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機練習 可否取代平地跑步?
中華民國103年12月15日
2014-12-15 16:37:50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文/摘自時報出版《先別急著跑.奧運教練教你正確跑步】
摘文1/關於跑步的迷思
●一開始就設定跑幾公里的目標?
許多初學跑者往往一開始就會設定一個目標,
如「今天跑五公里,明天跑六公里……」
卻忽略本身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負荷。
建議剛開始跑步的人,要用時間代替距離做為跑步的測量單位,
一次約跑8~10分鐘,重複3~4次,累積總時間約在30~40分鐘即可。
一旦以時間做為規範,就比較容易穩定下來,
不會愈跑愈快,也不會因為疲憊或太喘而無法持續。
當你覺得8~10分鐘跑起來相當輕鬆,
就可以用2~5分鐘為單位慢慢延長單次跑步時間,
慢慢適應,直至可一次連續跑30~40分鐘,
這對初學者而言是較好的訓練方法。
更重要的是依訓練目標控制心率(脈搏次/分),
並完成上述運動時間。
●用跑步機與平地跑步的效果一樣?
跑步機最主要的優點是便利性,不必受限於場地或天候。
儘管在跑步機上跑步也能達到平地跑步的效果,
功能性上甚至更好,可以設定速度與時間,
但是跑步機係藉由履帶傳動,減少雙腳需要推蹬前進的力量,
所以有「跑起來很輕鬆」的感覺。
因為在跑步機上跑比較省力,
同樣的時間或距離,
在跑步機上跑對促進心肺功能的效果比實際在平地上跑要低,
因此需要拉長跑步時間或是調快速度。
此外,在跑步機上跑步,無法訓練腳踝的肌群適應不同路面。
因此,習慣以跑步機做訓練的人,在比賽前還是需要到實地練習。
************************************************
跑前拉筋白拉了?伸展時機是關鍵
中華民國103年7月13日
作者:郭佳容
中華民國103年7月13日
跑步前拉筋白拉了嗎?
過去,跑前伸展常被認為可以減少
受傷機會、預防痠痛,增加運動表現,
從小上體育課,體育老師也這樣教導,
不過幾十年來,這些論點卻爭議不斷。
伸展無法預防痠痛與運動傷害
伸展的時機有影響
伸展是熱身一部份
先動態伸展, 運動完再靜態伸展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8377&fullpage=true
****************************
快走或慢跑 哪個對我比較好?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中華民國101年4月8日
跑 雙腳會騰空/走 單腳踏實地
慈濟大學體育教學中心主任黃森芳說,
慢跑與快走是「單腳與雙腳的差別」。
無論快跑、慢跑,跑步時一定有兩腳同時離地的期間,
也就是同時騰空的飛躍期;
快走是一般走路加快速度,永遠都有一隻腳「踏實地」。
當腳「回到」地面,慢跑的地表反作用力較快走大,
對關節的壓力也較大,
依據騰空的速度、時間,
慢跑的「衝擊」,可能達平時走路的2至6倍。
慢跑較持久 快走較消耗熱量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教授林貴福說,
快走、慢跑最高時速同樣是8公里,
不過一般人平時快走約時速6公里,
即走路速度加快到上氣不接下氣。
當時速相同時,其實慢跑的負荷比較低,
也就是同樣的體力,
慢跑的時間可以比較長,
但快走消耗熱量比較高。
專家一致認為,快走、慢跑都很好,
只是因應不同身體狀況、不同目標,可選擇不同方式運動。
正確的慢跑姿勢
1.上身腰背挺直,不前傾、後仰,頸部與肩部保持放鬆。
2.擺臂自然,雙手曲肘大約90度,手掌半握拳,前後擺動。
3.跑步下半身步伐,先由腳跟進入,腳底全面著地後,
曲膝、蹬伸將足膝向後方伸直,
身體重心由腳底移至腳尖蹬出,再移至另一腳。
4.交換步時,會稍微騰空,下半身應保持放鬆,
腰、膝、踝自然不要太用力,避免著地動作僵硬,造成反作用力太大受傷。
林貴福說,簡單可區分為三類。
第一類/關節狀況不佳,選擇快走
例如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骨關節曾受傷害、平衡不佳,
或是體重過重,又希望能燃燒脂肪、減重者,可以選擇快走。
第二類/骨關節健康,想強化心肺功能,選擇慢跑
尤其是35歲以後,肌肉流失速度快,慢跑是很好的「保肌」運動。
第三類/想減重、想增強體力,慢跑與快走並重
關節無特殊問題或已初步退化,
又希望減重、也希望增強體力者,不妨慢跑、快走交替進行。
心臟病 輕快健走就好
不過林貴福提醒,心臟病等慢性病族群,
由於循環功能不佳、心臟負荷程度有限,
建議最好選擇一般的健走,也就是比平時走路速度快些,
但不要達到快走的速度。
雖然爬樓梯對心肺負荷較重,但可改善心血管症狀,
建議心臟病患者,還是可以嘗試爬樓梯當日常運動,
但一定得循序漸進,最好諮詢專家或主治醫師。
天天跑 每周300分鐘最好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周有氧運動最好累積300分鐘,
也就是每天慢跑或快走達30分鐘「剛剛好」。
專家建議,分散運動時間,也同樣有效果,
可視個人體能、時間慢慢累積運動能量,
但每次運動時間最好要10分鐘以上。
**********************
快走姿勢 你走對了嗎?
