或鋪著禾草麥稈。
疏林荒野,村舍數間,有方整的打榖場,
場上還停放著輾穀物的石輪農具,餵養牛羊盛裝飼料的石槽。
農民無事,閒坐在草亭裡,看著面前自己熟悉的家園。

張擇端用電影分鏡的方法布局,
〈上河圖〉第一段,完全像今日電影使用的長鏡頭,
慢慢搖過一片樹林掩映的農家風景。
速度不疾不徐,節奏平緩安靜,
這只是城市的序幕,與接下來進入城市的快速節奏完全不同。

〈清明上河圖〉一段一段,節奏分明,
是可以用西方交響曲的樂章形式來欣賞品味的。
如果是電影,大概會在這第一段的序幕畫面上打出編劇、導演的名字吧
──編劇、導演,都是張擇端。

張擇端,他的手下,應該領導著不少組分工的畫院畫師吧,
有的專門負責勾描建築物,界分房屋街道布局,確定橋梁細節透視比例。
他們就像今日建築專業訓練的人員,擁有描圖設計的能力。
另一組畫師可能專畫舟船、車、轎,必須對材料結構、機械力學有清楚認識,
大型的「萬石船」船上桅竿有多少條繫帆纜繩,
船尾的升降式方向舵,軸輪細節,必須準確,船舷上千萬鉚釘,不能有一點遺漏。
這是宋代,繪畫寫實的要求達到巔峰的時代,
畫院畫師必須擁有精密準確的寫真能力。
後代人觀賞這張畫時,幾乎可以依照畫面描繪,
完全一樣打造一艘宋代當年負責漕運的「萬石船」,
這是元代文人寫意畫興起以後中國繪畫迅速喪失的特質。
〈清明上河圖〉以八百多個人物架構起城市風景,
畫師中主攻人物的一定不少,
在街頭觀察士紳、僧道,
在街頭記錄庶民百姓,販夫走卒,
如何區分不同身分不同階級人物的衣飾服裝,
如何表達各行各業特殊的姿態五官表情,
這些由張擇端統領的龐大畫班,像今日拍攝電影的各個分工的班底,
分門別類,蒐集描繪城市林林總總的圖像,
再經由導演張擇端去增刪剪接、組織布局,
完成整體五百多公分長的〈上河圖〉,大氣磅礴,完全像現代史詩性電影的偉大結構。

城市入口交流道
從張擇端的分鏡觀念來看,城市第一個節奏的變化是「城市入口」,
然而,城市入口在哪裡?從何畫起?
張擇端找到了「交流道」。
如果前面一段「驢隊馱炭」是農村人口在運送物資進城販賣,
在分鏡表的第二主題「交流道」這一段顯然出現的都是城市人口了。

我們先看一看交流道附近的「行道樹」,
「行道樹」確定是城市才會有的風景。

「行道樹」早在隋代為了防護運河堤岸就定下規則,
沿河堤種植柳樹和榆樹。
榆樹、柳樹成長較快,主幹深根粗壯,都有護固河堤土基的功能。

運河多是為了城市形成運輸物資而開發的水道,
〈清明上河圖〉裡描寫的「汴河」是人工運河,
上聯黃河、洛水,下接江寧,直通淮河、泗水、長江,
東南豐饒的物資運輸到京城,全靠這一條運河。

宋代對沿河兩岸種植榆樹、柳樹的規定抓得更緊,
有嚴格「詔令」分配一等戶每年負責種植五十棵行道樹,
依戶籍等次遞減,使穿行於京城繁華市區的「上河」,
每一段都有人負責管理,榆柳成蔭,貫穿張擇端的長卷,
一千年前的城市河岸風景或許讓今日台北淡水河沿岸的居民都覺汗顏。

城市交流道入口,出現一片柳樹叢,
柳樹主幹枯老虯結,都是廮瘤窟窿,樹皮蒼老皴皺,以渴筆皴擦,顯得頗有歲月,
  柳樹主幹粗壯,上面卻抽出了新細柳條,
顯然這不是自然生長的樹木,而是人工種植的行道樹木,
每年要砍伐上面的陳舊枝枒,使主幹壯大,
今日城市行道樹也都還如此處理,
張擇端正是用了這一段極具姿態的柳樹叢帶出了城市入口的交流道

     (城市入口)



行道樹旁有幾戶農家,有刺竹編成的圍籬,圍籬的門半掩,
可以隱約看到室內紡紗機一類的器物。

交流道兩隊人馬,一條自北轉西南進城,另一隊人馬自西邊向東南出城。


    (進城隊伍)

這一支隊伍不是農村人口,他們是出外遊玩或郊祀的城市居民,
轎子頂上插滿野草閒花,這是長久以來被研究者注意到的畫面。
為什麼轎子頂上有花草?學者依據宋代的風俗認為是清明出外掃墓,
有習慣把花草插在轎頂裝飾,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是比對〈清明上河圖〉最好的文字資料,
其中「清明節」一項就有「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的記載。

這一支隊伍非一般民眾,不是官家,就是富紳,隨扈大呼小叫,
路人急忙閃開,一場進城的戲碼就充滿了情節動態。

張擇端,作為一名好導演,他又安排一個事件,
使城市交流道車馬的繁忙緊張達到高潮。


提供
在進城隊伍前端,一個兒童正在路中間玩,
農家的婦人,在屋內聽到車馬聲,
聽到隨扈吆喝,怕孩子受驚嚇,立刻趕出來,要把孩子抱回去。
(圖二)


這一段幫助今天製作動畫的人找到情節主題,
也找到靜態的畫可以「動」起來的元素。
如果只是擁有精密描繪的技術,不會成就〈上河圖〉的偉大,
城市表面看來熱鬧繁華,導演張擇端卻必須異常冷靜,
他凝視城市,關心城市,
才能夠如此捕捉到城市中屬於「人」的深沉心事。

出城的文人
二十四公分高的畫卷空間,
「交流道」這一段只占大約四十公分的寬度。

自北南來轉向西邊要進城的隊伍,
和自西向東南出城的隊伍,形成「之」字型的排列,
中間夾著一戶農家,土牆崩頹,
母親正是從土牆中趕出來,伸出手,要救護路中間的孩子。

這是畫家的心事,不容易被發現,
在城市的熱鬧繁華裡,或許沒有人會特別停下來,
關心一個孩子會不會被馬踏到吧。

進城與出城的兩組人馬,似乎都沒有看到一個母親護衛孩子的焦急慌張。
當時擁有一百五十萬人口的北宋首都汴京,每一天發生的事太多了,
以同一個時代為背景產生的文學《水滸傳》
書寫著許多似乎為社會的不公平不正義而「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漢。
然而,〈上河圖〉裡是沒有英雄的,
〈上河圖〉靜靜瀏覽著城市繁華裡庶民百姓微不足道的小小的喜悅或哀傷。

許多次看〈上河圖〉,停在這「交流道」路口,
孤零零的一個孩子,看母親跑來伸手要抱他。
進城官家車馬喧騰叫囂,
孩子或許並沒有意識到他站在路中間的危險,
他只是愛看熱鬧而已,母親卻急壞了。

張擇端曾經很多次在繁華的汴京城看到這樣的景象嗎?
為什麼他記得這個畫面?為什麼他要刻意安排這一畫面?

張擇端或許是那一時代比《水滸傳》的講述者更親近低卑庶民的思想家。
他的美學世界裡沒有「英雄」,
城市繁華的「主角」就是庶民百姓。
十二世紀的畫家,可以看到街頭一個孩子可能被車馬踏到而心生不忍,
他的畫面就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圖三:文人出城的場面。
蔣勳/圖片提供
然而文人出城去了,就在母親、孩子的下方不遠處,一列人馬靜悄悄緩緩出城。出城的安靜,與上方進城大陣仗的喧囂,也形成對比。(圖三)  文人出城


出城的隊伍,第一個人似乎是管家,穿白色長衫,留鬚,
牽著女主人騎的驢緩步向前。
騎在驢背上的女子頭上戴風帽,左手還緊緊拉風帽下襬,好像怕風灌入。
「風帽」就是戲台上「昭君出塞」戴的昭君套,
連頭帶肩膀都包住,可以在荒郊曠野避寒避風。
女子騎在驢上,卻回頭張望,似乎呼應後面跟著的男子。
男子騎驢,也頭戴風帽,他的一前一後都跟著僕役,
僕役手中有長竹杖,挑擔著行囊書箱衣類的行李。

一組走向城市的官家隊伍,浩浩蕩蕩,氣派非凡,占據畫面上端三分之二。

出城的文人,兩匹小驢,僕役三人,靜靜悄悄,
從熱鬧繁華走向蕭瑟荒疏的郊外林野山村。

細看〈上河圖〉這一段,不止是看畫,也像是在閱讀一頁宋史,
宋室建國,已經歷一百六十年,太宗一統,
真宗澶淵之盟,確定與遼、西夏的和平共處,
仁宗四十年基本承平,到了張擇端創作〈上河圖〉的徽宗宣和年代,
正如同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慨嘆的──「斑白之人,不識干戈」。
頭髮白了的老人一生都沒有經歷過戰爭,

張擇端看著這樣的繁華城市,或許背後隱藏著難以言喻的憂慮感傷吧。
史料上常說〈上河圖〉「兼工帶寫」,「工」是「工筆」,
工匠描繪,只負責記錄,「寫」是「寫意」,
文人畫興起,要求繪畫不止是工匠技術的精準,
也必須在畫中賦予文人的思想與心事。

張擇端不是職業畫工出身,他從山東鄉下來,
「遊學京師」多年,似乎科舉也不如意,才改習繪畫。
他關心城市,卻常常有城市邊緣人的角度,
從落寞失意文人的角度,從拉船縴夫的角度,
從街邊橋頭販夫走卒的角度,
甚至,從城門口殘疾乞丐的角度,
一一觀看這眼前繁華,繁華裡就有了像讖語一般的憬悟與感傷。

〈上河圖〉完成不到十年,汴京就被遼軍攻陷──

通衢車馬正喧闐,只是宣和第幾年。

當日翰林呈畫本,昇平風物正堪傳。


北宋亡國一甲子,北方金朝張公藥,看著〈上河圖〉,在卷末題詩,
他是深刻體會張擇端創作這長卷的心事的吧。 

美學系列/上河圖──張擇端的電影分鏡(一)

〈上河圖〉是一個城市繁華的記憶,像普魯斯特用一整部《追憶似水年華》來書寫他的時代,像曹雪芹用一整部的《紅樓夢》書寫江寧的夢中繁華……


【100 /10/21 聯合報╱蔣勳/文】.


