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自110年至今年6月
天災救助基金累計編列約72.98億元,但累計執行數卻高達132多億元
執行率高達181.4%
*********************************
陳吉仲說的都是
審計部點名災損補助濫發 陳吉仲:農委會不負責災損認定
15:11 2022/12/07 中時 李柏澔
審計部點出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存有多項缺失,包括核定災損補助面積超過土地面積、休耕給付重複領取、未達豪雨標準仍核發補助等,加上災損補助入不敷支出已成常態,要求農委會及農糧署檢討並回覆。(本報系資料照)
據審計部查核,農委會自110年至今年6月有多項濫發補助的缺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由於氣候變遷與老天難料,每年災損已經超過農民可領的救助金額,而農委會主責天然現金災害救助的最後核定與撥款單位,而非負責執行認定,目前也正逐漸把天然災害救助轉往保險,如此更能保障農民收入。
據審計部「中華民國110度中央政府總決算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審核報告」指出,農委會這幾年的天災救助基金累計編列約72.98億元,但累計執行數卻高達132多億元,執行率高達181.4%。審計部同時也點出災害救助存有多項缺失,包括核定災損補助面積超過土地面積、休耕給付重複領取、未達豪雨標準仍核發補助等,加上災損補助入不敷支出已成常態,要求農委會及農糧署檢討並回覆。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7)日受訪表示,農委會每年天然現金災害救助的預算大約17-18億,但因為氣候變遷的衝擊,每年天災造成的損失其實遠高過農民可領的金額,「老天爺實在難以預測,這樣的氣候趨勢是在增加的」。
陳吉仲說,所有符合天然災害的公告都有一定程序,農漁畜各產業單位、場試所,以及地方政府農業單位到鄉鎮區公所都有代表共同參與,確定符合天然現金災害救助條件才會公告,鄉鎮公所也要確定農民損失是否達法定的20%,農委會主責最後的核定與撥款,而不是執行認定的單位。
陳吉仲說,審計部提到相關議題,例如休耕給付重複領取等,休耕了當然就不能領取現金救助,長期以來這樣的比例已經相當低;另外,不一定達到豪雨標準才會造成損失,因為致災樣態很多,像去年8月豪雨不用勘災就知道木瓜和洋香瓜通通受損,這樣認定簡化的背後都有相關的數字與專業支撐。
陳吉仲指出,審計部也特別提到希望以保險取代災害現金救助,農委會今年已把最大宗的稻米,將近2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由每公頃1.8萬救助金轉稻米保險,藉此降低天災對農民收入的衝擊,不過天然災害救助無論在速度或效率都希望能更快,否則會影響到下期的耕作。
審計部點名災損補助濫發 農糧署:勘災時間差 非故意放水
審計部建議自如興退場 國發基金四點說明
如興掏空案國發基金慘賠 審計部:去年就建議退場
11:01 2022/12/06 政治
審計部勸賣如興 國發會回應: 股價始終低於釋股底價
22:54 2022/12/06 財經
***************************************
公共債務未償餘額 年底將破6.3兆
04:10 2022/08/22 中國時報 崔慈悌
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創新高。 (本報資料照片)
審計部日前公布最新報告,由於政府近年編列特別預算多以舉債支應,包含總預算及特別預算在內,今年度短絀金額將高達4千餘億元;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至今年底更將突破6.3兆元,創下歷史新高,讓外界質疑政府將部分支出隱藏於特別預算,造成財政收支平衡假象。
政府自推動財政健全方案以來,財政收支結構表面上看來已逐步改善,11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歲入歲出賸餘2978億餘元,較109年度增加1676億餘元,原編列債務舉借預算1673億餘元全數未予舉借,債務還本還增加350億元。
