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2年2月27日 星期日

電信新三國 撼動龍頭中華電

 


***************************************

電信新三國 撼動龍頭中華電

04:102022/02/28 工商時報 林淑惠


 ●遠傳宣布合併亞太電後,國內電信市場正式進入新三國時代,頻譜資源也將重洗牌。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大擬以282億元合併台灣之遠傳再拋震撼彈,擬以247億元吸收合併亞太電,國內電信市場正式進入新三國時代,但兩宗併購案均面臨1MHz以下的頻譜超過法定1/3上限規定,市場人士認為,NCC的處理方式將牽動電信三雄頻譜資源重洗牌。

中華電信表示,超標的頻譜應遵法釋出或轉售,絕對反對因合併案改變當初競標遊戲規則。

頻率資源是行動寬頻網路品質最重要的基礎,台灣大併台灣之星、遠傳併亞太電信,牽動電信市場正式進入三分天下的新競局、行動市占版圖重洗牌,中華電目前擁有1,065萬左右行動電話,與新台灣大的980萬、新遠傳的920萬,差距大幅縮小。

除此,新電信三雄時代,頻譜資源將大挪移,中華電信目前擁有包括900MHz頻段20MHz頻寬、1800MHz頻段60MHz、2600MHz頻段60MHz、 2100MHz頻段40MHz,以及5G頻段90MHz,合計共270MHz。

台灣大擁有700/1800/2100共110MHz,加上3.5GHZ頻譜60MHz合計共170MHz,台灣之星擁有900/2100/2600共70MHz及3.5GHz的40MHz,兩家公司合併後,新台灣大頻寬數達280MHz。

遠傳擁有700/1800/2100/2600MHz以及3.5GHz的80MH頻寬,亞太電擁有700/900/2600MHz。但其中900MHz頻段在去年11月初與中華電簽訂頻譜轉讓協議,20MHz頻寬將售予中華電信,未計算亞太電的900MHz出售中華電部分,新遠傳的總頻譜達290MHz,中華電若未計入亞太電的900MHz頻寬,總頻譜數將落後「新台灣大」及「新遠傳」。

中華電信認為,當初1GHz以下頻段是在五家電信公司的時代競得的頻譜,應依照當初規定,即超過1/3的頻譜應繳回予NCC重新競標,或者轉讓,中華電表示,合併案需站在公平基礎下,不應造成不公平競爭。

由於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一案已提送公平會及NCC審議,市場揣測,NCC對於該案牽涉「1MHz以下頻寬超過1/3」的立場,將成為遠傳合併亞太電案的參考,亦將牽動亞太電是否依約出售900MHz頻譜20MHz予中華電,以及新電信三雄的頻譜資源市占重洗牌,NCC的態度動見觀瞻。

亞太電董事長暨總經理陳鵬表示,出售予中華電的900MHz頻譜,仍將依合約繼續走下去,遠傳總經理井琪強調,該依法做的處理還是會做。

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表示,兩宗合併案頻譜超標部分,需經委員會議決議。


************************************

 電信三雄新競局
 ●遠傳宣布合併亞太電後,國內電信市場正式進入新三國時代,頻譜資源也將重洗牌。圖/本報資料照片
 電信三雄新競局  ●遠傳宣布合併亞太電後,國內電信市場正式進入新三國時代,頻譜資源也將重洗牌。圖/本報資料照片

********************************************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長骨刺需要開刀嗎?名醫詳解骨刺好發原因、常見症狀及預防治療方法

 


***************************************

長骨刺需要開刀嗎?名醫詳解骨刺好發原因、常見症狀及預防治療方法


2022-02-27 09:42聯合報 林頌凱


骨刺示意圖 圖/ingimage


大部分的人聽到身上長骨刺都會眉頭一皺,害怕最後會不會面臨開刀。事實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骨刺。

骨刺是一種物理現象,是身體為了適應壓力所產生的代償結果。國中物理就教過:受力面積越大,單位受力就越小。骨刺的產生,就是為了增加身體單位受力面積而導致的代償性結果。

隨著年齡增長或曾發生運動傷害,我們的脊椎和骨關節會越來越不穩定。關節越鬆,不正常的關節受力就越大。為了適應結構改變產生的壓力不均,骨骼細胞就會開始增生來增加受力面積,分散原本過大的單位壓力,也同時加強骨關節的穩定度。

所以包括體重過、過度運動者、勞力工作者、久坐久站且姿勢不良者,還有曾經受傷(骨折、開刀、椎間盤突出、韌帶受傷等)都是骨刺好發族群。

骨刺既然是因為代償產生的骨頭增生,身體應該不痛才是?怎麼醫師都說疼痛是骨刺引起的呢?這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說:

1.骨刺初期,確實是為了分散骨關節的壓力而生,所以比較不痛。這種骨刺可以稱之為「沉默性骨刺」,這種骨刺我們要謝謝它,而不需要去治療它。

2.骨刺後期,當骨刺越長越多、越長越大支,就可能壓迫到神經或軟組織,產生發炎和疼痛,甚至壓迫神經,這種骨刺就叫「症狀性骨刺」,必須積極治療。

就診時,醫師除了看有沒有長骨刺,還會進一步區分患者的疼痛和X光片上看到的骨刺有沒有相關。如果有,就代表是「症狀性骨刺」,需要積極治療;如果沒有,就代表是「沉默性骨刺」,可以和它和平共存,但還是要找到疼痛真正的原因並加以治療。

一般來說,九成以上的骨刺都可以透過保守治療改善,只要加上後續正確的運動和生活習慣保養,也不會持續惡化。當出現保守治療三個月仍然無效、或肌肉萎縮、肌肉無力、大小便失禁時,手術就是骨刺的終極治療。

手術的目的在於去除骨刺所產生的神經壓迫或重建關節。術後除了要積極復健,還要透過正確運動與處理疤痕組織(沾黏),才能發揮手術的最大效果。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要接受手術治療,且手術不是一勞永逸之道,手術完的復健也是決定手術結果的重要關鍵。

