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甲殼素沒警語 7月起最高罰300萬 **歐盟認皮蛋不適合食用 防檢局:台產品尚未銷歐

搞懂到底什麼是「丙烯醯ㄒㄧ胺」,
                             才不會害你什麼都不敢吃!


中華民國108年4月8日

2019-04-08 09:42食力 採訪=林玉婷、葉佩珒 撰文
                             (審稿編輯:林玉婷)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丙烯醯胺被列為2A致癌物
        意為經過動物檢測後發現對動物有致癌性的證據,
    但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
由於在人體實驗上的證據有限,因此許多媒體便會用上「恐」致癌的用詞,但也容易造成民眾恐慌。

由於媒體經常報導「黑糖、咖啡含有丙烯醯胺會致癌」的相關新聞,引起了大批民眾的恐慌,也讓食品中丙烯醯胺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但丙烯醯胺真的會致癌嗎?戰戰兢兢避免愛吃的食物才是最上策嗎?現在就讓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來教大家了解丙烯醯胺到底為何物,才能真正知道要如何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

丙烯醯胺好可怕?先了解它是怎麼來的!

葉安義表示,依據研究調查,
一般認為食品中丙烯醯胺(acrylamide)的生成
                     主要是透過「梅納反應」產生,
             簡單地說就是糖類與胺基酸的化學反應。

當食材於120度C以上的溫度環境下進行調理,包括油炸、燒烤、工廠加工等過程時,食物中的胺基酸(天門冬醯胺)還原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類似物就可能反應、形成丙烯醯胺,葉安義表示,此反應最容易在「澱粉類食品」中最發生。

然而,由於當胺基酸與糖類在超過120度C溫度環境下進行烹煮時,丙烯醯胺最易生成,因此不管是澱粉類(如馬鈴薯、麵包)還是富含蛋白質(肉類)之食材,只要經過高溫的加工過程都可能含有丙烯醯胺,而生成量的多寡會根據食材的組成與溫度而有差異。葉安義解釋,丙烯醯胺的生成量可能會隨加熱溫度、時間有所變化,像是洋芋片或麵包,加工溫度愈高,生成量也愈高,
但隨著溫度的持續上升,丙烯醯胺的生成量也可能揮發或降解,
                             目前尚無定論。

丙烯醯胺:主要為胺基酸與糖類加熱至120度C以上時,
                           經由反應而可能產生之物質。

別誤會!丙烯醯胺對人體的致癌性尚未有實質證據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自1994年將丙烯醯胺被列為2A致癌物,意為經過動物檢測後發現對動物有致癌性的證據,但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由於在人體實驗上的證據有限,因此許多媒體便會用上「恐」致癌的用詞。

2A致癌物
     可能會造成人類癌症之致癌物,但尚未有人體研究證實。

然而,葉安義認為如果說明不夠詳細,會讓民眾以為吃了丙烯醯胺就有可能致癌,卻不了解「可能性」的高低,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例如被媒體報導含有丙烯醯胺的「黑糖」便造成許多喜歡喝含有黑糖飲品的民眾擔憂,葉安義強調「其實很少人每天大量的食用黑糖,且沖泡過後丙烯醯胺含量極為稀薄,民眾根本無須擔心」。
經由葉安義的研究團隊計算,不管是黑糖還是咖啡對於人體的曝露量都不高,簡而言之,並沒有媒體標題下的如此恐怖。

除此之外,經由《食力》依據
美國加州在2011年規範人體「每日最大攝取量」,
每日不超過140微克的標準,與2015年食藥署發布的「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來計算,
以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要吃8.4公斤的黑糖、18.6公斤的烘焙咖啡才會超標,可想而知,離「恐」會致癌還有一段距離。

丙烯醯胺曝露量(攝入總量)指:
          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濃度或毒性)
                                    乘以食品的攝取量(劑量)。

丙烯醯胺聞之色變?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

日常生活其實到處都有丙烯醯胺,
葉安義解釋其實香菸產生的煙霧中亦含有丙烯醯胺的存在,
而食品中除了洋芋片、薯條、餅乾、麵包,
甚至是被譽為護心神器的堅果類,都是常見且含有丙烯醯胺的食品。但是雖然這麼多食品含丙烯醯胺,民眾還是要注意到「曝露量」,並不是吃到這類食物就有問題。