不過根據審計部日前公布「11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截至110年底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為5兆6947億餘元,較109年底的5兆4777億餘元,增加2170億元,債務餘額再創新高。
此外,還有中央政府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第3期、前瞻基礎建設等特別決算債務舉借保留數149億餘元、新式戰機採購、疫情防治及紓困振興、以及海空戰力提升計畫等特別預算債務舉借,尚待執行數1兆1052億餘元,加劇政府長期債務累增。
審計部表示,從主計總處今年5月底更新的公告顯示,若政府收支包含總預算及特別預算,110年度短絀1430億元,111年度預計短絀更高達4千餘億元。主要是因特別預算歲出規模龐鉅且難增籌歲入財源挹注,致差短擴增,須舉借債務彌平,讓外界迭有政府將部分支出隱藏於特別預算,造成總決算財政收支平衡的假象等質疑。
此外,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自107年底的5兆3120億餘元後,逐年升高至110年底的5兆6947億餘元,預估至111年底將突破6.3兆元,債務餘額龐大且屢創新高。
國發會日前發布當前經濟情勢簡報,受俄烏戰爭、美國聯準會緊縮貨幣政策、中國大陸清零防疫措施減緩經濟動能等因素影響,全球經貿復甦面臨重大挑戰。
審計部強調,台灣為淺碟型經濟,易受國際政經情勢影響,加上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等情,對整體歲入執行增添不確定性。亟待財政部審慎管理國家財政及加強債務管控,以確保財政永續。
---------------------------------------------
學者批特別預算成小金庫
04:10 2022/08/22 中國時報 吳靜君
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創新高,學者提出「特別預算」成「特權預算」等三大爭議點。(本報資料照片)
面對審計部公布最新「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2022年度預計短絀高達4000餘億元,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至今年底將創歷史新高,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提出「特別預算」成「特權預算」等三大爭議點,建議國會應設立撥款委員會監督特別預算使用狀況,並籲請政府歲入編列等應更貼近現實。
陳國樑表示,《公共債務法》規定,中央每年應就編列當年度課稅的5到6%償還債務,現在每年編列償債規模在850到900億元間,約是法規「下限」。
其次,每年總預算可多「償債」部分,來自於稅收超過預算數(超徵)部位,陳國樑指出,這4年超徵額度逾5000多億元,光去年就超徵4034億元,但就財政部所言這4年還債3700億元,那剩餘的超徵金額政府又花到哪去?政府有義務向民眾說明。
近年長債餘額攀升,主要源於特別預算,陳國樑直言,台灣的特別預算是「具特權」的預算,大多是匡列一筆預算後,後續花費、支出幾乎不受國會監督,像是疫苗採購、五倍券花費等,無疑成為政府小金庫。此外,特別預算常超出財政紀律規範,如新冠肺炎特別預算就超越政府每年舉債額度不可逾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的15%上限。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隨著新冠疫情擴散,導致政府財政赤字、舉債規模增加,面臨原本疫情期間的殭屍企業在疫情過後恐無法存活,景氣趨緩,政府舉債彈性將會更小,未來還有軍購、國防等特別預算擬舉債,建議政府應謹慎以對,並以縮小財政赤字為優先。
********************************
軍中廚餘高出國民人均廚餘量7、8倍? 這個營區最高
2022-07-31 12:05 聯合報/ 記者洪哲政/台北即時報導
