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開「院前診所」 健保署砍點數
大醫院鑽漏洞 躲輕症門診成長 醫院醫師每月在非偏鄉診所申報逾10萬點 打75折支付 大診所納評鑑
04:10 2025/01/01 中國時報 林周義
過去健保推動門診減量政策,就有大醫院透過經營診所來躲避輕症門診,達到減量。為落實分級醫療,讓大醫院回歸照顧「急重難罕」病患、診所發揮「家庭醫師」功能,健保署將對「院前診所」出手!今年第1季起,執業登記在醫院的醫師到基層診所支援者,每月在診所申報超過10萬點,一律打75折支付,山地、離島、醫缺地區則不受影響;同時,申報量規模超過1億的機構,如禾馨等28間診所,2026年起,也必須加入評鑑。
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宣布,今年第一季開始,試辦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計畫,推動醫院個別總額,盼促進醫院自我管理,但大醫院的院前診所恐成新制漏洞,牽動基層醫療,重演過去大醫院以經營院前診所,來達到健保輕症門診年減2%目的。
石崇良表示,部分醫院成立院前診所,由院內醫師報備支援診所將病人帶走後,醫院繼續吸納新病人,而醫師在診所看病,仍採取大醫院模式,做許多檢查,且導致基層診所的點值稀釋,「這不是真正的分級醫療」,因此經醫師公會全聯會提案,未來這些專科醫師申請報備到院前診所支援,每月健保點值超過10萬點,就會打75折支付。
以診察費為例,原本健保給付診所364點,打折後為273點,相較原本醫院門診診察費286點還低。不過,為鼓勵醫師到偏遠地區診所服務,這項措施對山地、離島、醫缺地區沒有影響。
診所協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陳宏麟指出,醫院、基層有各自的總額,對基層來說,不太可能去吃醫院總額,但醫院卻會透過派醫師開設「院前診所」,瓜分基層總額,尤其台北區已因點值稀釋,痛苦很久。健保署的做法是為避免將醫院的處置搬到基層,讓醫院「好好經營醫院就好,不要到處開診所」。
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說,院前診所醫師除自己醫院的申報外,在診所每月平均申報68萬,已趨近於台灣醫師一人的平均申報量。健保署僅對10萬以上的申報打折,下手沒有很重,且排除資源不足的地區,這是為讓醫院、診所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兼顧偏鄉民眾需要。
另外,台北市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去年出現醫師不慎刺穿患者子宮的醫療疏失,引發對診所品質把關的討論。現行健保僅要求申報逾2億的診所公開財報,但隨著診所規模愈來愈大,申報量大的醫療機構也要納入管理,參與評鑑。
石崇良指出,由於地區醫院一年申報健保的中位數為1.2億,許多診所已達到這種規模,未來年申報逾1億的診所,也要納入評鑑,包含禾馨、遠東、書田等28家診所都會受影響,預計2026年開始評鑑。若評鑑沒過,就失去健保特約資格。
****************************************
院前診所看病更便宜 台北區點值稀釋最多
瓜分西醫基層總額
04:10 2025/01/01 中國時報 林周義
「不是喜歡看什麼醫師就去哪裡看」,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若是如此就喪失分級醫療制度。(黃世麒攝)
「院前診所」爭議多年,十多年前開始,就有醫院派出醫師,擔任診所負責人,將病人從醫院轉出,多是私立醫院所設,國泰醫院最多,秀傳、彰基也有。對病人來說,在院前診所看病,可利用較低的部分負擔看大醫院醫師,且不必久候,但對基層診所來說,卻要承受醫院來瓜分有限的總額,導致點值稀釋,尤其台北區最嚴重,才因此提案盼健保署打折支付來遏止。不過醫務管理專家認為,政府此舉是違背過去希望民眾分流的目標。
健保署今年第1季起,執業登記在醫院的醫師到基層診所支援者,每月在診所申報超過10萬點,一律打75折支付。事實上,早在約10到20年前,因為大醫院健保點值差,大醫院派出醫師開設診所,並擔任負責人,病人可在院前診所以較低的部分負擔看大醫院醫師,且不必久候。診所協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陳宏麟指出,通常醫師會把整個團隊帶來,一個時段可能開上10個科別,「已經不是診所,是醫院的規模」。
