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川普喊買!丹麥加強雪橇犬「特種部隊」守護格陵蘭
23:02 2025/01/11 中時 劉詠樂

美國準總統川普未上任便盯上全球第一大島嶼格陵蘭,聲稱不排除通過武力來奪取格該島。為加強在格陵蘭島的軍事存在,丹麥政府近日擬購買兩艘新的北極巡邏艦、加強雪橇犬巡邏隊。
作為地表上獨一無二的軍方雪橇犬巡邏隊,「天狼星巡邏隊」是由丹麥國防司令部於1950年成立的特種作戰部隊,負責在格陵蘭巡邏,目前隸屬於丹麥海軍。該部隊最初名為「堅決行動」,1953年更名為「天狼星」,以紀念天狼星中最亮的恆星。
自冷戰以來,丹麥一直透過雪橇巡邏,來宣示對格陵蘭島北部及其未開發的礦產資源的主權。這塊位處北極的廣闊冰原,富含煤炭、礦石和礦物,儘管極不適合人類居住,但仍然很搶手,而川普如今更是毫不掩飾地虎視眈眈這塊寶地。
BBC曾介紹道,「天狼星巡邏隊」是丹麥海軍部隊之一,負責在格林蘭島巡邏,並保衛其對格陵蘭島的主權。每年秋天,6支雪橇隊(每隊由2名丹麥皇家海軍士兵駕駛)要花長達6個月的時間,在16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巡邏。他們是這片面積相當於丹麥3倍大的廣闊荒野中,唯一的民族。
每隊最多配有14隻狗狗,一天的巡邏距離通常為30公里。晚上,士兵們躲進一個高科技帳篷裡。即使在隆冬時節,狗狗也會睡在外面。該部隊選擇性培育格陵蘭犬(Greenland Dog),以提高其耐力和力量。每隻狗工作五年,從服役到退役,天狼星巡邏隊的犬隻,將拉雪橇超過2萬公里。
至於在該部隊服役的2年期間,每名士兵每月可獲得2萬2000丹麥克朗(新台幣約9萬5528元)的薪水。他們的北極訓練包括訓練狗狗、建造緊急雪地庇護所和尋找食物。
除了必須面對嚴酷的天氣和可怕的低溫外,天狼星巡邏隊員還要應對其他一系列挑戰,例如突然出現的北極熊和意外事故。有趣的是,丹麥國王腓特烈十世曾是這支部隊的一員。
冷戰早已結束,但格陵蘭島仍是一個令人嚮往的領土,因為這裡擁有豐富的石油和礦產。由於邊界爭議,北極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天狼星雪橇巡邏隊的任務,變得更加重要。
***********************************

川普要格陵蘭!知情人士:丹麥私訊「一切好談」僅1個堅持
22:54 2025/01/11 中時新聞網 栗筱雯
美國準總統川普為了對抗中國與俄羅斯,日前再把腦筋動到丹麥自治領土格陵蘭上頭。他放話不排除以武力或向丹麥開徵高額關稅的手段取得格陵蘭控制權,格陵蘭、丹麥皆稱「不賣」。美國Axios新聞網11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丹麥近日已透過私訊向川普團隊表示不會出售格陵蘭,但願意討論美方的其他要求,包括軍事層面。
川普日前表示,在抗衡中、俄的國安議題層面,美國控制格陵蘭「絕對必要」。Axios周六(11日)引述2名知情人士說法報導,丹麥已向川普(Donald Trump)顧問團隊發送私訊表示,丹麥不會出售格陵蘭,但願意討論加強格陵蘭防務或美軍在格陵蘭的相關事宜。言下之意在於,丹麥政府盼說服川普國安顧慮可在格陵蘭非屬美國所有的情況下解決。川普政權交接團隊並未回應Axios置評要求。
北極成角力場 格陵蘭地位提升
格陵蘭居民5.6萬人,1953年之前是丹麥殖民地,現為丹麥自治領土,僅防務仍由丹麥負責,2009年取得廣泛自治權,積極爭取獨立。氣候變遷讓北極地區成為超級大國角力場,新航線持續增闢,格陵蘭地理位置更加重要,其資源開發難度可能因此降低。
川普先拿丹麥開刀 各方意外
歐洲一名外交官向Axios表示,丹麥公認是歐盟最親美的國家之一,誰也沒料到川普最先拿丹麥開刀。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與格陵蘭總理艾格德(Mute Egede)10日在哥本哈根會面商討局勢,佛瑞德里克森表示她已要求與川普會晤,艾格德也說做好與川普談話的準備但尚未與川普聯繫。
積極倡導格陵蘭獨立的艾格德說:「格陵蘭屬於格陵蘭人民,我們不想成為丹麥人,也不想成為美國人。我們要成為格陵蘭人。」他說,獨立並不代表格陵蘭要切斷與丹麥之間的所有聯繫與合作關係。
美軍在格陵蘭已有基地
丹麥官員表示正與格陵蘭自治政府協商,針對增加格陵蘭軍事基礎設施與軍事能力相關投資進一步研究。美國此前已於格陵蘭北部設置軍事基地,早在1951年就與丹麥就防衛格陵蘭達成協議,美國根據這項協議可輕鬆議定增加駐軍事宜。
冷戰期間,格陵蘭屬於偵測蘇聯潛艇或潛在飛彈的預警系統一環,在北約與美國防務已扮演要角。美國智庫北極研究所(Arctic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亨普特(Malte Humpert)認為,川普若真的關心國安問題,美國就沒有理由不藉由與丹麥聯盟的簡明方式增加美軍在格陵蘭的戰力。
美國現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認為不必浪費時間討論川普此番狂言,他說:「不是好主意,也不會發生。」然而川普持續聚焦格陵蘭議題,長子小唐納還戴著印有川普2024競選口號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親訪格陵蘭,這讓丹麥、格陵蘭不能排除川普沒開玩笑的機率。接下來就看川普能否滿足於與丹麥達成協議就收手,或真想成為80年來第一個讓美國新增領土的總統。
***********************************************
*********************************************
特朗普為什麼想要格陵蘭島 各方如何回應?
伊多·沃克(Ido Vock) - BBC新聞記者
2025年1月10日 週五 下午9:03
*****************************************
https://visionproject.org.tw/story/6394
上千雪橇犬因暖化安樂死 愛狗一家誓求共存路
2022-09-28 記者許詩愷/專題報導