陸軍部分營區被審計部指出廚餘量過高。營區示意圖,人物與地點與新聞無關。圖/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粉專
審計部日前發布110年決算報告,調查發現,陸軍有部分營區每人平均的廚餘量較國民人均廚餘量高出7、8倍,其中以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龍勝營區為最,109及110年度每人平均廚餘數量分別為175.75及125.88公斤。陸軍司令部說,將要求確實管控每日搭伙人數及菜量開立,及落實廚餘瀝乾、秤重減少廚餘總量,使官兵人均廚餘量有效降低。
審計部表示,國民每人每年平均廚餘數量,109年度是22.48公斤,110年度20.84公斤。
審計部調查發現,陸軍部分營區人均廚餘量較國民人均廚餘量高,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龍勝營區109及110年度人均廚餘數量分別為175.75及125.88公斤、陸軍航空基地勤務廠分別為121.58及103.58公斤等,與國民人均廚餘數量109及110年度相比,營區兩年度的人均廚餘數量皆高於國民人均廚餘數量。
軍方向審計部說明表示,軍方現有廚餘數量是由實際在營人數產出,意指若以預計員額或實際現員估算,營區的人均廚餘數量將可能更高。
對此,陸軍司令部表示,陸軍後勤指揮部已編組各地支部每半年對各部隊伙房實施督訪輔導一次,針對廚餘過剩單位要求該後勤部門訂定相關督管作為,確實管控每日搭伙人數及菜量開立,及落實廚餘瀝乾、秤重減少廚餘總量,使官兵人均廚餘量有效降低。
**********************************
疫情紓困沒排富 持股億元也領補助
04:10 2022/08/07 中國時報 林良齊
政府針對弱勢民眾祭出1萬至3萬元不等補助,審計部發現,有民眾持有億元以上股票,竟也能領生活補貼,圖為民眾排隊申請紓困補助。(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去年一度將全國升為三級警戒,包括勞動部、農委會、衛福部等部會,針對各類經濟弱勢民眾祭出1萬至3萬元不等補助,審計部近日公布決算報告指出,在領有補助民眾當中,有民眾所得超過、具有公務員或軍人身分,不符紓困條件者有近6萬人,涉有疑義金額達8.3億元,又以勞動部的6.88億多元最多,還發現有民眾擁有5000萬元以上房地產、持有1億元以上上市櫃公司股票,竟也能領到生活補貼。
2020年時勞動部曾祭出最高3萬元的「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貼」,當年共發放112.6萬餘件,但通知7201件繳回。2021年則祭出多樣生活補貼,其中人數最多為「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貼」,發放人數達186萬6703人、發放436億4299萬元。審計部比對後發現,自營作業者生活補貼勞工不符規定約有2萬7000人、濫發6.8億餘元,甚至有部分民眾具有公務員、軍人身分,還有人在發放前去世或長期出境。 審計部發現,生活補貼發放對象中,擁有5000萬以上房地產民眾有5人領到錢,其中3人領到勞工生活補貼、1人領到衛福部急難紓困、1人領到漁民生活補貼。更離譜的是,擁有股票市值1億元以上者有4人也領到錢,包括勞工生活補貼、農民生活補貼各1人。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副司長黃琦雅表示,2020年的部分已通知繳回,目前仍在作業中。2021年的生活補貼因條件限制,目前已追回如亡故等狀況,如果兼具公務員或軍人身分,則會發文至所屬機關詢問是否同意其兼職,若同意兼職才能領取,至於各類所得超過40萬8000元級距,仍待後續比對才能追回,目前也在清查中。
最高貸款10萬元的勞工紓困貸款,也發現部分民眾具公務員或軍人身分,勞動部勞動福祉退休司長謝蒨倩說,前年的勞工紓困貸款已清查並陸續追回利息補貼,若去年的紓困貸款對象也不符作業須知規定,將請銀行追回利息補貼,今年升息半碼的利息加碼補貼,也不會補貼。
*************************************
60歲以上族群 平均稅率最高
04:10 2022/07/29 工商時報 林昱均