針對骨刺所產生的疼痛,大多數人的經驗都是打針和吃藥,因為快又有效。這樣的治療不是不好,只是不能作為長久之計,長期吃止痛藥不僅傷肝又傷腎,也治標不治本。

針對骨刺的治本治療應該要從穩定關節開始,針對韌帶鬆弛和肌肉無力各有不同的保護方式和增強方式:





骨刺的治本治療應該從穩定關節開始。表格提供/林頌凱


骨刺是身為人類的宿命,但骨刺早發晚發、長多長少,絕大部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我們可以和沉默性骨刺和平共存,但還是要針對潛在因子做保養和改進。對於症狀性骨刺更要積極面對,治療和保健雙管齊下,強化肌肉韌帶和關節。


****************************************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歉 強制道歉違言論自由 憲法法庭判陳敏鳳、中時可提再審

 



*************************

搞不定自家人 司改方向迷航

04:10  2022/05/04 中國時報 林偉信 、新聞分析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右起)、高嘉瑜、蔡易餘3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出司法院版刑事訴訟金字塔上訴(第三審)草案存有4點疑義,包括曲解司改國是會議的目標、不當限制人民訴訟權、司法裁判見解凌駕於法律讓體系失衡、未與憲法訴訟法銜接,草案也看不到以「堅實的事實審」為前提的配套措施,讓人民對司法制度仍存有疑慮。(黃世麒攝)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為了解決司法沉痾,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決議將刑事訴訟制度改為金字塔,讓最高法院成為嚴格的法律審,但司改團體及律師界屢有意見,司法院2次修法草案放寬後,如今執政的綠營立委對司改意見分歧,導致蔡政府司改方向陷入奇幻迷航中。

1999年司改會議曾決議將司法制度從圓筒狀改為金字塔狀,採用嚴格限制上訴制度,但後來胎死腹中,2017年蔡總統的司改國是會議,又決議要將司法訴訟改為金字塔制一審事實審、二審事後審、三審法律審

掌舵司法訴訟制度政策的司法院,也據此完成修法草案但卻因辯護案件恐大量減少,引來律師界的反彈,司法院因此改採「務實漸進」的策略,除了嚴格法律審外,又開了扇門,設立「許可上訴制」,讓原本尖頂式金字塔的訴訟體制改為馬雅塔式

這樣的改革是司法院與行政院討論後敲定的版本,會銜後送交立法院審議,不料,執政的民進黨自家立委,以法律人身分,大加批判一番,言下之意是要讓馬雅塔式金字塔回到目前的圓筒狀,讓司改方向紊亂、毫無原則。

台灣的司法天秤說變就變,由司法院函令制定的最高法院更三審後上訴案「連身條款」,在打著司改大旗「上位」的大法官們眼中,現在竟「可能」成為違憲條款,冒著讓凶殘殺人犯獲「重新審理」出獄的風險,也可能打算裁判違憲,博取司改虛名。

當政治人物及政治任命的大法官們,拿著最高法院的制度改革,及其定讞判決,做為總統特赦或憲法法庭違憲判決案件時,也應考量被害人人權及司法公平正義,一昧地迎合特定團體的司法改革,終究難以得到人民的認同與信賴。


************************

強制道歉違言論自由 憲法法庭判陳敏鳳、中時可提再審

2022-02-25 15:40 聯合報 / 記者王宏舜/台北即時報導


男子朱育德在網路謾罵挨告,法院判朱須賠償並公開道歉,朱聲請釋憲。此外,中國時報不實報導前立委黃國昌岳父在中國山東投資上億元農業園區,中時與時任副總須連帶賠償50萬元並道歉確定,中時認為強制道歉是「自我羞辱」,也請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併案審理4案,今判民法「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不包括加害人道歉。

本號判決的聲請人包括朱育德、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盧映潔、中國時報、媒體人陳敏鳳,聲請人均得自判決送達之日起30日內,依法提起再審之訴

大法官曾作出釋字第656號合憲解釋,但當今大法官認為仍有疑義,2020年3月開說明會,但因過去表決門檻高,大法官看法分歧,直到今年憲法訴訟法上路,才作成判決。

憲法法庭認為法院以判決命加害人道歉,違背憲法保障言論自由意旨有違,民法第195條第1項後段規定所稱「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依立法原意及向來法院判決先例,除容許於合理範圍內,由加害人負擔費用刊載澄清事實的聲明、登載被害人判決勝訴的啟事,或將判決書全部或一部登報等手段,以回復被害人之名譽外,另包括以判決命加害人公開道歉的強制道歉手段。

憲法法庭認為,「適當處分」應不包括法院以判決命加害人道歉,才符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及思想自由,司法院釋字第656號解釋在此範圍內應予變更

在中時與黃國昌的訴訟中,台灣高等法院法官曾問中時律師「道歉啟事」又不是早期跪地洗門風、浸豬籠,難道道歉即羞辱?他想問前審判決是如何羞辱到中時?中時律師表示,要求承認查證不實,是自我否定,強制道歉是自我羞辱,還搬出司法院長許宗力的意見佐證。黃國昌則說,中時就是沒合理查證才會被判道歉,並指中時並非首次被要求道歉,何以輪到侵害他名譽時就是「人性尊嚴沒了」。

陳敏鳳2015年1月15日在美麗島電子報撰寫「馬英九總統收受違法政治獻金」一文,馬英九認為陳敏鳳未舉證,散佈不實信息,造成他的社會人格評價受貶,提告求償1000萬元、登報道歉,但馬二連敗。最高法院認為陳女有無盡合理查證義務有疑義,廢棄二審判決、發回更審。高院更一審判陳女應賠馬60萬元,並登報道歉,最高法院去年裁定駁回上訴。