不具名醫界人士指出,院前診所負責人來自醫院,只要在醫院「產值高」,就有機會請對方將部分病人帶往診所。由於設立院前診所需承租場地,公家醫院受制於審計處,大多不會開設,多為私立醫院所設,又以國泰最多,底下有7家診所,苗栗大千體系底下有9家。另秀傳、彰基、遠東醫院也都有,許多都是做大腸鏡、胃鏡、心臟超音波等。
以24小時心電圖為例,一個人就要6000點,100個人就有60萬,陳宏麟表示,院外診所這些錢都報在「西醫基層」總額,而非「醫院」總額,基層吃不到醫院總額,令基層醫師長期承受點值低落問題,尤以北區、台北區最痛苦。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醫師到診所報備支援立意良善,一方面是為了分流,另一方面醫院醫師難掛號,到診所掛號相對容易,讓民眾不必人擠人,就能用到大醫院資源,部分負擔也較低,只是因申報的點數多,造成西醫基層點值下降。政府推動點數打折,是為了減量,卻也有點違背了過去希望民眾分流的方向。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過去健保推動門診減量政策時,就有醫學中心透過經營診所來逃避減量,政府若要落實分級醫療,必須提高民眾對健保的識能,讓大家知道健保現在的問題,並善用科技引導民眾就醫。
「不是喜歡看什麼醫師就去哪裡看」,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則表示,若是如此就喪失分級醫療制度,舉例來說,高血壓不必看心臟科,去診所即可,當高血壓長期控管不好,才需要到大醫院就醫。
**************************************************
健保點值打折新制 鎖定院前診所
2025-01-01 02:07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李青縈/台北報導
遠東診所、書田診所等幾家基層診所門診服務量驚人,規模不輸地區醫院,為了確保病人安全,健保署宣布,年度申報健保逾億元的診所需接受診所評鑑,至少廿八家符合受檢資格。記者曾學仁/攝影
部分診所規模驚人,年度財報、就醫人數竟多於地區醫院,為此,醫師公會全聯會最近提出「跨總額申報改善方案」,對於醫院醫師到診所服務,每個月健保申報量超過十萬點,健保給付點值打七五折,此案已通過共擬會議審議,衛福部同意後,預計第一季即可上路。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醫院健保總額明年第一季採分區總額制,依不同區域特性給予前瞻式預算管理,但觀察發現,部分大型醫院成立院前診所,讓醫師把病人下轉至診所,「這並非真正的分級醫療」。
「院前診所雖然合法,但並不合理。」醫師公會全聯會西醫基層醫療服務審查執行會召委黃啟嘉指出,部分醫師明明執業登記在醫院,檢查、看診型態都是醫院,但服務量卻是耗用西醫基層總總額,形同迫害分級醫療,讓西醫基層的總額低落。
為此,醫師公會全聯會提案,醫院專科醫師申請報備到院前診所支援,每月健保點值逾十萬點,將打七五折。以診察費為例,於基層診所依合理門診量計算,每天前卅名患者健保給付三六四點,打折後為二七三點,相較醫院門診診察費二八六點還低,期盼藉此新制,讓大醫院回歸照顧「急重難罕」病人,診所則擔任家庭醫師。
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多年來,台北區、北區等基層診所受到院前診所的影響,西醫基層點值遭到稀釋,「他們(診所醫師)痛苦很久了」。新制目的在於讓大醫院好好經營自家醫院,不要到處開診所,讓醫院做醫院的事情,診所做診所的事。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院前診所的申報量跟一般診所不同,平均一個病人的申報點數為一般診所的兩倍,並且病人數量眾多,確實消耗點值。台北區狀況最為嚴重,浮動點值僅約○點八一○至○點八三,跟其他分區○點九元相比,差距不小。
不過,新制上路後,勢必影響部分患者就醫權益,例如,多年來穩居診所財報前三名的遠東診所,係以台大、亞東等醫學中心醫師為號召,加上掛號費便宜,吸引眾多患者前往就醫。然該項方案實施後,名醫兼診情況可能減少,想掛名醫門診,難度更高。
對此,石崇良表示,民眾不是喜歡掛哪一個醫師,就往哪裡看,應是小病到診所,大病去醫院,才能落實分級醫療制度。例如,高血壓患者應至基層診所就醫,當血壓長期控管不佳,再至大醫院心臟內科就診。
************************************
診所申報健保逾億 擬納評鑑