高齡者財富多,繳稅也多。財政部近日公布109年度綜所稅統計專冊指出,若以年齡區分,60歲以上申報戶有76.1萬戶,占總戶數約11.7%,平均每戶繳稅金額約6萬3,463元;其平均稅率15.07%、有效稅率8.02%,兩項皆為各年齡層之冠。
高齡者多為退休族,若收入未達申報門檻則毋須申報繳稅,但有需要繳稅的長者,多為高資產族群如長年投資不動產、有價證券、各類理財商品等,適用稅率也可能呈現兩極化,多數免報稅,但部分高資產長者稅負偏高。
官員分析,台灣逾60歲申報戶平均每戶綜合所得總額為79萬1,603元,多數皆持有上市櫃股票,當股利收入偏高、導致綜所稅率達30%以上級距,多數人會考慮改採單一股利分離課稅適用28%稅率,其平均、有效稅率自然偏高。
另50~60歲申報戶也是繳稅大戶,其戶數約118.3萬戶,占比為18.3%,平均每戶綜合所得總額為94萬8,670元、平均每戶繳稅6萬3,931元,為各族群繳稅金額最高者,主要以薪酬、投資收入為主,尤其多數企業經營者皆位於此年齡區間,因此收入、繳稅額偏高。平均稅率13.08%、有效稅率6.74%等,兩指標皆為各年齡層次高。
而20~30歲族群申報戶數約126.1萬戶,占比約19.5%,其收入型態與60歲以上族群明顯不同,因多為剛出社會新鮮人,收入以薪資為主,平均每戶綜合所得總額約36萬1,797元,平均每戶繳稅金額約8,668元,該族群平均稅率6.79%、有效稅率2.40%,兩項指標皆為最低(排除20歲以下者)。
官員表示,以全國總平均而言,每戶綜合所得總額約74萬4,949元,繳稅額為3萬8,582元,平均稅率11.51%、有效稅率5.18%,我國稅率仍具國際競爭力。
**************************************
高所得平均列舉扣除140萬 挨批
04:10 2022/08/01 中國時報 吳靜君
審計部總決算審核報告顯示,2015年到2019年綜所稅所得淨額1000萬元以上,平均列舉扣除金額高達140萬元,遠高於其他級距。面對高所得獲得租稅減免利益較低所得來得多,財政部官員表示,將就審計部的決算報告建議,會蒐集相關資料進行滾動式檢討、評估。
審計部報告顯示,2015年到2019年薪資所得占綜合所得總額7成,以2018年度所得淨額121萬元以下的申報戶占總申報戶比率約93.31%,其薪資所得占該級距綜合所得總額的8成。
不過所得淨額級距453萬元以上的申報戶占總申報戶比重未達1成,其薪資所得僅占綜合所得額約5成左右,顯示中低級距者主要所得來源多是以薪資為主。
另2015年到2019年所得淨額為「0」且採列舉扣除者比重5.11%,每戶平均列舉扣除金額約27萬元。
所得淨額級距1000萬元以上,採用列舉扣除高達94.52%,每戶平均列舉扣除金額140多萬元,且各年度採用列舉扣除比率及平均每戶列舉扣除金額,均隨著所得級距增加而逐漸攀升。
顯示所得淨額較低者,多採標準扣除定額減除,但所得淨額較高者則採取列舉扣除,且高所得者獲得的租稅減免利益較中低所得者多,拉大實質租稅減免利益差距。
審計部建議,財政部除應檢討各項扣除額合宜性,也應加強高額醫療費和生育費的審查作業。
立委曾銘宗則表示,自從財政部修改股利所得課稅制度,高股利所得者可採用分離課稅28%,相較於薪資所得、綜合所得最高40%稅率來說,租稅的負擔相對低廉,導致綜合所得20分位中,高低差距急速擴大,衍生所得分配不均等問題,財政部應該要嚴肅檢討。
財政部官員表示,近年來,已經陸續將房地合一稅、個人未上市櫃股票納入基本所得額等措施,對於高所得者高列舉扣除之事,平時國稅局已經注意醫藥費、捐贈等相關列舉情形,也會針對相關資料滾動式檢討、綜合評估,以利未來強化租稅制度、改善所得分配功能。
*************************************
審計部:政府砸錢搶救少子化 方向錯誤
04:10 2022/07/31 中國時報 林縉明
審計部報告指出,政府投入高額預算應對少子女對策,卻未把未婚年齡延後、高工時、高房價等問題納入對策,方向錯誤,導致年輕人都快養不活自己,根本不敢結婚,更不敢生小孩。(示意圖,非新聞事件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為挽救低生育率,政府2018年起推動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但總生育率較10年前,從1.40人下降至0.98人,不升反降。審計部報告指出,政府投入高額預算應對少子女對策,未把未婚年齡延後、高工時、高房價等問題納入對策,方向錯誤,導致年輕人都快養不活自己,根本不敢結婚,更不敢生小孩。