關於張擇端
擇端僅只留下一卷〈清明上河圖〉,已被公認為北宋徽宗宣和年間最偉大的畫家。

徽宗是重視藝術的皇帝,
在國家主管文化最高的機構──翰林院設圖畫科,拔擢優秀的畫師,
給予等同學者士大夫的崇高地位。
張擇端就是當時翰林院的畫院承旨,
應該是特別揀選、直接受徽宗指導進行創作的重要畫師。
事實上,〈清明上河圖〉這樣費時費力的鉅作,
沒有皇室官方的籌畫支持,很難以個人之力完成。
北宋首都汴京,累積了一百多年沒有大戰爭的穩定富裕,
人民安居樂業,百業興榮,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文明。
一條漕運繁忙的汴河,穿過街市繁華的中心,
從南方來的大船,載著貨物,一艘一艘停靠河岸。
一長列駱駝隊伍,絡繹穿過汴京城門,背上馱滿輸送向北方的物品。
十二世紀前後,汴京正是南北東西貨物貿易輸送的樞紐,
也才供養出一個如此繁華的城市。
徽宗看著這眼前如夢的繁華,他想留住什麼吧,跟畫院畫師商量,
以汴京城市為主題,創作一卷〈上河圖〉。
像今日籌畫拍攝一部城市紀錄片一樣吧,張擇端接下了這任務,
他是這部偉大城市紀錄片的監製、編劇和導演。
有趣的是,徽宗朝官方最重要的國家美術目錄──《宣和畫譜》裡沒有張擇端的名字。
僅僅只從史料文獻去研究美術史的學者,可能會完全忽略張擇端這個名字。
幸好有一卷〈清明上河圖〉留存下來。
作品存在,比一切文字史料更雄辯,也更真實。
張擇端,這麼重要的畫家,為什麼沒有記載在《宣和畫譜》中?
有人認為當時負責編修國家美術目錄的人可能是蔡京。
蔡京被認為是誤國的姦佞小人,逞一己之私,貪賄圖利,
張擇端恃才傲物,不肯奉承蔡京,因此被官修的《宣和畫譜》除名。
這個說法是否屬實,很難考證。

我懷疑蔡京說法的真實性,因為張擇端如果是畫院承旨,
徽宗不會對他不認識,對這樣一位重要的藝術家,
沒有列名國家文獻目錄的《宣和畫譜》,皇帝應該不至於不聞不問,
蔡京即使擅權,或許還不敢這樣一手遮天吧。
另一種說法比較平實,認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創作年代在徽宗宣和末年,
《宣和畫譜》在宣和2年(1120)已經蒐集編錄完畢,沒有來得及列入張擇端的名字。
宣和年號只到1125年,靖康兩年,到1127年北宋就亡國了,汴京落入遼的版圖。
〈上河圖〉最可能的創作完成時間
是在《宣和畫譜》編完的1120年至北宋滅亡的1127年的七年之間嗎?
繪畫的「文本」
許多學者對這張畫有極其不同的看法,眾說紛紜,
因為沒有足夠可信的文字資料可供憑證。
也許是另一種幸運吧,因為沒有太多文獻資料,
反倒可以擺脫迷信文字史料的障礙,直接就作品本身來討論。
近代文學的論述上有人呼籲「回到文本」。
《紅樓夢》是偉大的文學,「紅學」的考證卻往往越來越偏離「文本」。
長篇大論,引經據典,卻無一字涉及小說本身,畢竟使人懷疑論述的意義。

〈上河圖〉自1950年代被確定為北宋張擇端名作,能夠看到原作的人不多。
遲至二十一世紀初,這張畫在上海、北京、香港,三次露面,
引起一般大眾廣大的注意。

上海博物館五十周年館慶,展出這張畫。
清晨五點鐘就有人在門外排隊,常常一排四、五個小時,都不一定看得到畫。
人潮隊伍一到畫前面,就停住不動,任憑管理員如何催促,都難移動。
我在隊伍中聽到日本來的觀眾,向催促的人抱歉地說:「我從日本來,要慢慢看。」
我第一次去,是館長直接帶我進入展覽室,
第二次自己堅持排隊,
擠在手中提著豆漿拿著油條的人群中,
特別覺得〈上河圖〉是一張以「庶民百姓」為主角的城市圖畫,
原來更應該與「庶民百姓」一起看這張畫。
張擇端地下有知,
應該慶幸他的作品跟他關心的「庶民百姓」如此靠近,如此息息相關。
張擇端的〈上河圖〉不屬於皇室貴族,不屬於士紳文人,
不屬於只關心論述研究的學者,
張擇端〈上河圖〉的真正繪畫「文本」就是「庶民百姓」。
目前傳世的〈清明上河圖〉多達四十幾種不同版本,都來自北宋張擇端這一卷祖本,
然而卻也沒有一件能真實抓住張擇端原作「庶民百姓」的創作核心主題。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為藍本,
利用現代科技,製作了一百二十公尺長、六公尺高的動畫版〈上河圖〉,
成千上萬的「庶民」有了一次可以更貼近張擇端〈上河圖〉的經驗。

原作只有 二十四公分 高,許多場景小到肉眼都難觀察,現代科技的放大,
幫助現代觀眾看到一千年前畫師線條的精細準確。

古代的工筆的「界畫」在宋代文人美學興起後遭受貶抑。
「界畫」等同於「工匠畫」。
而文人美學最看不起的就是以技巧炫耀的工匠,
「界畫」一格,也因此淪為「匠氣」,萬劫不復。
一直到清代初期,西洋以科學透視創作的繪畫,
還被當時的文人批評為「雖工亦匠,不入畫品」(見鄒一桂《小山畫譜》)。
張擇端〈上河圖〉的被重視,可能重新使美術史思考起「界畫」的成就。
「界畫」是以工整線條處理建築物,如房屋、宮殿,如船艦、車輦、橋梁。

現存〈上河圖〉卷尾第一個題跋是北宋亡後金人張著的題記,
題記裡說到: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
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

張著的題記是目前討論張擇端生平的重要依據,
題記的年代是金世宗大定丙午,西元1186年,
北宋亡國,失去汴京,已經六十二年。
張擇端,一個讀書人,在京城遊學,
可能科舉失敗,愛上了繪畫,學習工筆的「界畫」,
特別嗜好處理船隻、車輛、橋梁,城市街道景觀。
他不同於當時已成主流的文人畫家,不斷歌頌山水。
相當於李唐創作《萬壑松風》(1124)的同時,
他日日在京城街頭,看庶民百姓的生活,
「庶民百姓」也就是他創作的真正「文本」。
電影分鏡
我生活在台北,如果我要畫一張表現完整城市繁榮的畫作,要從哪裡畫起?
當初張擇端接到要畫〈上河圖〉的工作,
他走在汴京城,舟車來往,商鋪林立,人群雜沓,民居櫛比鱗次,
他或許也想過一樣的問題:要從哪裡畫起?
展開畫卷,開始的一段,不像城市。
疏林荒野,一條沿溪曲徑,自遠而近。
路徑上一隊驢子,緩緩走來。
最前頭有趕驢的人,像是垂髫的年輕男子,
左手拿著鞭子,似乎阻止驢隊繼續向前,右手拉著韁繩,引導驢隊向右轉。
右轉以後,是一條跨在溪流上木樁搭建的小板橋,橋端停泊著一艘小舟。
五匹驢子,驢背上都馱著一簍一簍的木炭。
驢隊最後面跟著一個婦人,手裡還抱著孩子。
隊伍緩緩穿過樹林,轉過木板橋,從荒野城郊要走進繁華城市了。

這是〈上河圖〉最前端一段,長度大約只有30公分左右,
卻是張擇端精心安排的序曲,是整部〈上河圖〉電影的第一個分鏡。
張擇端沒有用單一的直線進行,他讓驢隊走了一個之字形的彎路,
迂迴的溪流曲徑,正是「城」與「鄉」的分界。

傳統城市邊緣與鄉村的分界常是溪流,
溪流上的橋梁或船渡也就成為溝通聯絡「城」與「鄉」的標誌。

張擇端要書寫城市繁華,然而他先從城市的近郊寫起。
如果在今天,他或許會選擇台北入城的交流道作第一個分鏡。
每個清晨,交流道有多少貨車運送南部農村的蔬菜魚肉進入台北,
供養一個浩大城市居民的消費。
這一隊驢子,背上馱的竹簍裡,裝滿木炭。
木炭是北方城市入冬前大量需要屯集的燃料,以備城市眾多居民在漫長寒冬取暖。

這一段細節的發現,
推翻了較早〈上河圖〉前加「清明」二字與「清明節」的關聯。
清明節是在春夏之交,氣溫轉暖,城市不會需要屯集木炭。
如果驢隊確實是在運送木炭,季節應當是在由秋入冬。
天氣轉涼,木葉盡脫,秋林蕭瑟,很切合我們目前看到的畫面「文本」。
如果「清明」二字,說的不是「清明節」,畫卷上為何又會有這兩個字?
也許要怪罪第一個在卷末題跋的張著
他在題跋最後,註明「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幾個字,
他的「清明後一日」好像理所當然成為後人解讀「清明」二字的註腳。

