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甲殼素沒警語 7月起最高罰300萬 **歐盟認皮蛋不適合食用 防檢局:台產品尚未銷歐

搞懂到底什麼是「丙烯醯ㄒㄧ胺」,
                             才不會害你什麼都不敢吃!


中華民國108年4月8日

2019-04-08 09:42食力 採訪=林玉婷、葉佩珒 撰文
                             (審稿編輯:林玉婷)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丙烯醯胺被列為2A致癌物
        意為經過動物檢測後發現對動物有致癌性的證據,
    但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
由於在人體實驗上的證據有限,因此許多媒體便會用上「恐」致癌的用詞,但也容易造成民眾恐慌。

由於媒體經常報導「黑糖、咖啡含有丙烯醯胺會致癌」的相關新聞,引起了大批民眾的恐慌,也讓食品中丙烯醯胺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但丙烯醯胺真的會致癌嗎?戰戰兢兢避免愛吃的食物才是最上策嗎?現在就讓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來教大家了解丙烯醯胺到底為何物,才能真正知道要如何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

丙烯醯胺好可怕?先了解它是怎麼來的!

葉安義表示,依據研究調查,
一般認為食品中丙烯醯胺(acrylamide)的生成
                     主要是透過「梅納反應」產生,
             簡單地說就是糖類與胺基酸的化學反應。

當食材於120度C以上的溫度環境下進行調理,包括油炸、燒烤、工廠加工等過程時,食物中的胺基酸(天門冬醯胺)還原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類似物就可能反應、形成丙烯醯胺,葉安義表示,此反應最容易在「澱粉類食品」中最發生。

然而,由於當胺基酸與糖類在超過120度C溫度環境下進行烹煮時,丙烯醯胺最易生成,因此不管是澱粉類(如馬鈴薯、麵包)還是富含蛋白質(肉類)之食材,只要經過高溫的加工過程都可能含有丙烯醯胺,而生成量的多寡會根據食材的組成與溫度而有差異。葉安義解釋,丙烯醯胺的生成量可能會隨加熱溫度、時間有所變化,像是洋芋片或麵包,加工溫度愈高,生成量也愈高,
但隨著溫度的持續上升,丙烯醯胺的生成量也可能揮發或降解,
                             目前尚無定論。

丙烯醯胺:主要為胺基酸與糖類加熱至120度C以上時,
                           經由反應而可能產生之物質。

別誤會!丙烯醯胺對人體的致癌性尚未有實質證據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自1994年將丙烯醯胺被列為2A致癌物,意為經過動物檢測後發現對動物有致癌性的證據,但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由於在人體實驗上的證據有限,因此許多媒體便會用上「恐」致癌的用詞。

2A致癌物
     可能會造成人類癌症之致癌物,但尚未有人體研究證實。

然而,葉安義認為如果說明不夠詳細,會讓民眾以為吃了丙烯醯胺就有可能致癌,卻不了解「可能性」的高低,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例如被媒體報導含有丙烯醯胺的「黑糖」便造成許多喜歡喝含有黑糖飲品的民眾擔憂,葉安義強調「其實很少人每天大量的食用黑糖,且沖泡過後丙烯醯胺含量極為稀薄,民眾根本無須擔心」。
經由葉安義的研究團隊計算,不管是黑糖還是咖啡對於人體的曝露量都不高,簡而言之,並沒有媒體標題下的如此恐怖。

除此之外,經由《食力》依據
美國加州在2011年規範人體「每日最大攝取量」,
每日不超過140微克的標準,與2015年食藥署發布的「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來計算,
以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要吃8.4公斤的黑糖、18.6公斤的烘焙咖啡才會超標,可想而知,離「恐」會致癌還有一段距離。

丙烯醯胺曝露量(攝入總量)指:
          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濃度或毒性)
                                    乘以食品的攝取量(劑量)。

丙烯醯胺聞之色變?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

日常生活其實到處都有丙烯醯胺,
葉安義解釋其實香菸產生的煙霧中亦含有丙烯醯胺的存在,
而食品中除了洋芋片、薯條、餅乾、麵包,
甚至是被譽為護心神器的堅果類,都是常見且含有丙烯醯胺的食品。但是雖然這麼多食品含丙烯醯胺,民眾還是要注意到「曝露量」,並不是吃到這類食物就有問題。

然而,當提到要如何減少接觸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時,一般民眾都會先聯想到「減少攝取油炸食品」,對此葉安義強調「不是油炸食品才有丙烯醯胺,高溫是其生成的重要因子,
因此不管是油炸還是燒烤、烘烤類食品都有機會出現丙烯醯胺!」

如果民眾真的想避免攝取到丙烯醯胺,以蒸煮的方式烹調食材是方法之一(蒸煮較少會達到120度C以上的溫度條件)。另外,網路上也會建議使用氣炸鍋來減少丙烯醯胺的生成,但就如剛剛所說,只要是高溫的烹調條件下,就算是非油炸的食物,也可能含有丙烯醯胺,而大多氣炸鍋建議設定的溫度條件在160~200度C之間,並無法有效降低丙烯醯胺的生成機會。

氣炸鍋主要原理為以熱氣循環來烹飪,
                      仍有可能因高溫而產生丙烯醯胺。

與其限制食品喜好,不如多樣化飲食!

