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盧溝橋 臺灣光復節


日本是二戰的「受害者」嗎?
中華民國104年8月6日
2015-08-06 02:01:52 聯合報 龔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今天,八月六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七十年。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表示,作為世界上唯一遭受核爆的國家,
打算今年九月邀請世界各國領導人,訪問廣島和長崎的核爆「受害地」。 

由於曾遭原子彈轟炸,日本一向以二戰「受害國」自居,爭取世人同情。
但是,擔任廣島和長崎兩次投彈的一位美軍飛行員說,
日本是侵略者,加害國,凶殘暴虐;
中國和美國等反法西斯國家,才是真正的受害人。 

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有些反戰人士認為,核爆傷亡太重,為人類歷史所僅見。
他們認為,不必投原子彈,即使傳統武器的戰爭也可使日本投降。
而且日本也準備投降,杜魯門總統投彈的命令是多餘的,
甚至是不正義、不道德的。

但是,投彈的美國飛行員,對此嚴詞駁正。 

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
唯一兩次都參加的是退役空軍少將查爾斯.史文尼。
在廣島轟炸中他任領航員;在長崎之役他任編隊指揮官。
一九九五年(民國84年)投彈五十年,
他於五月十一日在國會演講,為歷史作證。 

他說,他要陳述一些無可爭辯的事實,而有些人無視這些明顯的事實,
因為這些事實與他們頭腦中的偏見不符。 
史文尼指出:當美國正在大蕭條中掙扎時,
日本開始了對鄰國的征服,搞什麼「大東亞共榮圈」。
法西斯總是打著漂亮的旗幟去掩飾最卑鄙的陰謀。
這種「共榮」是通過對中國進行殘酷的總體戰進行的

 史文尼說,
日本認為美國是阻止其實現在亞洲「神授」命運的唯一障礙
於是日本對珍珠港進行精心策劃的偷襲,數千名美國水兵的生命湮滅於海底。

而日軍的殘暴對自身和敵人都不手軟,
七千名美軍和菲律賓戰俘慘遭毆打、槍殺、被刺刀捅死
或慘死於疾病和饑餓。 

他說,美軍開進距日本本土越近,日本人的行為就變得越瘋狂。
塞班島:美軍陣亡三千人,其中在最後幾小時就死了一千五百人。
硫磺島:美軍陣亡六千人,傷兩萬一千人。
沖繩島:美軍陣亡一萬二千人,傷三萬八千人。 

史文尼作證說,日本用言語和行動表明,
只要第一個美國人踏上日本本土,他們就處決所有的盟軍戰俘
日本為大屠殺作準備,強迫盟軍戰俘為自己挖掘墳墓。
即使在投降後,他們仍然處決了一些戰俘。 

史文尼說,在八月六日之前的幾個月裡,
美國飛機開始轟炸日本本土,一個個日本城市化為火海,
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死去,但日軍發誓決不投降。
他們準備犧牲自己的人民,以換取他們所理解的光榮。
即使在用原子彈轟炸了廣島之後,
日本軍部仍然認為美國只有一枚炸彈,日本可以繼續堅持。

這些事實有助於說明我們所面臨的敵人的本質,
有助於認清杜魯門總統在進行各種選擇時所要考慮的背景,
有助於理解為什麼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是必要的。

 史文尼指出,五十年過去了,
在某些人看來日本成為受害者,美軍成為凶殘成性的征服者和報復者;
原子彈的使用是核時代的不正義、不道德的起點。
自然,為了支撐這種歪曲,
他們必然要故意無視事實或編造新的材料以證明這種論調。
其中最令人吃驚的行徑之一,就是否認日軍曾進行過大屠殺

事情怎麼會弄成這樣子呢?
有一項「原子轟炸後果」展覽就傳遞出卑劣的論調:
日本是受害者,美國是罪惡的侵略者。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去看展覽,他們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他們還會知道事實真相嗎? 