有人認為「清明」指的是汴京城的「清明坊」,
等於今天台北的西門町或信義計畫區,是當初北宋首都商業最繁盛發達的社區。

也有人認為「清明」二字既不是季節,也不是地名,
而是徽宗為天下清明太平無事下的一個評語。
中國的長卷美學不同於歐洲傳統的空間定點透視,
也不同於西方自希臘以來時間的有限性。
長卷繪畫裡的時間與空間都指向無限,
一個城市,沿著河流,緩緩發展,城市上游的艋舺是「城市」,
中游的大稻埕也是「城市」,
一直到下游的大龍峒、關渡,當然也還是「城市」。
一個城市,經歷著春夏秋冬,三月滿滿的杜鵑是台北,
十月台灣欒樹的紛黃赭紅也還是台北。
五百多公分長的〈上河圖〉,
是張擇端居住過、生活過、愛過,或者也憂傷過的城市。
〈上河圖〉是一個城市繁華的記憶,
像普魯斯特用一整部《追憶似水年華》來書寫他的時代,
像曹雪芹用一整部的《紅樓夢》書寫江寧的夢中繁華。
繁華若夢,書寫者、閱讀者,都有了不同的心事。
汴京繁華很快過去,戰亂硝煙,更覺得繁華真如夢幻,
金代的張公藥也在汴京失陷之後一甲子看到這張畫,寫下了他的喟嘆:
通衢車馬正喧闐,祇是宣和第幾年。
當日翰林呈畫本,昇平風物正堪傳。
張擇端是在戰爭的毀滅裡留下了一整個城市的繁華記憶。

美學系列/上河圖──張擇端的電影分鏡(三)漕運 ---蔣勳

美學系列/清明上河圖 分鏡(參):漕運

【聯合報╱蔣勳/文--100/12/23】




張擇端的「漕運碼頭」分鏡這一段,比文字史料更準確,真實記錄了北宋的「漕運」歷史。
中國的山水畫裡,看不到這樣的畫面,也缺乏這樣親切地對城市裡「人」的關心……

張擇端的〈上河圖〉從驢隊駝炭開始,鏡頭掃過城市郊外的津渡、小舟、木板橋,
從農民運送貨物進城,預告了接近繁華城市的訊息。

鏡頭慢慢搖過城郊,一片空曠荒疏的農村,屋頂上鋪蓋茅草的住家,
隴畝間分隔成一畦一畦的菜田,平坦的打穀場,停置在穀場上碾壓五穀的石輪工具。
(分鏡一)
在畫卷進行到大約六十公分長度時,出現了一排主幹粗壯枯老的柳樹。
樹木主幹粗大虯結,上面卻經過人工砍伐修剪,抽長出新生的細細柳條,
這顯然是人工維護的「行道樹」。

「行道樹」是城市特有的標誌,
張擇端也用「行道樹」帶出了畫卷中城市第一個交流道的出現,
一隊車轎馬隊行伍進城,
一行文人夫妻騎乘小驢悄悄出城,進城隊伍大張旗鼓的「動」,
與出城文人無聲無息的「靜」,形成「交流道」上有趣的對比。
(分鏡二)
從畫卷的110公分以後,一過「交流道」,
〈上河圖〉描繪城市的真正主題出現了──汴河漕運碼頭。

汴河漕運

北宋首都汴京的繁華,依《東京夢華錄》的記載,
仰仗四條穿過城市的河流,一條蔡河,一條汴河,一條五丈河,一條金水河。

這四條河流,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汴河,
連接著東南方的淮河、長江,也連接著西北邊的黃河、洛水。

《夢華錄》說:「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
東去至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焉。」

這一條官府(公)、民間(私)運輸交通都要仰仗的河流,
也正是張擇端筆下的〈上河圖〉。

兩艘大船縱向停靠在碼頭邊,船的右舷搭著上岸的舢舨,搬運工正從船上卸貨。
〈上河圖〉長卷在發展到120公分長度時,描寫了北宋汴京河岸漕運卸貨的現實景象。

這是一份珍貴的社會史料,記錄了城市的發展;也是一份珍貴的經濟史料,
記錄了北宋漕運物資互通有無的經濟貿易現象。

「漕運」指的是水路的貨物運輸,古代京城人口密集,需要大量米糧物資,
陸路運輸費用太高,通常是水路運輸的四倍,
因此就發展出人工修整水路的運河運輸。

一般學者把「漕運」的歷史推前到春秋時代,
吳王夫差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就為了連通長江與淮河,開通人工運河。
經歷秦、漢、三國、南北朝,歷來都沒有終止運河的開鑿。
到了隋煬帝時代,在公元605年,開通「廣濟渠」,聯通黃河與淮河。
這條人工運河「廣濟渠」,事實上也就是宋代「汴河」的前身,
張擇端〈上河圖〉繪畫的城市主題。

隋煬帝在608年又修建「永濟渠」,北通涿郡。
並且向南整修歷代淤廢的運河,連接成直通江南杭州的大運河,
打通北方通東南的漕運。
從此,江南富庶的米糧物產,可以源源不絕提供到北方首都,
對此後宋代的漕運經濟發生了決定性的貢獻。

北宋時,「汴河」這一條河流,冬季因為黃河流冰,不能行船,
汴河聯通洛水之後,每年大約三月以後,春秋之間,
有固定的幾個月時間,以萬石(一萬『石』為五百噸)大船,
運送大批江南的米糧物資到首都。
北宋時期,大約每年的漕運運輸總量總在六百萬石左右。

碼頭「下卸」與「袋家」

漕運大船不能進入內城,沿上河停靠。
一艘一艘的「萬石」大船,停靠岸邊碼頭,由官府的專人負責盤點,
從船上卸下一袋一袋的米糧。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裡用的字眼是「支納下卸」。
「支納」是貨物的盤點登記;
「下卸」是由官府指揮兵士,把船上的米糧物資點收記錄之後,
一袋一袋,從船上搬運下來,我們今日也還是用「卸貨」這兩個字。

卸下的米糧,堆放在碼頭上,再由搬運工背在背上,運送到河岸附近的倉庫囤放。

夢華錄》裡說:
「日有支納下卸,即有下卸,指軍兵士支遣,即有袋家,每人肩兩石布袋。
遇有支遣,倉前成市。」

「支遣,即有袋家」,
「袋家」似乎是配合「支遣」的時節,
專門在碼頭上承包運送工作的臨時性「搬運工」。
像今日「宅急便」一類的商戶組織,負責把碼頭上的一袋一袋米糧物資送進倉庫。

漕運時節,江南運來的米糧物資就要囤放進倉庫,
船隻靠岸,「支遣」「下卸」開始搬運。



〈上河圖〉畫裡,一位頭戴青巾,下顎有鬚髯的官員,正在負責貨物「下卸」。
他坐在一袋一袋米糧中間,
舉起左手,指揮肩背上扛著米糧的搬運工「袋家」,
把從船上「下卸」的米糧一袋一袋在碼頭上放好。(圖一)

這是一千年前北宋「漕運碼頭」最真實的紀錄片。

這種「袋家」好像也有工會制度,
《夢華錄》裡甚至說到每一「袋家」規定「肩兩石布袋」。
「搬運工人」肩膀上承擔的重量都有限制,
宋代城市發展的進步是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太多太多了。

歐洲要晚兩百年,到了十四世紀以後,
在義大利中部的商業城邦(如Sienna)才開始有了「公會」制度。
張擇端的「漕運碼頭」分鏡這一段,比文字史料更準確,
真實記錄了北宋的「漕運」歷史。
中國的山水畫裡,看不到這樣的畫面,也缺乏這樣親切地對城市裡「人」的關心。

萬石船

畫面上,八、九艘萬石大船停靠上河沿岸。
船舷右側搭靠舢舨,舢舨旁有繫船的纜繩固定在碼頭木樁上。

可以和張擇端「漕運碼頭」印證的,
一是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的文字記錄,
二是實際考古遺址的發掘考證。

1999年5月至11月,
考古學者在淮北市濉溪縣境內的「柳孜集」發掘了宋代碼頭。
「柳孜」是古代大運河貨物集散轉運的重要城市。
這座碼頭遺址以石砌,順河道南側而建,長方形立體建築,
東西長14.3公尺,南北寬9公尺,北壁臨水陡直,現存高度5.5公尺。
這是北宋大運河岸邊的一座貨運碼頭,.
碼頭遺址附近,同時也發現了漕運大船遺物,大船底板和尾部保存較好,
尾舵完整。尾艙橫梁上有三個格檔,放入舵柄,可以改變航行方向。


張擇端畫中的大船,尾端就有可以升降的平衡舵,機械結構複雜,
完全像達文西手稿中的機械草圖。
張擇端的〈上河圖〉不止應該從繪畫史來研究,
〈上河圖〉裡對船隻機械結構的細節描繪,也是船業科學史上重要的佐證。(圖二)

〈上河圖〉長卷畫面從120公分處開始,
一共有八、九艘大型萬石船停靠在上河沿岸。
停靠在碼頭上最近的兩艘,以三度空間透視處理,船尾正面朝向畫面,
因此可以特別清楚地看到尾端方向舵的結構。
其他幾艘大船則是側面的畫法。
張擇端以不同的透視方法處理這幾艘大船,
在100公分長的畫面上,呈現各個角度的船身結構。

船舷,船篷,艙板,艙板上一個一個鉚釘,都精細畫出。
船篷上晾曬著船家用的蓑衣,船頭上蹲著一個船夫,正在爐灶邊生火煮飯。



側面畫出的一艘大船,還沒有靠岸,
可以看到船頂、船頭上十幾名男子,正在忙碌於收帆、放桅杆。
桅杆的高度大約是船身的三、四倍,
桅杆上一條一條繫帆的繩子,從頂端拉向船身的四周。
船頭上工作中的船夫,身體姿勢都極具動態。(圖三)

船艙有大約十個開間的艙房,有的艙板關閉著,有的打開了。
打開的艙房,一個婦人,身邊帶著小孩,
依靠在窗邊,呆呆地凝視著湍急的河水波濤,若有所思。

張擇端始終關心著「人」的心事,
彷彿從千里萬里江南一路押運糧食進京的船夫家眷,離鄉背井,
到了繁華京城,卻突然想念起遠在河流另一端的家鄉了。

大船上都有盤車裝置,是可以旋轉的木造轆輪,用來收纜繩索或起重之用。
正在收帆的大船,高高的桅竿頂端繫了一條很長的繩子,
這條長繩一直延續到岸上,由五名縴夫模樣的苦力拉著。
縴夫的工作,通常是以人力拖拉大船靠岸,
此處縴繩繫在桅杆頂端,是在幫助巨大粗重的桅杆放倒的工作嗎?