由此可知,若民眾真的想減少攝取到丙烯醯胺,較可行的方法為以蒸煮的方式來烹飪食材、避免食用油炸及烘烤類的食品,然而根據統計,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大約超過7000種,都禁止的話飲食上的樂趣也大大減少了,葉安義表示「就如大家所知的,不管多有益的食品,吃過量都會產生副作用(例如水中毒),最好的方法還是多樣化飲食,如果因為害怕丙烯醯胺而將喜歡吃食物的都戒掉,心理可能會先生病!」尤其目前也尚無丙烯醯胺對人類的致癌性的實際證據,加上大家擔心的黑糖、咖啡等食品的丙烯醯胺曝露量也不高,實在不必過度恐慌。

葉安義表示,若民眾還是會憂心丙烯醯胺的攝取量,建議注意一不小心就會食用較大量的洋芋片、薯條等食品在飲食上的控制,以及避免食用烹煮到呈現深棕色甚至是焦黑的食物,除此之外,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的丙烯醯胺含量是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呼籲民眾不用如此擔心。


**********************************************
歐盟認皮蛋不適合食用 防檢局:台產品尚未銷歐


中華民國108年4月16日

2019-04-16 14:58中央社 台北16日電

農委會防檢局今天表示,
台灣產的皮蛋有外銷美、加、澳、日、港,但是沒有銷往歐盟,
近日媒體報導歐盟認定皮蛋加工有問題、不適合人類食用,並不是台灣的產品。

媒體報導,義大利傳有商店被查扣大量皮蛋,
          理由是「皮蛋不適合人類食用」。

防檢局說明,皮蛋是將鴨蛋(或雞蛋)經清洗後,
浸漬在酸鹼值13以上氫氧化鈉液溶液中,
      此溶液濃度約5%到7%,經室溫45到55天而成。

防檢局並說,台灣皮蛋可輸出到許多國家,而且已有出口實績,
其中美國、加拿大及澳洲有要求須檢附防檢局簽發的輸出動物檢疫證明書,輸出到日本及香港則不需要檢附檢疫證明書。

此外,防檢局補充,
台灣正推動加工蛋品(包括皮蛋)輸銷歐盟,
已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向歐盟提出申請,
       目前歐盟方面正在審查中。
-----------------------------------------

華人商店賣皮蛋被逮捕 
               皮蛋真的不適合人類食用嗎?

中華民國108年4月16日
2019-04-16 10:14元氣網 綜合報導

日前義大利西西里島卡塔尼亞省一間華人商店,
被警方查獲800多顆違法蛋,其中包含鹹鴨蛋和皮蛋
由於歐盟認定皮蛋的加工過程不明,基於衛生考量禁止進口。

警方表示皮蛋在義大利是被禁的,「不適合人類食用」。
                            將通報衛生機關處理。

皮蛋在亞洲是特色食品,很多國外的中餐廳也有賣,但奇特的外型和氣味,讓大多數外國人不敢嘗試,就跟對臭豆腐的反應一樣,甚至被CNN評選為「最噁心的食物」之一。


皮蛋真的是馬尿泡出來的嗎?又為什麼會有重金屬殘留?

很多人不清楚皮蛋的製作過程,甚至傳聞是用馬尿泡出來的,而蛋黃呈現綠黑色,也被懷疑有重金屬殘留。

據食力報導,
皮蛋是利用鹼性物質醃漬來使蛋體凝固的「鹼凝固蛋」。
一般來說,皮蛋的製法可分為
      傳統製法(塗敷法)、現代製法(浸漬法),
                   及其他製法(混合法),
早期利用的鹼性物質多為草木灰,現代則是使用氫氧化鈉

又因溫度與酸鹼程度皆對皮蛋製成率有很大的影響,
多會額外添加重金屬物質(如氧化鉛、氧化銅等)來使製程安定、提升產品品質。若重金屬物質的添加量過多或蛋的氣孔過大,則容易造成殘留量超標的問題。
而目前針對皮蛋易殘留的鉛、銅已分別有0.3ppm及5ppm的殘留容許量規定,政府也有進行抽驗把關。依國人一般飲食習慣,並不會大量食用皮蛋,應不至於危害健康。

從皮蛋的外觀就可辨別有沒有重金屬殘留?

皮蛋上的黑點主要來源是鉛與銅兩種在製程中常添加的重金屬,但蛋殼上的斑點僅表示沉積於蛋殼上的重金屬含量,而蛋殼並不會拿來食用,皮蛋本身內容物的重金屬含量還是要經檢驗才能得知。

另外,網路上也謠傳皮蛋有松花紋或蛋白顏色較淺是因含鉛或蛋品受污染,其實松花紋是因蛋黃成分移向蛋白所形成的結晶,與重金屬無關。而皮蛋蛋白成淺綠色則是因醃漬時間較短、鹼化程度小,雖口感異於顏色較深的皮蛋,但並不代表蛋品受污染。

吃鹹蛋對身體不好?
有些人會擔心鹹蛋的鹽分過高、最好不要食用。
但其實依國人一般的飲食習慣,鹹蛋的食用量本來就不高,
入菜時也可取代原本添加的鹽巴,
                   在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不至於危害健康。

*************************************
甲殼素沒警語 7月起最高罰300萬

   中華民國108年3月20日

2019-03-20 09:15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標榜養生的「甲殼素」千萬別亂吃,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告
「由蝦、蟹殼黑麴菌絲體所製取之食品原料
幾丁聚糖(Chitosan)使用限制及其標示」,
今年7月起,產品外包裝必須要加註警語,未依規定標示,
將依法開罰最高3百萬元。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
幾丁聚糖也就是俗稱的「甲殼素」、「甲殼質」
過去是從蝦、蟹殼萃取出物質,隨著食品科學的進步,
已有業者也能從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
對於非傳統性的食品原料,食藥署不定期審核並訂定管理規則。

