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半撇 就不要草螟弄雞公 !.
說半天雞蛋不能放同籃,卻沒行動或不知、或無心如何行動 ?
(( 因為對岸還正在買中 ))
最後也只能、只會 灑六億 班班有石斑。
總之 : 牙齒掉光光 , 頭髮掉光光 ,眼中只有支持者 !
***************************
時論廣場》解析二十大 國安團隊霧煞煞(蘭寧利 )
20:03 2022/10/27 言論 蘭寧利
Yahoo TV《齊有此理》節目提供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6日發表二十大報告,表示他將盡最大努力追求兩岸和平的願景。不過對此報告,美台卻有志一同,不是認為習近平將提前武力犯台,就是提前以戰逼談。但在二十大所有文件中並未明確表示何時以戰逼談?何時武力犯台?而華府與蔡政府的官員卻紛紛言之鑿鑿,煞有其事。
在華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周稱,北京決心加快統一時間表,但他沒明確指出日期;17日與19日他再兩度表示習近平可能會提前對台灣動武,也沒有提出任何佐證;而26日則又稱,北京不再接受台海現狀,希望加快兩岸統一進程,並開始向台北方面施壓,在施壓無效下,或以武力達成目標。在此同時,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迪上將近期曾表示,中國最快可能今年入侵台灣,而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則緩頰稱台海沒有爆發衝突的理由。
在台北,也有重要官員響應美方的看法,其中包括國安局長陳明通,他在立法院表示,台灣應該料敵從寬,他預測中共可能在2023年「以戰逼談」,這說法比各界評估的2027或2035年還要早。問題是陳明通去年才說過,只要蔡英文執政,兩岸就不會發生戰爭,此刻改口,理由是什麼?以國安局長手下謀臣如雲,怎麼會對最重大的國家情報評估做出如此大的修正?還是為討好美國,自毀我方對中共情報的專業至尊?
但陳明通最近的說法卻又立刻遭到打臉,26日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接受專訪時說,「現在還沒有看到這個狀況出現。」他指出,至少在未來2、3年內,還看不到中國要在台海採取冒進行動。就擔任蔡總統國家安全諮詢的角色而言,顧立雄在一片迎合美方看法的聲浪中,仍保持了相當的冷靜與國家利益優先的原則。其餘「唯美是從」的軟骨之徒就不堪聞問了。不過陳明通和顧立雄的看法差異大,也透露了蔡總統的國安團隊專業能力令人擔憂。
美台官方一同提出北京會提前攻打台灣的說法,不僅讓亞洲國家錯愕不已,也立刻引起全球的關注,更讓台灣人民感到驚訝。為何美方如此急迫地認定「北京決心加快統一」和「在施壓無效下,或以武力方面達成目標」?難道美國已按捺不住,希望早日在台海利用台灣挑起衝突,如此不但可以開闢第二戰場,也為民進黨帶來繼續執政的機會?
