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 和舒張壓<90mmHg
**************************************
趙少康心臟停3hrs開刀續命 醫示警:舒張壓低於60要注意
17:22 2024/11/05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自曝剛動完開心手術,換了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停了3個小時,有如死過1次,他也稱自己是因舒張壓偏低,意外發現病況,對此,心臟科醫師表示,雖然術式複雜度高,但因是在無症狀情況下做預防手術,心臟功能應還不算太差,評估預後也會不錯,也呼籲民眾要留意低於60的舒張壓。
73歲的趙少康今(5)日在臉書發文自曝多年來舒張壓5、60,雖沒有不適,但醫生朋友勸他做檢查,發現主動脈擴大,也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1/4又流回心臟,包括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等名醫,都建議他早點手術,否則可能發生幾乎必死的主動脈剝離或心衰竭。
趙少康並指,開心手術由魏崢動刀,過程心臟停止3個小時,用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早上8點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2天,再轉普通病房,是他人生最大的工程,而魏琤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禎元表示,主動脈瓣膜逆流者,有可能造成舒張壓偏低,正常人舒張壓應在60~80mm/Hg,若是低於60 mm/Hg,要留意有可能是瓣膜病變,致使瓣膜關不緊,讓心臟打出去的血迴流心臟,造成心臟負擔,嚴重會導致心衰竭。
為何會主動脈瓣膜逆流?李禎元表示,有可能是因瓣膜老化、鈣化,甚至是因主動脈擴大、有瘤,才讓瓣膜關不緊,趙少康自述他沒有症狀,一堆名醫大老卻建議他開刀,有可能是術前評估瓣膜病變有一定嚴重度合併心臟結構變化,或主動脈擴大日後可能產生嚴重病變,因此建議一併開刀解決。
李禎元表示,從趙少康的敘述中,可看出他至少進行了主動脈置換手術,也換了瓣膜,並進行了冠狀動脈復位術,這樣大規模手術,一定是鋸開胸骨、複雜度極高的手術,胸前至少留15公分以上的疤痕,說是比換心手術難度還高,算是貼切的。
對趙少康還說,他自覺跟他有一樣情況的人,有一半不知有什麼問題,舒張壓低有什麼不好?李禎元表示,舒張壓低有可能意謂老化、感染、內分泌失調、出血、脫水、藥物或是主動脈逆流所致,建議需就醫釐清原因,若是收縮壓高、舒張壓低,這仍歸類為高血壓,要好好以藥物控制,若是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還合併有喘、水腫等心衰竭症狀,恐需積極治療,甚至評估是否有開刀適應症。
至於趙少康的預後?李禎元表示,趙少康是在沒有症狀情況下動刀,心臟功能還算OK,與心衰竭才動刀者,預後可天差地遠,趙少康預後預估是不錯的。
************************************
收縮壓與舒張壓相差超過60mmHg,當心你的血壓出大問題了
日期:2019 年 6 月 4 日 作者:陳 亦云
一般人對於血壓都會注意高血壓與低血壓的問題,因為高血壓會是造成中風、心臟與腎臟、視網膜病變及大動脈與周邊血管疾病;而低血壓則會有頭暈眼花、疲累無力、四肢冰冷、注意力不集中、嚴重時甚至昏倒、休克等症狀。但很少人會注意到收縮壓與舒張壓壓差過大的問題,總覺得只要把血壓控制好,脈壓壓差大沒有關係。
69歲的張老太太罹患高血壓多年,也定時服用降壓藥,日前,她因手腳冰冷來到醫院看診,在測量完血壓後,才知自己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數值分別是135與65mmHg。雖然兩個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內,但脈壓相差達70,這個數字卻讓醫師有點擔心。
收縮壓與舒張壓相差超過60 mmHg就叫壓差大
當心室收縮,血液由心臟輸出到周圍動脈血管時,主動脈壓會急劇升高,在收縮期的中期達到最高值為收縮壓,通常也稱為「高壓」;當心室舒張時,血液回流心臟,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叫做舒張壓,也稱之為「低壓」,高壓和低壓之間的差值如果超過60 mmHg,就稱之為「壓差大」。
什麼原因會造成壓差大?
