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從太陽西升與自焚 看言論自由的真諦
中華民國106年4月7日
2017-04-07 02:3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今天是首屆言論自由日。
國定此日,
是為了紀念鄭南榕在(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解嚴後第二年)的自焚陳抗。
鄭南榕的言論主張,有兩個層次。
一、人權層次:
他主張「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自由」、「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
二、政治層次:他
主張台灣獨立。
鄭南榕之所以在綠營中有今日地位,
主要是因他主張台獨,
爭取言論自由則是他衝決政治禁忌的
手段。
因此,他在綠營中有「言論自由殉道者」,及「台灣建國烈士」
、「台灣獨立建國之父」等稱號。
蔡政府標榜鄭南榕在主張言論自由的地位,
卻
隱諱了他主張台灣獨立的事蹟,這其實
扭曲了言論自由的真諦。
因為,言論自由不只是「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自由」;
在社會時空中,仍應評量言論內涵的真偽、正誤與是非。
言論自由是天賦人權,
但
言論的內涵卻要接受社會理智與社會責任的考驗。
任何人都可以說「太陽從西邊升起」,
這是「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自由;
但是,言論主張的真偽、正誤與是非,卻必須接受理智與責任的考驗。
我們不會紀念有人為了爭取說「太陽從西邊升起」而自焚。
鄭南榕主張言論自由,他曾站在當年社會狀態的正確面;
但他的台獨主張,卻未必禁得起時空的考驗。
紀念鄭南榕,若僅強調言論自由的天賦人權,
卻逃避面對言論內涵的理智與責任;
這樣的言論自由日,
不啻是在紀念一個扭曲的典範。
鄭南榕被標舉為三一八學運的精神象徵。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獨」這句遺言,
成為太陽花人物爭相仿傚的金句。
然而,當鄭南榕儼然成為新的台獨典範,
卻反映出台獨的傳統正在趨向貧弱與式微。
一、美麗島高雄事件曾是台獨的標誌事件,
如今卻被占領立法院的三一八太陽花學運所襲奪取代。
同時,由黨外至民進黨時代的所有台獨風雲人物皆未能成為典範,
卻因葉菊蘭而使鄭南榕成為國定紀念的台獨標竿人物。
二、但是,正在此際,台獨的可實現性卻面臨前所未見的低點。
例如,時代力量曾堅持訂定
《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
「我國」一詞,既不願用「中華民國」,又不敢用「台灣國」,
已是進退維谷;
更用「聯席審查」來杯葛議事,暴露出無法堅持「兩國論」的色厲內荏。此時,似也聽不到有人說「我是○○○,我主張台獨」;
柯建銘說,三一八學運已經走到盡頭,可謂一語道破。
我們要問:鄭南榕的台獨主張,能否禁得起社會理智與社會責任的考驗?
三、鄭南榕主張「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也已被蔡政府戳破。
民進黨爭取到了主張台獨的言論自由,
但退役將領為何沒有參加北京政治活動的「言論自由」?
難道「
任何人都不必為他的政治認同而道歉」,
只是不必為主張台獨而道歉?
鄭南榕主張「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但當蔡政府居然想在政府及民間機構廣布「保防員」,
大家還敢「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嗎?
難道,未來成千成百的「保防員」也要列入政黨輪替?
至此,鄭南榕「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的天賦人權,也已被蔡政府粉碎。
台獨的經典,已由美麗島高雄事件換手到三一八學運;
台獨的明星,也由施明德、林義雄換手到黃國昌等。
這是由總鋪師換手到速食麵。
因此,台獨內涵並未愈來愈豐富,反而是愈來愈貧弱。
鄭南榕在二十八年前以自焚主張台獨,或可謂乃是政治激情的表現。
但這一代的民進黨或時代力量,不必自焚也可主張台獨,
卻居然會在兩岸監督條例此一關鍵事件面前,
演出如此色厲內荏的退縮,難道不是一種「走到盡頭」的光景?
若不必為了主張「太陽從西邊升起」而自焚,
那麼大家就何不樂得「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反正只是「言論自由」嘛!
*****************************************************
你傻了是 ! ? 你身處的中華民國就已是獨立國家 !