但問題是,台灣準備好了嗎?當政府將台灣比擬成烏克蘭時,如果台灣大多數人民都了解這是要為美國拖垮中國大陸而戰,全民皆兵,家園盡成齏粉完全是為了美國利益,那麼到時人民的覺悟將會導致情勢丕變。
對於中共擬改變海峽中線,顧立雄表示,我方會透過戰備偵巡等方式,來維持中線存在。海峽中線是當年中美協防期間美方所畫訂的,如今事隔60餘年,時空環境、兩岸軍事實力和默契早已丕變,也讓海峽中線失去意義。但如為要因應灰色情勢,要求我海空軍繼續加強中線之巡弋,我認為巡弋可行,但不必如當年「壓在中線上」的守線要求,而應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航行自由為基準,賦予更大的彈性,俾利於我方兵力運用與創造有利的態勢。
*********************
建構不對稱戰力 顧立雄首度受訪 第一擊後 削弱中共侵台能力
04:10 2022/10/27 中國時報 崔慈悌 、 周毓翔
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曾表示,若中共戰機進入我國領空,也屬第一擊範疇之中。圖為中共戰機巡航的畫面。(新華社)
中共二十大甫閉幕,對於中共機艦屢屢逾越海峽中線,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昨天強調,軍方會透過戰備偵巡等方式,維持海峽中線的存在,我方已著手建構不對稱戰力,將利用小型、機動、致命,且存活率高武器,在承受第一擊情況下,仍有足夠反制能力去削弱中國的侵台能力。
顧立雄深受蔡英文總統倚重,在蔡的第一任時期擔任黨產會主委、金管會主委,並在蔡英文的第二任2020年5月20日開始,轉任國安會祕書長,此後極少公開露面。顧立雄昨天接受YahooTV節目《齊有此理》主持人王時齊專訪,是國安會祕書長任內,首度接受媒體採訪。
在中共二十大結束後,顧立雄認為,從情勢來看,未來區域安全穩定的不確定性會升高,中國對台灣的威嚇或者非傳統武力作戰也會加強,在硬的方面,反對外力干涉的部分會更強烈。
2023犯台說 顧稱尚無具體情報
他認為,台灣唯一的解方就是要建立團結自我防衛的決心與足夠的防衛實力,以增強國家韌性,展現全民防衛力量,加上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以建構多層嚇阻能力,這部分在未來的5年,甚至5年後,都會積極著手,要讓中國認知到,若要犯台,得付出巨大代價。
顧立雄以烏克蘭戰爭為例,強調戰爭沒有贏家,首先,台灣要讓全球和中國看到,無論是中國還是台灣,與全球經濟的連結已非常深,台海一旦有事,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崩潰性的影響,中國經濟也會重傷。
二是從地緣政治觀點來看,台灣站在第一島鏈,中國一旦打進台灣,不會只有台灣受影響,日本、韓國、菲律賓和美國都會受衝擊;第三,要讓中國看到,他們沒辦法「不戰而屈人之兵」,若發動戰爭就要考慮到代價。
透過戰備偵巡 維持海峽中線存在
國安局長陳明通日前曾指出,共軍可能在近年採取軍事動作,最快是在2023年。對此,顧立雄表示,我方會審慎應對所有分析,戰爭啟動前,必有預警和徵候,但現在沒有具體情報和徵兆顯示在2023年會發生類似狀況。
他認為,主要原因是二十大之後,中國要面對內部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房市惡化及地方債務引發的金融風險,以及動態清零等問題,從現在到未來2、3年內,應該還看不到中國要在台海採取冒進行動。但顧立雄認為,大家仍要有憂患意識,因此我方正努力要在5年到10年內,在軍事面建構不對稱戰力,因為若打傳統戰,無論是軍艦對軍艦,或飛機對飛機,在數量上我方當然是居於劣勢。但他說,若是採用小型的、機動的、致命的、存活率高的這些武器,在台灣必須要承受對方第一擊的情況之下,還有足夠的反制能力,就會削弱他侵台的能力和意志,「我們這方面正在加強努力當中」。
藍委批顧說法 好像從報紙看來的
至於中共機艦近來試圖改變海峽中線的現狀,建立所謂的「新常態」,顧立雄強調,國軍會有應處措施,主要以戰備偵巡等方式,維持我方認為的海峽中線的存在。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批評,從顧立雄的受訪內容裡看出,顧對大陸資訊的掌握甚少,「好像是從報紙上看來的」,不知道是真不了解、還是裝的。
李德維認為,先是陳明通上周在立院表示「2023年對岸要以戰逼談」,顧立雄接棒上節目談兩岸危機,意圖塑造兩岸緊張氛圍,民進黨沒有認真想處理兩岸問題的人,民進黨只想在選戰告急時,再度打出抗中保台牌,以拉抬選情,成就勝選。
****************************
海納百川》「架走」胡錦濤,嚇壞了誰?