【聯合報/全國馬拉松紀錄保持者許績勝口述、記者楊育欣整理】
走路幾乎是我們每個人出生學的第一種運動,從爬到走,
跌跌撞撞,走穩後,加快步伐,進階成跑步。但姿勢正確了嗎?
正確的快走姿勢
1.應該挺直上半身,身體任何部位不需太用力,
走路時膝伸直,以輕鬆的心情,挺腰收腹,
如果腰彎曲,容易造成駝背。
2.走路時從腳跟落地,再把重心移到腳掌至腳尖,
與另一隻腳交互運動。
3.走路踏出步伐時,自然揮動手臂,不用刻意,
藉由揮動手臂平衡身體,角度擺動大,只是增加運動強度。
放鬆心情的快走
現代人由於工作繁忙,有時無法拾起球具上球場,
只能用天生的裝備——雙腳去運動。
國內愈來愈流行快走和跑步,但兩者其實不一樣。
一般人所做的快走又與運動比賽的競走不同,
沒有像競走的強制規則,這裡指的是隨心情自然放鬆的快走。
走路不能兩腳離地,兩腳交互著地,
但快走又比正常散步與健走稍微快一點,步伐大一點;
跑步則同時兩腳離地,兩腳交替速度比較快。
兩種運動都應視個人身體狀況調整,
活動前都要確實熱身,結束後也要緩和運動。
只要規律且持久,一周至少三天練習,維持30分鐘以上,才會有效果。
*****************************
膝蓋不好 就不能跑步了?
開跑前 兩大準備事項
無論是快走、慢跑,隨時隨地都可開始,
只要注意設備、地點及暖身夠不夠。
1.球鞋及格嗎?
林貴福說,除了穿吸濕排汗、可伸展的衣褲,鞋子很重要。
慢跑鞋當然是第一首選,
鞋底大於腳掌面積,足夠的包覆力,可預防踝關節內外翻轉。
但是慢跑鞋底紋路大,摩擦係數較小,
比較適合柏油路、泥土地等較粗糙地面,
最好不要穿慢跑鞋跑光滑的地面。
相對而言,業者推出為走路而設計的走路鞋,
可平時備用,以便隨時、隨地快走。
2.暖身夠了沒?