官府倉儲與市集

在「漕運碼頭」這一段占據畫面大約100公分長的段落裡,
張擇端以汴河漕運船船相連作為畫面前景。
但是,他同時調高了鏡頭的視角。
從上方俯瞰,帶出了漕運碼頭岸上卸貨的忙碌景象。

因為漕運的繁忙,船家、眷屬、搬運工、倉儲的管理人員,
都一時集中在碼頭和倉庫附近,增多河岸邊的消費人口。
碼頭和官府倉儲一帶,就自然形成餐飲業、攤販、日常雜貨生意集中的市集。
這也正是《東京夢華錄》卷一〈外諸司〉這一段裡用文字提到的
「遇有支遣,倉前成市」的圖繪佐證。

所謂的「倉」就是官府囤儲米糧物資的倉庫。

據《夢華錄》的記載,北宋沿河兩岸,共有五十餘所的官府倉庫。
「自州東虹橋『元豐倉』、『順成倉』,東水門裡『廣濟』、
『裡河折中』、『外河折中』、『富國』、『廣盈』、『萬盈』、
『永豐』、『濟遠』等倉,陳州門裡『麥倉子』,
州北夷門山、五丈河諸『倉』,約共有五十餘所。」

漕運是有一定季節的,
依照《夢華錄》的說法,
到了漕運卸貨的繁忙季節,會派遣兵士來管理,指揮搬運工(袋家)卸貨配送。
而在這樣的「支遣」季節,大量船夫、兵士、搬運工都要吃飯,
官府倉儲前就形成了繁榮的市集。
這有點像早期台北依賴淡水河航運時,船隻停靠的碼頭,
貨物集散的「艋舺」、「大稻埕」自然會形成熱鬧的街市。
餐館林立,小吃攤遍布,商販雲集,〈上河圖〉裡,
張擇端因此必須用俯瞰的廣角鏡頭,全面帶出漕運與繁華岸邊市集的關係。
距離碼頭卸貨最近的一家餐館,
位置很像今日搶占街道轉角的便利商店,可以利用有利位置,三面招徠顧客。
黑瓦修建的屋舍,向河岸的一邊和朝向碼頭的一邊,
都用席篷或布篷搭出臨時性的空間。
板壁都已經卸下,是準備開張作生意的清晨吧?
一個店東模樣的男子,手裡舉者一根長竹竿,
高高挑起作生意的市招,像現在商家還會懸掛的萬國旗或彩色布條。
店裡一張一張方桌,圍著方桌,幾條長板凳。
漕運大船靠岸了,「支遣下卸」的搬運工也都開始活動了,
正是《夢華錄》裡說的:「遇有支遣,倉前成市。」

生意就要上門,張擇端捕抓到漕運商機的一個時間,
使閱讀這張畫的觀眾一千年後彷彿還在畫面上聽到街市小販挑擔叫賣的聲音。
沿著河岸碼頭,有一條繁榮的商業街道,
除了餐館、茶肆、酒坊以外,
還有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的小販,
專賣上供祭祀拜神用的香燭紙錢的「王家紙馬」商號,
也有賣便宜的「小酒」的小「居酒屋」。


 「小酒」是宋代民間在春秋季節隨時釀造隨時平價賣出的散酒,
像今日的紅標米酒吧,
在畫面上小到不容易覺察,張擇端卻精細畫出,寫著「小酒」兩字的布條,
還迎風招展(圖四)
對碼頭上做粗活的船家、兵士、搬運工來說,喝點「小酒」,
應該是一日勞動辛苦生活裡最可以消除疲勞與憂愁的美好記憶吧。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寵物食品無法可管!? 四成狗飼料驗出防腐劑 /寵物小衣可能不安全?! 九成商品標示不清


寵物食品無法可管!? 四成狗飼料驗出防腐劑

中國時報【游婉琪、江佩君/台北報導】100/12/7

愛犬民眾將狗狗當成親生兒女般呵護,
消基會調查發現,市售狗食四成含有防腐劑,主管機關卻無法可管。

另家樂福自有品牌狗罐頭標示「牛肉風味」,成分卻只有鮪魚和雞肉;
家樂福表示,因過去許多牛肉進口地被列為疫區,才以牛肉香料代替牛肉,
法規如果有進一步規定,家樂福將依法改善。


消基會調查市售品牌狗罐頭、狗飼料共廿件,
進行重金屬、三聚氰胺、鈉含量以及防腐劑等添加物檢測,
其中在防腐劑方面,共有八件狗食驗出防腐劑己二烯酸

除此之外,「家樂福狗罐頭」雖標示為「牛肉風味」,
但成分卻只有雞肉、鮪魚,僅添加牛肉香料調味,明顯欺瞞消費者。

對此家樂福公關經理林夢紹表示,
過去很多牛肉進口地被列為疫區,故改用牛肉香料取代牛肉成分,
在牛肉泡麵標示事件後,家樂福已將包裝標示從「牛肉口味」改成「牛肉風味」,
但成份清楚標示使用雞肉、鮪魚等,與市面上其他同質產品相比較,已完整許多。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說,且現行的「飼料管理法
只適用於家畜、家禽或是水產等經濟動物,並不包含寵物食品。

商品標示法」只強制業者標示寵物食品的主要成分
對於防腐劑或抗氧化物等添加物都沒有明文規定,遑論添加物的限量標準。

蘇錦霞指出,狗飼料與狗罐頭對於寵物犬來說,等於牠們的主食。

消費者除了關心愛犬是否營養均衡,也關心狗食中有沒有危害健康的添加物,
呼籲農委會積極關注寵物食品安全,
優先推動「寵物食品安全管理法」立法,以保障飼主與寵物的權益。

**********************
農委會在98年4月,曾對寵物食品安全管理法草案相關條文進行公聽會,
但是到目前為止都還是沒有公佈所謂的「寵物食品安全管理法」,
有關維護寵物食品安全的法條繼續延宕。

*****************************

寵物小衣可能不安全?! 九成商品標示不清   100/12/01

寒流來襲,愛寵物的人擔心寵物受寒,都會貼心地幫寵物買衣服穿,
不過現在消基會抽查市面上的寵物衣,
發現有三成五未標示成分,
甚至有九成以上沒有中文標示且也未標示製造日期及產地,

雖然最後抽驗結果,樣品均符合紡織品安全規範,
但消基會還是提醒,
在尚未制定國家標準相關規範之前,飼主還是不要掉以輕心。

消基會今年8月委託經濟部標檢局購樣檢驗,
共計在台北、桃園地區的寵物商品百貨及大賣場等實體店面
購買14件樣品,依照紡織品安全規範進行
「游離甲醛」與「偶氮染料」檢測,
並參照《商品標示法》檢視商品標示。

抽驗結果出爐,
在品質方面,「游離甲醛」均在安全範圍內
「游離甲醛」含量14到22ppm,都未超出標準值75ppm
因為甲醛主要用在染色助劑和提高防縐等功能,
若是長期接觸含有過量的衣服,
可能會引起刺痛、乾燥、皮膚發紅等症狀,
嚴重的話,可能引起肺水腫,導致畸胎,甚至引發癌症。

另外,
 目前證實有害被公告禁止使用的23種偶氮染料,容易使人體致癌,
而這次在14樣品中,也都未檢出。

不過在商品標示方面,就有待加強,
因為在14件樣品中,
只有一件有中文標示,且符合商品標示法的要求
其餘有5件未標示成分、
9件未標示商品名稱、
13件未有中文及產地標示,
在製造商資料上也都標示不清。

消基會就提醒,雖然這次抽查在品質方面,都符合參考標準,
不過目前寵物用衣物在品質要求上,
尚未制定國家標準相關規範,
標示的部分也未制定「寵物服飾標示基準」,
因此建議消費者,
在為寵物挑選衣物時,應注意商品標示是否完整,
購買標示完整的商品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螳螂界法老 魏氏奇葉螳螂外形像枯枝


http://gaga.biodiv.tw/new23/s7-32.htm
更多圖

【聯合報╱記者何烱榮/員林報導】100/11/21






























彰化縣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十多名老師,到南投縣埔里地區觀察櫟樹生態時,
意外發現台灣稀有的魏氏奇葉螳螂
帶隊的生物老師李志穎說,
魏氏奇葉螳螂頭頂有一支刺突狀的犄角,
非常特殊,有人形容牠是螳螂世界的「法老」。

彰化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利用周休二日,
觀察、蒐集生態作為生態教材,
明正國小黃美滿、快官國小陳于倩等國中、小自然科老師
,跟隨李志穎到埔里鎮尋訪已存在上萬年的台灣特有櫟樹林,
意外與魏氏奇葉螳螂邂逅。

「當地居民看我們都拿著相機,這邊拍、那裡照,
他在草叢間看到有一隻奇怪的昆蟲,問我們有沒有興趣。」
李志穎說,他靠近一看,竟是罕見的魏氏奇葉螳螂,輔導團成員都很興奮。

魏氏奇葉螳螂外形很像枯樹枝,又有「忍者」之稱,
分佈在台灣中南部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族群不多,
通常在原始樟林中出現,具有夜行性,
習慣晝伏夜出,白天會隱身在草叢樹葉裡。

李老師說,要看見牠,真的需要運氣。

「牠的頭頂有長刺狀突起,是最顯著特徵,
雄蟲的突起有鋸齒緣,頗有君臨天下的氣質,酷似埃及法老的造型。」

李志穎指出,魏氏奇葉螳螂體長29到34公分,體色深竭色,
胸部細長,前腳腿節內側粉紅色,脛節內側有黑色的橫斑,
中腳脛節有葉狀突起雌蟲頭頂角突邊緣不具齒狀

李老師說,螳螂是絕對肉食主義者,台語稱為「草猴」,
很多農業專家以螳螂防治病蟲害,可減少農藥的用量,
稱為生物防治法,值得大家認識與欣賞。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上網免費申請港簽 年底前實施

【聯合報╱記者羅印冲/台北報導】100/10/26



港府即將開放台灣民眾免費上網申請赴港簽證,申請程序可在一天內完成;
據了解,這項利民措施最快在年底前實施,民眾可省近千元台幣的簽證費。

港府也預定年底前在台北設立辦事處,地點已選定在信義計畫區一帶;
駐台機構名稱定為「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將正式啟動雙邊「官方對官方」的互動新模式。