19:22 2022/10/25 言論 雁默(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22日在出席中共二十大閉幕式時,議程尚未結束,就被工作人員攙扶出場。離場前還拍了下總理李克強(前排左)的上臂。(美聯社)
中共「二十大」全球關注,各方討論雖雜,不過總體判斷一致認為,這一屆北京領導層將更強勢,白話說,強人政治在中國得到鞏固。此結論倒沒什麼特別,有意思的是,會中一幕「架走胡錦濤」插曲,似乎嚇壞一些人,可笑的是,有些人還想藉此嚇壞所有人。
各種胡說八道,是外界看不清中共內情的膝蓋反射,看不清,就隨便亂扯,不但一點文本根據也沒有,而且連基本推論都不合邏輯。
有論者曰,這是習近平刻意展現獨尊的一幕戲,「要讓全世界知道,(習)自己可以這麼做,也做得出來」,並「仙人」預測未來將有更高層的人會出逃。
又有論者云,這是習近平讓政治溫和派退休的「象徵性」舉措,並充滿「暗示性」。
以上論點,出自深綠,也出自淺綠,正所謂「人一綠,腦就殘」,對於中共的種種,親綠人士自有一套不合邏輯的邏輯,務求拉低民眾智商,獨笨笨不如眾笨笨,反正八卦一定有市場。
再不了解中共的人都應略知一二,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內向型保守政黨,而且非常保守,將鬥爭「戲劇化」那是外向的西方民主政權才會幹的事,北京的內部鬥爭,不會「公開播映」,特別在政治權力上定於一尊的穩定狀態下,玩這齣不是自找麻煩?提供敵對勢力妖魔化自己的免費材料?
也只有以膚淺選票邏輯看中共,才會得出「架走胡錦濤」的結論。蔡英文鬥爭賴清德,尚且透過網軍下毒手,且那是因為賴清德有實力,再怎麼鬥,也不會在公開場合給賴難堪以示強,習近平有什麼理由在全世界的眾目睽睽下羞辱退休的胡錦濤?
就算真是鬥爭,弄這麼戲劇化也是挺而走險之舉,因為胡倘若當場表現得激烈,那最失顏面的就是習近平,臉還丟到全世界,並在歷史留下紀錄。
退一萬步說,真要搞象徵性鬥爭,架走李克強不是更震撼?怎會去折騰一個老病的前主席?將一個世界級領袖視如草莽,談論層次有多低,不言可諭。
反習,在台灣脫出了藍綠範疇,正確地說,視習為敵是「自由派」共識。
台灣菁英,自由派居多數,也就是二手白左。整個白左世代將台灣綑起來沉淪,今天我們才會落到這步田地。
自由,人權,民主,多元化,進步思維,普世價值,這些都是台灣自由派特徵。以上元素個別來看只要不走極端,對社會都有其正向功能,但很不幸,這些信念偏偏就往極端化發展,而且還和反傳統,反儒,反中,反統,反民族主義相互配對,將台灣社會搞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架走胡錦濤」就是一個顯例,邏輯不通且違反常識的閒言閒語,往往佔據了我們的思維,重點是,這種意識形態文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將社會帶向一種「宗教情緒」。
對自由派而言,兩蔣,毛習,是同一類「獨裁者」,必須打倒,手段就是洗腦整個社會反威權,反保守,反體制,不過說穿了,都是鬥爭,非關「正義 vs 邪惡」。無論自由派口銜的主義多麽美好,最終都滑向激進極端,我們看到的結果,就是民粹。
台灣民粹還特別怪誕,有極右的「抗中保台」,也有極左的各種訴求,包含多元性別,激進環保,廢死等等「進步教條」,兩種對立的極端裝在同一個腦袋裡,精神錯亂,有廟就拜,說到底,就是販賣二手的西方價值,自我標榜進步,自我感覺良好。