林貴福提醒,無論是快走或慢跑,熱身準備運動不可少,
最好先走一段路,再開始加快速度。
黃森芳說,平時應時常轉一轉膝蓋、踝關節,
在快走或慢跑前,一定要活動關節至少2至3分鐘,關節囊釋放潤滑液,
不致於磨損軟骨,也能讓軟骨獲得足夠養分,幫助組織再生、強健。
不是不能跑/膝蓋不好 加強肌力再上路
黃森芳說,即便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膝蓋不好的人,
也不需要放棄快走或慢跑,而是更積極的解決膝蓋問題,
也就是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
當膝蓋以上的股四頭肌,內、外側肌有足夠的力量,
「繃得緊緊的」,
就有很好的緩衝、避震效果,減少關節壓力,
甚至能預防產生退化性關節炎。
蹲馬步:
增加腿部肌肉力量並不難,除了到健身房使用專業器材阻力訓練,
在家也可時時訓練。
例如蹲馬步,或坐在椅上屈伸膝蓋,將腿部抬上、放下。
黃森芳說,一開始訓練會感到吃力,
以蹲馬步為例,可以先蹲約30秒,起身再做,
若5回合太累,就從3回合做起,休息一天、隔天再做。
用護膝:
黃森芳提醒,使用護膝穩固關節,得注意鬆緊度要「恰恰好」,
別讓護膝過度壓迫,反而阻礙血流順暢。
********************
選對慢跑鞋 肉腳變跑咖
【聯合報/記者林哲良/報導】
選擇跑鞋123
一般民眾跑步,多以單腳腳跟先著地,
然後直至該腳離地前才屬於一個完整步伐,
在此過程中,
跑鞋內的足部會先產生內翻轉動作以達自然吸震與平衡人體功能。
但因每個人的足弓內凹幅度不同,故情形不盡相同,
因此,在選購跑鞋時,建議依照三個步驟來選購,
否則若穿錯跑鞋,長期運動下來,
恐對膝蓋、肌腱、關節與韌帶造成負荷。
步驟1/了解足部內翻轉動作
一般內旋的人,在腳掌著地後能完整的翻轉,
多以前腳掌大拇趾及後腳跟內側著地,以達到壓力平均分布;
但有外旋過度(扁平足)者,在跑步著地時,
可能全部以前腳掌大拇趾及後腳跟內側著地,
此時會感覺到跟骨內側施力過多,常會有腳踝不穩定,
或是於行走或運動時易有扭傷狀況;
另外,內旋不足(高弓足)者,
接觸地面面積減少,
腳掌受力多集中在雙腳掌的前後端外側與外側小指頭區域,
造成膝蓋及腳踝承受的壓力增加。
步驟2/確定跑步類型、目標
依照跑步運動類型可分為
「休閒型跑者」、「競賽型跑者」與「裸足型跑者」三類跑者,
各類跑者對應的慢跑鞋主要功能也各異。
休閒型跑者:以短距離3至5公里以下為跑步距離。
競賽型跑者:為5公里以上,強調足部肌肉訓練發展完全,
強調速度與輕量,達到提升成績。
裸足型跑者:習慣以使用前腳掌慢跑,
並經過訓練習慣裸足跑法的跑者。
步驟3/選定對應跑鞋
內旋跑者:因著地力量平均,
因此建議選擇兼具避震及穩定的全方位功能跑鞋。
外旋過度(扁平足)跑者:
建議選購穩定型跑鞋,
透過內側較硬的中底材質,將過度內旋足部運動修正及支撐。
內旋不足(高弓足)跑者:
以避震型跑鞋為主,減緩對足部的緩衝,
減少跑步帶來的衝擊力,藉此調整內旋不足的著地狀態。
另外,後跟材質也多以耐磨外底塑料,提升耐用度,
足弓處也多加上鞋橋穩定裝置增加穩定度,
適合高弓足、內旋不足跑者。
現今市面上慢跑鞋款式以輕量裸足、避震與穩定型為最大宗,
但三系列跑鞋卻有著不同原理與訴求。
輕量裸足型跑鞋
輕量型跑鞋在去年興起的「裸足」風中,再度成為慢跑鞋中新寵,
此系列主要訴求便是模擬赤足訓練,
相較於傳統鞋款平坦、固定的鞋楦,
輕量型跑鞋鞋楦形狀更接近赤足輪廓。
為求輕量,鞋面也多採用特殊材質PU鞋面設計,
讓鞋面如皮膚般輕薄包覆腳掌,以提升靈活度。
不過要如裸足般,最重要的仍是在鞋底設計,
此系列款式鞋底多以輕量大底切割設計,
讓鞋底可自由活動,甚至是扭轉,
