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怕台南反彈、學者傷心 左鎮人最低調翻案

荒謬!!!
************************************

聯合/不敢面對的歷史
中華民國104年12月28日
2015-12-28 01: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有「台灣最早人類」之稱的左鎮人骨,經過美、澳兩國的碳十四定年法測定,發現其年代距今僅三千年,而非原先認定的二、三萬年。
對於這項科學新發現,台博館卻遲遲不敢公布,
原因是怕台南地方人士反彈,也擔心考古學者傷心。

左鎮作為台灣的考古重鎮,具有其關鍵地位,
以其出土之化石和文物之豐,應不致因左鎮人測定年代縮短而一夕推翻。
而既然科學檢測發現了新事實,人們當然必須誠實面對,
並重新審視先前之研究結果;而不能蒙著眼睛假裝不知道,繼續錯下去。
更何況,中學教科書上關於「左鎮人」的記載,都是根據原先的錯誤資料;
若不予以更正,難道要下一代一直錯下去?

如果連考古界都不能直面科學實證,
我們便難以想像,他們要如何保持學術的客觀

事實上,正因為左鎮人享有「台灣最早人類」之盛名,
其地位更應該受到反覆檢測,才是對待歷史的正確態度。
不難想像,台博館的猶豫和低調,除了唯恐冒犯台南地方人士,
更擔心觸犯「愛台灣」的天條,被視為「政治不正確」而惹禍上身。
這種「不敢面對歷史」的事例,其實俯拾即是。

近日的大選辯論,朝野候選人之間即一再出現類似情況。
例如,朱立倫批蔡英文曾提出「兩國論」,如今卻說要「維持現狀」;
蔡英文立刻回應,那是「國民黨執政時提出來的」。
話雖不錯,但兩國論是蔡英文在李登輝任內所一手主導,這點難道也要否認?同樣的,王如玄批評李遠哲主導的教改失敗,導致大學過剩;
陳建仁的答覆也是「教改是國民黨執政提出來的」,推得一乾二淨。

 台灣政黨輪替不過兩次,歷史責任已飛灰煙滅;
而左鎮人一差兩萬年,難怪大家怕真相。


***********************************
怕台南反彈、學者傷心 左鎮人最低調翻案

中華民國104年12月25日
2015-12-25 03:43 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博物館揭開有「台灣最早人類」封號的左鎮人
其實只有三千年歷史並非二、三萬年台博館至今未主動公諸於世

學界對於「台灣最早居民、何時來到台灣」,
向來有「陸橋說」與「黑潮說」之爭;
再加上台南地方人士對出自台南的左鎮人珍愛有加,
館方為避免旁生枝節;因此選擇低調因應。

此外,台博館如此低調的原因之一,
參與此案審查會議的學術界大老
雖肯定研究團隊送美、澳實驗室所做的定年無誤,卻反對公開發表;
唯恐讓一生研究論述與左鎮人有關的學者因此「受傷」。

台博館館長陳濟民坦承,確實有點擔心地方反彈;「不是刻意低調」,
而是尊重學術界的不同見解、並希望能在「磨合」後獲共識。
 七○年代由日本人定年的左鎮人,曾廣獲台灣考古學界回響。
因在台東發現的長濱文化缺乏人骨當直接證據,
而在西岸發現的左鎮人經日本人定年
誤以為和長濱文化同樣距今二、三萬年前。
學界因此推估左鎮人是長濱文化的主人,
舊石器時代的台灣先民從華南一路遷徙到台灣,
得先通過「陸橋」(即台灣海峽)再從西往東移動。此為「陸橋說」。
另一派主張「黑潮說」則認為,先民透過航海在黑潮上進行擴散,
來自東南亞的可能性高。


針對台博館的新發現,
正在推動「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的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
此結果對其規畫毫無減損;該局將把這段求真的過程,
列為園區未來最寶貴的教材。


至於為何當初不選擇台灣或大陸、日本實驗室而送美、澳定年?

台博館副研究員李子寧及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邱鴻霖說,
美國、澳洲是先進國家;
美國的Beta實驗室是ISO一七○二五認證的定年實驗室
、澳洲國立大學曾為著名的尼安德塔人定年。
此外,為了避免「立場干預」,得迴避日本,
因為七○年代為左鎮人定年的就是日本學者。
至於不送台灣實驗室檢驗,是擔心會有「先入為主」觀念;
大陸可能因「陸橋說」干預科學檢測,也遭排除在外。

左鎮人的年代之謎早存在諸多爭議,
台博館因而委託邱鴻霖主持「左鎮人再研究計畫」,
與台大人類學系副教授陳有貝、成大地球科學系教授游鎮烽
、南藝大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邵慶旺合作。
團隊經過將近兩年的反覆討論及準備,今年七月在台博館同意下,
先後送往美、澳實驗室以「加速器質譜儀碳十四定年法」
、「骨膠原蛋白定年法」進行定年分析,最後得到意想不到的數據。

台博館館長陳濟民表示,左鎮人研究計畫的正式報告預定在明年三月出爐。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超速10公里寬限 交部擬取消

超速10公里寬限 交部擬取消


中華民國104年12月27日

警方每年開逾200萬張超速罰單,卻難遏止汽機車超速。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認為現行「超速10公里寬限值」,等於鼓勵民眾開快車,研擬取消,超速1公里就開罰,
但警政署擔心被冠上「搶錢」臭名,建議降低道路速限就好。

 近日網路瘋傳「以前超速10公里才會照相開罰,
但明年1月1日起,開車超速5公里就照相」的訊息。
交通部澄清這並非事實,但坦承正考慮縮減寬限值。
 寬限值變相鼓勵違法
 運研所運輸安全組長張開國表示,
由於免測速照相機汽車時速表有誤差值,
民國81年(1992年)訂出
「行車速度在郊區超過10公里、市區超過5公里者,才要開罰」,
民國95年(2006年)統一把超速的寬限值改為10公里
 明年1月提評估報告
 訂出10公里寬限值後,汽機車駕駛反而看到速限標誌,就自動加上10公里
張開國認為,「法規變相鼓勵民眾違法,實在太不合理。」
歐盟研究也指出,車速只要從30公里增至50公里,
事故死亡率從將10%暴增至80%,為降低超速死傷率,
考慮建議交通部限縮或取消寬限值。
 運研所已在全台舉辦4場公聽會,但意見分歧,
包括完全取消寬限值、國道維持寬限值但一般道路取消、寬限值降至5公里,
或維持10公里的聲音都有,運研所還在整理意見,明年1月提出評估報告。
 張開國說,報告若建議修正寬限值,至少要有半年宣導期再執法;
若大部分民眾反對,還是會加強宣導,等各界有共識再修正。
 警界認為降速限即可
 負責執法的警政署官員指出,
今年來因超速死亡人數有31人,較去年同期減少40人,
因超速受傷的有2401人,比去年同期少652人,
但是汽機車的超速抓不勝抓,
每年超速罰單達200多萬張,占全年交通罰單的2成,
可見開罰也難遏止駕駛超速。
 警政署說,不反對交通部縮減寬限值,但需在各界有共識,
且測速照相桿與汽機車儀表板都獲公正驗證才會修正,
否則駕駛對時速認知有落差,反而怪警方「搶錢」;
建議直接降道路速限,從源頭管理,以免民眾為超速1、2公里和警方吵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