今天的美國,極左與極右嚴重對立,就是現成的樣板,錯不在於「主義」,而在於極端。《經濟學人》以「一字馬的自由女神」描繪美國無解的分歧,最是傳神。
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自由派特別不屑強人政治,因此對於兩蔣功過,永遠戴著反威權,反民族主義的濾鏡加以批判,甚至不惜偏離事實。然後再「移情」到中共,並用同樣手法詆毀。
當代台灣到底需不需要強人政治,我想自由派也是挺矛盾,一方面,強人能確保團結,另一方面,團結必須犧牲自由。自由派崇尚的是個人主義,團結卻是不折不扣的集體主義概念。既強調人權,自由,選擇,又想要保台,該怎麼做?沒有人給出過答案與方法,只是不斷背誦空泛的民主口號。
矛盾的是,明明沒有自保的條件,又偏偏要挑釁對方,搞到海峽中線都沒了,還在吹民主城牆。算來算去,還是將民眾捆在戰車上最划算,就賭「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僥倖期待對岸不敢動手。
說到底,自由派就是沒有保台的方法,美國又不可靠,只好期待中國崩潰,但卻總是盼不到,面對兩岸落差擴大的趨勢,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討厭習近平。
換言之,自由派反習的心理結構,說穿了就是「恐習」,恐懼對岸在強人領導下,不會崩潰,也不會退讓,並強硬處理台灣問題,美國也整不垮中國。有意思的是,這種心理狀態倒讓胡錦濤成了開明派,溫和派,好似胡也成了自由派。
這麼說吧,今天若是胡錦濤或同為「團派」的李克強做領導人,自由派與美國會改而主張兩岸促談和平統一嗎?不會的,同樣的濾鏡調整一下度數,照樣反共到底。
所以都不要演了,無論中國國家主席是誰,只要美國持續挑釁兩岸,北京就只能被迫提前解決台灣問題,換李克強也一樣。「厭習」也要不回海峽中線。
當然,也有些自由派沒那麼尖銳,只是期望中國走向民主,到了那一天再考慮統一問題。問題是,大陸若搞台灣這種民主,玩普選體制,那屆時對岸尊重民意,動武最快,還跟台灣人磨蹭什麼?更何況,台灣又沒有自主性,美國也不會放手。
台海緊張,一個巴掌拍不響,問題的根源是美國與台獨,而不是胡錦濤為何被「架走」。問「中國為何一定要統一」,不如先問問中華民國憲法。
強人政治沒這麼可怕,國家失去穩定才可怕,現在的美國與歐洲,就是亂成一團,該為人民解決的問題解決不了,反而讓問題惡化,固化,長期化。
因為拒統而看不慣習近平權力穩固?然而,一個政治不穩定的中國,就更有加速統一的需要,自由派吃西方媒體鴉片吃慣了,看局勢愈來愈幼稚,偏狹,失去深思能力,還無聊當有趣,有空亂扯胡錦濤,沒空提出務實方法化解危機。
出於對共產黨的無知,或蓄意裝傻,使得自由派的論調「吹彈即破」。既要和平又想自主,答案就是「一國兩制」;和平瀕危,自主喪失,就是現狀。都不滿意,就拋幾個倡議出來供社會參詳,怎麼都比八卦北京政情強。
政治與主義的存在,是為了解決問題,不談解題之方,反而高談闊論權力遊戲,看一些自由派空談誤國,誤人,誤己,實令人無言。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zNlOMiB1A
海納百川》蔡英文的那些陳姓家奴們(汪志雄)(作者為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20:50 2022/10/22 言論 汪志雄
蔡英文執政以後底下有7個出類拔萃的家奴,巧的是這7個都姓陳,他們分別是陳時中、陳建仁、陳吉仲、陳明通、陳耀祥、陳嘉行、陳其邁。所謂樹大必有枯枝,陳乃台灣第一大姓,所以出些殘枝敗柳純屬正常,本文絕無對陳姓人士有任何不敬之意。