**********************************



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性侵割乳做標本 華山分屍人魔陳伯謙確定逃死

 **只是    擬定治療計畫施予矯正治療就能預知並確認   : 故有教化可能   ??

性侵、勒斃、並肢解成七大袋棄屍另將左乳、外陰部分製成標本收藏


但更一審認為,經委託台灣司法心理學會鑑定認為陳伯謙可藉由 矯正機關施予個別和團體心理治療,及生命教育課程,擬定心理治療 計畫後施予矯正治療,故有教化可能

,最高法院維持原判決,認定他雖符合兩公約「最嚴重犯行」惟因鑑定可教化、治療,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全案定讞 。

民事求償部分,去年北院認定,陳犯後向友人表示,「看能不能出一本書,賺個一桶金」,

                                他顯然毫無悔意,因此判陳須賠償死者家屬1401萬多元

***************************

華山分屍案凶嫌逃死刑 死者父:台灣司法操弄可教化

2022-02-23 17:40 聯合報 / 記者楊正海/台北即時報導

華山分屍案凶嫌逃死刑 死者父親痛批台灣司法操弄可教化,為犯了滔天大罪的人操作廢死。記者楊正海/攝影

射箭教練陳伯謙性侵高姓女學員,勒斃分屍裝7袋棄置荒野,還割下乳頭、陰道當標本,一審曾依強制性交故意殺人、遺棄屍體等罪判死刑,但二審、更一審逆轉改判無期徒刑,最高法院今判陳伯謙無期徒刑定讞;高父下午在北市議員應曉薇陪同下受訪指出,台灣司法最不公平的就是在操弄可教化,每次到最後關頭操作可教化,為這些犯了滔天大罪的人操作廢死。

高父說,他相當悲痛,是誰在縱容?想起女兒的不幸,他非常不捨,昨晚夢見女兒回來很狼狽的樣子,她很恐懼, 「我問她怎麼這樣狼狽」然後就醒過來了。

高父說,台灣司法已經死了,沒有公理正義可言,為什麼高院更一審時,高院還開記者會,公然說謊,違背法院所委託的鑑定人結果,明明鑑定人在法院說陳伯謙不可教化可教化程度只有20分到10分,甚至想給0分,因為他謊話連篇,捏造很多謊言,鑑定人都感受到,法院竟然公然開開記者會,說陳可教化,「40分是中度的」。

高父說,高院違背法院委託的鑑定人,這還有公理正義可言嗎?司法是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台灣司法等於被操弄,操弄廢死。他希望陳被判死,但這十年來有看到死刑嗎?都在操作可教化,無論犯了什麼滔天大罪、手段多麼兇殘,都可教化?這就是法院操作廢死的工具。高父說,可教化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嗎?連鑑定人都說不可教化,法院卻說可教化,那還委託這麼多鑑定機關做什麼?

至於想如何再為女兒發聲?高父說,「我們有救濟管道嗎?」 鑑定人都說不能教化,法院卻說可以,這是什麼社會、什麼世界,大家要反思的是,台灣社會要走上廢除死刑,民眾要怎麼保護自己。

高父說,民事部分,判陳輸了,也花了兩年時間,法官問陳要不要和解,陳也都不回答,法官問「有沒有賠償計畫 」,陳也都沒有回答,在高院以後就都保持沉默,態度相當冷漠。



********************************************

性侵分屍割乳房做標本 華山殺人魔判無期定讞

2022-02-23 14:54 聯合報 / 記者林孟潔/台北即時報導

射箭教練陳伯謙性侵高姓女學員,勒斃分屍裝7袋棄置荒野,還割下乳頭、陰道當標本,一審依強制性交故意殺人、遺棄屍體等罪判死刑,二審改判無期徒刑,被最高法院撤銷發回更審,更一審再判陳無期徒刑,檢辯雙方上訴,最高法院今駁回上訴,全案定讞。

最高法院指出,更一審已詳述如何綜合卷證資料認定陳伯謙犯有性交殺人、損壞、遺棄屍體等犯行,也詳加說明個案情節嚴重性,屬於「情節最重大之罪」,囑託鑑定調查後,判斷陳伯謙有中度矯治可能性低度再犯可能性,認定有教化可能,仍判無期徒刑,認為檢辯雙方上訴均無理由,駁回上訴定讞。

陳伯謙2018年5月31日下午和高女在野居草堂飲酒聊天,高女酒後昏睡;翌日凌晨,陳性侵高女後勒斃分屍13塊,裝成7袋多次載往陽明山焿子坪沿路棄屍。陳肢解屍體時,臨時起意想將切割形狀較完整的高女左側乳頭、外陰部製成標本。

陳被羈押、會客時,曾說「我出去再來查那個什麼舊的報紙,然後再來收集起來,看能不能出一本書,賺個一桶金,對啊,這個出書應該會很紅喔,變態殺人魔的心情自白。」一審認為,警方作證稱從高女家屬通報失蹤後即鎖定陳涉案不認為陳自首,判陳死刑。

二審認為陳自首供出犯罪經過及棄屍地點,並帶同警方尋獲屍塊,依法減刑改判陳無期徒刑,最高法院2020年10月26日撤銷原判決,發回高院更審。

高院更一審認定當時警方的辦案經驗與證據,已合理懷疑陳涉案,不符自首減刑;陳毫無悔意、極端惡劣,且無反省之意,沒有檢討自己人格、心理上重大缺失,屬公政公約「情節最嚴重之犯行」。

更一審指出,但受限於最高法院實務見解,科處死刑,要審酌罪犯有無教化矯正可能性,根據鑑定結果,陳伯謙有中度矯治與再社會化可能性,再犯風險低,仍判無期徒刑。


************************************

107年  性侵割乳做標本 華山分屍人魔陳伯謙確定逃死

14:58  2022/02/23 中時 林偉信

華山分屍案凶手陳伯謙被控性侵、勒斃酒醉的高姓女學員,並肢解成7大袋棄屍。(中時資料庫)

犯下華山分屍案的凶手陳伯謙,性侵、勒斃酒醉的高姓女學員,並肢解成七大袋棄屍後還狂言要出書,最高法院維持原判決,認定他雖符合兩公約「最嚴重犯行」惟因經鑑定可教化、治療,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全案定讞。

最高法院指出,檢方上訴指量刑太輕,陳伯謙提上訴,辯稱自白非出於任意性,且未依自首減刑等,是對事實審法院已明白論斷指駁之事項再爭辯,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因不符合法律程式,判決駁回。

被害人高女的父親屢在法庭上,懇求法官判陳死刑,去年他到台灣高等法院更一審聆判後 ,失望又氣憤地說,這麼可惡的殺人魔及人渣竟然不判死刑,真是沒有天理、公平正義,質疑台灣是不是要走向廢死?