鄭南榕爭言論自由 葉菊蘭:還要獨立國家
中華民國106年4月6日
2017-04-06 16:06中央社 台北6日電
行政院去年將鄭南榕自焚殉道的4月7日定為「言論自由日」,
文化部人權館策劃「100%言論自由」特展,
鄭南榕遺孀
葉菊蘭說,鄭南榕爭取100%言論自由,
但還
要有獨立自主的國家,才能免於外強侵略。
民國78年1989年4月7日,「自由時代周刊」創辦人之一的鄭南榕,
為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自焚身亡,引起社會迴響。
行政院去年核定4月7日為「言論自由日」,
文化部也舉辦「100%言論自由」政論雜誌與反對運動特展,
透過圖文說明、大量政論雜誌及反對運動文物的元件展示,
讓台灣人民了解這數十年來,政論雜誌如何扮演民主政治的推手。
葉菊蘭今天表示,28年前鄭南榕因為一把火,
將自己的生命當武器、爭取自由,
她本以為社會是無情、人們容易健忘,但
今天看到展覽,感覺到台灣社會因為有在場的許多人,
仍心繫這塊土地,才會將4月7日鄭南榕過世這天訂為國定言論自由日。
不過葉菊蘭提到,鄭南榕主張「百分之百言論自由」,
當中還有一個核心價值,
「要有百分之百言論自由,得要有獨立自主的國家」,
她說,鄭南榕曾經說「剩下的就是你們的事情」,
葉菊蘭強調,「要享有真正言論自由,
還要繼續努力追求台灣成為獨立自由的國家,
不要在中國恐嚇威脅下妥協。」
鄭南榕弟弟、鄭南榕基金會執行董事
鄭清華表示,
現今台灣還要倡議言論自由,主要是在法條當中還隱藏著不自由,
這部分法務部也答應要修訂;另外他認為,多數台灣人民內心還有「小警總」,
這是台灣內部造成,這也是從
不正義的歷史遺留下來。
最後鄭清華認為外部威脅也影響台灣,尤其是現在言論威脅已不只是威權體制,反而是經濟利益在分配言論自由,「當一個導演要宣告『我不是台獨』,這不是威權,反而牽涉到經濟利益」,不如用功處理韓、日、東南亞市場。
*********************************************
虛假錯亂黨
社論-民進黨,還記得鄭南榕嗎
中華民國106年4月5日
2017年04月05日 04:10 主筆室 (中國時報)
1989年,也就是蔣經國過世、
李登輝接任總統的次年,
鄭南榕為了捍衛「主張台灣獨立的言論自由」,拒絕被警方逮捕,
在4月7日自焚而亡。從此鄭南榕成為台獨運動的神主牌。
按理說,民進黨許多人都走過威權時期,
都曾經站在權力對立面犧牲奮鬥,
都曾經藉由鄭南榕的光環獲得政治養分,
應該非常了解「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以及政府管制言論自由所可能產生的濫權行為。
可是民進黨上台之後,「心中小警總」卻悄悄浮現了。
去年的年終記者會上,
蔡英文總統抱怨:
「網路充斥很多
不實的消息,是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很頭痛的問題,
對政府政策與訊息
扭曲,讓政府與社會的
信任受到影響。」
於是在今年1月,
調查局草擬的「
國家保防工作法」草案公布,
不僅授權保防員進駐民間單位,更明文規定,
只要經機關首長書面同意後,就可「查訪可疑對象」,
並可「向各機關團體個人調閱文件或資料」。
除此之外,保防員還具「臨檢權」,緊急時可查扣相關人與物。
對比之下,檢察官要進行搜索,都還得要向法官聲請搜索票,
保防員卻可直接臨檢查扣,
這樣由行政權所控制的單位
將讓全民都沉陷在一種「查水表」的恐懼之中。
在輿論壓力下,「保防法」終於被行政院退回,
但「草案」本身
已顯示民進黨靈魂深處潛藏著「威權之心」,
「威權之手」隨時可能趁人不備,從陰暗處冒出,
全民必須睜大眼睛盯視。
行政院雖放棄「保防法」,但民進黨不死心,
3月捲土重來打算換個名稱推出「
反滲透法」。為了尋求立法正當性,
並形塑氛圍,這次的「打擊目標」納入了所謂的「
假新聞」。
民進黨立委即表示,「現在假新聞很多,
內容包含婚姻平權、年金改革等,影響政府施政,
未來也應透過『反滲透法』做出相關規範」。
行政院則計畫由政務委員唐鳳協調
網路平台,建置「
真實查核機制」,「未來網友
貼文前,將會收到假新聞提示,提供貼文判斷。」
顯示民進黨政府擬同時運用
立法權與行政權的「雙管齊下」,
去管制民進黨所認定的「假新聞」。
假新聞當然是個問題,但
誰來「定義」假新聞?
如果今天的假新聞,可以由民進黨政府來認定,
那麼,民進黨人士請自問:
「你們容許,
1980年代末期的國民黨政府有權認定鄭南榕的
《自由時代》雜誌社的新聞『真假』嗎?」
又如,2008年大選,
謝長廷指馬英九若當選,
「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
這算是真新聞,還是假新聞?
說穿了,民進黨在野時,對於馬政府的不實攻訐,
對於兩岸關係的雙重標準,執政之後的諸多髮夾彎,
顯示民進黨本身就不是一個有誠信的政黨,
那麼,又有什麼資格來定義別人的誠信、新聞的真假?