何以稱之為家奴?這7人的豐功偉績一言以蔽之,就是「以黨為家,奴性堅強」,真正精準詮釋了家奴諂媚卑恭的嘴臉。
陳時中可稱得上是蔡英文的「第一庸才」,能力三流,但聽話一流,忠誠度極高,配合度無人可比。在擔任衛福部部長與防疫指揮官的時候,置人民生死於度外,配合政府用意識形態防疫及採購疫苗,對於人民的質疑,一概以「機密」、「沒有會議記錄」、「忘記了」、「不知道」作為塘塞,完完全全展示了「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正是「奴之極至,唾面自乾」。
陳建仁外號「聖騎士」,言必稱天主上帝,但行事為人無士大夫之風骨,卻充滿偽善。從「動用特權遊金門」、「回歸中院領高薪」、「謊打高端護高端」、到「沽名釣譽終入黨」,處處展現出偽君子之八面玲瓏以及面對權力之骨軟節窮,堪稱是蔡英文的「最佳棋子」,正是「出奴護主,笑罵隨人」。
陳吉仲誠乃蔡英文政府之「孝女白琴」,以哽咽愛哭著稱,不僅專業,而且隨手捻來,毫不拖泥帶水,堪稱「戲精」無誤。他在農委會主委任內表現平庸,毫無建樹,但擅用哽咽的悲情創造煽情的民粹農作如「民主鳳梨」、「進步蓮霧」、「自由釋迦」、「愛台文旦」,近日更有「抗中蘭花」、「保台石斑」。雖然說政治是表演的藝術,但是一旦表演過頭了,就會變得虛假。一個好歹做過大學教授的學者,為了保官把自己變成一個八點檔連續劇裡頭的三流演員,正是「奴之為大,賣笑追歡」。
陳明通桃李滿天下,指導論文無數,堪稱蔡英文政府中的「抄級教授」。他一人分飾二角,「陳局長」保家護國,稱武統台灣將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以具體行動將台灣歸化到「中華民族」的大傘;「陳教授」作育英才,讓學生們的論文互通有無,結果使得桃園市痛失英才,沒辦法選上一個(撤銷)雙碩士學位的市長。這等人當然不是國安局長的料,倒比較像是執政黨豢養的,該吠叫的時候就吠叫,該搖尾的時候就搖尾,該護主的時候就護主,最重要的是忠心耿耿,正是「奴相媚顏,唯唯諾諾」。
陳耀祥掌管國家通訊委員會,是蔡英文的「數位東廠」,對於提升台灣言論自由的「綠意盎然」不遺餘力,建立了「不愛台、不抗中、反民進黨、反蔡英文就是中共同路人」的「台灣新數位標準」。雖然強推「中介法」受阻,但只要11月選後民進黨沒有輸得太難看,必定會銜命重來。陳所掌管的NCC雖然號稱獨立機關,卻處處揣摩上意,只要上頭一聲令下必然使命必達,正是「鷹犬奴骨,仗勢欺民」。
陳嘉行外號「焦糖哥哥」,是蔡英文倚重的「網路側翼」,擅長以低智商的自殺式攻擊博取網路聲量,堪稱是綠營的「神瘋特攻隊」。搞出的笑話族繁不及備載,加入民進黨後,號稱因為選區的支持度太高而退出市議員選舉,加入陳時中的競選團隊後,屢創佳績,從「偷窺馬桶」、「每日人設」、「皮鞋勘災」、到「紅燈特權」,實在是民進黨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正是「奴中人龍」。
陳其邁以「54088」揚名立法院,創下了國會「低俗問政」的先河,成為蔡英文倚重的「醫美手套」。按林環牆教授的說法,陳在論文門中擔任重要角色,之後就被一路提攜,後來雖然在高雄市的選舉中非常沒有顏面地輸給了韓國瑜,但是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邁邁要的,蔡阿姨一定會給你!」如今陳身居南方之霸,此人昔占公費之缺,卻拒偏鄉之務,從無行醫之實,卻以仁醫自稱,難怪說要2年拚4年,卻把高雄拚成了「缺水、缺電、缺平安」。一個密醫也許可以改一改論文門的病歷,但真要開刀問診,那豈不是找鬼開藥方,正是「認奴作郞,忽忽悠悠」。