然而,當提到要如何減少接觸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時,一般民眾都會先聯想到「減少攝取油炸食品」,對此葉安義強調「不是油炸食品才有丙烯醯胺,高溫是其生成的重要因子,
因此不管是油炸還是燒烤、烘烤類食品都有機會出現丙烯醯胺!」

如果民眾真的想避免攝取到丙烯醯胺,以蒸煮的方式烹調食材是方法之一(蒸煮較少會達到120度C以上的溫度條件)。另外,網路上也會建議使用氣炸鍋來減少丙烯醯胺的生成,但就如剛剛所說,只要是高溫的烹調條件下,就算是非油炸的食物,也可能含有丙烯醯胺,而大多氣炸鍋建議設定的溫度條件在160~200度C之間,並無法有效降低丙烯醯胺的生成機會。

氣炸鍋主要原理為以熱氣循環來烹飪,
                      仍有可能因高溫而產生丙烯醯胺。

與其限制食品喜好,不如多樣化飲食!

由此可知,若民眾真的想減少攝取到丙烯醯胺,較可行的方法為以蒸煮的方式來烹飪食材、避免食用油炸及烘烤類的食品,然而根據統計,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大約超過7000種,都禁止的話飲食上的樂趣也大大減少了,葉安義表示「就如大家所知的,不管多有益的食品,吃過量都會產生副作用(例如水中毒),最好的方法還是多樣化飲食,如果因為害怕丙烯醯胺而將喜歡吃食物的都戒掉,心理可能會先生病!」尤其目前也尚無丙烯醯胺對人類的致癌性的實際證據,加上大家擔心的黑糖、咖啡等食品的丙烯醯胺曝露量也不高,實在不必過度恐慌。

葉安義表示,若民眾還是會憂心丙烯醯胺的攝取量,建議注意一不小心就會食用較大量的洋芋片、薯條等食品在飲食上的控制,以及避免食用烹煮到呈現深棕色甚至是焦黑的食物,除此之外,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的丙烯醯胺含量是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呼籲民眾不用如此擔心。


**********************************************
歐盟認皮蛋不適合食用 防檢局:台產品尚未銷歐


中華民國108年4月16日

2019-04-16 14:58中央社 台北16日電

農委會防檢局今天表示,
台灣產的皮蛋有外銷美、加、澳、日、港,但是沒有銷往歐盟,
近日媒體報導歐盟認定皮蛋加工有問題、不適合人類食用,並不是台灣的產品。

媒體報導,義大利傳有商店被查扣大量皮蛋,
          理由是「皮蛋不適合人類食用」。

防檢局說明,皮蛋是將鴨蛋(或雞蛋)經清洗後,
浸漬在酸鹼值13以上氫氧化鈉液溶液中,
      此溶液濃度約5%到7%,經室溫45到55天而成。

防檢局並說,台灣皮蛋可輸出到許多國家,而且已有出口實績,
其中美國、加拿大及澳洲有要求須檢附防檢局簽發的輸出動物檢疫證明書,輸出到日本及香港則不需要檢附檢疫證明書。

此外,防檢局補充,
台灣正推動加工蛋品(包括皮蛋)輸銷歐盟,
已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向歐盟提出申請,
       目前歐盟方面正在審查中。
-----------------------------------------

華人商店賣皮蛋被逮捕 
               皮蛋真的不適合人類食用嗎?

中華民國108年4月16日
2019-04-16 10:14元氣網 綜合報導

日前義大利西西里島卡塔尼亞省一間華人商店,
被警方查獲800多顆違法蛋,其中包含鹹鴨蛋和皮蛋
由於歐盟認定皮蛋的加工過程不明,基於衛生考量禁止進口。

警方表示皮蛋在義大利是被禁的,「不適合人類食用」。
                            將通報衛生機關處理。

皮蛋在亞洲是特色食品,很多國外的中餐廳也有賣,但奇特的外型和氣味,讓大多數外國人不敢嘗試,就跟對臭豆腐的反應一樣,甚至被CNN評選為「最噁心的食物」之一。


皮蛋真的是馬尿泡出來的嗎?又為什麼會有重金屬殘留?

