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
*辯論過程精彩,但最後未能取得共識,以致台灣每年肺結節切除手術數量仍高居不下。
***************************************************
肺癌篩檢有結節 不少人「白挨刀」
2025-07-14 00:06 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旅居美國的四十五歲陳先生去年於當地醫院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發現肺部有一顆一點一公分的結節,萬分焦慮,為求第二意見,在美國請教兩名醫師,特地返台,至四家大醫院看診,有醫師建議切除,另人認為只需定期追蹤,但最後這顆結節竟自行消失。
低劑量電腦斷層 篩檢靈敏度提高
肺癌成為新國病,許多人自費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日前於「二○二五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台北場致詞時表示,以往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約三至四成受檢者找到結節,近一兩年AI人工智慧提高篩檢靈敏度,找到結節比率達五成,等於兩個人接受檢查,就有一人「疑似」罹患肺癌,比率相當高。
因比率偏高,不少民眾看到報告時當場愣住,積極尋求第二意見,但醫師們給了不同建議,令人茫然、擔心害怕。國泰醫院呼吸胸腔科教授蔡俊明指出,陳先生就是典型個案,在美國受檢,發現肺部有顆一點一公分結節,先至當地A醫院掛號,醫師研判為良性,建議觀察追蹤。他另至B醫院尋求第二意見,醫師看完影片,也認為不用開刀。
他提出心中疑慮,擔心若是惡性腫瘤,沒能即時切除,可能性命不保。而B醫師聽了後,僅淡淡回了「台灣民眾好像很喜歡開刀!」建議他回台就醫。
「為了化解心中疑慮,陳先生從中山北路看起,看到中山南路,再轉至信義區。」蔡俊明說,此個案返國後,前後至四家大型醫院就醫,掛了五位胸腔專科醫師門診,前面四人看法分歧,兩人建議立即開刀,兩人認為,先觀察三個月,看看結節是否變大。
蔡俊明為陳先生返台後的第五個「第二意見」醫師,他說,看到最新影像報告時,那顆一公分的結節居然不見了,當然也不用在「開刀」、「觀察追蹤」上糾結。
醫:國內手術 逾半數恐過度診斷
蔡俊明憂心地說,「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成為肺癌篩檢的標準工具後,類似過度診斷,不需開刀,卻被安排手術的案例愈來愈多,甚至被公衛學者以「人禍」、「醫療公害」等形容詞比喻此亂象。
蔡俊明指出,胸腔外科醫學會曾於二○二三年舉辦內部辯論,由北部某醫學中心外科教授為「手術派」代表,而北醫高姓公衛學者為反方,他認為國內切除結節手術過於浮濫,術後病理切片報告良性率偏高,代表著「不應該、也不必要的手術比率偏高」。辯論過程精彩,但最後未能取得共識,以致台灣每年肺結節切除手術數量仍高居不下。
蔡俊明保守估計,國內超過五成肺結節切除手術可能屬於過度診斷下的產物,不少民眾「花錢受罪、白白做了手術」,術後還可能導致呼吸功能受損、慢性胸痛等後遺症。強烈建議,健保署嚴格把關,要求執行手術的醫師回報「切片結果」,如良性率偏高,就應給予提醒,不要讓肺結節切除手術成為醫院營利項目的一部分。
****************************************************
肺癌篩檢人數上升 憂不當手術疑增加 健保署曝罹癌真實比率
2025-07-13 23:12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於民國111年起,將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納入肺癌常規篩檢,針對著重度吸菸者等高風險族群,以早期發現肺癌病變。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最新統計,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肺癌已連續21年排名第一。國健署於民國111年起,針對著重度吸菸者等高風險族群,將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納入肺癌常規篩檢。但部分醫界人士憂心,隨著篩檢人數增加,切除肺部結節、腫瘤等不當手術可能也有所增加,但經健保署統計,約8成手術患者確實罹患肺癌,僅2成是疑似良性腫瘤或結節,手術未明顯有浮濫問題。
健保署統計,過去10年來,國人進行肺部電腦斷層檢查人數,男性自105年12萬7048人增至去年26萬5876人,人數為10年前的1.09倍;女性則從11萬7763人增至29萬6388人,約為10年前的1.52倍,且女性篩檢人數自108年起超越男性,此顛覆過往男性吸菸者應多進行肺部檢查,但隨著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人數增加,女性更提高警覺,並積極篩檢有關。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委陳依婕說,若從全國篩檢人數相對件數觀察,依113年統計,一位男性平均受檢件數為1.38件,女性為1.44件,同樣是女性篩檢件數較多。另,國健署111年起,每2年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1次LDCT檢查,111年男性受檢21萬7636人,較110年19萬4019人,增加2.3萬人;女性則為23萬3805人,較前一年20萬1804人,增加3.2萬人,顯示篩檢新制上路後,檢查人數也隨之增加。
就年齡層分析,50歲以上受檢人數愈來愈多,以去年統計,51至60歲男性受檢有5萬1721人、女性6萬5702人;61至70歲受檢人數為男性7萬6470人、女性8萬4306人。
陳依婕表示,就去年整體來說,國人經肺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疑似異常人數,男性有1萬4281人,女性1萬3911人,兩者差不多,但男性仍比女性多,顯示男性因吸菸、外出工作機會將多,造成肺部容易受到菸害、空汙等影響。
對於,有醫師憂心,肺部不當手術量疑似有增加的情形。陳依婕說,依113年男性診斷為肺結節、腫瘤而進行手術人數有4239人、女性6136人,其中再以領有重大傷病卡,顯示確診為罹患癌症者,男、女性各約有3323、4784人,顯示其占總手術人數約為78%及77.9%。
由此可見,醫師在切除腫瘤時,仍是十分謹慎,通常檢查為惡性或疑似惡性時,才告知病人需要進行手術,雖然手術後仍有約2成患者疑似為良性,但未明顯看出有手術浮濫問題。陳依婕指出,目前治療肺癌多為手術、化療、放療,再搭配免疫或標靶治療。
肺癌於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健保署已推動次世代基因篩檢(NGS),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對應的治療藥物,但篩檢人數卻未大幅增加。陳依婕研判,以肺癌為例,其主要變異基因為EGFR,此基因已有單項篩檢項目,不一定要使用到NGS;另,即便NGS已有健保給付,但患者仍需自付部分負擔,相關費用也是考量原因,而目前檢測為一生一次,許多患者也十分謹慎,不到最後關頭不使用,均是使用量不高的原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