一方面提高靈活度,也同時增加足部自然的抓地力與張力;
而切割設計也可讓壓力平均分布。
鞋面則採多層次的支撐結構與網面設計,擴大支撐範圍與強度;
中底部分挖空與後跟的加厚,
讓輕量裸足鞋款在避震機能上仍舊能兼顧,
此系列跑鞋較適合以前腳掌跑法為重,
或是習慣裸足跑法的跑者。
左為輕量裸足型跑鞋,右為穩定型跑鞋。(圖/各廠商提供)
穩定型跑鞋
為增加足部的穩定性,
在跑鞋內側會採較堅硬的硬質橡膠中底材質。
不過,現在也有品牌採一片式中底設計增加穩定度,
不同於前述兩款鞋,
此系列較著重生物力學科技,一方面提供內側足夠支撐度,
也讓跑步時可以透過外部能量釋放,來達到自然步伐的推進,
鞋面包覆設計能固定腳掌,將合腳性、支撐性與保護性提升,
適合扁平足跑者。
特殊跑鞋
數年前曾造成熱門的五趾鞋,以五趾為設計主軸,
主要機能與裸足跑鞋相似,以模擬赤足為概念,
讓運動時落地反作用力集中於腳掌中心,
而非腳後跟及腳後外側,減輕膝關節的負擔。
*********************
10個步行撇步 燃燒更多卡路里
【聯合報/記者陳世欽/輯譯】
以下是輕鬆步行,並幫助你更快燃燒卡路里的10個小撇步。
1.運用雙臂。
多倫多步行教練史考特指出,上下用力甩動彎曲的雙臂,
能使你走得更快,同時燃燒更多卡路里。
2.縮小步伐。
史考特表示,提高行進與卡路里消耗速度的上上策是,
採用比較短且比較快速的步伐。
先設定走100步,計算出步行時間;
接著再走100步,試著將步行時間縮短5秒鐘。如此重覆12次。
3.以一些竿子輔助。
《步行完全指引》的作者范敦指出,
使用竿子能夠運動你的上半身與軀幹,
平均可消耗額外的20%卡路里。
把竿子豎立在你背後45度角的位置,
然後用力對地推,使身體向前進。
4.設定你看得到的目標。《健身步行》的作者艾克尼恩說,
鎖定一些標的(停車標誌、公園長椅等),
加速前進,直到抵達為止。
放慢速度走同樣的距離。
5.摩擦人行道。從腳跟到腳趾都要動到。
艾克尼恩表示,走路時,將腳趾底部的肉球推開,
彷彿擦掉黏在腳底的口香糖,
這會牽動到你的小腿、腿筋與臀部肌肉。
使用的肌肉愈多,燃燒的卡路里也愈多。
6.選購鞋子。范敦表示,
使上述推開動作產生最大力量的方法是,
使用一雙前端底墊最少、彈性最大的鞋子。
7.站直。如果身體成一直線,
你的背部與臀部肌肉會產生更大的力量,
進而使你走得更快並燃燒更多卡路里。
站直並拉直脊椎,
使雙耳、雙肩與臀部成一直線。
8.繞過陡坡。不要以為最陡峭的坡最利於燃燒卡路里。
范敦說:「最好在緩坡維持你的速度,
而不要在陡坡大量減速。」
9.提高速率。
戴上心跳計速器,
有如教練隨身指導你維持最理想的速度。
艾克尼恩說:「如果你速度放太慢,它會督促你。
它也會在你操之過急時,提醒你放鬆。」
10.加強力量。許多名流的教練帕斯特納克指出,
伏地挺身與衝刺等簡單動作會牽動到更多肌肉,
進而燃燒大量卡路里。
步行時,宜每隔5分鐘停下腳步,再步行1分鐘。
有助促進長期新陳代謝。
記者陳世欽/輯譯 資料來源/Health.com
***************
凱格爾運動
【聯合報╱記者 施靜茹】
1948年婦產科醫師凱格爾提出以
「骨盆底肌肉訓練」來取代手術,
後來被稱為「凱格爾氏運動」,
此運動主要在強化骨盆肌肉強度,
將下墜的骨盆器官如陰道、子宮、尿道、肛門支撐回覆到原來位置,
以改善尿失禁、大便失禁及陰道鬆弛。
凱格爾氏運動即骨盆底肌運動。就是「會陰收縮運動」,
它的方法是,
仰臥,
彎曲膝蓋並微張,
腳掌平貼地面,
兩臂放在身體兩側;
吸氣,接著收小腹和緊縮臀部,
然後把骨盆往上抬,且打直背,
保持此姿勢10秒鐘,再慢慢吐氣把背放下來。
熟練了骨盆伸展運動,可進階「加強版」,
用同樣姿勢,把骨盆抬起,然後像球一樣彈跳幾下,
據說,「骨盆彈跳」可喚回性愛感受,不妨試試。