陳伯謙2018年在華山草原搭建「野居草堂」推廣傳統弓道技藝,高姓女子到草堂飲酒聊天,酒醉後遭陳性侵後勒斃,利用深夜分屍,隔 天清晨運到陽明山區棄置,他另將左乳、外陰部分製成標本收藏

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將陳判處死刑,但高院二審認定符合自首,改判無期徒刑,案經最高法院撤銷發回,高院更一審認定,陳犯行極端惡劣,本應選擇量處死刑,讓他與社會永久隔離,以告慰死者在天 之靈,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

但更一審認為,經委託台灣司法心理學會鑑定認為陳伯謙可藉由 矯正機關施予個別和團體心理治療,及生命教育課程,擬定心理治療 計畫後施予矯正治療,故有教化可能,因此對陳男強制性交殺人部分 ,選擇量處無期徒刑。

民事求償部分,去年北院認定,陳犯後向友人表示,「看能不能出一本書,賺個一桶金」,他顯然毫無悔意,因此判陳須賠償死者家屬1401萬多元


*******************************

華山分屍不判死與不執行有關? 蔡清祥:沒有刻意不執行

2022-02-23 16:33 聯合報 / 記者王聖藜/台北即時報導


華山分屍案殺人手段極其殘忍,凶手陳伯謙卻判決無期徒刑確定,法務部今天舉行茶敘,媒體詢問部長蔡清祥重大命案不判死是否與未執行有關?蔡清祥表示,法院要不要判死刑,是個案審酌問題,他沒有刻意不執行。

蔡清祥說,目前列管判決死刑的受刑人有38人,都有提起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另有部分提起非常上訴、提起再審,法務部只能依法執行。

蔡清祥說,死刑執行於法律程序還沒有完備、還沒有走完前,根本沒辦法送到法務部來執行,都還在持續進行,沒有擺著不處理,他要提出聲明,即整個程序都還在進行中。

蔡說,死刑執行相關程序都按照法律規定執行,另有死刑審核案件實施辦法,包括有沒有聲請大法官會議解釋?有沒有聲請非常上訴?有沒有聲請再審?還有有沒有經過赦免?

蔡說,最重要還包括有沒有合於「兩公約」的精神、心理狀況如何,都是法律程序在進行中,並不是說法務部不執行死刑。

他說,法務部按照程序在走,如果程序都走完送到法務部簽核,自然就會按照程序審核、簽核,沒有刻意不執行;蔡說,法院要不要判死刑,是個案上的審酌,都會予以尊重,但法務部是執行法律的單位,就要照現行法律進行。


*******************************

死刑定讞、執行去年雙掛零 形同實質廢死

2022-02-13 03:23 聯合報 / 記者林孟潔、蕭白雪、白錫鏗/連線報導

去年最高法院沒判死刑、法務部沒執行死刑,台灣形同邁向實質廢死。圖為台北看守所槍決死囚後,運送遺體離開的生死門。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去年最高法院判死刑定讞、法務部執行死刑案件,首度創下「雙掛零」紀錄,台灣形同邁向「實質廢」時代。


法界人士說,透過最高法院法官派任的選擇、法律見解對死刑門檻的拉高,撤銷死刑判決原因百百種,連法界都掀論戰;現行法律雖仍有死刑,但猶如裝飾,政府只做、不說,配套不足的問題更嚴重,民眾可能感受與「惡的距離」近在咫尺。

最高法院「不輕易」讓死刑案件定讞成趨勢,近五年死刑定讞只有三件,去年死刑定讞案件掛零,從死刑逆轉變無期徒刑確定有三件

蔡政府上任至今,僅執行李宏基、翁仁賢兩名死刑犯;其中,最高法院在二○一八年雖無死刑定讞案件,但法務部長蔡清祥在當年簽署李宏基的槍決令。自二○二○年後迄今,近兩年時間未再執行死刑。蔡清祥表示,國家政策朝逐步廢除死刑方向推動,以最嚴謹的態度執法。

死刑存廢在國內爭議多年,扁政府時期的法務部長陳定南在二○○一年就職周年記者會上首度喊出要「廢除死刑」政策,但多數民意反對,法務部後來透過減少執行、修法刪除唯一死刑規定,逐步朝向廢死目標。

雖然法律上仍未廢除死刑,但如今最高法院對死刑案件採取嚴格審查,除考量有「教化可能性」等不判死刑理由,更要求開言詞辯論庭司法院兩年更選派如主張廢除死刑的錢建榮、常參與廢死聯盟活動的侯廷昌等法官調任最高法院,透過法官不判死刑,逐漸達成實質廢死的目標。

以去年為例,最高法院把縱火燒死六人、四度判死的湯景華,罕見自行改判為無期徒刑定讞,引發外界高度討論。其中最大爭議便是擴大解釋兩公約不能判死刑的條件,把「間接故意」殺人罪視為不應判死刑的理由,法界內部也有反對意見。

另一常見爭議是曾犯下社會矚目凶殘案件者,透過精神鑑定等方式,讓法官從被告的生長環境探求犯罪原因,並考量有沒有治療可能、能否重新回到社會的可能性等,不判死刑。

不少被害家屬感受司法守護的是「加害者的人權」,無視被害者的傷痛,尤其法官在判決免死理由,有時感覺只為讓加害者活命,但對被害家屬形同二次傷害。

律師林世民表示,不論是出於自身境遇不滿或為報復他人,抑或是精神錯亂,甚至是最為恐怖的「隨機殺人」,都有機會不被判死刑,民眾可能感受與「惡的距離」似乎只有幾尺,何能安居?他建議,政府要走向廢死,就應加強針對各種防治政策。

