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手腕受傷 休養消腫拖不得 - 筋骨毛病多

民國101年4月20日  【聯合報/林傑凱/物理治療師】




































(線條處為蚓狀肌,負責腕關節的動態穩定,確保手指與手腕的靈活。)
 圖/林傑凱治療師提供

健康的手腕能配合小臂旋轉,做出優美動作,
但手腕若重複勞動,負擔超出組織負荷,就會造成慢性損傷,引發疼痛。

手腕慢性損傷常見族群包括教師、銀行員、搬運工與餐飲服務員,
或運動傷害,如持球拍運動、舉啞鈴健身等。

急性損傷較少見,如車禍或是跌倒後用手撐地板。
手腕受傷後沒有及時休養或消腫,
一旦在錯綜複雜的腕關節面中產生組織沾粘,將嚴重影響手部靈活性。

腕關節由8塊小腕骨及2塊長骨構成,複雜程度超乎想像,
水腫情況愈嚴重,原本未受傷的關節處都有可能沾粘。

手腕受傷後應謹記:
1.急性受傷用冰敷控制水腫
2.用彈性繃帶減緩關節動作,避免韌帶或關節面二度受傷。
3.如果醫師診斷骨折並用夾板限制關節動作,務必配合醫師建議穿戴的時間。

腕關節雖靜養,但手指頭必須多活動
建議可輕輕抓取空氣,進行肌肉幫浦運動,幫助消腫。

當醫師建議活動腕關節時,先以單方向為主,
例如上下、左右,兩天後再開始順、逆時針繞圈的進階活動。

當手部恢復靈活,不再疼痛時,開始負重訓練
可用寶特瓶先裝水,再裝沙子練習手腕繞圈(圖1、2),
配戴護具做好保護。

由於受傷的韌帶或軟骨的血液供應較差,痊癒所需時間通常較久,
要完全沒有症狀,必須可能長達兩個月或更久,
若久久無法痊癒,應尋求醫師協助。




















































































良好的預後仰賴運動治療,手腕一旦受傷,
要針對與手指活動有極大關係的蚓狀肌(圖3、4)做額外訓練,
蚓狀肌位於手掌深處,負責腕關節的動態穩定性,
有效確保手指與手腕的靈活性。

針對運動愛好者而言,專項運動訓練耐力更重要,
如籃球選手練習運球;羽球、網球選手練習正反手交替揮拍,
訓練腕部耐力。若要上場比賽,應確保力量超過受傷前水平,
並攜帶護具。

另外,比賽時間過長或休息不足,
常導致肌耐力不足,要小心二次受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