若是由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的產品
專家認為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赭麴毒素A(Ochratoxin A)
公告內容也規定,這類產品的赭麴毒素A
不得超過1ppb(10億分之1),廖家鼎表示,
若正常萃取是不會超過該標準,民眾也無須擔心。

根據研究顯示,甲殼素具有降血脂的效果,
廖家鼎表示,因此,
對於孕婦、哺餵母乳的媽媽、嬰幼兒者,
或是本身已經在服用降血脂藥物的慢性病患者,
在食用甲殼素相關製品時,都得格外注意,
服用後反而降低體內血脂,恐會出現反效果,
慢性病患者的服藥狀況也會出現問題。

今公告的內容為業者未來得在外包裝加註警語,
「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者,應諮詢醫師後,方可使用」
及「不建議孕婦、授乳者及嬰幼兒食用」。

新規定於今年7月正式上路,未依規定標示的業者,
將可依照食安法開罰,3萬元以上、3百萬元以下罰鍰;
若是標示不實,則可開罰4萬元以上、4百萬元以下的罰鍰。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鯖鰺產卵場紅火心將開放 保育團體:嚴正反對 * 台日陸韓首達共識!北太平洋秋刀魚 設捕撈上限

      黑鮪配額換日本大目鮪配額
                    價差20倍 賠錢的交易


04:10    2019/09/08 中國時報 朱真楷


此次國際鮪魚配額談判,台灣雖以300噸黑鮪魚捕撈額,
與日本交換等量的大目鮪魚,
但兩者價格天差地遠,等量卻不等值
這樣的交易表面看似合理,卻是不利漁民的賠錢生意。
     蔡政府親日抗中的大戰略,似乎又讓台灣蒙受損失了。


黑鮪魚與大目鮪魚的價值差異,少則價差10倍,多則20倍,
價值差異,足以見得。今年元月在東京豐洲市場拍賣會,
       就有壽司業者就以3億日圓的驚奇價格標下1頭黑鮪魚
                                 創下競標新紀錄。

就因黑鮪魚有著超高經濟價值,所以日本政府在去年,就曾在中西太平洋魚類委員會(WCPFC)的北方小組會議,提議擴大黑鮪魚捕撈配額,但遭美國、庫克群島以擔心資源枯竭為由斷然否決。


在全球限捕令下,黑鮪魚資源量雖有回升,迄今仍處較低數量。但日本在今年依舊是冒著捕撈過度質疑,再次於WCPFC提出擴大捕撈量的要求;或許是預料目標不易達成,因而把腦經動到與其他國家交換配額。

只是,由台灣、日本、美國、南韓等國組成的北小委員會
誰會願意割讓自身權益,讓日本能以迂迴方式牟取自身利益?
       截至目前為止,好像還真的只有台灣願意這麼做

表面上,台灣以300噸黑鮪魚額度,換取300噸大目鮪魚,
               看似互利互惠,問題是兩者價差懸殊,
                  就經濟角度,這樣買賣真公平嗎?

當然,政府會說反正漁民捕不到這麼多黑鮪魚,讓一點沒關係。
問題是,黑鮪魚面臨生存浩劫早非新聞,台灣政府難道不該反思,為何漁民再怎麼拼命,實際能捕撈到的數量卻總是遠低於限額
                  其關鍵,不就是海洋資源正逐步被耗盡嗎?

結果,今天政府還以「反正自己捕不到這麼多,
    那就讓給日本去捕」的阿Q心態,將捕撈權割讓日本,
     這對漁民面臨的資源枯竭衝擊,是否又將雪上加霜?

*************************************************
  等量不等值 台300噸黑鮪配額轉日

                  中華民國108年9月8日
04:10   2019/09/08 中國時報 游昇俯 、 諶悠文

 
「中西太平洋漁類委員會」(WCPFC)同意
             將台灣300噸黑鮪配額移交給日本
                                    漁民看法兩極。
圖為今年全台第一鮪由蘇澳籍漁船金協益268號捕獲。
                    (本報資料照片)

「中西太平洋漁類委員會」(WCPFC)北方小組會議昨日閉幕,
會中日本提議擴大黑鮪捕撈配額,
    遭到美國反對,但同意台灣將300噸配額轉讓給日本。

農委會漁業署官員表示,
    台灣每年捕撈黑鮪的量只有配額的二成多,但大目鮪的不錯,                              不反對以此做為交換,
      將要求日本也轉讓300噸大目鮪配額作為交換,
  但這些捕撈配額尚待11月WCPFC大會討論才會定案。


生魚片及壽司頂級食材

黑鮪是製作生魚片和壽司的頂級食材,日本是最大消費國,然而連年捕撈導致此一魚類數量銳減,2015年對各國設置捕撈配額,2017年各國協議可根據親魚數量調查,彈性增減捕撈配額。


日提擴大捕撈遭否決

WCPFC北方小組會議本月4日至7日在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召開,討論黑鮪捕撈配額,日本繼去年後,以黑鮪復育有成為由,再次提議擴大捕撈配額,但因美國考量資源恢復情形有限,持反對意見,
       希望由台灣轉讓300噸配額,補日本的不足。

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表示,
台灣黑鮪每年配額為1709噸
但國內從2016年起3年捕撈量分別為454噸、415噸及381噸
                      距離限額仍遠,所以不反對轉讓
                       但也不會平白將配額讓予日本,
因我國在中西太平洋大目鮪捕撈配額為1萬481噸
                    但去年即捕到9069噸,限額較緊,
            將向日本要求以300噸大目鮪配額作為交換。