律師林俊宏也說,要社會有共識挺廢死,本來就有困難,但政府既已明確把廢死列為政策,應該提出配套方案,而非空喊口號。

********************************


實質廢死…蔡總統、最高法院惹罵名 被害家屬恨被當道具

2022-02-13 04:55 聯合報 / 記者王宏舜/台北即時報導












資料來源/聯合知識庫 製表/林孟潔


我國刑法雖仍有死刑,但近年來不僅死刑定讞者屈指可數,且判了死刑也未執行,是司法信賴度無法提升的真正癥結,但執政者與司法高層卻不肯正視司法信任低落的真相。兒子死於西門町雙屍命案的楊翠娥抨擊蔡英文總統高舉人權大旗,但守護的卻是「加害者的人權」,被害家屬不僅飽受案件延滯之苦,法庭上根本被當「道具」。

司法院院會去年底通過制定刑事案件妥適量刑法草案,未來將設獨立的「刑事案件量刑準則委員會」來訂定量刑準則,委員均由司法院院長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主張廢除死刑者「並未被排除」出任量準會委員。量準會美其名稱可讓法官對案件的量刑過程更加精緻,有助維護刑事正義,但可預見未來法官要判處死刑,更受牽掣。

射箭教練陳伯謙2018年在華山草原搭建的「野居草堂」殺害高姓女學員,勒斃後分屍棄置荒野,還割下乳頭、陰道當標本,一審被判死刑,二審認為陳「自首」改判無期徒刑,更一審雖不認定他符合自首要件,但以陳有中度矯治與再社會化可能性,認為矯正機關可以透過個別與團體心理治療、生命教育課程來矯治,仍判無期徒刑。高父氣憤指陳的矯治可能性只有「40分」也算「中度」,誰能接受?

高父認為法官根本在欺騙世人,法院的新聞稿斷章取義,根本就在欺負被害者家屬。他表示,法官不想判死,政府不敢講,審判就是玩假的,被害家屬何苦這樣被折騰?一些鑑定的學者本身就是廢死的信徒,質疑是否鑑定不到凶手、律師或法官想要的答案,就一直換人鑑定,即便鑑定報告也沒多有利被告,但都可以寬容解讀有教化可能。

歷次民調,台灣反對廢除死刑的比例都逾八成,因監視器遍布、科技發達,也鮮少再發生蒙冤誤判的重案,如何量刑牽涉法官的價值觀。高父認為國人無法接受廢除死刑,希望政府不要一意孤行,如真想廢死就修法,並讓無期徒刑者「關到死」。

假釋犯陳福祥2015年在台北市峨眉停車場槍殺兩人,一審、二審、更一審、更二審都判他死刑,但諷刺的是最高法院去年底又撤銷、發回更審,理由包括未考量矯正可能性、台大精神鑑定報告存在疑點。死者蔡鎧陽的母親楊翠娥不客氣地點名蔡英文和最高法院院長吳燦,認為他們想盡辦法讓惡人活命,尤其最高法院一貫的手法就是將下級審的死刑判決不斷撤銷、發回,下級審若改判了,馬上「駁回上訴」讓案子定讞。

縱火犯湯景華燒死六人,從一審到更二審四度被判死刑,最高法院去年卻以他是不確定殺人故意(間接故意)而撤銷死刑,罕見地自為改判無期徒刑,輿論譁然。湯是因尋仇才縱火,比起湯沒被判死刑,被害家屬更怕的是湯有朝一日獲釋後,「一無所有」的湯是否會毫無懸念地展開報復。

律師謝智潔表示,法律應反映價值,間接故意所造成的傷亡難道不會比尋釁報復來得嚴重?此例一開,未來若有人在元旦升旗時扔炸彈造成嚴重死傷,難道法官還認為不確定殺人故意就不是兩公約規定的「情節最重大之罪」嗎?她認為法律人也是人,司法改革要切中重點。


**********************************

**  廢除死刑才有嚇阻犯罪的效果 ?


法務部長握免死牌 依據何在?

2022-02-14 03:56 聯合報 / 呂蓬仁/退休公務員(彰縣員林)












對於廢除死刑議題,雖有國外關切的壓力,國內社會則始終沒有共識。圖為廢死聯盟赴法務部門口抗議的資料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曾拜訪法務部長,目前死刑定讞死囚尚有兩位數未執行呼籲部長技巧不簽准執行,希望廢除死刑從停止執行死刑做起,對此許多國人不以為然!

根據民意調查,反對廢除死刑比率近七成、贊成以終身監禁不得假釋代替死刑者亦過半數。死刑不執行,甚至死刑定讞動輒再審,法律安定性盡失,法尊嚴蕩然無存,爾後死犯臨刑皆比照辦理翻案,豈不沒完沒了!

刑事訴訟法就法務部令准執行期限沒有明定,部長可恣意無限期延宕槍決,無異死刑最高審、免死金牌掌握者,刑法設追訴權與行刑權時效旨意安在?