史文尼說,最後,有一種理論認為,如果盟軍進攻日本本土,
我們的傷亡不是一般預估的一百萬,而是只要死上四萬六千人就夠了。
只不過是四萬六千!
你能夠想像這種論調的冷酷嗎?我要問:
是哪四萬六千人?誰的父親?誰的兄弟?誰的丈夫?
而就是日本「無所作為」的時候,隨著戰事的進行,
美軍每天傷亡九百多人。 

史文尼自問自答:
為什麼太平洋戰爭的歷史這麼容易就被遺忘了呢?
也許原因就存在於目前正在進行對歷史的歪曲
對我們集體記憶的歪曲。 
在戰敗五十年後,日本領導人輕率地聲稱他們是受害者
廣島、長崎與南京大屠殺在實質上是一回事!
整整幾代日本人不知道他們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幹了些什麼。

 日本堅持認為它沒幹任何錯事,它的行為是受當時局勢的拖累。
這種態度粉碎了任何真正彌合創傷的希望,
而遺忘就可能冒重複歷史的危險。
通過精心策劃的政治和公關活動,
日本現在建議使用
太平洋勝利日」來取代「對日本勝利日」這一術語
文字或話語可像任何一種武器一樣具有毀滅性:
上是下;奴役是自由;侵略是和平

今天日本巧妙地打起種族主義這張牌,以此宣示其行為的正義性。
日本不是進行罪惡的侵略,而是崇高的,
他們用屠殺「解放」了兩千萬無辜的亞洲人。
我堅信,這兩千萬無辜的人,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後代,
永遠也不會欣賞日本崇高的行為。

 史文尼最後建議,日本人民應該給遠東人民一個答覆,
是誰把災難強加給遠東各國,最後強加給日本自己。
如果日本不追詢並接受真相,日本怎能安心地與自己相處
與亞洲鄰國、與美國相處? 

這是史文尼二十年前說的話,
他「猜」錯了,
日本沒有「追詢並接受真相」,已能「安心地與自己相處」,
與美國「相處」好像也能「水乳交融」,
只是未能與「亞洲鄰國」,尤其受害最深的中國,相和解耳!

不僅此也,美國為利用日本擴張其在太平洋的勢力,
更助日本武裝軍備,
早把史文尼證詞中所指美國人在各個戰役中傷亡的數字忘得乾乾淨淨。

 最可悲的是中華民國,如史文尼所說,「正在進行對歷史的歪曲」。
有人要把釣魚台送給日本,
有人歌頌日本殖民所帶來的「文明」,
有人抗爭不准教科書把「日治」改成「日據」,
有人忘記日本在台灣屠殺其先民,
有人還相信台灣慰安婦是自願的。 

史文尼說:日本「用屠殺『解放』了兩千萬無辜的亞洲人。
我堅信,這兩千萬無辜的人,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後代,
永遠也不會欣賞日本崇高的行為。」
很不幸,他又「猜」錯了。


*********************
日正史寫裕仁 怕戰貪勝的傀儡
中華民國103年9月10日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

日本宮內廳九日發表官方正史「昭和天皇實錄」,
書中指廿世紀前半日本在亞洲各地發動血腥戰爭期間,
在位的日皇裕仁曾批評軍部與美國輕率開戰將「自取滅亡」,
也曾反對和納粹德國合作,但對於在中國的戰果則相當得意


法新社說,

有人認為裕仁在日本邁向二次大戰上扮演關鍵角色,
有人則認為他只是遭失控的軍國主義挾持的無助傀儡,
這部史書的觀點大致上同情裕仁。

但紐約時報指出,書中內容顯示,
裕仁對日本軍部以他為名發動戰爭,很少試圖阻止。

書中提到,一九四一(民國30年)年七月,

裕仁得知海軍準備和美國開戰突襲珍珠港,
他警告不要輕率發動「魯莽、自取滅亡的戰爭」,
表示這會讓他「深感愧對皇室先祖」。

另一段提到一九三九(民國28年)年七月日中爆發全面戰爭後,

日本陸軍想和納粹德國加強合作,裕仁則傾向與美國合作,
因此曾當面斥責陸相板垣征四郎。

不過,日本最後還是加入軸心國陣營,與德國、義大利結盟。 

不過,中日全面開戰初期,裕仁對日軍在中國的戰果則是相當滿意。
 一九三七年(民國26年)日軍攻下南京,裕仁獲報戰果後,
曾要高層將領轉告官兵「對他們的勇氣與迅速拿下南京感到非常滿意」。