11月WCPFC大會才定案

林國平說,北方小組主要討論黑鮪魚配額,大目鮪配額則非其權責,但無論是黑鮪或大目鮪配額的轉讓,都仍須等到11月WCPFC大會討論才會定案,且此次討論配額僅為2020年一年度的措施,
                   2021年以後的配額仍會重新討論。

林國平並說,因各海域均設有一定捕撈上限,
            透過多邊國際會議討論各國配額是正常的,
               過去大陸與日本間亦曾轉讓捕撈配額,
               但印象中我國與日本間則沒有轉讓過。


********************************************
台日陸韓首達共識!北太平洋秋刀魚 設捕撈上限
       

                     中華民國108年7月20日
2019-07-20 00:15聯合報
  記者蔡佩芳、侯俐安/東京、台北連線報導


為避免秋刀魚資源枯竭,
    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年會
              十八日通過秋刀魚資源管理,
設定每年總量約五十五萬噸捕撈上限
        這是國際間針對捕撈上限首次達成共識。

農委會漁業署回應表示,
各國明年在公海的漁獲量,將不得超過二○一八年漁獲量,
台灣明年公海捕獲量因此不能超過十八萬公噸;
公海及經濟水域的秋刀魚總容許漁獲量則為五十五點六萬公噸。

漁業署表示,我國每年七至十一月約九十艘漁船於北太平洋公海作業,近年年產量約十六萬公噸,去年為十八萬公噸,將配合修正我國秋刀魚管理規定,確保永續利用。

NPFC成員包括我國、日、韓、中國大陸等八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年會十六日到十八日在東京舉行。
日本因連續多年魚荒,一直力主設定秋刀魚資源捕撈配額,
但過去兩年都面臨中國大陸反對而破局,
            今年因中國大陸讓步,首度達成共識。

日本以達成捕撈限制為優先,採取寬鬆標準
會員國二○一八年捕撈總量四十四萬噸
但會中通過一年捕撈上限五十五萬六千兩百五十噸
                 包括公海上限卅三萬噸。
會中也達共識,明年會議討論各會員國的捕撈上限。

NHK指出,
北太平洋的秋刀魚資源在過去廿年間減少三分之一
                     如要維持穩定資源,
推估未來捕撈上限應訂為過去三年平均捕撈額的八成。

*************************************
  滾動式 像滾蛋式 =完蛋

鯖鰺產卵場紅火心將開放 
                     保育團體:嚴正反對

      中華民國108年1月23日

2019-01-23 21:17聯合報 記者賴郁薇╱即時報導

農委會漁業署有意開放100噸以上扒網漁船
每年1月至5月非禁漁期間進入蘇澳「紅火心」海域捕撈鯖鰺,
引起保育團體嚴正抗議,質疑漁民既未落實卸魚申報,
漁業署與相關科學研究者又無法掌握確切的漁獲及資源量,
現要預告開放,有違科學管理、永續經營目標,鄭重反對漁業主管機關決議。

蘇澳「紅火心區」為鯖鰺最重要產卵海域
鯖鰺魚類在每年2月開始產卵,3、4月份是產卵高峰期
為配合鯖鰺,漁業署將每年6月訂為鯖鰺禁漁期
學者建議在產卵高鋒的2月加碼再休漁1個月,
漁業署去年多次和漁民開會,選前拍板增加2月休漁20天
但附帶通過
試辦開放1百噸以上扒網漁船進入「紅火心」捕撈80天

對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綠色和平、環境正義基金會等保育團體聯合發表聲明指出,根據科學研究資料,目前鯖鰺親魚產卵量仔稚魚的存活量尚未有明確證據顯示達標或已超越安全標準,
況且,今年2月才正要執行產卵期禁漁
在鯖鰺資源量、禁漁成效都尚未明朗之前
漁業署貿然開放大型扒網漁船進入紅火心作業,實在草率。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身為「鯖鰺漁業諮詢小組」成員,質疑開放決議從何而來
尤其,當海大教授呂學榮建議鯖鰺總捕撈量不宜超過前兩年漁民所回報的1萬噸漁獲量時,還有漁民大肆反彈,指稱「不可能那麼少,那個量三天就抓滿了啦」,陳玉敏認為,這顯示漁民根本未確實執行卸魚申報,又或者申報出現嚴重造假問題。

保育團體認為,在漁民不願配合政府政策、政府尚未掌握完整科學證據之前,貿然開放百噸扒網漁船進入「鯖鰺產卵區域」,恐將釀成難以恢復的災難,甚至造成漁民難以估計的損失。

保育團體強調,漁業管理決策應回歸科學證據與邏輯,而科學證據有賴漁民確實配合落實卸魚申報,因此強烈要求漁業署公布過去1月至5月期間扒網漁船出港日數與進入紅火心的次數,並說明1月至5月間,真實鯖鰺撈捕量與卸魚申報產量之間的落差;否則,制定出來的制定總捕撈量、滾動式管理恐怕都是一場空。

保育團體認為,若漁民不願落實卸魚申報或申報造假,來年便不該再給予捕撈配額,同時採取預警原則,而非「口說無憑」的「滾動式」管理,才能避免讓鯖鰺漁業管理變成一場推動鯖鰺族群消失的實境秀。

**********************************************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印度婦女打破禁忌首闖神廟 爆發示威一死百傷


50歲以下婦女 已有51人進印度沙巴瑞瑪拉廟

中華民國108年1月18日

2019-01-18 22:39中央社 新德里18日專電

克勒拉省(Kerala)政府今天告知最高法院,
在最高法院裁定所有年齡層婦女都能進入神廟後,
共有51名50歲以下婦女進入印度教沙巴瑞瑪拉廟
(Sabarimala Shrine)。