法務部長擅自槍下留人,儼然以第四審級自居,有越權瀆職嫌疑,嚴重僭越侵犯總統赦免權暨最高法院最高審判權。死刑以無期徒刑終身監禁「三振法」替代,人犯天天都唱「明日又天涯」,窗外無藍天,關久了成「窗底之蛙」,這種要死不死「等死式死刑」難道就合乎人道?況且這類「最壞也是這樣」假釋無望的犯人最難管,日積月累也容易造成監獄爆滿,讓納稅人養一輩子尤其不公,養重刑犯比栽培讀頂尖大學還貴,將形成國家無謂財政負擔。

人權組織只見罪人哭,誰憐受害泣?廢除死刑猶止於準政策階段,死刑尚未廢除,法務部仍需努力推動及執行。

******************************************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賣 網友罵「無恥舔美賣台」陳時中怒告判決結果出爐

 ***********************************

陸籍作家在台出書 大陸全被改成中國 鬧出哥倫布發現新中國笑話

      中華民國111年2月20日

04:10   2022/02/20 中國時報 李怡芸 、 楊孟立 、 趙婉淳


大陸作家曹雨在台灣出版《激辣中國》,書中的「大陸」字句全被置換成「中國」,出現「哥倫布發現新中國」等錯誤,麥田出版社道歉並將下架回收重製(見圖)。(摘自曹雨臉書)

麥田出版社1月出版的新書《激辣中國》,探討辣椒在中國的傳播和吃辣文化演變,近期有讀者發現,出版社把「大陸」一律機械式替換成「中國」,以致出現「哥倫布發現新中國」的荒謬語句。現任廣東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作者曹雨18日晚間在臉書痛批,本以為在台灣能以理想面貌問世,但遺憾兩岸「各有各的崩壞」,都是徒為「政治正確」而貽笑後世。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表示,出版社的做法確實粗糙,但也是因為執政黨帶起「自我審查」的氛圍,搞得大家都精神分裂。

麥田緊急道歉 新書下架回收重製

對於作者的發文批評,麥田出版社19日發出緊急通告,稱「書中內文在編輯校對過程中犯了嚴重疏失,將通知書店通路將產品全面下架並回收重製」對於已經購書的讀者,也會後續公布處理方式並向作者和讀者致歉。曹雨也在麥田致歉後再發文表示:「心裡還是挺寬慰的,這件事情能夠得到關注和處理,我就已經挺滿足了」,他也把18日晚間的發文刪除。

陸版部分篇章被刪除 曹雨嘆比爛

1984年生於廣州的曹雨指出,自己書中並沒有用「大陸」指代「中國」的用法,書中所有的「大陸」都是「continent」的意思,但台灣出版的《激辣中國》卻出現「哥倫布發現新中國」、「南亞次中國」、「歐亞中國」等離譜的錯誤;此書在中國出版的書名《中國食辣史》中,講辣椒與共產黨紅色文化的瓜葛文革時期飲食文化破碎的篇章被完全刪除

曹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如果是將一些用詞轉換為台灣讀者比較熟悉的,可以由台灣編輯自行掌握,不需要特別知會作者。但若因政治正確的原因調整用詞,比如「大陸」或「中國」或「黑人」與「非裔美國人」等用詞,「這種可能會影響表達的,就會牽涉到言論自由的問題。」他表示,自己本意是要解決問題,並不是要引戰,但此事編輯瀆職無可推卸,仍感慨:「這是個比爛的世界」。

資深編輯人陳穎青也提出:「台灣出版社能不能改大陸作者的用語?」認為政治用語如「大陸」、「中國」那反映了作者的意識形態,最好是不要改。「出版社修改政治語彙等於是用政治觀點審查了作者的意識形態。」不少讀者也感慨這不只是低級的錯誤,背後更是政治意識的荒謬與扭曲,對於如此有分量的出版社出現如此錯誤,訝異之外,更是悲傷。

廖元豪說,民間要怎麼稱呼對岸都無所謂,可是根據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岸就是「大陸」,所以兩岸都是「中國」。他表示,像是陸委會等政府機關都還算是守本分,基本上都是稱對岸為「大陸」,可是執政黨的一些官員與民意代表卻老是把「中國」二字掛在嘴上,甚至還鼓吹民眾也要跟著這樣講。

否定大陸地區 政治人物鼓吹煽動

他批評說,這些政治人物明明知道稱呼對岸為「大陸」才合乎我國法律,然而卻一直煽動民眾否定大陸地區,搞得大家精神分裂,也慢慢形成了一種自我審查的氛圍。出版社的做法確實粗糙,但是錯並不能完全算在出版社頭上,真正讓出版社認為必須得用「中國」二字的原因,就是執政黨帶起來的氛圍。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林家興質疑,蔡政府高舉「抗中保台」,使得出版社、學術界人人心中彷彿有「小警總」,對文稿進行自我審查。過去民進黨所批判的那些舊時代行為,似乎在自己當政之後用得也是得心應手,如此作為,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創黨精神與台灣人民的期待?


9*9*9*9*9*9*9*9*9*9*9*9*9*9*9*9*9*9*9*9*9*9*

網友罵「無恥舔美賣台」陳時中怒告判決結果出爐

      中華民國111年2月15日

10:13   2022/02/15 中時 林偉信

網友在臉書以「無恥舔美賣台」辱罵陳時中,陳得知後提出刑事告訴。(本報資料照片)

2020年賴姓網友因對衛福部長陳時中防疫政策有意見,在臉書以「無恥舔美賣台」辱罵陳時中,陳提告後檢方起訴,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將賴男依公然侮辱罪判處拘役3天,可易科罰金,案經上訴,台灣高等法院二審駁回,賴遭判拘役3天定讞。

賴在2020年6月6日前某日,在臉書上發表「阿中部長隱瞞疫情,無恥舔美賣台」之文字,以其中「無恥舔美賣台」之文字辱罵陳時中,檢方偵結起訴。

台北地院認為,賴男公然張貼侮辱陳的臉書留言,不僅缺乏尊重他人法治概念,亦已對陳時中的人格、名譽及社會評價已造成嚴重損害,所為誠屬不該,且他否認犯行,未見悔悟自省之心,意圖延滯訴訟而屢不到庭,判處拘役3天,得易科罰金3000元


**********************************************

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Pay LINE Pay切割一卡通 455萬用戶成棄嬰



 **********************************...

趨勢

兩大原因,讓 LINE Pay App 在情人節跟一卡通高喊分手

2022/02/14  Chris  fintech 、 電子支付 、 LINE Pay 、 一卡通

核稿編輯:李柏鋒


LINE Pay 跟一卡通過去五年來可說是「魚幫水,水幫魚」的共生關係,但如今卻走上分手局面。


Photo Credit:LINE

   評論

由於原本就有龐大使用者基數,LINE Pay App 一直是最受台灣民眾歡迎的電子支付服務之一,不過就在今天宣布 LINE Pay App 將進行重大改版,明天會開放下載,停止支援一卡通 MONEY 電子支付!


