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凹陷性角質溶解症 剝落性角質溶解

2008/07/09
【聯合報/林仲/台北市林仲皮膚科診所院長】
中華民國97年7月9日

腳底的皮膚因長期受到鞋子密封、腳多汗等因素變得潮濕時,
會讓某些特殊的細菌逮到機會駐足繁殖。

這些細菌能製造與分泌蛋白質分解,破壞皮膚角質層,
於是腳底皮膚出現肉眼可見的凹洞,並且散發惡臭,有些人還會癢或痛,
此乃「凹陷性角質溶解症(pitted keratolysis)」的臨床特徵。

 人踩地時,
腳底承受身體重力處的皮膚是凹陷性角質溶解症好發的地方,
所以凹陷性角質溶解症多見於腳掌的前端與腳跟,
還有與腳掌同面的腳趾頭,此病不長於腳趾縫。

依筆者經驗,凹陷性角質溶解症有三種臨床表現:
1.只出現深淺不一的凹洞,這是最典型的病例(圖1至4)。
 2.凹洞旁邊的皮膚同時變白、腫脹或是糜爛,
                    常見於腳多汗的病人(圖5、6)。
 3.不見凹洞,皮膚出現紅色疼痛性腫塊(圖7),但罕見。

20幾年前,筆者剛當皮膚科醫師時,
看到的凹陷性角質溶解症病人都是軍人,這和軍人整天穿著軍鞋,
鞋子或是襪子濕了也沒辦法馬上更換,讓腳長期處於高溫、潮濕的狀態有關。

但隨著社會進步,社會各階層與各年齡層須長時間穿著鞋子的人越來越多,
現在凹陷性角質溶解症的病人已不限於軍人,
整天都穿著鞋子的學生與上班族均是好發族群,男女老幼都可看到。

凹陷性角質溶解症也會長在手,不過罕見,筆者只見過一例(圖8)。

 治療凹陷性角質溶解症可擦青春痘的外用藥物clindamycin藥膏benzoyl peroxide藥膏,療效不錯,很少須用到口服藥物。

值得一提的是,凹陷性角質溶解症可能被醫師誤認為香港腳
但是最常用來治療香港腳的imidazole藥膏不僅抗黴菌,
對於凹陷性角質溶解症也有效,導致醫師誤診此病而不自知。

腳部皮膚長期處於潮濕狀態乃凹陷性角質溶解症的病因,
因此預防此病首重保持腳部乾燥,故病人須注意下列事項:

 1.能穿涼鞋最好。如非穿包鞋不可,除了選擇能透氣的鞋子,   
還要穿棉質或排汗材質的襪子。

 2.勤換襪子。必要時多帶一兩雙襪子於身邊,襪子濕了馬上換掉。
不要整天穿著襪子、鞋子,沒事時就脫掉鞋襪,讓腳多點時間透透氣。

 3.不天天穿同一雙鞋,鞋子應準備幾雙輪流穿,   
讓每雙鞋子都有足夠的時間通風乾燥。

4.不要穿別人的鞋子。
5.天天以肥皂洗腳,洗澡後以吹風機吹乾腳。
6.多汗症的患者可塗止汗劑來抑制流汗。



















(圖片提供/林仲醫師)
圖1:凹陷性角質溶解症可於腳底皮膚長出許多淺淺的凹洞。
圖2:此小孩的凹洞不僅明顯,還從腳趾延續至腳跟。
圖3:小凹洞能互相融合成一大塊。
圖4:病人腳底的角質層較厚,凹洞看起來較深。


















(圖片提供/林仲醫師)

圖5:凹洞旁邊的皮膚變白、腫脹且糜爛。
圖6:病人皮膚上的凹洞不多,
        反倒是凹洞邊的白色腫脹皮膚喧賓奪主,
            成為主要的臨床表現。
圖7:以紅色疼痛性腫塊(箭頭處)
           為表現的凹陷性角質溶解症罕見,
              病人可能被誤診為蜂窩性組織炎。
圖8:長於手的凹陷性角質溶解症很罕見。

全文網址: 凹陷性角質溶解症 - 皮膚的問題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35350#ixzz32BC7LYnJ
Power By udn.com

***************************
剝落性角質溶解

2008/06/24
【聯合報/林仲/林仲皮膚科診所院長;圖片提供/林仲醫師】
中華民國97年6月24日
 
「剝落性角質溶解」(keratolysis exfoliativa)是常見的皮膚病,
但病名譯得很怪異,令人摸不著邊際,無法想像這是個甚麼樣的皮膚病。
其實「keratolysis」 的涵義為「皮膚的角質層與表皮分離」,
應翻譯為「角質層分離」才對,以白話來說即是「脫皮」,
現今病名譯為「角質溶解」錯了,
中國大陸將此病譯為「剝脫性角質鬆解症」也不夠理想。

另外「exfoliation」也有「脫皮」之意,所以從病名來分析,
此病應是以脫皮為臨床特徵的皮膚病。
雖然「剝落性角質溶解」一名譯得不好,
不過台灣的皮膚科醫師已習慣使用之,故本文仍沿用。

剝落性角質溶解的病因不明,發病時不痛不癢,
最常長於手掌、手指頭,也見於腳掌、腳趾頭,
有時出現在手背或是腳背。

剝落性角質溶解的病灶初起時
為一個裡頭空空,只有空氣,沒有水的白色泡泡
泡泡破了以後形成一圈脫皮(圖1)。



















圖1:剝落性角質溶解初起時,為一內有空氣的泡泡(箭頭1),
                                         泡泡破了以後形成一圈脫皮(箭頭2)。

圖2:剝落性角質溶解的脫皮會往外延伸,還互相融合。

圖3:長於腳掌的剝落性角質溶解。圖4:長於腳背的剝落性角質溶解。
此圈脫皮會往外擴張,越來越大,還能與其他圈圈融合(圖2)。
病人的皮膚通常同時冒出多個圈圈,
這些圈圈或是獨立,或是融合在一起(圖3、4),
厲害時還會讓整隻手指頭或是手掌的角質層全脫落,
露出下面紅紅的嫩肉(圖5、6)。



















圖5:剝落性角質溶解使得小孩指尖的角質層全脫光了,露出下面的嫩肉。

圖6:病況嚴重的剝落性角質溶解。

圖7:香港腳也能出現一圈圈的脫皮,不會自癒。

圖8:只發生於單一指頭的脫皮(箭頭處)
          一定要想到手癬,此病人遭到誤診。

剝落性角質溶解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看到,大人與小孩都會長這個病,
約一個月左右自己痊癒,有的病人久久發病一次,
有的病人則一年反覆發作好幾次。
由於此病能自癒,醫師僅須症狀治療即可,
當然安撫病人,免得病人擔憂不可或缺。

對於無任何不適的病人,醫師可告知病人不必理會之,候其自癒。
對於患部乾燥的病人,醫師可開保濕的藥膏讓病人塗抹,
或是請病人勤擦護手膏。
至於少數脫皮甚為嚴重的病人,使用類固醇藥膏能減緩病人的不適。
此外病人應避免碰水、清潔劑、肥皂、有機溶劑等刺激性物質,
以免臨床症狀惡化,又延緩疾病痊癒的時間。
剝落性角質溶解的臨床特徵明顯,診斷不難。

不過手癬與香港腳有時候也會出現
一圈又一圈類似剝落性角質溶解的脫皮(圖7),
與剝落性角質溶解區分不易。
所以臨床診斷為剝落性角質溶解的病人如果久久不癒,
以及病人只有單一指頭脫皮(圖8),
或是單手、單腳脫皮時,醫師不要忽略了黴菌感染性皮膚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