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籲:環境付出高昂代價 智利鮭魚產量應減半
中華民國106年7月7日
2017-07-07 11:13聯合報 記者季晶晶╱即時報導
法新社報導,
數百萬隻鮭魚每年自智利養殖場躍至美國、日本和歐洲人的餐桌,
市場需求激增同時帶來經濟利益和環保疑慮,令智利處於兩難。
智利是排名僅次於挪威的全球第二大鮭魚生產國,
去年自養殖鮭魚賺進38億美元,
但環保人士大聲疾呼,環境付出了高昂代價。
環保團體智利海洋保護組織秘書長范德米爾說:
「對鮭魚的需求不符永續發展原則,造成系統無法負荷的生態重擔。
鮭魚超過一定數量,系統就會崩解。」
根據她提供的數據,
每生產190公克的鮭魚,需要拿1公斤的當地魚類製成飼料餵養。
她說,為了讓鮭魚養殖業能永續發展,智利應將現有產量減半。
但產業專家說,市場對鮭魚的需求正以每年10%的速率成長,
且智利有7萬人的工作機會仰仗鮭魚。
***********************************
海蝨 專家:鮭魚宜熟食 不用過度擔憂
2017-09-25 14:15聯合晚報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106年9月25日
近日世界各地鮭魚卻深受海蝨威脅,專家指出,
海蝨不寄生於人體,不慎吃下肚會隨糞便排出,
但受感染魚體的傷口或是海蝨本身可能帶有細菌或病毒,
較建議熟食鮭魚,減少食用生魚片。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主任范家堃說明,
海蝨是橈腳類魚虱科生物,專寄生在海洋魚類體表,
其中鮭瘡痂魚虱屬特別喜歡寄生在鮭魚上,
吸食鮭魚血液與表皮組織等,
讓魚體受創、免疫力降低,可能引發繼發性感染,
上述情況皆提升鮭魚死亡風險。
范家堃表示,目前並無有效的除蝨方法,
人們可能隨受感染的鮭魚吃下肚。
由於海蝨不寄生於人體,吃下肚會隨糞便排至體外,
但受感染魚體的傷口或是海蝨本身帶有的細菌或病毒,
也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因此較建議熟食鮭魚,減少食用生魚片。
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表示,
受感染的鮭魚會出現線狀裂口,通常在送至魚市場前就會被篩選掉,
因此市面上多是健康的魚類。
將魚製作成生魚片之前,若經過負20度C冷凍七日等處理程序,
包括海蝨與線蟲類等絕大多數的寄生蟲都會死亡,
學理上還是可能造成人體過敏,但風險不高,
目前未見相關病例報告,民眾毋須過度擔憂。
為何全球多處會出現棘手的海蝨問題,
范家堃說,原因仍不明,海水溫度提升有助於海蝨活動與擴散,
是否有可能因全球暖化,使得海蝨大量繁殖、感染魚類的機率提高,
值得關注。鮭魚屬高經濟價值魚種,
遭海蝨感染可能衝擊養殖漁業,國內業者與主管機關宜多加留意。
**************************************************
北美鮭魚也感染「絛蟲」 專家:減少吃生食
2017-01-16 11:19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即時報導
中華民國106年1月16日
根據外電報導,
阿拉斯加外海捕撈到的野生鮭魚可能也被「絛蟲」感染,
聯邦疾病防治防中心(CDC)「新興傳染病期刊」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報告指出,
研究人員觀察在阿拉斯加外海捕獲的野生粉紅鮭,發現寄生蟲的幼蟲,
經過基因定序確定是日本海裂頭絛蟲(Japanese broad tapeworm)。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主任范家堃說,
日本海裂頭絛蟲多發現在日本、俄羅斯等地,
北美應該是首次發現有日本海裂頭絛蟲,
呼籲民眾到世界各國盡量減少吃生食,若是真的要吃,
建議返國後,大約1個月左右可到感染科做檢查。
范家堃表示,
寄生在魚類身上的多為日本海裂頭絛蟲的幼蟲,
最長僅有0.2公分,肉眼也很難觀察,
日本海裂頭絛蟲一旦吃下肚,最長可以在腸道內長到10公尺,