印度新聞信託社(PTI)報導,最高法院今天在開庭審理首次打破沙巴瑞瑪拉神廟幾個世紀以來禁令的賓杜(Bindu)和卡娜卡杜嘉(Kanaka Durga)申請人身保護案時,克勒拉省政府告知,在最高院裁定沙巴瑞瑪拉神廟有關婦女的禁令違憲後,迄今已有51名50歲以下婦女在警方保護下成功進入神廟。

50歲以下的賓杜和卡娜卡杜嘉,2日凌晨打破沙巴瑞瑪拉神廟禁止10歲到50歲婦女入廟禁令,成功進入神廟,卻成為激進宗教分子與團體意圖傷害、攻擊的目標,兩人因而到處躲藏,17日透過律師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請全天候警方保護

在開庭審理後,印度最高法院下令克勒拉省警方必須保護賓杜和卡娜卡杜嘉的人身安全,提供她們24小時全天候保護。

幾個世紀以來,沙巴瑞瑪拉神廟祭司和一些信徒相信,10歲到50歲婦女因有經期,如果進入神廟將影響所供奉印度教生長之神阿雅帕(Ayyappa)的神性,因而禁止10歲到50歲婦女入廟。

最高法院去年9月審理訴願後裁定,沙巴瑞瑪拉神廟有關婦女的禁令違憲,要求神廟開放所有年齡層婦女入廟,但遭到激進信徒和激進宗教團體、政黨及神廟祭司的阻撓,且引發多起暴力事件,甚至出現大規模暴力示威活動。


加上印度今年即將舉行國會大選,
包括印度中央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
最大在野黨國大黨政治人物,
都在選票考量下漠視最高法院的裁定
反對10歲到50歲婦女入廟的民眾站在一起,
並不斷批評克勒拉省政府執行最高法院命令的決定,
讓這項人權與宗教的爭議更加複雜。

*************************************
打破禁忌進入神廟 印度婦女返家遭婆婆襲擊

中華民國108年1月15日

2019-01-15 23:48中央社 新德里15日專電

印度兩名婦女日前打破幾世紀以來禁忌,進入南部知名印度教沙巴瑞瑪拉神廟,其中一位婦女卡娜卡杜嘉今天首度踏入家門時,被不滿她打破禁忌的婆婆攻擊受傷。

「印度人報」(The Hindu)報導,年約40歲的公營事業僱員卡娜卡杜嘉(Kanaka Durga)說,她進入克勒拉省(Kerala)沙巴瑞瑪拉神廟(SabarimalaShrine)後,今天是第一次回到位於克勒拉省佩林塔爾曼納(Perinthalmanna)自宅,在踏進家門時,遭飛來的木製收割機擊中頭部。

警方指出,卡娜卡杜嘉回家是為了準備回到工作崗位,
婆婆拒絕卡娜卡杜嘉進門,雙方發生口角,婆婆在爭吵中把木製收割機丟向卡娜卡杜嘉,擊中她的頭部。

在門口值勤的幾名員警把受傷的卡娜卡杜嘉送往當地塔魯克(Taluk)公立醫院治療,所幸傷勢不嚴重。


警方已針對卡娜卡杜嘉婆婆的傷害行為,立案調查。
..........

卡娜卡杜嘉和大學講師兼婦女運動家賓杜(Bindu)1日凌晨改從神廟工作人員入口順利進入神廟,成為幾世紀以來首次有10到50歲女性打破這項禁忌,成功入廟。


但卡娜卡杜嘉和賓杜的行為,引起宗教激進分子發動大規模示威,兩個人為躲避宗教激進分子侵擾,在外躲避多時;
而卡娜卡杜嘉則家人反對她進入沙巴瑞瑪拉神廟
離家數個星期,直到今天才返家。
**************************************
爭入廟權 印度500萬人組「女性長城」

中華民國108年1月3日

2019-01-03 14:53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2日電

印度媒體報導,500多萬名印度婦女在元旦當天爭取入廟權,
互相手牽手橫跨多個邦,組成了一條長達620公里的人牆,
表達男女平權及宗教自由的決心。在這之後,
有兩名女性社運分子2日凌晨成功進入
南部喀拉拉邦沙巴瑞瑪拉神廟參拜後來在警方護送下離開
影片上傳社群網站後引發回響,
再次激發反對女性入廟以及捍衛女權兩派人馬的對立。

2女首入神廟 再挑反對聲浪
兩名女性2日凌晨進入位於山丘的沙巴瑞瑪拉神廟(Sabarimala Shrine),這是印度最高法院去年9月裁定禁止10至50歲女性進入神廟的禁令違憲後,首度有女性進入這座神廟。

法新社報導,喀拉拉邦議會前發生暴力衝突,
緊張對峙持續超過4個小時,
高呼口號的對立團體都沒有任何打退堂鼓的跡象。
近幾個月以來,傳統主義者已阻止其他試圖進入這座神廟的女性,有時以暴力方式驅離。

沙巴瑞瑪拉神廟過去不對已進入經期的女性開放,
雖然印度最高法院於去年9月推翻了這項禁令,
但在那之後女性訪客仍持續因抗議群眾騷擾,
而無法進入沙巴瑞瑪拉神廟朝拜。


為了捍衛女性的「入廟權」,
大批婦女在元旦當天響
應由喀拉拉邦的左翼政府發起的這場「人鏈」示威活動,
官方人員向BBC透露,
一開始舉辦單位預計僅會有約300萬人出席,
如今估計有約500萬人挺身而出,
範圍一直從北方的卡薩拉戈德延伸到南方的特里凡得琅
                            長度約620公里。