2025-01-01 02:08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
部分基層診所每年申報健保費用超過億元,規模不輸地區醫院,卻不受評鑑管理。衛福部健保署研擬修正「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規定申報健保逾一億元診所需納入評鑑,預計今年二月預告,下半年公告,全國至少廿八家診所將於二○二六年接受評鑑。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依「健保法」規定,醫療機構、檢驗所如一年申報健保逾二億元,就需公布財報,為確保病人安全,且最近又有診所出事,因此,研議將申報量大的診所納入評鑑。
依規定,全國地區醫院平均一年健保申報中位數為一點二億元,需定期接受醫院評鑑,如未過評鑑,將失去健保特約資格。石崇良表示,一年申報健保逾一億元,已算是一家小型醫院規模,有必要透過評鑑制度,確保醫療品質、病人安全。
健保署資料顯示,一年申報健保超過二億元須公布財報的診所,共有遠東聯合診所、書田診所、安慎診所等三家,另有廿五家診所年度財報超過一億元。
書田診所院長蔡培斌表示,不反對診所評鑑,通過衛福部評鑑等於掛上保證,但評鑑過程中,必須準備眾多文書作業,行政流程繁複,勞師動眾。他認為,診所真的不需接受評鑑,如果衛福部想來視察,隨時都可來。
「診所評鑑相關細節,還在研議中。」石崇良說,現行醫院評鑑項目不見得適用診所評鑑,因診所患者可能沒有住院或留置過夜,但在手術感控、X光輻射檢驗、藥局與用藥安全等,相關評鑑細節將進一步與醫策會討論,規畫每四年評鑑一次。
*******************************************
大型診所醫療品質令人憂心 健保署祭「診所評鑑」新制
2024-12-31 13:01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石崇良說,一年申報健保超過1億元,就是一個月申報超過800萬元的診所,已算是一家小型醫院規模,於醫療品質、病人安全應有所要求,必須接受評鑑。記者沈能元/攝影
許多基層診所愈開愈大,科別愈開愈多,一年申報健保費用甚至超過地區醫院,衛福部健保署為保障醫療品質、病人安全,研擬修正「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一年申報健保費用逾一億元以上診所納入評鑑,並於明年農曆年後預告、下半年正式公告,目前全國至少有28家診所,將於2026年納入評鑑,若拒絕評鑑將不給予健保特約資格。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目前病人數量大的西醫基層診所目前有兩種型態,一種是一家診所內有許多不同的科別的聯合診所,以及醫療量能很高的診所,依「健保法」規定,一年申報健保超過2億元的醫療機構、檢驗所等,必須公布財報,因此,為確保病人安全,「研議將申報量大的診所納入評鑑,因為最近就有診所出事了」。
石崇良指出,依統計,全國地區醫院平均一年健保申報中位數為1.2億元,必須接受醫院評鑑,如果評鑑未過,將失去健保特約資格,也就是說,醫院無法提供健保醫療服務;因此,一年申報健保超過1億元,就是一個月申報超過800萬元的診所,已經算是一家小型醫院規模,於醫療品質、病人安全應有所要求,必須接受評鑑。
「對於診所評鑑相關細節,目前還在研議中。」石崇良說,現行醫院評鑑項目,不見得完全適用診所評鑑,因診所沒有住院患者,但可能有留置過夜等情形,或是手術感染控制、X光輻射檢驗、藥局與藥安全等,相關評鑑細節將進一步與醫策會討論。
石崇良說,目前正研擬修正「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預計明年農曆年後預告、下半年正式公告,並於2026年納入評鑑,目前規畫4年評鑑一次。
依健保署資料顯示,一年申報健保超過2億元,必須公布財報的診所,包括遠東診所、書田診所、安慎診所,而台北市禾馨新生婦幼診所一位劉姓醫師日前進行子宮鏡手術時,不慎刺穿子宮導致患者死亡,往後健保署將針對診所醫療品質嚴格把關。
書田診所院長蔡培斌不反對將診所納入評鑑,表示診所若通過衛福部評鑑等於掛上保證,但需觀察評鑑目的及項目。他表示,過去也曾討論診所評鑑,因部分診所反對而未能實施。但他也說,診所評鑑並非健保署當務之急。
蔡培斌說,因應評鑑,院方需要許多文書作業,同仁因此又忙又累,診所是否需要評鑑?值得考慮。衛福部可以透過視察了解診所的狀況,健保署首要任務應是確保點值,「不是付陽春麵的錢,卻要人端出牛肉」,或「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