書中詳細記載南京圍城戰,但並未提及南京大屠殺細節。  

這部六十一冊的巨著,耗時廿四年編纂,
花費日本納稅人二點三億日圓(約台幣六千六百萬元),
但對這位廿世紀最具爭議性人物,書中披露的新史料卻不多 

宮內廳表示,因史料過多因此編纂耗時, 

但紐時指出,外界都認為,因日本國內對二戰諸多行為
、裕仁該負的責任都沒有共識,
才會讓這部處理敏感題材的史書拖延許久。

 裕仁一九八九(民國78年)年逝世,享年八十七歲。

戰後他到國外訪問時,經常被抗議,被指責未能阻止戰爭,
且經常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有關戰爭的問題。

書中還提到,
一九七八年(民國67年)

京靖國神社暗中供奉十四名二戰日本甲級戰犯後,
裕仁就不再前往參拜。

已故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的筆記中指出,
裕仁拒絕參拜是因不滿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

 
************************
歐巴馬將來訪 安倍不拜靖國 改獻供品
中華民國103年4月21日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日本靖國神社今天起到23日將舉行春祭,
由於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於23日到日本進行國是訪問,為了避免敏感,
今年春祭安倍不參拜,改而奉獻供品。

路透指出,靖國神社被視為日本從前軍國主義之象徵,
安倍此舉恐怕會深化與中國大陸以及南韓的緊張關係。

日本NHK21日報導,
東京都九段的靖國神社於今日開始舉行春季例行大祭,
首相安倍晉三已供奉常綠植物「真賢木」祭品。

去年12月安倍上台滿周年時參拜靖國,引起美國、中國大陸、南韓反彈。
共同社指出,美國擔心日本與中韓兩國關係惡化,
安倍若參拜將招致美方不滿,可能對領袖會談等帶來負面影響。


但日本內閣已有兩名閣員先行到靖國神社參拜,
分別是
日本國家公安委員長兼防災大臣古屋圭司
20日上午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總務大臣新藤義孝則早已在12日前往參拜,
當時也引起中國大陸、南韓的反彈。

安倍對閣員參拜靖國採取包容態度
並說靖國神社是祭祀的「核心設施」,
拒絕新建其他追悼設施

靖國神社供奉著250萬日本陣亡軍人,包括14名甲級戰犯,
被批評者視為日本過去軍國主義的象徵。

2013年春季和秋季的靖國神社例行大祭期間,安倍都供奉真賢木。
2013年8月15日,也就是日本的戰敗日,安倍還自費奉納香火錢。
另外,安倍在2013年12月上台一周年之際,親自參拜靖國神社。

**********************
日前外相:14名甲級戰犯 移出靖國神社

中國時報   /綜合報導

中華民國103年1月5日

日本前外務大臣前原誠司(本報資料照片/黃菁菁攝)
在TBC電視台4日播出的節目中,
談到近來日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的外交問題,
他認為,應該將14名甲級戰犯從靖國神社分祀出去。

身為在野黨民主黨議員的前原誠司表示:
「應該考慮用什麼辦法將甲級戰犯分祀出去,
不要讓靖國神社成為外交問題。」

他說:「在甲級戰犯沒有合祀之前,
昭和天皇也參拜靖國神社,並沒有成為外交問題。」
因此,前原認為,不讓參拜靖國神社成為外交問題的最好辦法,
就是將14名甲級戰犯牌位移出靖國神社。