要找到骨盆底肌肉位置,可在解尿時嘗試使尿流中斷,
或想像肛門附近肌肉收縮被拉起的感覺;
也可半躺將手指放入陰道,收縮陰道,看手指頭有否被夾緊。
做此運動每次6秒,8次一循環,每次3循環,每天兩回合,
有助改善頻尿、尿失禁。
對於因陰道鬆弛而導致
「膀胱下垂」或「下陰道壁直腸凸出症」的患者,
可先練習「提肛運動」即所謂「凱格爾運動」,
訓練增強肌肉強度 。
***************************
皮拉提(Pilates)斯運動,
可幫助增強腹背肌及骨盆底等腰椎與骨盆肌肉
喬瑟夫.皮拉提斯創. 造了一個運動訓練的創新方法,
他使用很多瑜. 珈的要素
強化核心肌群 在家輕鬆皮拉提斯
【聯合報╱邱政凱/彰化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
民國101年2月7日
在19世紀末,德國人Joseph H. Pilates為了改善自己自小體弱多病,
健康不佳的狀況,開始從事各種體能活動,
後來他藉由許多地板動作和器械練習,強健身心,
這項運動之後以他為名,就是「皮拉提斯(Pilates)」。
皮拉提斯風靡世界各國,台灣近10幾年來興起這股運動風潮,
其訓練效果包含矯正姿勢、增強身體認知、提升柔軟度和協調度、
雕塑體態以及放鬆紓壓等,
這項運動也廣泛應用於復健醫學領域,適合各種族群的人練習,
如上班族、運動員或舞者;
也可以針對下背痛、脊柱側彎或是肩頸疼痛等,提供訓練效果。
皮拉提斯運動注重「核心肌群」的訓練。
所謂的核心肌群,是指穩定人體軀幹的肌肉,
涵蓋了深淺層的腹肌、背肌以及骨盆底肌群,
負責維持身體正確姿勢及脊椎的穩定性。
保持正確姿勢,一直是避免各種肌肉骨骼傷害的不二法門,
如果核心肌群力量不夠或是不平衡,身體就像是鬆垮垮的棉花,
容易導致與脊椎相關的疼痛,
更可能會讓四肢關節日常活動時,負荷變大,影響可說是全面性的;
更嚴重一點,接踵而來的恐怕就是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等。
核心肌群可謂人體與生俱來的鐵衣,牢牢地保護我們的身體。
以下介紹幾種可輕鬆在家裡做的皮拉提斯運動,
每天花10分鐘,配合正確呼吸方式和要訣,強化核心肌群,
每個人都可以減緩身體壓力,領略到皮拉提斯的魅力!
1.跪姿,雙手撐地並與肩同寬,上半身維持一平面,
雙腳著地且髖關節和膝關節維持90度,腳掌放平。
2.開始吸氣,吐氣時腹部內收並將上半身往天花板方向拱起,
注意頭部和臀部請放輕鬆。
3.再次吸氣,回復到原先跪姿,吐氣放鬆。
4.來回練習5次。
**********************
(這個姿勢像--凱格爾運動)
1.平躺,雙膝彎起且雙腳著地,雙腳不可靠緊,雙手平放在身旁。
2.開始吸氣,吐氣時腹部內收並慢慢帶動臀部抬起。
抬起的高度以膝蓋、髖關節和肩膀為一直線為主,
切勿過高,且頸部亦應放鬆。
3.再次吸氣維持抬臀收小腹姿勢,
吐氣時再慢慢回復到原先躺平姿勢。
4.來回練習5次。
********************
上半身往前趴下,臀部坐落在雙腳,腳掌放平,頭部下垂,
雙手往頭頂方向稍微延展,身體完全放鬆,
讓脊椎和腰部肌肉輕鬆伸展,維持姿勢1分鐘即可。
運動小要訣:
給自己一個安靜舒適的空間,同時放點輕音樂,保持專注,
將心思放在要做的動作上,流暢且準確地做出正確動作,
並用身體去感受每一個動作。
呼吸方式:
鼻子吸氣,嘴巴稍微噘嘴吐氣。吸氣時將氣吸到胸腔,
兩側肋骨往外擴張,就像氣球一樣充了氣;
吐氣時,胸腔慢慢縮小,腹部內收。
平常也可以這樣呼吸放鬆自己,
每天練習一分鐘,將有意想不到的神清氣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