******************************************

印度婦女打破禁忌首闖神廟 
                     爆發示威一死百傷

中華民國108年1月3日

2019-01-03 23:19中央社 新德里3日專電

印度沙巴瑞瑪拉神廟禁止10到50歲婦女進入已長達數世紀
昨天兩名40多歲婦女首度進入神廟後,
克勒拉省爆發激進右翼分子暴力示威事件,
迄今造成一死百人受傷。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等媒體報導,
兩名婦女昨天進入沙巴瑞瑪拉神廟(SabarimalaShrine)後,
中央執政印度人民黨(BJP)
民族志工組織(RSS)
及多個印度教保守組織的激進保守右翼分子,
昨天與今天在神廟所在的克勒拉省(Kerala)各地
                               發動暴力示威活動。

數百名示威者放置燃燒的輪胎和大石塊封鎖道路,
擾亂交通且破壞商店和辦公室,
向印度馬克斯主義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3執政的克勒拉省政府抗議,批評省府派警察保護婦女入廟等行為,暴力活動讓克省陷入混亂與癱瘓。

激進右翼分子與立場相左的團體及警方發生暴力衝突,
一名55歲的示威者昨天在帕塔納姆蒂特塔縣(Pathanamthitta)
遭石塊攻擊後傷重不治,還有約100人受傷,包括38名警察。

在克省第3大城卡利克特(Kozhikode),
警方用催淚瓦斯試圖驅離示威者,執行12小時淨空。

主張印度教至上等保守意識形態的BJP、RSS示威遊行時,
還有記者在帕拉卡德縣(Palakkad)遭示威者攻擊。

由於示威者砸毀商店、辦公室的暴力行為,
克省大多數商店、公司行號今天紛紛關門,
多數公車服務也停止,
計程車司機因擔心遭到攻擊而拒絕載客,
克省一些大學推遲原訂今天舉行的考試,
             整個克省陷入癱瘓狀態。

供奉印度教生長之神阿雅帕(Ayyappa)的
沙巴瑞瑪拉神廟祭司和信徒,
相信10到50歲有月經的婦女進入神廟會破壞阿雅帕的神性
數世紀以來禁止這個年齡層的婦女進入神廟。

但在女權人士提出訴願後,最高法院去年9月裁定上述禁令違憲,
下令神廟應允許各年齡層婦女入廟,經多次衝突與闖關,
直到昨天凌晨兩名40多歲婦女在警方保護下順利進入神廟,
                              終於打破數世紀的禁令。

不過,這兩名婦女的行為引發激進右翼與宗教狂熱分子的憤怒,
據悉兩名婦女已藏匿以免生命受到威脅。

由於今年是印度國會大選年,為爭取更多選票,
立場經常相左BJP印度最大反對黨國大黨克省黨部
難得立場一致,一致批評
克省左翼政府支持最高院判決的相關作為,
希望爭取保守印度教選民支持,使得這項爭議更加複雜。

**************************************************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觀宏專案民國104至今逃逸人數暴增至414人+152=566人



********************************************
觀宏專案逃逸人數暴增至414人
                                比去年狂增10倍


2018年12月26日 17:34 中時 李宜秦

昨日爆出史上最大規模脫團案件,
旅行社帶5團、共153名旅客來台,最後竟全團逃光、僅剩1人。

根據觀光局統計資料顯示,
觀宏專案民國104(2015年實施以來,共有414名旅客逃脫,
每年逃脫人數不斷增加,2016到2018年(截至11月底),
逃脫人數分別是29、33、352人,
352人還不包括此次逃逸的152人
等於今年逃逸人數較前兩年暴增10倍之多。

觀光局在2015年11月推出觀宏專案,
開放印度、印尼、越南、緬甸、柬埔寨與寮國6國
可透過觀光局指定的當地國旅行社團體旅遊
或企業贊助之獎勵旅遊團申請電子簽證來台,
也不必附上財力證明,過程相當簡單。


觀宏專案推出以來,共有22萬5702名國際旅客參與,
其中2016年申請人數為2萬4312人,
               逃逸旅客有29名越南籍客;
2017年申請人數為10萬1793人,
              逃逸旅客有32名越南籍客、1名柬埔寨籍客;
今年截至11月底申請人數為9萬8744人,
           逃逸旅客有348名越南籍客、4名柬埔寨籍客,
     加上這次的152逃逸人數,
                    等於今年共有500名越南客逃逸。

此外,這次逃逸的旅客中甚至有3名是假領隊
觀光局搞不清楚該團是否有購買回程機票,
觀光局長周永暉則一問三不知,僅不斷強調「是個案」,
也承諾未來會加強審查,而外交部境管局也已在全面檢討。
另外他說,已經拿到觀宏簽證的業者仍可入境。

觀光局國際組組長鄭瑛惠說,觀光局會要求
組團社、地接社提供申請書、切結書、團員名單
、行程表、出入境時間,
審查通過後會送往移民署與相關單位核發簽證,
至於外界質疑為何沒有審查機票,
鄭瑛惠說,旅客通常會先申請簽證成功後,才會購買機票,
因此觀光局也很難要求業者先附上機票

*************************************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強啟商業捕鯨:日本元旦前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時隔32年重啟商業捕鯨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19年7月01日 11:00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時隔32年重啟商業捕鯨
當地時間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停止在南極和太平洋北部用於「科學目的」的捕鯨活動,並將於7月1日開始進行鯨魚的商業捕撈。

7月1日,由「日新丸」號等3艘船組成的船隊將從日本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出發,開展近海捕撈;此外,還將有5艘小型捕鯨船將從北海道釧路市出發,展開沿岸捕撈。