這些喜歡當官的人,沒當官以前或許都人模人樣,一旦當官以後,個個都變成無恥,也不知是權力的春藥讓人吃了變成一頭「政治的種豬」,還是政治的迷幻藥讓人吃了變成一隻「權力的奴犬」。總之,每個人要進入政治這個大染缸之前,都要檢視一下自己的基因序列,如果有軟骨媚顏的DNA,日後恐有變節突變之虞的,那麼最好不要從政,以免禍害蒼生,遺臭萬年。
*************************************
李喜明︰推不對稱戰力 須考慮資源分配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昨發表新書「台灣的勝算」。(記者劉信德攝)
2022/09/03 05:30 自由時報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任內推動「整體防衛構想」(ODC)不對稱作戰概念,但受到各種窒礙,近日出版《台灣的勝算》一書完整闡述想法。李喜明昨表示,推動不對稱戰力並非摒棄傳統戰力,而是資源分配問題,買任何武器必須想到機會成本和資源分配,以及優先次序的問題,都要考慮才做出最佳的配置,因此他是以經濟觀點來考量軍事威脅。
李喜明與媒體茶敘時說,傳統戰力如戰機、軍艦非常昂貴,因此必須考慮資源分配和機會成本,對於傳統武力就是「品質要好、效能要高、數量要少」,不對稱武力則是數量多的「分散、精準、機動性」的小東西。
設法嚇阻敵人發動戰爭 才是關鍵
李喜明說,雖然「避免戰爭」是上策,但對台灣來說,如何設法嚇阻敵人不敢任意發動戰爭,更是關鍵,讓中國覺得永遠沒有準備好,占不到便宜、不必打,「這就是台灣的勝算」。
李說,他在二○一九年七月退伍,國防部同年出版的《國防報告書》仍支持「整體防衛構想」,倡導灘岸決勝,提到國軍需要M1A2戰車才行;李感嘆「我看到這個也只能苦笑,如果戰車都可以是不對稱武器,還有什麼不是不對稱武器?」
因此,李喜明說,台灣這幾年沒有落實「整體防衛構想」,若只是想靠美國,終究會完蛋,只能相信自己,而「整體防衛構想」有一套完整邏輯,外界可以挑戰它、修改它,但不要視而不見。
針對軍方不願接受「整體防衛構想」,李喜明指出,接受新觀念容易,但若是要拋棄舊觀念,就會發生問題,如果要採納不對稱作戰概念,各軍種「驕傲」的戰機、軍艦、戰甲車的重要性就會降低,就會發生問題。
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日前宣布捐贈卅億元提升全民國防,對此,李喜明認為,他十分敬佩曹興誠,但卅億元無法解決問題,「全國團結一致才能解決問題」;台灣應該要相信自己,因為最大力量不是有多少船艦和飛機,而是全國能否團結,一旦團結,就是最大嚇阻力量。
*********************************************
國戰會論壇》國軍陷入「不對稱作戰」迷思(譚傳毅)
00:00 2022/05/08 言論 譚傳毅(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指揮官心智活動所產生的不對稱手段,可以理解為「謀略」,是「人」(指揮官)的謀略指導作戰,而不是武器指導「人」作戰。圖為陸戰隊官兵持雙聯裝刺針飛彈武器系統。(軍聞社)
近年美國各級官員呼籲國軍購買打造不對稱戰力所需武器,對抗中國更強大的軍力。一時之間,不對稱作戰呼聲甚囂塵上,只要採購了新武器,言必稱不對稱作戰,而且把重點放在武器方面的不對稱作戰。然而,誤解可大了。