目前申請赴港旅遊簽證有兩種方式。
一是透過旅行社代辦,通常需要兩到三天的工作日,
代辦總花費約台幣五百到七百元不等;
其次是持有效的台胞證前往香港,今年九月起,持證可免簽遊港卅天

年底前上網辦港簽的新制上路後,民眾到香港將更省事。

台灣民眾只要上網填寫申請表,一天之內收到系統認證信函,
只須將認證文件列印出來,效力等同簽證;
攜帶這分文件赴港旅遊,效期至少有十四天,申請過程也不需付任何費用

據指出,港府正密集測試這套線上申請系統,
這項可望嘉惠一年兩百多萬台灣赴港遊客的措施,
估計很快就會有結果,「政策面已經過關,只剩技術問題要克服」。

知情人士透露,新制最快年底前上路,
預計將吸引更多台灣民眾赴港旅遊,台港關係更趨緊密。

至於港府在台灣設立的辦事處,據表示,
初期港府將有八至十名官員進駐,另招聘約十名台灣工作人員,
這些駐台官員出自港府,都具官方身分;至於辦事處主任層級,
可能由港府局處副祕書長出任,具高級文官身分,
「政務官身分敏感,不宜擔任駐台主管」。

消息人士說,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七月間在香港成立後,
台港事務交流更為順暢,例如在駐港辦事處和港府溝通後,
陸委會兩位副主委得以主持在香港的兩場國慶場合,
現場還有香港立法會議員出席,顯示台港關係朝正面方向發展。

他還說,未來在雙方都設立官方機構後,可能重啟台港航約談判,
讓兩地航約朝正常化發展;目前台港航約以公司對公司為主,
公權力沒有介入的空間,可能導致市場分配不公等問題。

據指出,近年來台港關係出現重大進展,主要受惠於兩岸關係和緩。
在兩岸情勢緩解的氛圍下,台港雙方依循務實原則,
逐步推出有利台港民眾的諸多措施,放寬簽證申請就是最佳例證。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石化工業解析/便宜多用途 生活難離聚丙烯



【聯合報╱記者高堂堯】100/8/22


聚丙烯(PP)是很普及的塑膠原料,特性是便宜、用途廣,
與聚乙烯(PE)類似;
生活中常見的打包帶、太空包、瓶子、塑膠射出零組件都屬PP材質,
澳洲的紙幣也是用PP製造。

國人目前聞之色變的DEHP、DOP等塑化劑
是丙烯 與一氧化碳、氫氣化合,產生丁醛後所製出,
用途是增加塑膠、水泥等工業材料的柔軟性

丙烯 轉化而來的丁醛 丙烯酸,可製成多種壓克力產品:
如丁醛 轉化為 異辛醇(2-EH),
可用來製造膠帶、老花鏡片、安全玻璃;
丙烯酸最常取之製造油漆、硬片隱形眼鏡,及衛生棉、尿布等吸水材質。

PU產品方面,硬度由小至大有 :
記憶床墊、沙發椅墊、冰箱 或 鐵皮屋頂的隔熱綿等;
其中,記憶枕頭或床墊是在15年前因配方改變而被研發出來,
彈性和緩衝力絕佳、丟下雞蛋也不會破。

丙烯化合後產生 酚和丙酮,
酚可製作消毒水、尼龍纖維,成為風衣等衣物的素材,

丙酮則是多種溶劑成分,如女生塗指甲油後的專用清洗劑。

聚碳酸酯(PC)產品也很常見:
酚和丙酮合成的丙二酚,和光氣反應後成為PC
屬耐腐蝕高溫的工程塑膠,加入玻璃纖維可製作電路板,
是目前最大宗的PC相關產品,
其他還有AB膠等接著劑、光碟片、水壺
和嬰幼兒奶瓶、近視鏡片,或航太材料。


 


**********************************

石化工業解析/六輕7把火 燒出石化疑慮

【聯合報╱記者高堂堯】100/8/22

「世界級」的石化業重鎮台塑六輕園區,
從去年七月七日至今連燒七把火,最近一次是丙烯外洩導致氣爆,
原本是周邊鄉鎮繁榮的希望所託,如今卻成為當地民眾和恐慌來源。


燃燒不完全 產生毒害

雲林科技大學毒災應變諮詢中心主任洪肇嘉指出,
丙烯是石化工業產業鏈中最基本的原料,質地單純,
即使造成火警,只要完全燃燒,排散出的僅是二氧化碳和水
不會立即造成嚴重傷害,
「你看消防隊都只是在起火點四周灑水降溫,不把火滅掉,
因為要讓這些外洩的液化石油氣(LPG)和丙烯全燒掉才行。」

洪肇嘉表示,丙烯 就怕 燃燒不完全或燒到其他設備材質
徵兆是起火點竄出黑煙,
「其中可能挾帶甲醛、一氧化碳、臭氧,甚至是戴奧辛。」

洪肇嘉說,這些物質可能會在人體、
附近的農田魚塭和地下水等環境中累積,
儘管近幾次都未在下風處數百公尺內偵測到毒物超標、
毋須疏散周邊鄉民,長期仍可能威脅環境安全和居民健康。

洪肇嘉說,石化廠無論正常運作或發生工安意外,
都會產生汙染毒物,但石化相關災害的長期影響,
無法在一時半刻見分明,如六輕設廠僅短短十幾年,
可能需要一個世代的時間做監控,才能斷定汙染、致病的實際程度。

以癌症而言,洪肇嘉說石化汙染可能是原因之一,
但致癌的因素複雜而環環相扣,抽菸酗酒等不當的生活習慣,
或對溶劑、清潔劑等日常石化用品缺乏正確使用知識或觀念,
也會加重癌症發生率,甚至直接導致不可回復的傷害
他認為應從根本的教育宣導開始做起,
讓人人懂得與無法脫離的石化業和平共處。

工安自救 衝脫泡蓋送

以石化工安災害的避難自救來說,
洪肇嘉送上「衝、脫、泡、蓋、送」五字訣:

如石化廠爆炸、毒性化學物質擴散進逼時,
要儘速「衝」離現場,
並「脫」下身上衣物,
用大量清水沖洗浸「泡」全身,
躲進屋內、緊閉門窗掩「蓋」保護自己,
若有身體不適,則要立即「送」醫。

*********************************

石化工業解析/丙烯一缺貨 百物應聲漲
【聯合報╱記者高堂堯】100/8/22

今年五月底爆發的「塑化劑事件」震驚社會:
衛生單位首先披露飲料商品遭塑化劑汙染後,
糕點、麵包和藥品等也陸續淪陷。

接著,六輕連續傳出多起火警,
最近一起的丙烯脫硫乾燥槽外洩氣爆,
行政院下令六輕必須全面停工檢修,國際 丙烯 價格應聲大漲

兩起事件看似沒有關聯,實則不然;在諸多食品染上塑毒前,
少有人認識DEHP等塑化劑的用途和毒性,
也不知道塑化劑的原料就是丙烯


雲林科技大學化學材料系教授廖文城指出,
丙烯化學式為C3H6,屬於一種碳氫化合物,
常溫下是無色無味氣體、容燃,
也是石油化學工業最源頭的基本原料,
重要性僅次於乙烯(Ethylene)。

廖文城說,台灣不產石油,
國內所進口的原油大部分由煉油廠製作能源燃料,
如瓦斯、汽柴油、重油;
其餘的輕油,再由輕油裂解廠加熱裂解
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或萃取出 苯、甲苯和二甲苯
取之為化工基本原料。

丙烯聚合物 用途廣泛

廖文城解釋,石油產出的油料是眾多碳原子組成,
碳若太多就不好加工,因此需要裂解,
使結構成為二至四個碳,
且帶有雙鍵才能進行化學反應和後續加工;
從輕油裂解出基本原料丙烯後,還要經過 聚合化合 的過程,
成為中間原料,用以製作日常用品或工業零件,
「全身從頭頂到腳底都用得到,影響我們的生活甚鉅。」

廖文城說,聚合物就像是一串項鍊,
把很多性質相同的化合物串在一塊兒,
丙烯的聚合物就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
聚乙烯同為塑膠原料,用途很廣。

石化業其實是一個不斷製造「半成品」,最後才有成品的過程,
廖文成以聚氨酯(PU)產品為例,
指聚丙烯經氧化後成為環氧丙烷(PO),
再聚合成為聚丙二醇(PPG),
最後拿來作發泡成為海綿,成為家用或車用沙發椅墊。

至於化合物,廖文城舉例,丙烯與苯反應後,可產出酚和丙酮;
酚聚合為己內醯胺後成為尼龍纖維原料,丙酮則用作多種溶劑的成分。

輕油裂解 供龐大產業

丙烯的聚合物包括PP、直鏈烯、聚丙烯「月青」等,
化合物有PO、丙烯酸(AA)、丁醛、酚、丙酮、環氧氯丙烷等,
衍生物更是多不勝舉。

「石化產業鏈就像一大串肉粽,每粒下面又是一大串。」
廖文城指出,丙烯和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有關,
總產值也相當大、參與其中的業者廠家多如牛毛,
光六輕廠區就擁有七十多家中上游石化工廠。

根據台灣石化同業公會的資料,
一百公升的輕油約70公斤,可裂解出11公斤丙烯,
足供製作21件壓克力毛衣和6個家用置物箱;
此外,還有16公斤乙烯、7公斤丁烷、18公斤裂解汽油、
4公斤裂解重油,以及14公斤未知用途的規外氣等相關產品

廖文城表示,上游丙烯原料如果有短缺,則將會有明顯斷鏈危機,
造成百物皆漲價;
中間原料如果國內不能自主供應,則勢必受國外抬價影響。


石化工廠 petrochemical plant
裂解 cracking
烯 alkene
柏油 asphalt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台版海鮮指南:吃魚 吃小不吃大 **一次捕700公斤白鯧 東石漁民像 中樂透