而造成高低壓壓差大的狀況,主要是因為老年人血管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老,硬化程度較為嚴重,導致心臟舒張、血液回流時,血管的回彈壓力上不去,才導致高低壓壓差變大。
此外,長期高血壓或罹患其他心臟疾病,導致左心室肥厚、主動脈瓣膜關閉不嚴等問題時,也會出現收縮壓偏高,而舒張壓偏低的壓差大問題。至於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患者,也有可能會出現壓差大的問題。
壓差增大,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的風險也增高
據英國JAHA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壓差增大比動脈硬化指數增加更可能造成患者發生危險性或猝死,還有研究發現,壓差85mmHg的人要比65mmHg的人發生心肌梗塞和中風的危險性增長10%以上,且前者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機率更是明顯大於後者。
像是張老太太的血壓狀況,以她的年齡來說,其實收縮壓與舒張壓都還算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甚至舒張壓還算是不錯的數值,所以對於心血管風險還不是太大。
壓差大且舒張壓過低,會對心腦腎臟造成不良影響
但如果是壓差大,而舒張壓如果低於60 mmHg,這種低壓過低的情況,會導致身體多個臟器血液灌注的不足,造成健康損害的風險將會增高,因此,壓差大,舒張壓太低,都會對心腦、腎臟等器官有不良的影響。
壓差大且收縮壓過高,代表血管硬化嚴重
如果是壓差大,而且收縮壓超過150 mmHg,但低壓正常的情況,屬於單純收縮壓過高的問題,顯示血管硬化程度嚴重,這種情況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經常發生。對於這樣的症狀,還是必須加以控制。
一般而言,降壓藥對於血壓的調節是沒有選擇性的,換句話說,當降低收縮壓的同時,舒張壓也有所下降,但通常服藥後,低壓的下降幅度也會比高壓小的多,因此,建議應該由醫師重新調整用藥,選用時效長、降壓和緩的降壓藥,例如緩釋錠等。同時,醫生可根據患者的個人狀況,適當選用一些抗動脈硬化藥物,例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等。
而如果血壓壓差大患者的血糖、血脂過高,也要進行綜合治療,合理使用降血脂與降血糖的藥物,以減少血脂在血管壁的沉積,穩定血管斑塊,同時改善動脈彈性。
*****************************************
血壓值中收縮壓、舒張壓哪個重要?醫:血壓「1數值」偏高代表血管硬化嚴重
羅以容 整理 | 2023/03/14 11:45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又被稱為無形殺手,不過許多人在量血壓的時候相當疑惑,到底收縮壓和舒張壓哪個比較重要?醫師表示,兩者一樣重要,不過最新研究發現,脈壓比收縮壓、舒張壓更能預測心血管病的發病和死亡率。若脈壓數值過高,代表病人血管硬化嚴重。
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䕶病房主任謝安民表示,血壓分為心縮壓(收縮壓)與心舒壓(舒張壓);一般人往往稱前者為「上面的」,後者為「下面的」血壓。
什麼是收縮壓、舒張壓、脈壓?
收縮壓
當心臓收縮,心室內壓力急速增加,超過主動脈時,主動脈瓣膜打開,主動脈內的血壓高峯就是收縮壓,又稱為心縮壓;這個壓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心臟打出的血量、打出的速度、動脈系統的擴張能力。
舒張壓
在兩次心臓收縮之間,主動脈內最低的壓力就是心舒壓。舒張壓主要是反應血管的阻力和硬化。
脈壓
脈壓就是心縮壓減去心舒壓。
謝安民指出,年紀越大高血壓的可能性越大,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會隨著年齡而升高。不過,舒張壓在60歳左右就不再升高,有些反而還會開始下降,但是收縮壓可以繼續增高到70、80歳。而年輕人高血壓以舒張壓高為主(也有兩個都高)。
謝安民解釋,由於老化的血管彈性減少,硬化程度增加,是導致老年人收縮壓升高、舒張壓偏低的主因。所以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是收縮壓超高,而低血壓往往偏低,稱為「單獨性心收縮壓高血壓」,自然而然,脈壓也超高。
脈壓高代表血管硬化嚴重,更能預測病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
究竟舒張壓重要、收縮壓重要?謝安民指出,高血壓被稱為「無形殺手」。大部分高血壓的人,除非是血壓太高、太低或升降太快,否則是不會感覺不舒服。但是高血壓明顯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兩個數值都很重要。
謝安民補充,如果一定要選邊站,收縮壓可能重要些,尤其是50歳以上的人;而年輕人往往收縮壓、舒張壓都高,如果兩個都很高,區分哪個重要就毫無意義;但若收縮壓超標多,而舒張壓微高,當然收縮壓重要;反之亦然。另外,也有最新的研究進一步指出,脈壓比收縮壓、舒張壓更能預測病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脈壓高代表病人的血管硬化嚴重。
哪一種高血壓的藥最好?
謝安民說明,目前有不少研究比較不同類別的血壓藥功效,結果沒有那一類藥脫穎而出,對每一種心血管病的效果都是最好,現在的建議,趨向看個人的情況而選藥。
第一步是觀察,有沒有不適合用的藥,比如說痛風患者就不要用利尿劑;心跳很慢則應避免會使心跳更慢的藥。第二步則是依病人特殊狀況挑選藥物,例如剛得過心肌梗塞、不整脈、心衰竭的病人,可以選擇beta受體阻斷劑(beta blocker)。
他補充,Atenonlol是屬於老一代beta blocker的血壓藥,這個藥在所有的研究中,效果最差;現在認為這個藥不適合做為第一缐、單獨使用的高血壓藥,台灣以前這個藥用得很多,不知道現況如何。另一個藥是利尿劑,叫chlorthalidon,可以說是研究結果最好的高血壓藥之一,可惜用的人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