不對稱作戰的重點不在於武器
本文反對把不對稱作戰的重點擺在武器之上,因為基於「矛盾原則」,任何新技術或新武器都會遭遇反制性武器,歷史已經太多案例,例如飛彈與反飛彈、潛艦與反潛、坦克與反坦克武器、雷射與反雷射、衛星與反衛星等等。
今天你認為的不對稱武器,明天就會變成一堆廢鐵,根本不叫做「不對稱作戰」。武器與技術進步與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例如海軍聲稱潛艦是不對稱作戰武器,那麼無人潛艇之於有人潛艦呢?無人機之於坦克是不對稱作戰武器,那麼雷射武器之於無人機呢?只要把重點擺在武器技術之上,不對稱作戰遲早都要破產。
本文所要強調的是指揮官心智活動所產生的不對稱手段,我們可以把這種心智活動理解為「謀略」,是「人」(指揮官)的謀略指導作戰,而不是武器指導「人」作戰。現在台灣的狀況就是如此,只要掌握了武器諸元,每個人都可以發表對於戰爭的看法。
戰爭裡面有一個法則永遠不會變:集中優勢兵力擊敗對手。如何在被動與劣勢環境中,還能集中優勢兵力,這才是重點。
單靠武器無法制勝
西方國家軍隊特別是美國,非常仰賴先進的技術和武器裝備,並且堅信軍事技術的進步能夠改變戰爭進程。
事實上,先進的軍事技術的確讓美軍在戰鬥方面無往不利,即以阿富汗戰爭為例,美軍幾乎贏得了每一場戰鬥,但是卻輸掉了戰爭;在越南或伊拉克戰場也是如此。套句大陸軍事用語「主觀能動性」,儘管在軍事上俄軍的進展不如預期,但是普丁在軍事上的主觀能動性絕對強於澤倫斯基,例如撤出基輔。
如果澤倫斯基也能夠掌握戰場上的主觀能動性,就會下令烏軍追擊俄軍;此時的俄軍遠不是「窮寇」,追之可也。烏軍若能贏得一場戰鬥也好,都能激勵士氣。普丁敢撤出基輔,澤倫斯基卻不敢追擊,這就是主觀能動性高低之別。能夠具備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就能掌握戰略主動。
不掌握主觀能動性的澤倫斯基必然處在戰略被動的位置,講直白的,所謂的戰略被動就是坐著挨打。俄烏戰爭無論打多久,烏克蘭都不會是贏家,否則就沒有必要區分戰略主動與戰略被動了。戰史上,長期處於戰略被動還能贏得戰爭的實在沒有,除非他能在關鍵時刻化被動為主動扭轉戰局。澤倫斯基絕不是這種人!
呼喚西方國家救援是一回事情,國內戰事又是另外一件事情。再怎麼說,國內戰事還得靠自己解決,眼睜睜看著俄軍一會兒在頓巴斯、一會兒在馬立波、接著又指向奧德薩,馬上5月9日還可能迎來一場惡戰,戰事完全掌握在普丁手中,澤倫斯基怎麼會是贏家呢?
最重要的是,單靠西方國家的武器支援無法改變戰局,因為澤倫斯基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怎麼使用這些武器,雖然他的俄羅斯對手的戰略素養也不怎麼樣。看著這些二流人物硬碰硬的惡鬥,真令人歎息。
國軍「不對稱作戰」的虛偽
國防部長邱國正說:「國軍多年來努力的方向,就是朝不對稱作戰在發展,我們不能做軍備競賽,但假如敵人來了也要抵抗。」
「抵抗」這個名詞說明了幾個事實:第一,和烏克蘭一樣,和共軍硬碰硬。硬碰硬的結果當然是武器與人命的消耗,但是在我方實力明顯不如共軍的情形之下,率先消耗殆盡的必然是台灣。而戰時本島被封鎖,外援無法進入,軍民只能坐以待斃。
第二,放棄主動。要遂行不對稱作戰,在組織方面就必須是「不對稱的」。長久以來,國軍習慣於獨立作戰,外島打外島的、本島打本島的、五大作戰區各打各的互不救援。如果不是如此,每次國軍救災時(例如中部救災)為何沒有看到北部與南部作戰區兵力馳援?