影/鼎泰豐想找回消失的劍蝦 
                              基隆魚商:很難

2019-01-02 18:44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即時報導


鼎泰豐用白蝦換劍蝦,被批不但走味,根本變相漲價,

鼎泰豐坦承是因劍蝦供應不足才改用,
農曆年前後逢劍蝦捕撈期,屆時會看供應量,
再決定是否部分或全面改回劍蝦。

但基隆市拖網漁業協會理事長陳傳文說,
缺蝦除了是產量減少有一半的蝦賣去大陸才是主因,
鼎泰豐想找回消失的劍蝦,要花更大精神和船主溝通。

鼎泰豐去年6月底才調漲70個品項售價,其中,
蝦類產品蝦仁蛋炒飯就從230元漲至240元,漲幅4.3%;
蝦肉煎餃每份從190元漲至200元,漲幅5%,
卻被爆料偷偷將主力產品原料由較高價的劍蝦
改為平價的沙蝦和白蝦,兩者價差一倍被罵翻。

基隆市拖網漁業協會理事長陳傳文說,
台灣有九成以上的海蝦來自基隆
鼎泰豐的確是跟他們進劍蝦,但半年前就沒再進貨了。

蝦有它特別的甜味,肉質Q彈,不是養殖的白蝦可取代
鼎泰豐想再用回劍蝦,除了要面對產量減少,
還得跟外銷競爭搶貨,難度很高。

陳傳文說,基隆有35艘抓蝦船,是捕蝦重鎮,
去年夏天淡水外海就抓不到劍蝦
今年暖冬,往年此時台中以南應該是劍蝦旺季現在也沒量
這兩年劍蝦捕獲量少一半以上。

高雄市長韓國瑜喊出,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
其實早在4、5年前基隆的蝦和白帶魚就已經貨出去了,
當時產量大,台灣市場吃不下,政府無法提供好的產銷管道,
他們另找出路,循小三通出口大陸。

大陸對劍蝦需求大,基隆有一半的量賣去大陸,
劍蝦近年因產量少貴了二成,
產地批發價一斤280元,還會再漲,
鼎泰豐要吃劍蝦要花更大的力氣和船主溝通,才搶得到蝦。


*************************************
年菜吃白鯧 跟我挑好貨

中華民國106年1月24日

2017-01-24 00:59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基隆市報導


基隆市王小姐和朋友團購一箱白鯧,
一尾一台斤,平均每尾六百元出頭,以為撿到便宜,
但經行家檢視發現是捕自印度洋的「印度洋鯧」,
不是台灣海峽捕獲的「台灣鯧」
且部分魚體有黃斑,可能冰凍逾一年,虧大了。

許多家庭喜歡在年夜飯端上白鯧,象徵來年運勢昌盛。

王小姐日前貨到分魚,
    親友漁民卻說團購的魚不是白鯧(台灣鯧),
她昨帶著分到的魚到基隆市拖網漁業協會,
請協會理事長陳傳文「鑑定」。

陳傳文說,印度洋白鯧顏色較白,但肉質粗,
台灣海峽白鯧偏灰黑色,但肉質細,且魚鱗多。

台灣現撈白鯧一尾一公斤重已喊價到二千元,還不一定買得到,
印度洋白鯧一公斤便宜約三百元。

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說,
台灣市面白鯧九成是「印度洋鯧」
年前買白鯧,產地、斤兩、價錢都要問清楚再買;
今年大陸漁民捕撈的白鯧「自己吃都不夠」,
「台灣鯧」數量很少,且一到崁仔頂等魚市場,
很快就會被「熟人」訂走,民眾不可能團購買到。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前執行長邵廣昭說,
魚的營養都一樣,重在調味,應盡量買量多的銀色魚,
少吃顏色繽紛或量少的魚。
養殖的金鯧和白鯧很像,可以替代。

陳傳文說,想買魚最好到港邊看,因為漁船抓回來的一定新鮮;
如果在菜市場買魚,
 可翻開魚鰓,挑紅潤點的魚,魚鰓褪色就不要買。

*********************************************

海鮮指南     邵廣昭、廖運志 2013/10/1修訂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eafoodguide.php

中華民國102年10月1日

台灣海鮮指南《Android 手機 APP


購買海鮮時,建議依循以下原則:
  1.常見種(量多) > 稀有種
  2.銀白色魚種 > 有色彩的魚種
  3.迴游種 > 定棲種 (前者種類少數量多)。
  4.泥沙棲性物種 > 岩棲性物種 (後者種類多數量少)。
  5.不買遠道而來的海鮮(耗能)。
  6.不買長壽的大型掠食魚(汞等重金屬量高)。
  7.養殖魚 > 海洋捕撈魚 (野生魚類已經越來越少)。
  8.不買養殖的蝦、鮭、鮪(其餌料為魚粉或下雜魚)。
  9.購買養殖吳郭魚、虱目魚等(其餌料為植物性餌料)。
10.購買食物鏈底層的海鮮—底食原則。
11.不買非使用永續漁法撈捕的漁獲。

 七、台灣海鮮指南問答集

問題: 為什麼要避免食用烏賊花枝
回答: 數量減少、屬於定棲型。


問題: 魷魚為何被列入建議食用?

回答:        漁法影響較小、符合底食原則、資源回復較快。
魷魚多為釣獲,對海底生態無影響,亦無混獲的疑慮,
且漁撈區具有漁業協定及總額度管理,因此符合永續管理的條件。

當然,魷魚多為南美所捕獲,運送至台灣仍需消耗能源。
雖然魷魚資源似乎在近幾年有減產趨勢且價格上揚,
但是目前整體而言,魷魚產量仍然很大,
近年造成價格攀升的另一個原因是大陸需求增加,
在市場供需之反應下,造成價格上漲。
此外,魷魚具有生活史短、資源恢復快等特徵,
並且在食物金字塔屬於較底層的消費者,符合底食原則。

衡量整體的優劣,並參考香港海鮮指南後,
認為魷魚仍值得列入建議食用的名單內。



************************

鮪魚、旗魚、鮭魚是「食物鏈頂端」而非「深海魚」
 但都不該吃過量

by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on 2013 年 11 月 06 日 in 漁業養殖畜牧

中華民國102年11月6日

台北榮民總醫院月初發表研究,
三歲女孩常吃深海魚,汞含量竟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容許值20倍,
不過許多學者澄清,汞含量和魚生活的海水深度沒有關係,
和食物鏈的位置關聯較大,
鮪魚、旗魚、鮭魚屬洄游魚類,吃小魚維生,位處食物鏈頂端,
累積汞含量因此較高,
生活在200公尺以下、陽光照不到的水域,才叫深海魚
但無論是深海魚或鮭魚、鮪魚,生物族群都較少,
考量健康或生態保育,民眾都不該吃過量。

沒有陽光的世界和淺海截然不同,這裡沒有植物,
深海魚只能撿別人吃剩的食物,多半為肉食性,
演化出尖銳的牙齒和大嘴,可以吞下比自己體型大許多的動物;
由於沒有光線,很多深海魚的眼睛都退化失明;
為了吸引獵物、防禦敵人,
許多深海魚如燈籠魚、巨口魚的身體側面都演化出發光器。

深海魚為了調節壓力,會形成特殊脂肪,
但這些脂肪並非完全適合食用,有些還會導致腹瀉,
許多減肥中心就常用油魚、鯊魚作為減肥餐,
「深海魚八成以上不能吃。」

食物鏈越高層,累積汞含量越多

黃登福表示,汞含量多寡要看魚類在食物鏈中的位階,
人們說的汞中毒指的是有機汞中的甲基汞,
由無機汞經過細菌、微生物轉化而來,
甲基汞不論在人體或魚類身體都很難代謝,
在水中會被植物吸收,小魚吃植物,大魚再吃小魚,
因此食物鏈上端的鮪魚、旗魚、鮭魚等大型魚類,
汞含量會比小魚來得多,其中又以魚皮、內臟、脂肪最容易累積。

衛福部制定的「水產動物類衛生標準」中,
鯨、鯊、旗、鮪魚、油魚等五種食物鏈高階魚類,
甲基汞容許值為2ppm,
鱈魚、鯛魚、比目魚等18種魚類則為1ppm,
其他魚類、貝類、頭足類、甲殼類為0.5ppm。

漁業署養殖漁業組科長陳秋燕表示,
大自然中的岩石、海洋底泥本就有少量汞,
台灣土壤中的汞濃度大約是130ppb,
海洋底泥則為20~250ppb,
2011年、2012年分別監測20、29件海洋漁獲,今年至今監測10件,
皆未檢出甲基汞超標,不過上市後的抽測則歸衛福部管轄。

陳秋燕說,甲基汞屬自然界正常累積物質,目前評估風險不高,
不過若監測數值有異常,或是民眾有疑慮,
一定會考慮加強監測強度,但她也無奈表示,
任何食物都要適當食用,前幾天新聞一報出來,旗魚銷量大減,
許多地方漁會都叫苦連天,「我們已經打算要辦團購了。」



EPA、DHA魚油攝取過多易出血

在吳明玲研究的案例中,許多家長深信
鮪魚、旗魚的脂肪酸DHA和EPA,有助於眼睛、腦部發育,
天天給孩子吃魚,不過吳明玲說,
重要的是適當、均衡攝取,人體只能負擔一定的脂肪酸,
攝取太多還是會排出體外。

此外,DHA有抗凝血功能,攝取過量DHA會造成出血
尤其是濃縮過的DHA魚油藥丸更要小心,
開刀前她都會告知病患不要吃 DHA魚油;
EPA有助防止中風,但也會抑制血小板凝固能力,適合老人食用;
DHA則可幫助腦部、眼睛發育,適合小孩。

不迷信大型魚類,適量吃最重要


******************************
--產卵期殺它 ~


出海捕櫻鯛 瀨戶內海「魚中之王」鮮味
中華民國103年5月2日
TVBS 新聞 記者:廖珮君

日本最近正當季的海鮮是一種顏色像櫻花的鯛魚,叫做櫻花鯛,
4、5月正是牠們的產卵期,鯛魚的日文發音近似「節慶」這個字,
因此日本許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會特地跑到愛媛縣瀨戶內海,
跟著漁夫去海釣,大啖櫻花鯛料理。

月亮還掛在天空的清晨,我們來到日本愛媛縣的今治市。
NHK記者:「早安。」

跟著30年經驗的老漁夫出海去,看看瀨戶內海現在什麼最當季,
船開了10分鐘天色漸亮,漁夫東張西望找漁場,
迷你花枝當魚餌,只拿釣線不用魚竿。
漁夫:「釣到了!」
NHK記者:
「釣到了!釣到了嗎?好快喔,這麼快就釣到了。」