 ▲ 日本東京東部的P-man餐廳出售的一份炸鯨魚塊套餐。

從「科研捕鯨」到「商業捕鯨」

19世紀以來,因為人類無節制的捕殺和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鯨魚的數量一路銳減,甚至瀕臨滅絕。1948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成立,並於1986年通過了《禁止商業捕鯨公約》,禁止締約國從事商業捕鯨。鯨魚種群數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日本於1951年加入IWC。不過,作為傳統的捕鯨大國,
                  日本一直利用禁令的漏洞
 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海域以科學研究的名義捕殺鯨魚。

科學研究捕鯨是IWC決定暫停商業捕鯨後,
1987年在南極海1994年在西北太平洋開始的。
科學研究捕鯨允許捕撈鯨魚,以收集生存數量和年齡等科學數據。作為「科研捕鯨」的副產品日本國內一直銷售捕獲的鯨肉。
2018年度為止捕獲了小鬚鯨和塞鯨等總計1.7萬頭以上
                   已遠遠超出了「科學研究」的需要。

在「科研捕鯨」的真相被揭露之後,
                    為了能夠名正言順地捕鯨,
          日本加快了尋求取消商業捕鯨禁令的步伐。

2018年9月,日本重提恢復商業捕鯨的訴求,但又一次遭到IWC委員會的否決。2018年12月26日,日本官方長官菅義偉對外宣佈,由於多年來取消商業捕鯨禁令的倡議無法實現,日本將退出IWC,從此不再受禁令的制約。

當地時間2014年1月21日,日本太地「海豚灣」,
         日本漁民圍捕入網的海豚。圖片來源


捕鯨是日本「文化遺產」?
作為最大的捕鯨國,日本拚命捍衛捕鯨權的最大的理由是,
            捕鯨魚、吃鯨肉是日本的傳統文化
   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繩文時代
                              是一種值得保護的文化遺產

但這不是全部的真相。海洋學家馬克(Thilo Maack )表示,
在古代,日本人吃鯨魚僅停留在極少數的上層人士裡,
並未普及到民眾中,因此根本談不上是一種飲食傳統。
而且,遠赴南極海的捕鯨行為近幾十年才開始的
                            沒有古老歷史依據

日方的另一個理由是,經過一定時間的恢復,一些鯨魚的數量得到了上升,已經不算瀕危動物,將其捕殺並不會影響生態環境。但雖然很多捕鯨活動已經停止,但隨著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鯨類較長的生長週期,鯨魚數量的恢復非常緩慢。如藍鯨,大鬚鯨,長鬚鯨等鯨類,即使經過了幾十年的嚴格保護,仍然未能脫離瀕危狀態。

此外,雖然日本承諾不再捕撈瀕危鯨類,但在實際捕殺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誤捕的情況。更令人無法放心的是,
據《衛報》報導,在2018南冰洋年度夏獵期間
日本只出動了兩艘捕鯨船,就捕殺了333頭小鬚鯨
其中122頭為懷孕母鯨,另有114頭為幼鯨。
據瞭解,小鬚鯨的妊娠期為10個月,且每次懷孕通常只產一胎。
如果按照這種速度,
            人類的捕殺很容易令已經脫離瀕危的鯨類再度瀕危。

除了文化和環境層面的理由,
支持捕鯨的人士還持有一種奇特的邏輯,
即捕鯨可以保護水產資源。日本有官員稱,
鯨類所吃的魚是人類捕獲量的5倍
所以需要對鯨魚的數量加以控制,
        否則鯨魚不僅會威脅到別的魚類生存,
                               還會搶奪人類的食物。


2008年6月4日,日本東京西南420公里處的太地町,
 一艘捕鯨船捕獲的短鰭領航鯨。圖片來源

「商業捕鯨」背後有何考量
據分析,日本執意捕鯨主要有經濟、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禁止捕鯨可能導致的失業問題。據悉,捕鯨產業涉及大約10萬日本人的生計。捕鯨活動一旦被取締,勢必造成失業、公司倒閉、財政收入減少等地方危機。

不過,數據顯示,捕鯨其實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並不高。
雖然日本人曾在「二戰」後因缺糧而大規模食用鯨肉,
           但在當代日本,這種需求和市場早已大大萎縮。
據日本《朝日新聞》統計,
    在當代日本國民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吃過鯨肉,
                 約三分之一的人永遠也不準備吃
  2016年,鯨肉銷量只占日本所有銷售肉類的0.1%。另外,
   捕鯨企業往往要通過政府的補助,才能維持運營

因此,經濟因素並不是重啟商業捕鯨的主因。
 對於一些日本民眾而言,文化上的自尊顯得更為重要。


日本新華僑報網曾刊文稱,在日本國內一些人看來,歐美國家批判日本捕鯨是將自身的文化觀念強加於日本。是否向「反捕鯨勢力」低頭,已經被他們上升到
                 「日本傳統文化是否應該向西方妥協」的高度

作為一個極度依賴海洋資源的島國,在日本看來,
一旦離開捕鯨業,日本的漁業政策和未來就得不到保障,
                        捕鯨更像是一場權力鬥爭。

不僅如此,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
日本學者佐久間順子指出,日本難以停止捕鯨,
                     很大程度上與還與政治有關。

報導稱,日本捕鯨是由政府運作的,是龐大的官僚結構,
有研究預算、年度計畫、職業晉陞、養老保險。
另外,從事農林漁牧的民眾是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重要票倉,
                      執政黨當然要維護其利益。