前原誠司曾擔任民主黨代表(黨魁),
有「日本民主黨之鷹」、「日本布萊爾」稱譽,
菅直人於2010年9月改組內閣時,任命前原誠司為外務大臣。

所謂「分祀」,
是將靖國神社中供奉的14名甲級戰犯靈位完全分離出來,另覓居所。
這樣再去參拜就不存在「祭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問題了。

1985年8月15日,
當時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積極說服靖國神社戰犯遺族會
將戰犯分祀,但因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的孫女等人反對而未能推動。

神社宮司(神社最高負責人)則堅稱,
戰犯合祀後,已經成,是神社的構成分子,不能再分祀。

2001年7月,
自民黨幹事長山崎拓首次向時任中國外長唐家璇提出了分祀構想。
---------------------------------
1.東條英機  2.板垣征四郎    3.土肥原賢二      4.松井石根     
5.木村兵太郎 6.武藤章      7.廣田宏毅       8.平沼騏一郎       
9.小磯國昭     10.白鳥敏夫  11.梅津美治郎     12.東鄉茂德    
 13.松岡洋右     14.永野修身

何為靖國神社?
https://www.ptt.cc/man/China/D3DF/D311/M.1003500605.A.html
更有甚者,在1959年10月4日,
有人將日本皇族成員中
甲午海戰後侵略台灣戰死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和侵華戰爭中死在內蒙古的北白川宮永久的牌位也搬了進來
*****************
上台週年 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中華民國102年12月26日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6日專電)

日本媒體報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施政滿1週年的今天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由於靖國神社祭祀的亡靈包括二次大戰甲級戰犯,
安倍此舉勢必引起中國大陸、南韓等亞洲國家反彈。  
 
今天上午11時半(台灣時間10時半)左右,
身穿正式禮服的安倍搭車抵達東京九段的靖國神社,
約於11時45分左右進入拜殿、大殿進行參拜。

    安倍於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之間第1次執政時未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去年12月26日第2度執政,這次是他身為首相首度參拜靖國神社。 

   上1次日本首相在任內參拜靖國神社,
是小泉純一郎於2006年8月15日參拜。
8月15日是日本在二次大戰投降紀念日,日本稱為「終戰紀念日」。

********************



















****************
都跟台灣沒關係?
中華民國96年6月11日

【聯合報╱黑白集】 2007.06.11 02:22 am 
 
是真的老了,還是因心虛而口不擇言,
李登輝竟說忠烈祠裡的英靈都不是為台灣戰死的,幾乎都與台灣無關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當然都不是台灣人,但要說他們的起義與台灣無關,
那麼阿輝伯當了十二年的中華民國總統是怎麼來的?

抗日名將張自忠、謝晉元也許不是為台灣捐軀,
但沒有這些「不相關者」在不同戰場的奮鬥,
台灣如何擺脫日本殖民統治?

依李登輝的邏輯,在國共內戰中陣亡的,大概都只能稱為「中國人」;
那麼,在八二三砲戰中死難的台籍和非台籍官兵呢?
那一役,金門承受了四百七十萬發的中共砲彈,
美國因而宣布第七艦隊協防台灣。
若沒有八二三烈士,台灣此後五十年的穩定是怎麼來的?

李登輝也許不知道,
前幾年抗煞殉職的醫護人員都進了忠烈祠
健康幼稚園火燒車捨身救人的林靖娟老師,英靈也在忠烈祠。

但生在印尼卻死於台灣的抗日志士羅福星,跟台灣沒關係嗎?
西來庵事件的余清芳、霧社事件的莫那魯道,不算為台灣戰死的嗎?

阿輝伯執意參拜靖國神社,從親情的角度,並非不可諒解。
但他為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硬將忠烈祠和靖國神社相提並論
甚至故意貶損忠烈祠的價值,卻暴露了他的愚昧。
這非僅是媚日,實已至數典忘祖的地步。

沒錯,忠烈祠和靖國神社都供奉陣亡將士,但兩者不同在:
靖國神社裡供有侵略戰犯,但忠烈祠裡皆為守土保民之士。

如果走過奧之細道的哲學之路,卻連這麼基本的價值都分不清,
阿輝伯這趟日本行連牙慧都沒撿到。
******************************
居然有這....!!!!!!!!