NHK主播:
「櫻鯛是鯛魚的一種
每年這個時候產卵的鮭魚特別被稱為櫻鯛,
身體呈現漸層粉紅色。」

原來這種魚叫櫻鯛4到5月正值產卵期,
讓原本體色就偏紅的牠,現在更粉紅了、更像櫻花了,
這一隻雖然才800公克,卻已經比記者的臉還要大。
NHK新聞報導:「在船上享用剛上鉤的櫻鯛。」

既然都出海捕魚,當然不能錯過現捕現吃的生魚片料理。
NHK記者:
「很有嚼勁,口感非常好!越嚼,會越感到油脂的美味。」

不只如此,還能做成櫻花鯛炊飯。
NHK記者:
「鯛魚的油脂非常均勻地分布在每一粒米飯上。」

出海大豐收之後,我們再回到鎮上。
NHK記者:「這個就是櫻鯛嗎?」

還有更多現做鯛魚料理等著我們,譬如這一道熱呼呼的滷魚卵。
漁夫妻子:「畢竟是魚中之王的卵,味道當然濃郁好吃。」

其實鯛魚的日文發音諧音就有慶祝的意思,
因此當地人有重大喜慶,餐桌上絕對少不了櫻鯛,
您瞧,這位老先生百歲生日時的料理排場。
漁夫妻子:「我們出生就吃鯛魚,至死也不能離開它。」

當然不只喜慶時吃,當地人產季時更是餐餐吃。
NHK記者:「今年你已經吃過了嗎?」
魚舖老闆娘:「我每天都吃。」
NHK記者:「好奢侈喔。」
魚舖老闆娘:「所以我才可以這麼健康,可以到89歲還可以賣魚。」

**********************

http://tieba.baidu.com/p/3112943182
櫻鱒(さくらます)
鮭魚科;鮭形目;太平洋鮭屬
產季;每年三月至五月
春季的時令魚類有很多,不過其最具有代表性的,
莫過於馬鮫魚、六線魚、櫻鱒這三種魚類,
其中,櫻鱒它誠如字意在每年櫻花盛開之際,從外海再次洄游至日本海,
此時的櫻鱒肉質最為肥美結實,與秋季品嚐紅葉鮭一樣,
在春季品嚐櫻鱒也成為享受春天的主要方式。
櫻鱒雖然稱之為鱒魚,但更準確地說倒不如稱之為櫻花鮭,
在日語詞彙中鱒魚讀作ます鮭魚讀作さけ,
但其實二者都屬於同科同目的魚類,
無論是生活習性還是體貌特徵都非常相似,
這使得大家在區分鮭魚和鱒魚時經常容易混淆。

而事實上鮭魚和鱒魚可以在肉質上區分,
鮭魚的肉質纖維較粗紋理明顯,鱒魚的肉質纖維較細紋理淺淡,
鮭魚的肉質顏色為橘紅色,鱒魚的肉質顏色為鮮紅色,
鮭魚的肉質緊密手感硬實,而鱒魚的肉質細膩手感柔滑。

與鮭魚的生活習性相同,櫻鱒也是在河流中長大成熟後游向海洋,
等到產卵時它們會再次游回河流中,在產卵後終其一生。
由於櫻鱒生活在寒冷的海魚,因此日本的櫻鱒大多捕獲在日本海北部,
其中以北海道、青森縣、山形縣、富山縣為主。


***************
(台灣wiki)
http://www.twwiki.com/wiki/%E6%AB%BB%E8%8A%B1%E9%89%A4%E5%90%BB%E9%AE%AD
櫻花鉤吻鮭,櫻鮭亞種,
科別:鮭科(Salmonidae)
學名:Oncorhynchusmasou(JordanetOshima)
別名:台灣鱒、梨山鱒、次高山鱒、高山鱒、台灣鮭魚、台灣鮭
、台灣櫻花鉤吻鮭、台灣陸封型櫻鮭、大甲鱒、櫻鮭、石田氏鮭魚
、台灣馬蘇麻哈魚、三文魚、本邦(bunban泰雅族語)

是位於亞熱帶之台灣唯一的一種溫帶性魚類
也是只產在台灣的特有亞種魚類。
由於櫻花鉤吻鮭的稀有與瀕臨絕種,
加上其生活習性十分特別,與其他魚類完全不同

分佈:
台灣大甲溪上游雪霸國家公園內的七家灣溪雪山溪


在分類學上,現存於七家灣溪之櫻花鉤吻鮭被分類為
俗名「櫻鮭」的Oncorhynchusmasu

Oncorhynchusmasu家族主要分佈在環日本海地區,
包括日本全島、庫頁島、斯堪地半島南部
、東西伯利亞與韓國東部的溪流中與沿海。
台灣則是唯一分佈該種魚類的亞熱帶國家。

除了鮭魚基本的外部形貌,
例如紡錘形且側扁的身軀、大口裂且端位、圓鱗
、遠離胸鰭而比較靠近泄殖孔的腹鰭
、腹鰭基側的腋窩突與背鰭後方的脂鰭外,

河川型的櫻花鉤吻鮭,背部呈黑青綠色,腹部銀白色,
體側有8~12個黑色橢圓形雲斑,側線上方有11~31個小黑點,
體長可達30~40公分。

由於其降海型在性成熟溯返淡水溪流的產卵場時,
體側呈現桃紅色不規則雲斑,遂被日本人稱為 櫻鮭(Sakuramasu);
至於其下顎朝上彎曲呈鉤吻的特徵,
則是所有雄性太平洋鮭魚,在生殖期共有的成熟標記

台灣的櫻花鉤吻鮭
與日本、韓國或中國東北等地方所產的櫻鮭馬蘇大麻哈魚
在形態上極為相似,
彼此間的差異僅是
前者的臀鰭與胸鰭鰭條數平均較少(約少2根)
、脊椎骨數較少(約少3個)
、體側的小黑點也較少(約少50個)。

棲息環境:
櫻花鉤吻鮭的棲息環境較為嚴苛,需有適當之蔽蔭、冷冽清凈之溪水,
且有淺灘、及急灘及深潭之多樣性河床與礫石底質,
和豐富的水生昆蟲等條件,對水溫的要求亦十分嚴格,
許多研究顯示,當水溫超過攝氏十八度時,該水域即無櫻花鉤吻鮭的蹤跡。

鮭魚是溫帶魚類,必須生長在水溫攝氏16度以下的溪流中。
櫻花鉤吻鮭原來與一般生長在溫帶的鮭魚一樣,有回遊性,
會從大海朔河而上回到它出生的河流上游交配、產卵。

雌魚產卵后不久就會死亡,雄魚則順河而下回到大海。
魚卵在河流上游孵化后,稍長會再往下游出海,
成熟后又回老家交配、產卵,如此循環不已。


而處於亞熱帶的台灣溪流,
只有在1500米以上的河川上游,才可能找到16度的平均溫,
因此,理論上台灣應該不會有鮭魚才對。

大島正滿先生推論,
冰河時期,台灣溪流里的鮭魚,也是這樣來回朔河、生生不息。

在大約1萬5千年前,冰河期接近尾聲,
由於地殼的劇烈升降,台灣地形隆起,氣溫升高。
平緩的河川變為陡峭、短急,櫻花鉤吻鮭無法生存。

唯獨大甲溪上游相對上平坦的地形,保存了櫻花鉤吻鮭的生活環境。
但是該溪的中、下游水溫又過高,
中游在今天的谷關到德基水庫中間又形成一個小斷層,
阻止了櫻花鉤吻鮭回遊大海的機會,
於是櫻花鉤吻鮭遂成為「陸封性鮭魚」。
因為櫻花鉤吻鮭是在冰河時期來到台灣的,
所以也被稱為是一種「冰河孑遺生物」。

生殖季︰每年十月至十一月

生殖活動:達到性成熟的雌魚(多數為I齡魚)會在河床上,
利用臀鰭與尾鰭,進行搧砂的工作,搧起的細砂被水流帶往下游,
留下卵石間乾凈的縫隙,也就是產卵巢的位置。
雄魚在雌魚搧砂時會靠近雌魚,密切注意它的活動,
並且有明顯的領域行為。

如果有其它的雄魚接近,雄魚會衝出來趕走對方,
或者為了搶奪地盤大打出口。雌魚偶爾也會負起悍衛領域的工作。

櫻花鉤吻鮭雌魚一次排出100顆左右、直徑約0.5公分的沉性卵。
卵在受精后隨水流沉降在石縫中,雌鮭魚會在產卵巢上游,
重覆搧砂的工作,讓下游產卵巢裏的受精卵得到良好的覆蓋。

生殖完的親魚不會像降海型的個體,馬上死亡,
根據體長頻度分析,櫻花鉤吻鮭可以有四年的壽命

林務局首先在民國66年(1977年)
將台灣鮭魚的棲息地劃為「國有林自然保護區」。
民國74年(1985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接辦自然生態保育工作,
開始對台灣鮭魚實施人工復育及放流工作,
以增加溪流中台灣鮭魚族群數量。

民國86年(1997年)10月1日,
該會更正式成立「七家灣溪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
是台灣面積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以更制度化的方式進行對台灣鮭魚的保育工作。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
台灣鮭魚已能在雪霸國家公園中的七家灣溪悠遊自在的生活。


********************************
哉   保育令前夕 蘇眉魚又遭獵捕
中華民國103年7月2日

中國時報【郭韋綺/屏東報導】

「30尾又少1尾!」農委會1日公告禁捕蘇眉魚,
沒料竟有恆春漁民趕在保育令生效前一晚,下海獵捕蘇眉魚,
海產店業者將照片po網大讚蘇眉魚肉質佳
「現撈的,任何魚種無可取代」,
立刻在網路掀起一片撻伐聲。