LINE Pay 跟一卡通過去五年來可說是「魚幫水,水幫魚」的共生關係,2017 年 LINE Pay 當時還缺乏電子支付營運執照決定投資同時擁有電支、電票執照的一卡通。對雙方來說可說是一拍即合,因為當時 LINE Pay 的界面是信用卡功能,不管在實體、虛擬已經擁有 2 萬多個合作通路,可以馬上幫一卡通迅速擴大運用場景;一卡通則是可以馬上幫 LINE Pay 解決法遵問題,實現「用戶間即時轉帳、分攤付款」等等只有電子支付執照才能實現的場景。

2018 年兩者合作服務上線時聲勢十分浩大,一開始就跟富邦、聯邦、郵匯局、台銀、玉山、中信、新光及高雄銀行等八家銀行合作,綁定銀行帳戶後就可透過 LINE PAY 平台,進行轉帳、繳費等功能,並享有在北高捷運、公車等支援 QR code 付款的大眾交通工具付款搭車場景。

不過雙方合作表面雖然是整合在一個 App 裡,但用起來事實上兩者服務還是切開的,更不如說是一卡通電支借用 LINE 的介面以及通路上線」, LINE Pay 的支援,和「LINE Pay 一卡通」的支援通路,完全不一樣,但是混合在同一個介面裡。LINE Pay 跟 一卡通電支合作上線第一天就出現不少狀況,不只不少用戶反映註冊無法順利完成,許多人的銀行帳戶甚至收到了其他家銀行的回饋金。

分手的兩個原因

事情慢慢開始有了變化。「LINE Pay」跟「LINE Pay 一卡通」實際上還是分開的產品,當然會不如像街口等性質單一的產品好用,對做網路產品為核心的 LINE 來說,當然想要追求更好的 usability,所以外界不斷推測,兩者若沒有公司方面更近一步的合併,分手會是遲早的事。

就在此時,LINE 決心投入台灣純網銀事業,設立 LINE Bank 純網銀籌備處,爭取金管會釋發純網銀營運執照並在 2021 上線服務,讓 LINE 的科技金融服務具備更扎實的基礎服務能量。

同時這幾年金融科技法案修法頻頻,修法後只要有銀行執照,就可以線上跨行、甚至是跨電子支付服務轉帳了,這讓 LINE 不再需要抱著一卡通的電支執照,就能實現上述的「用戶間即時轉帳、分攤付款」場景。

此外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金融界人士認為 LINE 跟 Yahoo 整併後LINE Pay 在日本已經整併進軟銀的 PayPay,主要使用 PayPay 的 QR Code,實質上已經消失。對 LINE 台灣來說日本母公司既然出現大幅變化,LINE 在台對一卡通投資案會讓股權更複雜,反正有 LINE Bank 可以做一樣的事,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去年選擇出清一卡通將近 3 成的股權並退出董事會。

嚴格說起來,現在使用者還是能在 LINE 大生態系下使用一卡通 MONEY 電子支付的,只是得去 LINE 母 APP 裡的錢包功能內點選 LINE Pay,再點選一卡通 MONEY 使用,總共經過 2-3 層點擊,自然會大幅影響使用率。對一卡通 MONEY 來說,如果再不想辦法推出獨立 App 並增加曝光度,原本 455 萬的使用者量恐怕無法再上一層樓。

隨著 LINE Pay、一卡通逐漸分手,接下來台灣電子支付將會進入更火熱的肉搏局面,根據中央社報導,全家便利商店、全聯福利中心兩大通路來勢洶洶,預計今年 3 月 28 日前向金管會申請核發營業執照,並且要採行電支通路共享,不僅節省店家重覆金流串接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兩大通路攜手將支付場景做大,在生態圈為王的世代,將更有利兩家業者快速打入電支市場。


******************************************

新聞透視》拆夥不給後路 金管會豈能旁觀

04:10  2022/02/14 中國時報 黃琮淵 、新聞透視

LINE Pay明日將發表全新版本App,正式切割一卡通電支,雖暫時保留LINE App單一入口供用戶連結,但大幅增加觸擊難度。(本報資料照片)


從親密夥伴變成恐怖情人,LINE Pay在退股一卡通後,更名、逐出生態圈,如今更直接踢掉電支功能,這種報復手法,招招都要一卡通的命,雖說商場如戰場,卻已為電子支付發展做出最壞示範,金管會豈能置身事外?

平心而論,LINE Pay切入電支是取巧,當初看好金管會開放電支業務,不願缺席,但又不願花錢申請執照,於是找了一卡通合作,藉一卡通的名切入電支。表面上各司其職,其實就是完美切割,沒說出口的,是可用第三方支付的局外人身分,規避高度監理。

監理的漏洞如今顯得格外諷刺,LINE Pay要怎麼跟一卡通分工,沒有用戶弄得懂,但是LINE Pay當年大張旗鼓推電支,還取名LINE Pay Money,如今竟可因一卡通改名,就把責任撇個一乾二淨,印證當初設想周到。

如果銀行被合併,接手者都得承諾維持既有用戶權益,沒有理由支付業務打折,更不該出現上周無預警宣布提供新版App,就直接把電子支付功能移除的離譜行徑。金管會是該在這件事應該起來,要求LINE Pay提出配套作為。

當然,LINE Pay可以「簡化」一卡通的角色是短期合作,如今股退了、情已逝,當然就該切得乾淨。但說真的,就算一卡通再怎麼不爭氣、沒辦法快點生出獨立App,都不需對這455萬用戶那麼殘忍,他們是無辜的。