行政院從2018年起推動少子女化對策計畫,預計至2024年總計投入4851億餘元,計畫內容包含0至6歲全面照顧、友善家庭的就業職場對策、兒童健康權益與保護、友善生養等4大面向。
審計部報告指出,少子女化對策措施實質減輕家長育兒經濟負擔,但對已婚者增加生育胎數、未婚者選擇婚育具體注意尚缺乏實證分析,不利措施滾動檢討與調整,職場高工時、教養憂慮、經濟及扶老負擔降低婚育意願,促進國人婚配機會策略尚難產生顯著效果。
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3月公布「國人婚育意願大調查」,逾8成受訪者同意「低薪、高房價」讓人不想婚不想生,這是提升婚育意願最不可忽視的因素。
審計部直指,政府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未整合政府因應低薪、高房價等對策納入計畫整體考量,建議政府研議交由專責機構或投入資源進行實證分析與研究,促使政策研擬與施行,契合民眾婚育誘因,以提升總生育。
今年正逢選舉年,隨著投票日逐漸逼近,行政院近期頻頻釋出政策利多,像是擴大租金補貼、育兒津貼8月起提高至第一胎每月5000元、第二胎6000元、第三胎以上7000元等,蘇貞昌日前更喊出擴大不孕補助預算沒有天花板。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支持擴大育兒津貼鼓勵生育政策,但推出的時間點不對,不能每到選舉才想到要大撒幣照顧人民。民進黨執政慣用伎倆,就是平常不做,等到選舉要到才釋放利多,像2018年地方選舉,政院釋出約5000億政策利多,結果選舉仍慘敗,可見已被民眾看破手腳,不一定有效。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說,每逢選舉年,政府拚命加碼,這就是政治景氣循環,沒把錢花在刀口上,買票式政策選民都看在眼裡,也漸漸無感,如果只會大撒幣綁樁,最後還是得自行承擔後果。
************************************
五倍券效益差800億 審計部打臉政院
04:10 2022/07/30 中國時報 林縉明
行政院去年10月推出振興五倍券,宣稱經濟效益逾2000億元,但審計部前天公布決算審核報告,經濟效益僅1200億元,落差800億元,打臉政院說法。(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去年10月推出振興五倍券,宣稱將帶來逾2000億元經濟效益,但審計部前天公布決算審核報告,直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評估經濟效益僅1200億元,兩者落差800億元,打臉政院說法。此外,經濟部為鼓勵數位綁定五倍券,還免抽籤加碼發放500好食券,結果數位綁定僅18%,未達預設20%目標,就連推廣店家使用行動支付補助計畫,執行率僅1.53%。
審計決算審核報告直指相關振興方案執行成效欠佳,匡列鉅額補助經費亦未能有效運用,顯示事前規畫未盡周延,導致執行與預測有落差。
審核報告指出,截至今年4月底,總計2344萬餘人領取五倍券,其中數位綁定422萬餘人、18.01%,領紙本券1922萬餘人、81.99%。另外,有2萬4000餘位弱勢民眾未領券,其中3000餘位也未領取三倍券,未領券面額逾1億2000萬餘元。
至於小規模營業人使用行動支付計畫補助,請領補助僅3824家,補助金額688萬餘元,僅約1.53%,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痛批,上次發放三倍券,審計部就打臉直指效益不佳,國民黨團建議比照日本、美國等國家發現金,行政院不願意,執意要發五倍券,結果又沒達到振興經濟的效果,連鼓勵數位綁定也未達標,呼籲蔡政府正視缺失,檢討改善。
民眾黨立委賴香伶表示,行政院為了衝高數位綁定及推動行動支付環境,耗費很多資源跟成本,結果不僅民眾綁定率未達目標,連申請使用行動支付計畫補助的店家也很少,當初行政單位不聽民間跟國會建議發現金,執意要發五倍券,結果成效跟預期落差大,行政院應該要負起責任反省檢討,不要一錯再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