「香港靖國神社崇敬奉贊會」,





本會偕同香港李登輝之友會舉辦平成二十四年
香港各界參拜靖國神社團,
前往東京靖國神社參拜大東亞戰爭中戰沒英靈

尖閣諸島依國際法屬於日本領土,請日本政府予以嚴懲!

今日是下關條約簽訂,台灣成為日本領土的大日子
實在可喜可賀!!!!!!!!!!!!!

本會亦警告中方及台灣親中份子不要趁火打劫,
擾亂東亞之穩定,陰謀奪取尖閣諸島及其他日本領土。

本會將偕同香港李登輝之友會於12月23日天長節
發起全港市民向東京方向遙拜天皇陛下靖國神社為陛下祝壽,
並計劃創下最多華人同時朝拜天皇陛下及靖國神社的世界紀錄

********
8年血淚 卻不紀念光復節
中華民國103年7月7日

中國時報【林思慧、楊毅/專訪】


今年黃埔建軍90周年,也是七七事變77周年,
一生軍戎的郝柏村,7月7日將重回盧溝橋,踏上舊景回顧歷史。


郝柏村說,七七事變對中華民族非常重要,
尤其在太陽花學運高喊「台灣獨立」的年輕人更應認識七七事變
台灣只紀念二二八,卻不紀念光復節,讓抗戰老兵痛心;
縱使二二八可以紀念,光復節也可紀念,
「兩者不是絕對矛盾衝突的」。


「大陸扭曲、台灣淡化抗戰史!」郝柏村指出,
他曾建議馬政府設置百年歷史紀念館,
從北洋軍閥、內戰最終到八年抗戰,
因台灣沒人重視抗戰史,想法也無法實現;
雖然大陸近年開始重視抗戰史,
但抗戰紀念館中的歷史很多不是事實。


集合作家齊邦媛、王鼎鈞、星雲法師等12位見證者,
郝柏村在《我們生命裡的七七─從盧溝橋到中日八年抗戰》一書中回顧,
七七事變時,他還沒從軍校畢業,原以為寒暑假可回家省親,
卻因戰爭爆發,三年未見到父母;
畢業後難得十天假期,帶著全家人到鹽城照了張全家福,
是他母親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照相,抗戰期間母親就過世了。

民國33年,抗戰勝利在望,
郝柏村期盼回故鄉探望父親並替母親掃墓,
沒想到父親還沒等到抗戰勝利就離世;
國共內戰爆發,他不僅不能返鄉,也與手足分離,獨自來台,
直到88歲才回鄉掃墓。

他始終將僅有的一張全家福帶在身邊,並繪為油畫掛在飯廳,
提醒每飯不忘雙親,這是對兒孫家教及抗戰史教育最好的身教。

「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
戰爭時間最久、天天都有人流血流淚、戰線又深又廣,
全國所有人都深受抗戰影響,
雖然日本人不是我們打敗的,但我們成功地拖垮日本。」
郝柏村說。

他認為,美國不僅很少給予支援,「還差點賣了我們」。
1941年日本派人赴美談判,提出在中國戰場停戰3至6月,
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準備接受這條件,
蔣介石得知後告訴羅斯福,「日本停戰,我不停戰」,
最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搖身一變成為同盟國最有影響力的盟友。


********************
77年前的今天 誰還記得盧溝橋的第一槍
中華民國103年7月7日
【聯合報╱余立龍/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七十七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事件爆發,開啟八年對日抗戰序幕。
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全面性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大事,
其影響至深且遠,
甚至連現在兩岸之所以分治,也是肇因於日軍的侵略。
然而,這麼重大的盧溝橋宛平第一槍,今天有誰還記得?
有誰還會再深切審思其中的歷史傷痛與教訓?


