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靠外交部協調才有防護衣?用時間軸還原事實真相 * 張經義事件:美台拚中的戰火與獵巫


*************************************************
聯合報社論/張經義事件:美台拚中的戰火與獵巫

                中華民國109年4月24日
2020-04-25 23:5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陸委會指張經義(右)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開罰。圖/張麗善提供


陸委會決定懲處擔任中國大陸東方衛視駐美國白宮記者的台灣子弟張經義,雖然內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和文化部推來推去,但總統府表態開鍘後陸委會很快喬定由NCC出面開罰。

來自雲林、新北長大、政大畢業的張經義,在白宮記者會上被川普問到「來自何方」時,答以「來自台灣」,川普滿意地說「很好」,事後卻在兩岸和美國激起千尺浪。大陸網民稱已「舉報台獨」,台灣網民批他親中舔共;雖然張經義表示「我為我的出生地感到驕傲」,但從陸委會、行政院到總統府紛紛要求開罰,連川普也推文要求「現在就把他踢掉!」

陸委會在主管機關還不明,也不知找誰會商公告禁止名單,東方衛視更不在尚未出爐的名單上,就說開罰;而NCC原強調沒在台灣播送的電視台或新聞從業人員都不屬廣電三法管轄範圍,被陸委會指定後,管轄範圍突然擴張,開始磨刀霍霍。整個過程擺明先射箭再畫靶;至於法律依據,整部兩岸條例近百條文,都比不上「說你有罪就有罪」的至尊天條。尤其陸委會高舉的審查三原則,國家認同或基本忠誠度、對台統戰工作、有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虞,更缺乏客觀標準與證據,全憑主觀好惡裁判。台灣,還是法治國嗎?

陸委會想藉法律空白授權將大陸黨政軍擴張解釋到企事業單位,引發外界質疑後,又說將訂「張經義條款」,重新界定黨政軍組織,不啻反證此前開罰的荒誕。但大陸「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無論「張經義條款」怎麼訂,台商台師台青都將動輒得咎。也許台北市長柯文哲先前說得對:大陸工作的人逃回來算了!

就像疫情下的居家電子圍籬,張經義的罰單更像是另一張兩岸隔離封條。不論陸委會在罰單填上什麼罪名,重點都在那枚由兩岸岔離和美中台三角刻成的戳章,它蓋住憲法保障的人民工作權利,懲罰青年世代挑戰國際的勇氣,只滿足了台灣民粹的仇中獵巫和美國右翼的反中快意,更凸顯美中衝突正把台灣推上戰火最前線。

新冠疫情從中國燒向美國之前,美中貿易戰已暫停,但新戰火卻在新聞領域爆發,並向公衛領域蔓延。二月華爾街日報刊登一篇「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評論,歷史羞辱記憶激起大陸民族主義怒火,最後演變成中國驅逐美國記者或吊銷美國記者簽證,美國則認定五家中國媒體屬於「外國使團」,加諸人員與工作限制。

事實上,川普不但詢問張經義「來自何方」,也曾質疑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是否「替中國工作」;而川普對張經義來自台灣感到滿意,又對張經義任職陸媒大表不滿,顯示張經義被捲入的是一場美中之間從新聞領域燒到公衛領域的衝突。就像台灣拿著中共對世衛的通報去通報世衛,然後質疑世衛;川普也拿著台灣對世衛的質疑去質疑世衛,然後停止金援世衛,並劍指中共。台美共打世衛,齊批北京,也合踢張經義。

台灣防疫初步有成,美國防疫嚴重落漆;川普卻很懂得藉由抨擊世衛與中共,來轉移自己防疫不力的焦點。不過,當美中戰火逐漸在各領域引燃,被牢牢綁在川普大腿上的台灣,恐怕難有脫身機會。

川普對待媒體的傲慢,也許令蔡英文大興「有為者亦若是」之嘆;不過,任何人都可以批評陸媒「姓黨」,就是民進黨沒資格說嘴。民進黨在野時高喊黨政軍退出媒體,執政後就出現「咱台獨現在有三個電視台」;媒體大亨在黨內組成派系,指派中常委代表、指定不分區立委;黨內各派系更是瘋狂搶奪與瓜分媒體資源。大陸紅媒從「黨性」進階「姓黨」,台灣綠媒還只有「黨性」,果然有百步和五十步之別!但蔡政府要開鍘張經義,先別拿黨不黨做理由吧。

**************************************************
靠外交部協調才有防護衣?用時間軸還原事實真相

                  中華民國109年4月24日
2020-04-24 11:27 聯合報 / 記者李光儀

「台美防疫合作聯合聲明」裡的「口罩換防護衣」經本報再深入追查,發現從整個交易過程看,根本沒有外交部插手空間
         圖為杜邦防護衣資料照。路透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3月18日外交部長吳釗燮宣稱「台美防疫合作聯合聲明」裡的「口罩換防護衣」原來是假的,其實防護衣是買的不是交換的,且外交部和AIT是否真的曾經參與此事也不無疑問。
           外交部事後回應,這是「惡意抹煞、抹黑」。