在自由民主國家,媒體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監督政府,
豈有反過來讓政府去監督媒體之理。
就算假新聞真的是個問題,很抱歉,
有權監督媒體的是閱聽大眾,是媒體自律。
台灣為言論自由奮鬥數十年,為的就是把政府的髒手
從「新聞自由」的聖殿中趕出去,
豈容民進黨為了方便一己權力的濫用,又把這隻髒手迎回來?
要建立假新聞的查核機制,應該由民間與閱聽眾發起,
政府的手一旦介入,則「雖至公亦不公,雖無私亦有私。」
「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
這是被民進黨奉為神主牌的鄭南榕留下的悲壯話語,
也因為鄭
南榕以生命為代價,為主張台獨的言論自由發聲,
去年12月,
蔡英文政府將4月7日鄭南榕自焚日核定為台灣「言論自由日」。
然而,台獨的言論確實是「自由」了。
反倒是
「捍衛中華民國」不能說
、「紀念蔣中正」成罪過
、祭孔與拜媽祖都得擔心被批「被洗腦」,
而民進黨還要推戕害言論自由、戕害人權法治的「保防法」
、「反滲透法」。
今時此景,鄭南榕在地下聞知,不知該哭該笑?
***********************************************
行政院核定 4月7日為言論自由日
中華民國105年12月22日
2016-12-22 13:11聯合報 記者管婺媛╱即時報導
蔡英文總統今年就職前
出席鄭南榕殉道27週年紀念追思會時曾表示,
執政後要兌現承諾,
將4月7日訂為言論自由日,
行政院今天核定。
行政院長林全在行政院會表示,
民主與自由是台灣的基本價值,
也是許多前輩努力爭取而來的輝煌成果。
民國78年4月7日鄭南榕為了爭取言論自由所做的犧牲,
開啟日後改革的契機,也喚起
國人對言論自由的重視,
行政院核定內政部所報,訂定每年4月7日為言論自由日,
希望讓國人瞭解言論自由的
意義與價值。
林全說,請內政部、國防部、教育部、法務部與文化部等相關部會,
妥為規劃推動相關業務或舉辦活動,
並邀請立法委員或各界有關人士參加相關活動,
於明年4月7日言論自由日,從不同層面的豐富內涵,
詮釋言論自由的真諦,促使民主再一步深化。
*********************************************
聯合/從「人格者」的妥協看民進黨的變與不變
中華民國106年5月15日
2017-05-15 23:4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的「公投法補正」禁食活動落幕了,
除換來蔡總統「年底前完成修法」的承諾,
這次的「接力禁食」,
遠不如他前兩次在國會席次減半、廢核四的「絕食靜坐」
的強度和聳動。
林義雄原本訴求
「五二○前完成修法」,則煙消雲散。
林義雄被綠營譽為「人格者」,以示對他堅持理想的尊敬。
但這次的公投禁食卻充滿妥協色彩:
其一,手段變得溫和。
林義雄過去面對國民黨,
常採取「無限期絕食」的強烈抗爭;
這次卻變成了「
接力禁食五小時」。
其二,所謂「公投法補正」,並不提是否納入「變更領土公投」,
只說要「破除鳥籠公投」。
從過程看,民進黨宣稱派出大老和林義雄「溝通」,
但其主旨為何,外人不得而知。
從最後的結果看,蔡總統以「年底前完成修法」四兩撥千斤,
而林義雄也立即接受此一結果而退場。
這場禁食抗議,從某個角度看,倒像一場套招戲碼,
藉由
「人格者」的加持,就算對深綠選民作出交代。
降低《公投法》門檻,是民進黨的一貫主張,
也被視為民進黨邁向獨立建國的重要一哩路。
但在二○○三年陳水扁執政時,
民進黨卻背棄了自己長期以來主張在公投法加上「變更主權」的立場,
而通過了被稱為「鳥籠公投」的版本。
其後,公投法除被民進黨當成政治工具,
用以操作所謂「防禦性公投」,全國性公投則付之闕如。
然而,民進黨始終未忘情於公投議題的操作。
也因此,馬英九執政期間,
「鳥籠公投」問題被無限放大。
而如今,
民進黨完全執政,修改公投法的呼聲
反而變得沉寂。
公投法修正草案去年底完成初審,迄今半年仍不見三讀;
其中意味,可想而知。
去年通過初審的《公投法》修正案,確實降低了公投的門檻。
一,提案門檻從最近一次總統選舉人數的千分之五,降到萬分之一;
二,投票通過門檻則由「雙二一」改為「相對多數,
且同意票超過總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
三,廢除了「公投審議委員會」,等於只要提案通過門檻,即可成案。
但是,民進黨在立院明明擁有壓倒性多數,
獨派最關切的「變更領土」公投,依然未能納入公投法修正草案。
公投門檻的高低,當然有討論的空間。
在多數民主國家裡,公民投票是要補代議政治之不足。
在國民黨完全執政時,
民進黨訴諸「鳥籠公投」、「公投制憲」等主張,
其目的一則是在打意識形態戰爭,
二則是藉此凸顯自己是民主捍衛者,
三則想藉公投的發動削弱當政者的權力。
但是,當民進黨完全執政,它自己成了鳥籠公投的受益者,
怎麼還會想要打開鳥籠?
