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2017-08-22 06:04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中華民國106年8月22日

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說:
為失敗找藉口,最後只會使傷口越撕越深。」
前幾天台灣大停電,全民看到三場政府道歉秀。
先是十五日經濟部長李世光和中油台電董事長,一字排開道歉。
接著是蔡英文和林全在臉書道歉,
十六日蔡英文再度為跳電及停電造成民眾不便,向全民道歉。

三次道歉有打動民心的真誠嗎?沒有。
因為蔡英文卻發現
「這個系統無論在系統的設計或管理的專業上,都明顯地過於脆弱,
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採取強化的積極作為」。
說「經過這麼多年」,而不說「我執政一年多」,明顯諉過前朝。

正如去年另場對原住民的道歉
蔡英文這麼說:「歷史的發展是,
後來的這一群人』,剝奪了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
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成為異鄉人」;
這種「推給前朝」
、強調「我已經很努力」的蔡式道歉,已是常見套譜。

日本學者小谷真理子解釋,很多政治道歉只是策略儀式,
表面雖然道歉,但自認沒錯。
她說日本領袖最常用這招,只為安撫百姓不安情緒,不是在改過變革。
結果人民沒有感覺,問題也沒真正解決;可
稱「自我感覺良好的道歉」(feel-good apology)。

當然,要政治人物真誠道歉,難上加難。
因為會凸顯政治人物能力不足,自貶領導名聲,更對不起支持者。
公開道歉更有高風險,因為,政治領袖每次道歉,
都要再次承受對領導團隊的負面責難;
高高在上的領導者,會因認錯看起來無能,等於被公開羞辱,
所以道歉常不乾不脆,只求「減少損害」。

其實領導人及時道歉,不但支持者會原諒,
好的道歉更可增加凝聚力,幫政治人物加分。

二○一五年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以色列,
公開發表德國領導人自二戰後最重要的演講,
要讓等待六十多年的以色列人民聽到道歉。
她說,德國人「心裡非常清楚」,
「納粹犯下屠殺歐洲猶太人的滔天大罪,大規模殺害六百萬猶太人,
為猶太人、歐洲和全世界帶來難以形容的痛苦」,
德國人以「納粹大屠殺」為恥。

反觀日本,戰後從未有像梅克爾明確向被侵略國道歉
無論對發動二戰、南京大屠殺到慰安婦問題,
都是推拖反覆,造成鄰國的不信任,不斷要求日本深刻反省誠摯道歉,
這表示卅多位歷任首相的道歉都做了白工。

但道歉也非無往不利。二○一六年基民黨在地方選舉得票創新低,
梅克爾意識到和難民政策有關;
首次罕見公開承認「基民盟在難民政策上,不是每件事都做對」,
也承認二○一五年夏天歐洲爆發難民潮,政府確實「毫無準備」,
過去一年半都犯錯;並表示不再說空洞口號,承諾改變政策。

很多評論稱贊梅克爾不諉過卸責,
答應扭轉難民政策的錯誤,態度真誠。
但梅克爾「不是每件事都做對」的高調認錯,也受媒體抨擊。

道歉雖是當代世俗的政治贖罪儀式,但誠實面對仍最重要。
梅克爾至少承認在難民政策,
政府確實「毫無準備」、「失去控制」;
但蔡英文和林全的「非核家園」政策,
迄今配套準備嚴重不足,卻無一句真誠的自我檢討。

每當政府出錯,民眾很希望看到第一句就說:
「我們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
只是這種道歉,我們現在還沒看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