最短也有2公尺,該寄生蟲會破壞消化道吸收、堵塞腸道,
最喜歡吸取人體內的營養素B12。
范家堃表示,人體內中的B12是主要造血的來源,
日本海裂頭絛蟲若長期寄生在體內,也會影響到人體造血,
引發貧血症狀。
范家堃表示,日本海裂頭絛蟲有位兄弟叫做「廣頭裂頭絛蟲」
多發現在北歐、挪威、芬蘭、丹麥等地,一樣會寄生在魚類當中,
台灣人愛吃進口魚種,當心也會把寄生蟲吃下肚,
同樣的廣頭裂頭絛蟲也會影響消化道等反應。
台灣曾在2007年發現過1名30歲的工程師,嗜吃生魚片,
排便時發現有白色條狀物,自行從肛門拉出,
沒想到愈拉愈長,一度斷掉,緊急就診,
醫師再協助拉出長達2公尺的廣頭裂頭絛蟲。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曾在去年發現
一位32歲的輕熟女接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
意外發現有長達46公分的廣節裂頭絛蟲。
范家堃說,寄生蟲在體內幾乎是無聲無息,多數如這名工程師一般,
排便時發現有「節片」,
以日本海裂頭絛蟲為例,其聲發層會不斷製造節片,
一條成蟲大約有3000到5000多的節片,
包含成熟節片以及不成熟節片,
還有充斥著卵的受孕結片。
范家堃也再次呼籲民眾減少攝食生食,食物最好煮熟再吃,
否則寄生蟲會悄悄寄生在體內。
.*****************************************
https://nommagazine.com/%E6%99%BA%E5%88%A9%E7%9A%84%E6%BC%81%E6%A5%AD%E6%AA%A2%E6%9F%A5%E5%AE%98%EF%BC%8C%E4%BB%96%E4%B8%8D%E5%90%83%E9%A4%8A%E6%AE%96%E9%AE%AD%E9%AD%9A%EF%BC%8C%E7%82%BA%E4%BB%80%E9%BA%BC%E5%91%A2%EF%BC%9F/
智利的漁業檢查官,他不吃養殖鮭魚,為什麼呢?
- NOM Magazine
中華民國105年6月15日
日本的超市裡,有很多智利產的鮭魚對吧!
我尚住在日本的時候,智利產的鮭魚正開始起步,
而如今聽說已佔滿陳架。但其實,智利當地的人並不吃這些鮭魚。
我的一個海洋生物學者友人,他以漁業檢查官的身份任職於智利政府。
他也不吃養殖的鮭魚,為什麼呢?
因為他知道鮭魚是怎麼被養殖的現實狀況。
智利在幾年前,曾經因為魚瘟病毒蔓延,鮭魚幾近全滅,
因而禁養二年鮭魚。在那之後,智利政府設置了新的監視機關,
監視著養殖場的水質。
我朋友的工作並非直接做水質檢查,而是第三者,
進行監視水質、檢查團隊的工作。
這是為了防止鮭魚養殖場與團隊科學家們,有違法收賄的情形。
目前為止,超過水質污染安全基準的案件仍多,
鮭魚養殖場的關閉與否,需仰賴機關監督。
鮭魚養殖場對海洋造成污染的理由,則分析歸納出以下幾點。
Chile-Red-Tide-2.adapt.1190.1
第一、鮭魚的飼料
鮭魚的飼料,是其他魚類製成粉後,壓成固形飼料
(鮭魚要增肥 1kg 需要 4kg 的魚。
一般市場上的鮭魚學是 4.5kg 至 5kg 之間,因此需要 18~20kg 的魚)。有良心的公司乖乖地遵守上述方法,花上一些成本。
但那些有販賣冷凍雞肉、牛肉、鮭魚等食材的公司,
會把雞肉加工包裝後的殘骸,做成鮭魚的飼料。
鮭魚加工包裝後的殘骸,再給牛做飼料。
牛加工包裝後的殘骸,則給雞做飼料。
鮭魚當然是在魚籠裡養殖的,因此投給的飼料殘渣,與鮭魚的糞便,
全部都會流入海洋之中。於是造成了海洋的「富營養化」,
這是赤潮的成因。
第二、殺死寄生蟲的殺蟲劑
鮭魚本來是挪威、阿拉斯加、日本北海道的魚,原本並不長在智利。
據曾在 JICA 工作的人所說,1970 年代智利取得了鮭魚的養殖技術
但在智利養殖的鮭魚,對智利海洋的寄生蟲並沒有抗體,
於是養殖場為了殺死寄生蟲,而使用殺蟲劑。
流向海洋後,這些寄生蟲與蝦蟹同屬甲殼類,因此同樣殺死了蝦蟹。
順帶一提,在挪威、阿拉斯加沒有這種寄生蟲,
所以他們並沒有使用這種殺蟲劑的必要。
第三、抗生素
為了要使免疫力低的智利鮭健康地成長到出貨的規格,
抗生素是必要的。友人說:「智利鮭是泡在藥裡的」。
想當然爾,抗生素也一樣會流入海洋。