人們不難想像,一旦公投法門檻降低,
諸多引發社會爭議的蔡政府政策如一例一休、年金改革、轉型正義,
乃至將來的核食、美豬進口等,必將成為公投的標的,
讓蔡政府窮於應付。
因此,
民進黨「捍衛人民權力」的腳步突然牛步化,
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去年底國會討論公投法是否納入「領土變更案」時,
國民黨意外地改採贊成立場,
反倒是居絕對多數優勢的民進黨變得保留,僅稱「回歸憲法規定」。
這樣的變化,原因有二:
一是「變更領土」入法可能造成的外交、兩岸衝擊,
二是憲法確實對主權變更上另有規定。
但這麼一來,也就充分說明民進黨過去對公投法的主張,
都只是掩人耳目的手段罷了。
廿多年來,民進黨對於公投法的立場一路迂迴,
其中有變,有不變。
變的是民進黨推動公投法的立場,隨著其執政或在野而反覆不定;
不變的是,公投法只是民進黨操弄政治的工具,
一旦目的達成,當然也就「可割可棄」了。
這次林義雄的禁食妥協,
不過是整個民進黨態度的縮影罷了,何足為奇?
******************************************************..
提醒您珍惜生命
自殺防治專線0800-7889959
**************************
不回應國民黨 林義雄持續禁食
府院黨達成共識,核四一號機封存,二號機停工。
林義雄禁食行動聯絡人陳尚志說,
今天不會有任何回應,禁食行動也會繼續。
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為停建核四,
自22日開始在義光教會禁食,今天進入第6天。
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范姜泰基今天說,
府院黨達成核四一號機安檢後封存、二號機停工共識,
未來是否運轉,須經公投決定。
林義雄禁食行動聯絡人、
中正大學助理教授陳尚志晚間受訪指出,
今天不會有任何回應,「今天是國民黨開會,為何要回應國民黨的會議?
等到他們正式的權責機關有決定再說」。
陳尚志說,等到行政院、立法院有正式的決議,才需要回應,
而目前林義雄的禁食行動也會繼續。
*********************
為什麼是鄭南榕
中華民國103年4月16日
【聯合報╱黑白集】
鄭南榕成為學運中的台獨偶像,其實正顯示著台獨的沒落與虛無。
解嚴前後,正是台獨從潛隱到露頭的時期,也是鄭南榕主張台獨的時代。
那時,
萬年國會尚在,總統仍未直選,更未有政黨輪替,也罕聞全球化……。
那個年代的台獨,從今日的角度看來,未經雕鑿,沒有汙染,
未嘗實踐,十分純粹。
但這三十多年來,從美麗島事件的四十餘名被告及其辯護律師,
以至今日蔡英文等「外來種」,數以百計的響亮名字在台獨這個旗幟下,
經歷了《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
、正名制憲、第二共和憲法、入聯公投
、一邊一國、《正常國家決議文》、政黨輪替
、兩顆子彈、紅衫軍、陳水扁入獄
、謝長廷與蔡英文相繼敗選等震動社會視聽的事件;
為何學運卻以鄭南榕為台獨圖騰,
而不是以李登輝、陳水扁或蘇貞昌及蔡英文為代表人物?
鄭南榕的台獨,是停留在「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台獨;
但今日的台獨卻是經歷了李登輝操弄及民進黨八年執政的台獨,
也是面臨全球化挑戰的台獨。
相較於鄭南榕時代,今日之台獨已經少了幾分想像,而添了幾許現實;
台獨亦從露頭轉為潛隱,或換一塊路牌。
兩者更大的差異在於:鄭南榕是街頭年代的台獨人物,浪漫、清潔;
而今天的台獨人物卻是曾經執政且在各方面皆汙染了政風的台獨,
他們玩弄台獨但心中明知「不能再走回頭路搞台獨」。
因而,整個台獨運動形同已將三代台獨人物淘洗盡淨,
幾百個曾經響噹噹的台獨名人幾無一人仍足堪為台獨代表人物,
所以把空位留給了鄭南榕。
台獨英雄,只能如鄭南榕存在於浪漫的想像中,
卻無可能存在於真正的現實中。這豈不是台獨的沒落與虛無?
***********************
成大「南榕廣場」 學生揭碑、校方不承認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2014.04.08 02:49 a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