本報再深入追查,發現從整個交易過程看,根本沒有外交部插手空間,所謂「外交部與AIT溝通」才促成原料交易的說法,應不屬實

2月初外交部就向杜邦接洽?政院說法有出入
本報在向行政院和外交部查證相關訊息時,外交部坦承,2月初我方就向杜邦公司接洽防護衣原料,但杜邦公司表示4月底才能給料,5月才能陸續完成進口台灣。外交部又說,我方政府評估,防護衣對醫護人員相當重要,所以外交部經過與AIT溝通後,才確保杜邦公司願意供料,且提早在3月從盧森堡供料,運往柬埔寨製作。

不過外交部的說法,與行政院卻頗有出入。行政院雖然也說曾想掌握國內、國外原料,但因杜邦回覆要採購得等到5月,因此杜邦的防護衣原料「一直都並非可掌握的對象」、「當時不包括杜邦的原料」。

2/25政院開會 才敲定我與美合作模式
一直到2月25日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召開會議,裁示要設法與杜邦協調協助我國取得原料,會後「透過外交部與AIT溝通」,敲定我國與美方合作模式,才「確保杜邦原料可提前於3月初進口台灣」。

換句話說,行政院直到2月25日才「裁示各相關部會務必設法與杜邦協調取得原料」,但2月初到2月25日間我國政府向杜邦和AIT的動作為何,行政院和外交部都沒有說明。依據行政院說法,外交部的角色是在2月25日「會後」才展開。

2/23重大轉折點:詹長權出馬、杜邦同意合作
根據本報掌握的確切消息,整起採購案的轉折點是2月23日。當日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認為杜邦的防護衣對台灣十分重要,因此透過個人關係與台灣杜邦公司聯繫;在獲得台灣杜邦公司的合作意願後,詹長權將全案交給衛福部疾管署,由疾管署後續與杜邦公司接洽,疾管署亦積極運作,因此促成2月25日李孟諺在行政院的會議。

雖然行政院表示,李孟諺當天會同工業局和疾管署的會議,僅是「指示協助取得」而未「拍板」購買杜邦防護衣案,但據本報掌握的內部資料顯示,當天會議不但確認要和杜邦購買防護衣,而且連原料總數41噸、製作30萬件,由柬埔寨某台商負責製作都已確認。隔日(26日)疾管署也將此一訊息通知台灣杜邦公司,敲定這筆交易案。

3月中原料已抵柬 3/18聲明說美願保留原料?
2月26日杜邦公司接獲疾管署通知後,隨即展開備料。疾管署也在3月初和完成和杜邦簽約、下單作業。這批原料從歐洲經由船運送往柬埔寨,由於排船期和運送時間,送抵柬埔寨台商工廠時是3月中旬,該工廠也立即加緊趕工,3月底完成第一批防護衣,4月初運抵台灣。

而「台美防疫合作聯合聲明」是在3月18日公布,當時吳釗燮說美方「保留30萬件防護衣原料給台灣」,但事實上當時原料已經運抵柬埔寨送到台商手上,是「已經出料」,根本沒有「保留」問題。

外交部自稱的協調 時程上根本兜不攏
外交部聲稱是因與AIT協調才順利購得防護衣,但相關人士分析,從2月初政府向杜邦採購碰壁,到2月23日詹長權從民間接洽杜邦有具體成果這段期間,連行政院都坦言未將杜邦列入掌握」,顯示外交部這段期間應該並無具體角色,否則也不會等到民間人士出手,才談成與杜邦的合作了。

至於2月23日開始接觸、取得台灣杜邦合作意願到簽約、下單這段時間,時間更短;且從政院內部訊息看,確實在2月25日就已談妥此案。外交部所謂的協調,時程上根本不允許,也沒有必要。


外交部:無法公布與AIT協調過程
另外參與製作的民間人士也表示,2月底、3月初下單後,原料就已經確定會運到柬埔寨生產,一切照合約進行,外交部是否有「保證供料」之功?從原料運抵柬埔寨、開始製作防護衣的時間來看,外交部宣稱「美國願意保留」的時候,防護衣已開始製作,實在很難想像外交部所謂的「保留」是什麼意思。除非外交部公布與AIT的協調時程,否則外交部說法與直接參此案過程的人有很巨大的差距。

雖然相關質疑需要外交部提供與AIT參與協調過程才能釐清,
但外交部表示,「外交部對於與其他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其他單位的往來、談話內容、拜會對象及時間等,基於外交慣例與雙方互信,向來不進行單方面的證實或說明」,拒絕提供相關資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