如果LINE Pay的無視監理,能輕易斷了一家電支公司的生路,更可不顧龐大用戶權益是否受損,金管會也不聞不問,那只證明在主管機關縱容下,養出可怕的支付怪獸,去年通過新版電支電票條例,不如廢掉算了。

話說回來,LINE Pay近期對一卡通「割喉割到斷」的報復行徑幾乎不給後路,堪稱電支史上最血淋淋篇章。只能說,LINE Pay一開始就把風險算得精準,如今有望安然脫身,一卡通淪落至此,值得同業做為借鏡。


*****************************************

LINE Pay切割一卡通 455萬用戶成棄嬰

04:10  2022/02/14 中國時報 黃琮淵

LINE Pay將發表新版App,正式切割一卡通電支。

             圖為當年LINE舉辦記者會,正式宣布入股一卡通並提供新服務。(趙雙傑攝)


雙方關係徹底決裂,LINE Pay明日將發表全新版本App,正式切割一卡通電支,雖暫時保留LINE App單一入口供用戶連結,但大幅增加觸擊難度。以掃碼消費為例,用戶要先進入LINE Pay頁面、點選一卡通Money圖示,才能點開付款條碼,整體流程相當繁瑣,現有455萬用戶如同電支棄嬰,就算有錢都嫌難用。

暫時保留窗口連結

不滿高雄市政府強勢主導經營,LINE Pay去年全數出清所持一卡通近3成股權,並退出董事會。撕破臉之後,LINE Pay先要求一卡通電支更名,不能再冠「LINE Pay」的名,之後消費也不能使用LINE Points折抵,如今再藉由更新App名義,名正言順踢掉一卡通電支。

LINE Pay解釋,為滿足大量用戶需求,花了一年多時間完成開發新版App,但著手開發時,尚未有與一卡通電支分別驗證登入機制的計劃,考量若再導入分別驗證機制,需投入更多的開發資源與時間,在取其平衡、並加速新版App上線,因而未能納入一卡通電支。

一卡通交易額恐崩跌

在切割一卡通後,僅存LINE App提供連結可使用一卡通電支,但流程卻很複雜,用戶必須先點選「錢包」、進入「體驗完整LINE Pay服務」後,才能看到「一卡通MONEY」圖示,唯相較於先前一卡通MONEY(前身LINE Pay Money)放在醒目位置,如今縮到剩一小格。

進入「一卡通MONEY」介面後,要先通過密碼或生物辨識認證,點選付款下的「掃描」或「我的條碼」,才能扣款消費,大大增加使用一卡通電支的難度,也讓外界質疑LINE Pay根本是技術性阻礙,意在逼退一卡通。

電支業者直指,LINE Pay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開發新版App,但一年多前,LINE Pay還有一卡通持股,就算研發新版App,也該是想辦法讓雙方無縫結合,絕非直接切割,這並不符合商業合作邏輯,顯然當時就埋下伏筆,對照近期逼退一卡通的作法,倒也不難理解。

由於一卡通電支尚未有獨立App,目前只能寄人籬下,使用率及交易額恐崩跌,電支市場將面臨洗牌。除了街口支付有望獨大,悠遊付去年底會員人數已逾147萬人,登上老三,被視為最有潛力取而代之、超車一卡通的黑馬。


**********************************************

https://blog.xebe.com.tw/what-difference-easycard-ipass/

一卡通 悠遊卡差別在哪裡?讓你輕鬆搞懂(新增2021更新版)

※2021更新版請走這裡→【2021更新版】一卡通跟悠遊卡的差異,到底哪裡不一樣?

於高雄發展、擴大至北部的一卡通,逐漸被人看見,截至2017五月底已經突破一千兩百萬張,但發卡量有六千多萬悠遊卡,仍是多數人唯一認得的電子票證。下面幾點來看看一卡通 悠遊卡差別在哪裡吧!


1. 一卡通 悠遊卡哪裡發源?

悠遊卡91年(2002年於台北捷運啟用。

一卡通103年(2014年,首先於高雄捷運啟用。


****************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外 不用再分內外 教育部加註「外公外婆」為「祖父祖母」

 


***************************************

不用再分內外 教育部加註「外公外婆」為「祖父祖母」

2022-02-11 18:14 聯合報 / 記者吳亮賢/台北即時報導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今在臉書表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中的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調整過後加註了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不用再有內外之分。圖/取自王婉諭臉書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今在臉書表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性別歧視問題,經要求改善後,已得到教育部回覆,如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調整過後加註了「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不用再有內外之分。

王婉諭指出,去年10月她曾指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有性別歧視問題,像是「男不男,女不女」,在字典中被解釋為言行舉止、裝扮和生理性別不合,多含貶義;「家庭主夫」,則是戲稱取代原家庭主婦責任的男性。此外,還有「賣淫」、「花痴」、「老處女」、「潑辣貨」、「發騷」等,解釋中都載明多指女性,或是多含貶義

王婉諭說,經質詢時要求教育部改善,部長也承諾會請專業的團隊做合適調整,不久前,接獲教育部回覆,將建立「常態檢修」性別平等議題內容機制,「定期檢視」是否含有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字眼,盡速完成性平內容詞條的全面檢修。意即,未來會依循新的機制,定期檢視辭典內容,避免存有涉及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負面用語。

王婉諭說明,因《國語辭典簡編本》的使用族群多為國中小學生,因此會特別斟酌收錄涉及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負面用語,並重新檢修性平議題相涉詞條。至於《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則是定位為歷史語言辭典,以提供語文參考及紀錄語言為目的,對部分具性別歧視的過往用語,會註明「多含貶義」、「舊時用語」等。

王婉諭舉例,調整過後的詞句,包括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如今調整過後加註了「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祖父祖母不只是對「父親的父母親」,也同樣也能是「母親的父母親」。

王婉諭說,教育部的辭典中主動向孩子們說明,不論是爸爸的爸媽,還是媽媽的爸媽,「如今都可以不用再有內外之分,都是阿公阿嬤、祖父祖母了!」這樣的改變,也更加符合生活樣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