很多人不清楚皮蛋的製作過程,甚至傳聞是用馬尿泡出來的,而蛋黃呈現綠黑色,也被懷疑有重金屬殘留。

據食力報導,
皮蛋是利用鹼性物質醃漬來使蛋體凝固的「鹼凝固蛋」。
一般來說,皮蛋的製法可分為
      傳統製法(塗敷法)、現代製法(浸漬法),
                   及其他製法(混合法),
早期利用的鹼性物質多為草木灰,現代則是使用氫氧化鈉

又因溫度與酸鹼程度皆對皮蛋製成率有很大的影響,
多會額外添加重金屬物質(如氧化鉛、氧化銅等)來使製程安定、提升產品品質。若重金屬物質的添加量過多或蛋的氣孔過大,則容易造成殘留量超標的問題。
而目前針對皮蛋易殘留的鉛、銅已分別有0.3ppm及5ppm的殘留容許量規定,政府也有進行抽驗把關。依國人一般飲食習慣,並不會大量食用皮蛋,應不至於危害健康。

從皮蛋的外觀就可辨別有沒有重金屬殘留?

皮蛋上的黑點主要來源是鉛與銅兩種在製程中常添加的重金屬,但蛋殼上的斑點僅表示沉積於蛋殼上的重金屬含量,而蛋殼並不會拿來食用,皮蛋本身內容物的重金屬含量還是要經檢驗才能得知。

另外,網路上也謠傳皮蛋有松花紋或蛋白顏色較淺是因含鉛或蛋品受污染,其實松花紋是因蛋黃成分移向蛋白所形成的結晶,與重金屬無關。而皮蛋蛋白成淺綠色則是因醃漬時間較短、鹼化程度小,雖口感異於顏色較深的皮蛋,但並不代表蛋品受污染。

吃鹹蛋對身體不好?
有些人會擔心鹹蛋的鹽分過高、最好不要食用。
但其實依國人一般的飲食習慣,鹹蛋的食用量本來就不高,
入菜時也可取代原本添加的鹽巴,
                   在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不至於危害健康。

*************************************
甲殼素沒警語 7月起最高罰300萬

   中華民國108年3月20日

2019-03-20 09:15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標榜養生的「甲殼素」千萬別亂吃,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告
「由蝦、蟹殼黑麴菌絲體所製取之食品原料
幾丁聚糖(Chitosan)使用限制及其標示」,
今年7月起,產品外包裝必須要加註警語,未依規定標示,
將依法開罰最高3百萬元。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
幾丁聚糖也就是俗稱的「甲殼素」、「甲殼質」
過去是從蝦、蟹殼萃取出物質,隨著食品科學的進步,
已有業者也能從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
對於非傳統性的食品原料,食藥署不定期審核並訂定管理規則。

若是由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的產品
專家認為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赭麴毒素A(Ochratoxin A)
公告內容也規定,這類產品的赭麴毒素A
不得超過1ppb(10億分之1),廖家鼎表示,
若正常萃取是不會超過該標準,民眾也無須擔心。

根據研究顯示,甲殼素具有降血脂的效果,
廖家鼎表示,因此,
對於孕婦、哺餵母乳的媽媽、嬰幼兒者,
或是本身已經在服用降血脂藥物的慢性病患者,
在食用甲殼素相關製品時,都得格外注意,
服用後反而降低體內血脂,恐會出現反效果,
慢性病患者的服藥狀況也會出現問題。

今公告的內容為業者未來得在外包裝加註警語,
「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者,應諮詢醫師後,方可使用」
及「不建議孕婦、授乳者及嬰幼兒食用」。

新規定於今年7月正式上路,未依規定標示的業者,
將可依照食安法開罰,3萬元以上、3百萬元以下罰鍰;
若是標示不實,則可開罰4萬元以上、4百萬元以下的罰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