「七七盧溝橋關我屁事!」社會氛圍如此,
甚至有部分人對安倍晉三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事「暗自竊喜」,
認為可以名正言順跟中國抗衡了。

一位朋友就跟我表明,他寧可成為大和民族給日本治理
也不願當什麼中華民族被中國統一。

民主時代,人人都可以表達意見。

人們也常說:「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被遺忘。」

我進一步認為,歷史可以被遺忘,但歷史不能被磨滅。
八年抗戰,血淚交織;國族浩劫,斑斑可考;
我們是受害者,竟然比加害者還急著要忘卻這段歷史,
甚而忙著擁抱曾是敵人的大腿,天下還有這種道理嗎?


正如中國的崛起,日本現時的振興對我們而言,
是禍是福請勿太早下定論。

常去日本旅遊的人都曉得,
有很多日人還是念念不忘台灣是他們的「故土」。
值此七七,國人不仿暫時放下媚日的舉措,
思考一下自己的處境與未來吧。
**************************

高希均/「南京大屠殺」下的省思—77年前的大災難


【聯合報╱高希均】

中華民國103年7月7日

今年七月七日是盧溝橋七七事變及南京大屠殺七十七周年。
在剛出版由張作錦與王力行主編的《我們生命裡的七七》一書中,
十二位作者(包括郝柏村、齊邦媛、星雲大師、許倬雲、陳長文等)
分述了八年抗戰中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傷痛。

自己在中日抗戰爆發前一年的南京出生。幸運的是,
在南京大屠殺前三個月,雙親帶了孩子們搬到蘇州,逃過一劫。
雙親常提及受難的親友及鄰居們的不幸遭遇,
我變成了「半個」受難人,那麼我如何來看待歷史上的大災難?

經歷過中日抗戰的那一代人,都聽過納粹加害猶太人的各種罪行。
可是,世界上有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殺」?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被占領以後的六周之中,
日軍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屠殺,
遭到集體射殺的民眾約有十九萬多名,分散屠殺的約有十五萬多名。
日軍屠殺的殘酷難以形容:
除集體掃射,有砍頭、劈腦、刀戮、穿胸、刺腹、斷肢
、碎屍、活埋、淹死、凍死、餓死。日軍至少還強暴我國婦女二萬餘人。

這正是華裔作者張純如
《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中發掘的真相。
她寫著:
「許多日本著名政客與企業領袖,即使面對證據鐵證如山,
仍頑強地拒絕承認有南京大屠殺這回事。」
戰敗的德國,承認屠殺猶太人的罪惡
戰敗的日本,卻仍企圖集體否認

日本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
終於在近年來被西方媒體陸續報導後,再也無法全盤否認。

兩次訪問以色列中,
我特別去參觀台拉維夫的「散居各地猶太人史跡紀念館」。

在二樓的一片牆上,灰暗燈光的反射下,
上面寫著: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在德國掌握了實權。
在他指揮下,德國人及其同謀者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
其中一百五十萬是小孩。
當他們為了生存吶喊時,世界各國冷漠地旁觀著。」

如果把場景搬到南京,更逼真的實況是:
當卅多萬中國人的生命遭到屠殺時,世界各國冷漠地一無所知。

再踏上我出生之地的南京,是在半世紀以後的一九九七年四月。
急著要去參觀的地方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肅穆的建築與陳列,立刻帶進恐怖的歷史隧道。

看到那些慘無人道的巨型照片,憤怒與沉痛之後,慢慢湧現的,
仍是多年來理性的結論:「教訓要記取,仇恨要遺忘」
、「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

二○一一年三月,日本福島發生核災,超過十五萬人受到波及。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長陳長文呼籲國人捐助災區,
一瞬間,我的腦中閃過「南京大屠殺」的浩劫,
但立刻被拋開,也就立刻響應,破了自己的捐款紀錄;
告訴自己要言行一致:「愛心無國界」。