2015 年,智利養殖場使用的抗生素總量,與 2013 年相比增加了 25%,根據 2014 年的資料,
挪威生產的鮭魚一年有 130 萬噸,
其使用的抗生素量約在 972 公斤!
與其相比,
智利一年生產 89 萬 5000 噸,
抗生素總量竟然是 56 萬 3200 公斤!
在此分享國家地理雜誌所報導的新聞
「智利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有毒赤潮、跟魚類的養殖有關嗎?」
這裡的養殖指的就是智利鮭。
第四、養殖密度
********************************************
http://e-info.org.tw/node/113993
想吃就吃 誰讓美味鮭魚天天上桌
建立於 2016/03/22上稿編輯: 洪郁婷
媒體小農
作者:吳佳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研究員)
中華民國105年3月22日
根據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的統計資料,
2013年全世界總共生產了338萬公噸鮭魚,
其中有約2/3(228萬公噸)是以大西洋鮭為主的養殖鮭,
另外的1/3(110萬公噸)則是以太平洋鮭為主的野生鮭。
為什麼大西洋鮭和太平洋鮭這兩類的鮭魚命運大不同?
雖然在食用層面上,養殖或是野生鮭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都是我們餐桌上的美食,
但牠們會不會對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什麼問題呢?
餐桌上的鮭魚哪來的?
平價美味的大西洋鮭 和你不知道的代價
飼料 疫苗 抗生素
想吃就吃的代價
鮭魚基本上是肉食性動物,在自然狀態下,
牠們吃浮游生物、小蝦、小蟹、小魚,
養殖時用來餵食鮭魚的飼料成分
是餌料魚所製成的魚粉、魚油,
這等於搶走了海中大魚甚至是人類的食物,
使得漁源枯竭的問題雪上加霜。
近年來開始使用以大豆為主的陸域性植物蛋白作為飼料,
不過,
牠們體內含有豐富的奧米加3(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就是牠們在大海中食用這些生物時累積的,
為了要讓養殖鮭的魚肉含有奧米加3,飼料中魚油仍是不可少;
另外,鮭魚魚肉特別的粉橘或粉紅色,也是因為自然狀態下,
所食用的甲殼動物中含有蝦青素所造成的,
要讓這些原本顏色灰白的養殖鮭能有類似野生鮭魚般的顏色,
在飼料中還要添加類胡蘿蔔素才行。
野味鮭魚多樣性
太平洋鮭雖然和大西洋鮭一樣同屬鮭科(Salmonidae),
不過牠們其實是學名為大麻哈魚屬(Oncorhynchus)的魚,
像是台灣的陸封型櫻花鉤吻鮭就是屬於這個家族。
目前主要的商業太平洋鮭種類有
帝王鮭(Chinook salmon或king salmon)
、紅鮭 (sockeye salmon或red salmon)
、銀鮭(coho salmon或sliver salmon、粉紅鮭(pink salmon)
、白鮭或稱秋鮭(Chum salmon 或dog salmon)五種鮭魚,
而進行商業捕撈的國家有美國(阿拉斯加)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俄國(西伯利亞)和日本,
而光是阿拉斯加的漁獲幾乎就佔了全部野生鮭魚漁獲量的一半。
阿拉斯加的太平洋鮭跟大西洋鮭一樣,
自19世紀開始商業化大規模捕撈後,
在20世紀初期就面臨漁獲量大減的資源枯竭問題,
也同樣嚴重影響漁民的生計。
不過這裡的太平洋鮭跟大西洋鮭卻有很不一樣的發展,
當挪威人決定用養殖的方式挽救漁業,
阿拉斯加人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以科學化的漁業管理並嚴格落實,來維持鮭魚資源的永續。
.....不過,野生鮭魚漁業要能永續,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有消費者。
野生鮭的價錢可是比養殖鮭貴上將近一倍,
在養殖鮭魚的低價攻勢下,
身為愛吃鮭魚的消費者,你買不買單呢?
