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骨醫療解析/脊骨鬆、臉骨碎 水泥灌漿搶救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100/1/13


  前一陣子前悠遊卡董事長連勝文幫市議員候選人站台時頭部遭槍擊,一度傳出因骨頭碎裂,可能考慮用骨水泥修補。

  但更常見的是,不少年紀大的婦女因腰痠背痛就醫,
    才發現是骨質疏鬆,骨骼脊椎體嚴重「空洞化」,
    醫師也會建議灌「骨水泥」。

  骨水泥是什麼?

  就真的像建築工事、把水泥灌漿到脊椎中,就可以「撐起」塌陷的骨骼結構?

                                骨水泥看起來和建築工程用的填充劑很像。 圖/取自網路

50年代後 快速擴展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范政裕解釋,
    骨水泥的主要成分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tthyMethacrylate,PMMA),
    它其實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
    在五○年代時開始應用於牙科當「黏著劑」,
    幫助假牙、牙套黏合,後來骨科開始研發在人工關節上的應用,
    之後應用面就快速擴展,
    近十年開始用在骨質疏鬆治療、癌症造成骨骼、脊椎體的填充上。

  其實骨水泥就是一種「壓克力」,范政裕解釋,
    液態相與粉末相的骨水泥成分混合、攪拌後,
    經過一段時間會硬化,形成如一般人熟知的壓克力硬態,
    由於人工關節置入人體後,須與人體骨骼結合,
    才能穩固、如人體的關節便利使用,骨水泥可以提供穩固接合。

  近十年來用於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上的
    「骨水泥灌漿椎體整形」(Vertebroplasty),或稱之為脊椎整形術

空洞填補 借用骨釘

  范政裕說,脊椎與脊椎之間正常的狀況應該是像一塊塊磚頭堆疊,
    才能組織完整的支撐力,但若脊椎骨質流失、空洞化,
    嚴重時甚至壓迫超過脊椎承受程度,造成塌陷、脊椎壓迫性骨折,
    傳統治療無法有效改善時,會利用骨水泥「填充」,或是骨釘固定。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主任陳文哲說,此種脊椎整形術主要利用微創手術
    僅需要極小的傷口,透過X光透視導引,利用針頭插入脊椎骨內,
    再把液狀的骨水泥注入,等待硬化後,
    即可增加承受重量的強度,因此也能改善疼痛感。

  另外,范政裕說,因為癌症等病理性因素造成的骨骼空洞,
    也可以用骨水泥填充,特別是在化學、放射治療後,
    骨骼細胞死亡難以再生長,因此必須使用骨水泥將空洞填補、便於支撐。

  有些狀況是,就算中間的空洞填補,但旁邊骨骼也要夠強才能「撐起」,
    這時就會在上、下一節椎體,再合併使用骨釘

  若是骨折、感染引發的骨髓炎,則可能須挖除感染的骨骼,
    這時也可用骨水泥混合抗生素來填補骨頭缺損處。

                        醫師表示,右邊椎體有如鬆垮的沙地,
                         左邊是骨水泥灌進後,能夠強化骨密度,就不容易受傷。
                                     本報資料照片

灌漿後硬化 難處理

  范政裕說,骨水泥雖是外來異物但並不會造成人體排斥,
    但若是在手術過程感染,因「灌漿」後在椎體硬化,之後較不易處理,
    另外的風險是,
    在還未硬化前必須注射,若骨骼附近破損處,導致骨水泥滲漏,
    可能會影響、刺激到鄰近神經。

  陳文哲說,PMMA的材質因不會與骨骼相容,介面之間無法完全的密合,
    可能會因在一段時間後鬆脫,
    在注射後、成型過程也因會發熱,可能燒灼到組織和神經。

  因此近年醫界研發生物性、可吸收性的人工骨水泥,
    主要是磷酸鈣、硫酸鈣成分的骨水泥,與人體骨骼成分相近,
    因此經過一段時間可吸收,與周圍骨骼「融合」,
    可吸收的好處便是不易鬆脫,
    且即便已不是液態狀、變成黏稠的牙膏狀,仍可以輕易灌漿,
    成型過程接近室溫、也不會有高溫的副作用。

  但目前可吸收性的骨水泥價格較昂貴,一西西就要上萬元
    比壓克力材質(PMMA)骨水泥高出幾十倍,
    因此通常會依照病患的經濟負擔能力、使用年限多方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