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預立醫療簽署率低 門諾醫院祭「4人同行3人免費」提升意願
14:14 2025/02/11 中時 羅亦晽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迄今6年,全國約9.5萬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意願註記(AD)」,簽署率低於1%,花蓮簽署率更排名全國第12名,研判原因與簽署前諮商費用高有關。花蓮門諾醫院去年推出「4人同行、3人免費」專案後,簽署人數大幅增加10倍,院方今年將續推方案並提供中、低收入戶免費簽署服務,讓鄉親提前為人生重要決定做準備。
據衛福部截至2024年統計,全國有2萬5789人簽署AD,其中,花蓮435人,簽署率排名全國第12名,門諾醫院社服處主任李冬梅分析簽署AD意願低的原因指出,依現行規定,簽署前需先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每人費用為3500元,對不少民眾來說是筆不小的開銷,也影響簽署的意願。
醫院去年為此透過社福基金申請補助,推動「4人同行、3人免費」專案,意即4人一起參加諮商門診只要支付1人費用,吸引許多民眾前往簽署,簽署人數從前年20人提升至216人,足足增加10倍多。
不過院方在簽署名單中發現,簽署民眾沒有中、低收入戶,院方希望鼓勵更多人勇敢面對生命終程的選擇,今年初續推優惠方案,也提供中低收入戶與院內同工提供免費簽署服務。
70歲的林阿姨2年前親眼見證摯友在病榻上與家人意見分歧,遲遲無法決定是否繼續治療,不僅讓病人飽受折磨,家屬也身心俱疲,這也讓她開始思考「如果有天也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她不希望孩子因她的決定承受太多壓力,日前在門諾醫院社工師陪伴下,與3名摯友一同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簽署。
李冬梅表示,「預立醫療決定書」適用5大類病人,包括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不可逆轉昏迷、嚴重失智症,以及政府公告包括漸凍人等14種罕見疾病,不過民眾對預立醫療觀念仍待加強、推廣,所幸院內有推出同工免費簽署服務,她自己與家人已完成簽署,希望透過自身經驗鼓勵更多人行動,將醫療決定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門諾醫院表示,院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採預約制,每次諮商時間為60分鐘,費用原為每人3500元,即日起凡4人同行,即享「3人免費」優惠;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則享全額補助。已簽署民眾日後仍可修改或撤除決定,確保個人意願靈活性。
*****************************************
我國於105年1月6日公布「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之專法,讓臺灣病人自主權利往前邁一大步,保障了病人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權力,並針對五大類臨床條件病人,包含「末期病人、不可逆轉之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痛苦難以忍受、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
病主法上路五周年!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人數倍增「仍未達1%」
ETtoday健康雲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2024年01月06日 15:25
《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至今邁入5周年,統計至去年底累積簽署人數達6.8萬人,且簽署量逐年增加,不過,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指出,台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做為長照最後一哩路及社會重要安全防線的病主法,目前國內成年人總簽署比例未達1%,仍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
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6日施行,內容保障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簡稱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簡稱AD)來保障自己在面臨五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不可逆轉昏迷、極重度失智及其他政府公告疾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守護告別時刻的生命品質與尊嚴。
病主法上路滿5周年,病主中心指出,截至112年底累積總簽署人數達6萬8千人,112年單年度簽署量約2萬4千多人,和前年1萬2千多人相比,簽署數顯著增加,分析原因,推測為疫情緩和、各界共力努力、政府獎勵措施、民眾意識逐漸抬頭等因素造成簽署數明顯變化。
不過,統計國內成年人約1960萬人,換算下來目前總簽署量僅不到1%,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簽署量的提升確實迫在眉睫。此外,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友善程度與「合理調整措施」的實踐,更是關乎弱勢者是否能完整受到病主法保障的關鍵。弱勢者極易因疾病纏身、資訊落差,及其身障狀況造成溝通與行動困境,難以完成諮商並簽署,進而被排除在權利保障之外。
病主中心持續於民間募集資源,推動「弱勢創新服務方案」,並依照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合理調整措施原則來設計方案內容,除募集善款補助弱勢者與其家人的諮商費用外,更與北中南東23家綠色通道醫院夥伴,及7家社福單位夥伴共同開發、推廣多元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友善模式。
其內容包含:為臥床病友提供到宅諮商、為聽障/聾人朋友ACP提供手語翻譯等,使其更符合各族群的需求,並建立完整資源媒合體系讓服務可近性大幅提升。至今已幫助超過一千名弱勢者與其家人完成「終身大事」,更創造許多感動的生命故事。
病主中心指出,我方樂見政府單位有機會開放更多免諮商費的可能,而降低門檻同時必須注重相關配套,因量的提升易忽略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品質及對弱勢者的友善措施,可能變相造成當事人仍未能完整理解簽署內容,或後續面臨最後一哩路時仍不知所措的狀況。
病主中心呼籲,相關單位給予第一線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更大的支持與能量、推出完善的ACP品質檢核制度並建置完整的病主法善終啟動SOP,並持續共力提升一般民眾的死亡識能,兼顧量與品質的同時提升,為未來超高齡社會及下一個五年扎根。
************************************///////////////////////////////
https://hpcod.mohw.gov.tw/HospWeb/rwd/QA/general_a.aspx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ACP)」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是一個溝通的過程,需由意願人本人、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醫療團隊人員、二親等內親屬至少1人及醫療委任代理人(可不指定,如有指定,須成年具完全行為能力並經書面同意)共同參與,商討當意願人處於上述五大類臨床條件時,決定接受、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經由ACP諮詢後,後續須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
1. 預立醫療決定(AD)是意願人(本人)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後,已經清楚瞭解 「病人自主權利法」裡面規定,經由簽署書面文件,由兩位見證人見證或公證,經醫療機構核章,註記在健保卡上才生效。
經由「預立醫療決定」簽署後,當上述五款「臨床條件病人」發生時,您的預立醫療決定才會被啟動與執行,而是否符合這五款的條件,必須經過兩位專科醫師、至少二次緩和醫療團隊照會評估,其過程非常謹慎,不可能因立下預立醫療決定,而讓原有治癒機會的患者因而被提前放棄治療。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