在平時無法以救災名義鍛煉部隊機動作戰,做到一地有事四方來援,在戰時就更不可能看到「常山之蛇」:擊首而尾至、擊尾而首至、擊中而首尾皆至。本島、外島以及各個作戰區只能坐著挨打,最多就是徵召後備兵力填充戰場遂行陣地戰與巷戰,其它實在沒招了。
第三,缺乏謀略。謀略是個高度「人」的因素,為要增加「人」的因素,國軍就必須全面鑽研解放軍攻台的戰術戰法,不可片面或截斷研究,然後形成國軍的應對之術,最後才是考慮武器的問題。若不如此,國軍就無法形成心智上的謀略應對,只能依靠武器,而武器又是最不靠譜的。
集中優勢兵力之謀略
謀略是個高度「人」的因素,是人的思想與物質戰力的整合。「人」的力量是指智慧、傳統文化和科學技術,物質戰力是指所掌控具體的資源,例如武器、後勤、財力等。有了「人」的謀略,才可能正確使用武器。
目前國軍過度相信武器的效能、而不重視「人」的謀略,自認可以寡擊眾;但想要謀略以寡擊眾,就要具備以寡擊眾的精神力量與物質戰力,光只有物質戰力是不夠的。所謂以寡擊眾就是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在某個決定行方向集中局部優勢兵力,儘管整體上敵眾我寡,但在決定行方向卻是我眾敵寡。這需要高度「人」的因素介入,也就是謀略。
由於謀略的介入,國軍得以集中兵力提前進入決戰位置、形成局部優勢,這才可能造成「不對稱」的效果。有了基本作戰構想,接下來再確立所需武器裝備。
現在本島防衛態勢是分兵多處,這是個極佳的防衛態勢,只要能夠把分散在五個作戰區的兵力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集中到決戰位置,而不是獨立作戰,大勢還可為。否則,光是分散而不集中,最後難逃被分割圍殲的命運。
結論
不對稱作戰的精神在於「變」,以我們的「變」來應對敵人之「不變」,就能掌握戰場的主動而不陷入被動。
漢光38號演習「圖上兵推」部分即將開打,主要是磨練用兵與計劃能力。我們迫切希望國軍能夠做一個SWOT分析,找到自己的強項、弱項、機會、威脅,認真的提出問題與解決方案。
***********************************************
非對稱作戰 維基百科
非對稱作戰(英語:Asymmetric warfare)是一種軍事術語,指軍力弱者對上強者的戰爭中,如何取勝或達成戰鬥目標的學問。
概要
1997年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提到的「美國在常規的武器競爭中的優勢,促使對手使用諸如不對稱的方式來攻擊美國」首次公開在官方文件使用非對稱作戰概念。
通常非對稱型態包含以下的一種至數種:
作戰力量的非對稱 - 一方軍力數量和素質的強弱明顯占優。
作戰時間的非對稱 - 一方有較大快速結束戰爭的壓力。
作戰空間的非對稱 - 一方有較多軍隊活動空間。
技術水平的非對稱 - 一方科技武器能力、偵查能力較強。
作戰手段的非對稱 - 一方較需顧及戰爭手段。
戰術戰法的非對稱 - 一方能使用某些戰術而對方則無法。[1]
在非對稱作戰情境下,雙方都可能在各種項目上有其優劣,時而扮演強者;時而扮演弱者,例如美軍對上蓋達組織的戰爭,在作戰力量、技術水平上美軍可能是強方非對稱,然而時間、空間、手段上卻可能是弱方非對稱。雙方都想使用自己的強勢處去抵消對方的強勢處,從而取得勝利。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