雪橇犬是格陵蘭的重要文化象徵,但西西穆特的林思一家人不想讓雪橇犬消失,夏天時訓練雪橇犬拉著越野車,期望能作為觀光用途,讓雪橇犬還有未來。 記者余承翰/攝影
六隻體型巨大的格陵蘭哈士奇不斷跳躍、低吼,興奮地期待奔跑。博・林思(Bo Lings)一家人熟練為牠們套上韁繩,再綁住越野車準備出發。每天半小時,一趟十公里,這是博發明的訓練方式。明明經營著現代化車行,他卻深愛這項傳統文化,「如果沒有雪橇犬,人類不可能在格陵蘭存活至今。」
冰原地質脆弱,不適合開車遠行,雪橇成了北極最常見的交通方式。但夏天的狗兒沒有事做,如今氣溫越來越高,天生披著厚重毛皮的牠們,懶洋洋躺在地上散熱。若飼主一不注意,甚至可能中暑而死。
即使冬天來臨,雪橇犬的需求也劇烈下滑。氣候變遷讓海面不再結凍、冰層融解,過去無法抵達的地區浮現山路,燃油車輛逐漸取代雪橇犬,很多人不再養狗。「過去三十年來,雪橇犬減少的速度太快了,全格陵蘭的數量少了將近一半」,博說。

光是當地第三大城伊魯利薩特,近年便有五千隻狗兒退休。當地人透露,其中多半安樂死。這些狗兒還得在夏天挨餓,才能維持冬天的工作動力。此時人類一靠近狗場,牠們誤以為吃飯時間到了,發出討食吼聲。那聲音近似狼嚎,只要一隻狗開始吼叫,便會一傳十,十傳百,整座山谷迴盪著悲鳴。
博住在氣候相對穩定的西西穆特,一家人是愛狗成痴,每天都來狗場陪伴他們飼養的數十隻雪橇犬。別人的狗兒受傷後,通常直接安樂死,他們則帶回家當成寵物照顧。
雪橇犬不是寵物嗎?在多數格陵蘭人眼裡,牠們只是工作用動物。狗場還立著一張告示牌提醒觀光客:「牠們不是寵物,是保留野性的工作犬,請勿靠近餵食、拍照,否則你可能造受攻擊。」
消逝中的雪橇犬生命與文化令博心痛。他想到,或許能讓狗兒搭配越野車,作為觀光使用,「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讓雪橇犬在格陵蘭永續生存。」
博請女兒示範。只見十五歲的露卡和九歲的諾拉熟練操控油門,發出不符年齡的宏亮咆哮,命令雪橇犬出發。原本毫無精神的狗兒重獲新生,輕鬆拉動了越野車,甩著舌頭盡情跳躍。當姊妹停止加速,還會回頭望向她們,期待繼續奔跑。
露卡熱愛著狗兒們,也享受每天半小時的運動時光,她說:「駕著雪橇犬奔馳時,會有一種與自然共存的平靜,只有風聲、鳥聲、狗兒的呼吸聲。」
「這是讓格陵蘭雪橇犬擁有未來的唯一方法。」博正在尋找適合的輕型電動車,當上坡費力時,可用馬達協助狗兒,既環保,又讓觀光客體驗雪橇犬拉車的樂趣。這樣,一整年都可以讓狗兒有事做。

格陵蘭政府也有兩項規定。為了維護雪橇犬血統與生態平衡,北極圈內禁止養育其它犬種。獵人們不得開車前往獵場,只能駕船,或依古法靠著雪橇犬遠赴冰原。
此外,西西穆特正規劃雪橇犬中心,將結合學術與醫療單位,照顧「被放棄」的狗兒們,尋找各種護狗妙方,並開設博物館展示雪橇犬的歷史。博強調,人們必須記住「雪橇犬如何在千百年來,承載人類越過廣闊的嚴冬雪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