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接廖玉蕙「客訴」 中央社改標題惹議
2017年07月05日20:21 蘋果日報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106年7月5日
知名作家劉克襄本月轉戰中央通訊社擔任董事長,
卻因接到同為作家的廖玉蕙客訴,引發中央社新聞標題修改風波,
外界更質疑劉克襄涉嫌干預新聞自由,
劉克襄晚間受訪時回應,他希望外界能把他的臉書文章完整讀完,
他當初是說日後會把相關這類處理有爭議的新聞匯整,
盡快轉知給社長或總編輯做參考,並不是要求一定要修改,
他強調自己謹守董事長分際,不會去干涉編輯事務。
劉克襄今天在貼文,主題是「一則標題帶來的提醒」,
內文提到作家廖玉蕙寫Messenger給他,
告知中央社處理的一則跟她相關的新聞標題並不允當。
她特別來「客訴」。
該則遭廖玉蕙投訴的新聞標題為:
「文化局邀擔任評審又取消,作家廖玉蕙火大」,
內容則是彰化縣文化局邀廖擔任標案評審,
廖義不容辭準備抽空南下,時間接近時,主動探詢接送事宜。
承辦人員此時才告知標案取消。讓廖玉蕙相當不快。
劉克襄在臉書中指出,從廖老師的立場,以及事情的發展經過,
此一標題顯然不夠完善,若不詳看新聞內容,只讀標題,
可能會誤以為作家擺架子。他也隨即向廖表達歉意,
同時答應進行了解,日後會把相關這類處理有爭議的新聞匯整,
盡快轉知給社長或總編輯參考,跟相關部門討論改善。
劉克襄最後在貼文中指,要在一短短的時間裡,
把一個標題下得準確委實不易。更何況,人力緊迫下,
每天可能都要處理幾十條新聞。他寫作多年,
下自己文章的標題都常犯錯,也數度被鄉民修理。
更何況,這類處理他人的新聞稿件。
只希望大家日後下標盡量周延,多為當事者想想。
「非常感謝廖老師的直言不諱,
以及對中央社的企盼,我們自當更加惕厲。」
該則新聞標題後來被改為
「質疑彰化縣文化局敬業精神,廖玉蕙氣炸了」,
而劉克襄此則貼文雖獲不少網友按讚,也引發不少質疑,
台大教授劉靜怡在臉書上貼文:
「所以今天開始大家把劉董FB當成客服專線用了嗎?」
宅神朱學恒也在劉克襄臉書上留言質疑廖玉蕙:
「你不認識董事長有辦法這樣告狀嗎?
你有循國家通訊社正常管道反應嗎?」
部分網友也質疑劉克襄干涉編輯事務很不妥。
劉克襄晚間接受《蘋果》採訪表示,
他希望外界能把他的臉書文章完整讀完,
他當初是說日後會把相關這類處理有爭議的新聞匯整,
盡快轉知給社長或總編輯做參考,並不是要求一定要修改,
他強調自己謹守董事長分際,不會去干涉編輯事務。
劉克襄表示,針對外界諸多批評,
他希望大家能把他寫的文章清楚讀完,
他強調當初《中央社》的記者有採訪文化局,
並引用廖玉蕙的臉書內容,達到平衡報導,但下標時不夠完善,
讀者若不詳看新聞內容,只讀標題,可能會誤以為作家擺架子。
劉克襄表示,自己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檢討編輯,
而是提出問題讓大家來討論,他一方面希望編輯在下標時能帶點包容,
但也能體諒一個標題要下得準確,確實不容易。
劉克襄表示,自己謹守分際,不會去干涉編輯台,
他只有說會把相關這類處理有爭議的新聞匯整,
盡快轉知給社長或總編輯做參考,並沒有強制要求要修改。
至於外界批評未來若對《中央社》新聞有疑問,
是否可以直接向董事長客訴,
劉克襄回應「不是這樣子」,
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提出問題讓大家討論,不要錯誤解讀。
********************************************************
中央社下月改組 文化部:劉克襄接任董事長
中華民國106年6月27日
2017年06月27日10:34 蘋果日報 (洪德諭/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社第7屆董監事將於今年本月30日屆滿,
文化部今表示,
將會於下月3日辦理新任董監事佈達典禮、董事長交接,
而董事長將由作家劉克襄接任。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新任董事長劉克襄不僅是資深媒體人,
在報業服務長達25年,也是知名的生態作家,
人文素養深厚,關懷本土文化,並長期關心社會公共事務,
深懷社會理想。
鄭麗君說,第8屆董監事延攬文化、國際關係、新聞傳播
、公民參與、法律、財會等多領域的人才,