此刻的台灣,陷入「信心危機」與「反中危機」之中。
面對七月三日習朴會宣布中韓自貿協定年底達陣,
遠在薩爾瓦多訪問的馬總統說:
「我心急如焚」
、「台灣繼續內鬥,不是鬥倒國民黨,是鬥垮台灣經濟。」

近廿年來,台灣既自卑,又自負;想開放鬆綁,又膽小退縮,
像溫水中的青蛙,已逐漸失去力道。

現在必須加強與大陸的交流、整合、互信,
讓「台灣蛙」勇敢地跳上第二大經濟體的肩膀,
結合大陸,在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則下,
共同構建「中華共同市場」,使台灣再顯實力與活力,
避免有朝一日走上經濟衰落與受人奚落的死巷。
(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
國史館長:明年要重出抗戰史
中華民國103年7月6日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

國史館長呂芳上今天下午出席由民間主辦的「中美同盟抗戰歲月:
美國國家檔案館影像文物特展」開幕時指出,
明年是對日抗戰勝利70周年,國史館將出版一系列書籍,
包括『抗戰史新編』、『蔣中正先生年譜』十二大冊,
以及陳誠、胡宗南、吉星文等三位將軍的日記。

希望藉著公開更多資料,讓學界公平對待中華民國在二次大戰中的貢獻。

呂芳上指出,
中國在二次大戰中損失最重,
而且由於投入與日本的八年大戰,使得現代化腳步受到極大的挫折。


由於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就在內戰中輸給共產黨,
在冷戰時期的「誰輸掉中國」論述中,
西方往往將責任全部推給蔣中正與國民黨,
因此對二戰期間中國的地位,
甚至出現「重延安輕重慶」、偏重毛澤東如何贏得政權的趨勢。
直到近年,學界才對蔣與國府的表現有比較公正的評價。


呂芳上指出,
最近英國學者Rana Mitter發表的新書
『被遺忘的盟友』對西方研究中國抗戰做出糾正,
他很高興西方學者開始對歷史有公平的看法。
**********************

史家唐德剛:蘆溝橋其實是「盧」溝橋
中華民國103年7月6日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蘆溝橋是八年抗戰聖地,但多年來,關於蘆溝橋的寫法總難統一,
台灣多寫「蘆」溝橋,大陸則寫成「盧」溝橋。

已逝史家唐德剛曾為此事在「傳記文學」上打筆仗,
他認為,乾隆御筆親題的「盧」才是正解。

蘆溝橋原名廣利橋,八百年前金章宗完顏璟所造,
與河北趙州橋及泉州洛陽橋並列中國三大古代名橋。

元代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到中國,遊記中對蘆溝橋作了高度評價,
西方人稱蘆溝橋為「馬可波羅橋」。

蘆溝橋跨越永定河,古名「無定河」,
唐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便源自此河。
清初康熙在無定河下游築堤防洪,將「無定河」改名「永定河」。

永定河上下游連接之處,被當地居民稱為「盧溝河」。


唐德剛在「蘆溝橋還是盧溝橋」一文中指出,
河名「盧溝」指的是「盧家溝」,
因附近乃盧姓族人聚居之地,而非「長滿蘆葦的溝」。

唐德剛認為,這條「溝」是華北平原上的淺河,
河床上雜草處處、砂石壘壘,根本找不到蘆葦。


唐德剛指出,康熙修河後題字的御碑,
以及乾隆題字、現仍立於橋畔的石碑「盧溝曉月」,
寫的都是「盧」而非「蘆」。


但不知為何,晚清各種檔案,舉凡張之洞、李鴻章
、劉銘傳等各大臣奏摺及慈禧太后懿旨,均寫成「蘆溝橋」。


爾後,包括何應欽將軍寫的抗戰史
、唐德剛早年撰寫的「李宗仁回憶錄」,都寫成「蘆溝橋」。


一九九○年代大陸改革開放後,大陸將蘆溝橋列為重要旅遊景點,
經考證認定是「盧溝橋」。
但台灣迄今仍沿用清末傳統,
國高中課本、教材與歷史專書還是寫「蘆溝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