業者見事態嚴重火速刪文,並喊冤表示並沒買下,
但仍犯眾怒惹毛大家抵制消費。

由於漁民大量捕捉,全台野生蘇眉剩不到30尾,
其中墾丁不超過6尾,
農委會為此修法公告今年7月起列入保育並禁捕,
沒想到還是阻擋不了悲劇發生。

竟有恆春漁民趕在保育令生效前,
下海捕捉一尾長約1公尺蘇眉魚。

難擋悲劇 30尾又少1尾

「30尾又少1尾」消息傳開,引發網友不滿明明公布保育還吃,
痛罵業者「貪婪」、「會遭天打雷劈」。

po網的海產業者是位於恆春鎮的明立海產店
該店邵姓業者昨日澄清,表明是朋友拿來開高價兜售
因他知道蘇眉魚將列保育,拍照留念後,並沒有買下。

但網友不領情,依舊發動抵制消費,
「這樣的人做生意能多有良心,拒去他的店」
、「拒吃,餓死也不吃」。

蘇眉魚是墾丁海域最大型珊瑚礁魚種,
最大可長到229公分,體重達200公斤以上。

中研院多樣生物性研究所研究員鄭明修,
潛水調查發現海底幾乎看不見小型魚,都被捕光,
「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他憂心再不保育蘇眉就要絕種,於是2年前向農委會請命。

瀕絕 有人卻只想吃下肚

鄭明修表示,蘇眉魚名稱頗多,
也叫「曲紋唇魚」、「龍王雕」、「拿破崙」,
外表看起來憨笨,但智商高,
國外潛水聖地常見「人魚接吻秀」,就是看蘇眉魚與遊客玩親親,
每次要價100元美金,被視作海底明星、金雞母。

他說,近年蘇眉瀕臨絕種,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已列保護,
台灣人卻只想把魚吃下肚。

鄭明修呼籲,將魚留在海底可創造無限商機,
吃魚只能用一次,賞魚可以無限次,也希望未來執法更嚴格。

****************************
「國寶魚淪盤中飧」 龍王鯛7月禁捕
中華民國103年6月27日
內容來源 : TVBS新聞

曲紋唇魚(Cheilinus undultes),俗稱「龍王鯛」或「蘇眉魚」





民國93年(2004年)被列為「瀕臨絕種」的龍王鯛
至今在台卻還不算「野生保育動物」,
時常被蘭嶼、綠島餐廳當成招牌菜上桌,看的保育團體好痛心,

農委會民國103年6月總算通過修正,7月起禁止宰殺獵捕
否則最重可罰百萬,希望讓為數不多的龍王鯛,能夠平安悠遊海中。

漁民雙手抓著剛捕到的漁獲,笑開懷,
手上的龍王鯛有半身高,至少1公尺長,
換個場景,變成遊客喜孜孜地抓著合影,
蘭嶼餐廳外更是曾經被拍到,
龍王鯛遭大卸好幾塊上桌料理,剩下魚骨連著所剩不多的魚肉,
看在保育團體眼中,心好痛!

台灣珊瑚學會理事長鄭明修:
「很多遊客去(蘭嶼),大家都吃『當地生猛海鮮』,
這種美食文化、海鮮文化實在在觀念上應該改變,
因為牠們是真正的『野生動物』。」


厚唇、額頭突出的龍王鯛,是深海嬌客
偏偏離島餐廳常把它當招牌菜,
像這道做成糖醋還標榜「肉質鮮嫩」,
業者直說因為捕撈要看運氣,「產量不豐」,
別名蘇眉魚的龍王鯛,因為市價高漲,
每公斤要價台幣近4千元,遭漁民大量捕殺,
民國93年(2004年)華盛頓公約納入,
台灣卻遲遲等到今年103年6月才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月底才會正式公告,7月起列入保育魚種,
未來不得再隨意獵捕宰殺,否則餐廳最重可能挨罰百萬。

台東縣府農業處漁業課長許家豪:
「希望在農委會正式公告之後,在地方的部分,
可以讓現存的一些隆頭鸚哥魚、龍王鯛,這些物種可以慢慢成長長大。」

專家觀察目前龍王鯛出現在墾丁、綠島、蘭嶼海域,數目約剩下30隻,
原本壽命可達40、50年,卻因人類為了滿足口腹之慾送命,
列為野生保育動物,希望成為龍王鯛的護身符。

*************************
中華民國103年6月10日

農委會林務局昨(9)日預告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將華盛頓公約附錄一 物種,
附錄二 哺乳綱、鳥綱、爬蟲綱、兩棲綱之箭毒蛙科及曼蛙科全部列入,
並新增國內海洋物種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變更等級,
修正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共新增382種、移除12種、變更保育等級4種。


2種海魚快被吃光 首列保育類

中華民國103年6月10日
中國時報【湯雅雯/台北報導】

國內首度將海洋魚類列為保育類動物!

農委會林務局預告
將分布於墾丁、綠島、蘭嶼海域
各剩不到30尾的曲紋唇魚
           及隆頭鸚哥魚(Bolbometopon muricatum),
列入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未來違法捕撈、釣獵者,最高可處150萬元罰鍰。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
海洋魚類多達2000到3000種,台灣卻沒有把任何1種海洋魚類列入保育。

10多年來,他除了自己潛水下海「調查」數量,
也走遍墾丁、綠島、蘭嶼等地訪談潛水「老手」,
發現40年前多達上百尾、上千尾的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數量銳減,
蘭嶼各16尾最多,墾丁、綠島都僅存個位數,澎湖則都沒有了。

鄭明修指出,曲紋唇魚俗稱「龍王鯛」或「蘇眉魚」,
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魚類
最大體長可達2公尺,體重200公斤以上,壽命可達45至50年,
在帛琉可是國寶魚,埃及紅海也有上百隻,
但因為香港人愛吃,幾乎把太平洋的「龍王鯛」都吃光了,
2004年起,華盛頓公約(CITES)將牠列為附錄二物種保護。

至於隆頭鸚哥魚,也分布墾丁、綠島、蘭嶼海域,
身長130公分以上,因為愛吃活珊瑚
晚上會回到同一個珊瑚礁「睡覺」,
過去常淪為不肖潛水客鏢魚對象,同樣僅存20至30尾。

鄭明修說,在國外,這類罕見大型珊瑚魚類都被視為「海洋金雞母」,
結合潛水觀光,發展餵食秀與遊客互動,只有台灣喜歡把牠們送上餐桌。

2年前他以台灣珊瑚礁學會理事長身分把保育案送進去,
但因為不像白海豚、藻礁受關注,都放到最後討論,
保育人士痛批保育動作太慢了。

他強調,台灣海洋立國,卻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納入保育後,海洋警察一定要加強執法,也應成立海洋保育署。

林務局表示,這2種魚類納入第級保育類後
若違法捕撈,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併科150萬元罰鍰。

************************
台版海鮮指南:吃魚 吃小不吃大

【聯合報╱記者曾雅玲/台北報導】  100/8/21
中華民國100年8月21日

繼英、美、芬蘭、南非與香港等十九國訂出「海鮮指南」後,
國內學者預計年底也將推出台灣版海鮮指南,
依海洋資源與養殖漁業現況,將台灣人常吃水產分類,
提醒民眾,
別吃沙魚;想吃白鯧、養殖石斑、曼波魚、鮭魚的話,也最好三思

太平洋等重要魚場漁獲量下滑,漁業資源不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全球大型超市如Wal-mart今年起
販售經「海洋管理委員會(MSC)」保育認證的魚種

美國量販商Costco也承諾停止供應無MSC認證的野生魚種,
就連麥當勞也同意只採購確保資源量與漁法永續的鱈魚。

中研院研究員邵廣昭編撰台灣版「海鮮指南」多年,
依照魚種資源的生態恢復力與食物鏈,發展「底食原則」,
也就是食物鏈頂端的大型魚成長緩慢且數量少,
容易因過度漁捕而滅絕,應避免吃用購買;
反之,購買位於食物鏈底層、數量較多的小型魚,對生態衝擊力道較小。

依照「底食原則」,邵廣昭建議台灣民眾多吃秋刀魚、吳郭魚與鯖魚等,
避免食用數量稀少的魚種如野生石斑、野生烏魚及沙魚
保育類的豆腐沙 更是「絕對不能吃」。
此外,因沿海白鯧魚 與 曼波魚數量越來越少,最好也避免食用。

他表示,養殖魚數量雖較野生魚穩定,
但「葷食」和「素食」養殖魚,對生態衝擊程度天差地別。

如養殖石斑魚草蝦,多是以小魚磨成的魚粉飼料餵食,
這也創造底拖網捕撈需求,進而危及魚苗生存,妨害海洋資源永續。

邵廣昭建議,消費者可多選購
以動物性蛋白為餌料的 虱目魚鯉魚 養殖烏魚 等魚種,
少買遠道而來的海鮮。

邵廣昭說,台灣海鮮指南尚待進一步編輯校訂,
期盼各方溝通集思廣益,
年底除出版紙本參考手冊,也擬效法他國發展「手機版」方便查找。




*********************************

吃之前要三思 !
捕之前就不必 ?!

一次捕700公斤白鯧 東石漁民像 中樂透

【聯合報╱記者黃煌權/嘉義縣報導】100/8/22
中華民國100年8月21日

國內野生白鯧數量極少
嘉義縣東石漁民黃春發昨天一口氣捕到十箱、共七百多公斤白鯧,
賣了近五十萬元,創下東石魚市場紀錄。
漁民與魚市場人員以「這是奇蹟」形容。
野生白鯧因稀有,每公斤拍賣價都在六百元以上
過年時價格更是貴得離譜;
去年過年前夕,東石魚市場大尾的白鯧,
每公斤喊到三千五百元的天價,也因此被漁民稱為「黃金魚」。

昨天上午七點左右,住在東石鄉塭港村的黃春發,
將重達七百多公斤的白鯧,
分裝在十個箱子運送到東石魚市場準備拍賣。

看到這麼多白鯧,漁民及魚市場人員都圍上來,
直呼「天哪!怎麼捕到這麼多白鯧,簡直像中大樂透!」

魚市場拍賣員柯百蔘說,台灣沿海的白鯧逐年減少
漁民出海作業能捕到十多公斤,就已非常好了,
黃春發竟捕到七百多公斤,只能說是「奇蹟」。

黃春發說,白鯧一年四季都有,並沒有特別魚汛,
昨天他依慣例到嘉義沿海的外傘頂洲附近海域作業,
「捕到這麼多白鯧,自己都嚇一跳,以為在作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