****************************************
嗜吃生魚片 排便驚見2米絛蟲
白麵條狀 長期寄生恐致惡性貧血
2007年10月26日
中華民國96年10月26日
【甯瑋瑜╱台北報導】蘋果日報
病從口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羅鴻源說,
該名三十歲工程師男子排便時,發現肛門有白色條狀物,
用手去拉卻不慎拉斷,驚恐之餘帶著二十多公分條狀物就醫。
羅鴻源將該物體與糞便檢體交給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寄生蟲科主任范家堃研究,
確認是廿世紀歐美北部冷水湖魚類流行帶有的廣節裂頭絛蟲,
俗稱魚肉絛蟲,糞便檢體清楚可見上百顆淡黃色、橢圓形絛蟲卵。
幼蟲疑藏魚肉中
羅鴻源指男子愛吃鮪魚、旗魚、鮭魚等生魚片,每月至少吃三次,
持續好幾年,應是吃到有絛蟲幼蟲的生魚片而感染。
范家堃指絛蟲幼蟲潛藏在魚肉中,肉眼看不到,
可在人體小腸內吸收養分達數年。
范家堃說,
廣節裂頭絛蟲是寄生在人體最大的寄生蟲,長度可達十公尺。
過去感染多侷限在歐洲、北美,
主因吃了醃製或烹煮不完全的鮭魚、鱸魚等淡水魚,
隨生魚片、燻鮭魚等飲食擴展至各國,
此病近年也在南韓、馬來西亞等地出現。
烹煮冷凍可殺淨
絛蟲會吸收維生素B12等紅血球生成必備營養素,
若感染時間久或感染量多,恐致B12嚴重缺乏,
紅血球不易成熟而惡性貧血;
所幸男子並未貧血,僅輕微腹痛、間歇性腹瀉與便秘、有時覺得虛弱。
羅鴻源指攝氏五十六度烹煮逾五分鐘,
或攝氏零下十八度冷凍廿四小時,可殺死絛蟲;
范家堃建議老幼與免疫力差者避免吃生魚片,
赴衛生不佳國家則勿生食。
廣節裂頭絛蟲小檔案
特色:寄生人體最大的寄生蟲,蟲體由許多節片組成,
最長達10公尺
寄生:屬腸道寄生蟲感染,吃了醃製或烹煮不完全的
鮭魚、鱸魚等淡水魚,一併吃進絛蟲幼蟲,
幼蟲在小腸生長可長達數年
危害:造成腹痛和維生素B12缺乏,嚴重導致紅血球不易成熟,
引起惡性貧血
預防:
˙56℃烹煮逾5分鐘或-18℃冷凍24小時,可殺死絛蟲
˙老幼與免疫力差者避免吃生魚片或未煮熟的魚肉
˙前往衛生條件不佳的國家切勿生食
資料來源:
北醫大醫學系寄生蟲科主任范家、北醫大附醫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羅鴻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