其中董事名單中也出現中央社工會代表,
彰顯文化部期許中央社強化基層參與決策的決心。
在文化部提出的14位董事人選中,除了劉克襄外,
還包括自由時報副總編輯藍祖蔚、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
、左岸文化總編輯黃秀如、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裘兆琳
、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資深媒體人杜念中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胡元輝、串樓口社群平台社長莊豐嘉
、台灣大學新聞所教授林麗雲、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杜文苓
、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江雅綺
、中央社工會代表孫承武與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顏建發。
監事部分,則有玫瑰道明法律事務所所長邱晃泉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事務所台灣區總裁郭政弘
,以及國際透明組織台灣總會監事蔡秀涓。
*************************************************************
劉克襄:小英的善意與高度
中華民國105年1月28日
2016年01月28日00:16 蘋果日報
劉克襄/作家
這回總統大選過程,蔡英文展現了不少高度的善意,
在中部一些企業的CEO間,引發不少討論。
做為一個領導人,因為講話的高度,
善意要表達的適當且感動人,並非易事,
小英在表述上顯得相當自信,不再是四年前的生澀。
那不是背後的文膽操刀就能周延講出。
領導者勢必有過一番洗滌,才能展現這樣的特質。
善意何在?
最明顯的例子是十六日晚上,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感言的對照。
國民黨潰敗下,支持者都期待,
朱立倫的落選感言可以帶出動人的美好結束。
坦承失敗的發言若感人,往往會留下未來美好再起的火種。
他願意承擔敗戰責任,期待國民黨重新改造等等話語,
雖都言中問題核心,但透過電視畫面講出,卻像作文式的必然結語。
一般的撰稿措詞,似乎都可以表述類似的懺悔。
當下落寞的選民,要的不會只是這樣的慰藉,
而是具有創造和建設性的言語,帶領出下一個階段的希望。
因而那一夜,再怎麼久久的彎腰鞠躬,還是讓人感覺疏離。
還有選舉過程末期,國民黨不時語帶恐嚇,
屢屢釋出民進黨執政台灣會崩潰的警告,也是同樣問題。
狼來了,喊久了,就沒人相信。
缺乏善意的基礎,初心不好,不只相信的人變少,反彈力道亦大。
小英發表感言,剛好是相反的對照。有一二間電視台,
機伶的把四年前那回敗選最後一夜的畫面,和十六日的做為對照。
大家看到的是善意被徹底的展現,因而獲得更多共鳴和感動。
但善意絕不可能在一天,透過幾句話的出現,就讓人相信,
一定是長期的磨練。
四年前小英敗選時,她講出最後一哩路的期許,那是詩意語言的魅力,
點燃一絲亮光,善意便也這樣延續。
人民聽其言,觀其行。小英和其夥伴也付諸行動,
長期的下鄉和蹲點,也把善意實踐了。
善意一定得發自內心,懷持著對中下階層人民的了解和關懷,
以其生活的喜樂做為施政考量的基礎。
四年前到現在,小英從基層走出來的成熟,一定飽含這種特質。
小英未來是否有能力持續做到,我無從評估。
但他們再回來時,善意已有高度和厚度。
一個政黨若無理想的信念,長期與在地結合,只依靠利益關係生存。
當然難以展現善意,容易失去民心。
政治時勢詭譎多變,為了施政的順手,
小英將來一定會有多樣策略和手段。
但若持續善意,人民應給予更多時間去實踐信念。
現在的情形對國民黨更嚴峻了,
中華民國的表述和集體意識不再是專利。
如今若要改變,在理念路線的論述過程,
確實也要找出善意和高度的位置,
放棄過去藍綠惡鬥的思維,才可能浴火重生。
馬習會如此重要,卻未受到台灣人民的高度肯定,還帶有疑慮,
主要便是馬總統的八年施政缺乏善意的基礎。
善意為先的信念一定要持續而堅持,才不會失去意欲施政的方向。
希望小英不會重蹈馬英九的覆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