****************************************
禁捕31年…日本恢復捕鯨 民眾還吃嗎?
  
                       中華民國108年7月2日
             
2019-07-02 00:19聯合報 東京記者蔡佩芳/綜合報導
















日本一日恢復中斷卅一年的商業捕鯨,
一艘捕鯨船返回北海道釧路港帶回一頭小鬚鯨
           (歐新社)


日本一日恢復中斷卅一年的商業捕鯨,
午後第一艘返港捕鯨船帶回了一頭身長八點三公尺的小鬚鯨
由於小鬚鯨等屬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禁止商業捕撈對象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勢將引起反捕鯨國嚴厲譴責。

商業捕鯨限於日本專屬經濟海域(EEZ)內作業,
水產廳一日發表捕撈上限,一年最多捕撈三八三頭,
包括一七一頭小鬚鯨一八七頭布氏鯨廿五頭塞鯨

一日一早在北海道釧路港、山口縣下關市都舉行捕鯨船出海儀式,水產廳廳長長谷成人表示,日本自古以來孕育了珍視利用鯨魚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今後將以科學依據適切管理,維持水產資源永續經營。午後,第一艘捕鯨船返回釧路港帶回一頭小鬚鯨,小鬚鯨隨即被運送至釧路市內解剖設施進行丈量、解體。隨後又傳出其他捕鯨船捕獲鯨魚返港的消息。

漁業業界團體內發行的「捕鯨新聞」印製了一萬份號外,在東京都內與捕鯨產業重鎮、山口縣下関市等地街頭發放;一些創業數十年老店也預告將推出鯨肉料理。
不過,現代日本人飲食文化早已遠離鯨肉
                   鯨肉是否還受到市場青睞仍待檢驗。

IWC會員國一九八二年通過禁止商業捕鯨公約,
日本在一九八八年配合停止捕鯨業。雖然IWC內部對商業捕鯨持續討論,但以澳洲為首的歐美國家強力反對,日本政府認為重啟商業捕鯨遙遙無期,去年十二月宣布退出IWC。


日本恢復商業補鯨受到國際社會關注,IWC總部位於英國,
當地時間廿九日在倫敦出現抗議遊行,
隊伍從市中心一路走到日本大使館,
           預料日方今後將遭到反捕鯨國的強烈批判。

******************************************

強啟商業捕鯨:
          日本元旦前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2018/12/20 轉角24小時
              中華民國107年12月20日


日本將重返大捕鯨時代?
因為捕鯨問題而屢次發生海上衝突的日本政府,
在20日表明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堅定立場,
並且希望在退會後,能重啟過去被禁止的商業捕鯨活動。

消息經由日本媒體曝光後,隨即引發反捕鯨國家的批評,
然而日本政府多年來屢次提案恢復捕鯨的悲願,
近年來也獲得部分IWC會員國的支持,
如果日本的退出成真,恐對IWC組織和鯨豚保育造成衝擊。

以保育全球鯨豚為宗旨的
國際捕鯨委員會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於1948年成立
日本在1951年時正式加入,在現今總共89個會員國之中,
與挪威、冰島等35個國家同為IWC裡的「支持捕鯨派」,
而會內的主流仍是以澳洲、英美等50國「反捕鯨派」為主,
其餘為中立派。

日本傳統中原本就存在捕鯨、食用鯨魚肉的文化,
但是在加盟IWC以後,在保育瀕臨絕種鯨魚
和管理天然資源的考量之下,IWC採取了各種捕撈限制措施,
1982年時在日本和挪威等捕鯨國家的反對聲中,
IWC實施暫停商業捕鯨
日本的商業捕鯨活動後來也在1988年宣告中止。

無法進行商業捕鯨的日本,
在此後多半靠冰島等國家輸入鯨魚肉品,
但市面上流通並不廣泛、消費數量急遽下降,
「吃鯨魚肉」也逐漸成為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世代斷層

雖然商業捕鯨暫停,不過日本仍可以在IWC認可下,
南極海與北西太平洋進行科學研究用途的「調查捕鯨」,
過程中剩餘的鯨魚副產品(魚肉、魚油、皮骨...等)
  也能夠依照IWC的規定在市場販售。

然而即使以「調查捕鯨」為名義,
日本的捕鯨活動仍然在海上與反捕鯨團體發生衝突。
在過去數十年來,國際間對日本捕鯨的施壓和抗議不曾減少,
甚至屢次爆發正反雙方漁船衝撞、破壞船隻的事件。

知名國際環保團體「綠色和平」(Greenpeace)也曾經指控,
日本利用科學調查的名義,來掩護非法走私鯨魚肉
「表面上調查捕鯨、實際上是商業捕鯨 !」

做為IWC的成員國,日本政府的立場
依然希望能夠恢復商業捕鯨,
多年來也以「鯨豚數量已經獲得恢復」
、「保存日本傳統食文化」等理由,向IWC提案重啟商業捕鯨。
最近一次提案,是今年9月於巴西舉行的IWC大會,
日本雖然獲得不少非洲國家的支持,
但最後仍在美澳、歐盟等國家的反對下,
以41票對27票否決了日本的重啟悲願

再次被否決的日本政府,當時除了表示「殘念」之外,
也暗示「不排除未來退出IWC的可能」。時隔半年左右,
日本政府的意向終於在12月20日明朗,
根據日本水產廳向《共同社》與《法新社》透露,
政府已確定要退出IWC、並且將來重啟商業捕鯨。

根據《東京新聞》報導,日本會在2019年1月1日之前,
向IWC秘書處發出退會通知,
原則上在提出後的隔年6月30日正式生效。
不過日本方面也表示,
未來退出IWC後不會在南極海捕鯨
而是回到日本近海和專屬經濟海域內獵捕,
並且希望仍可以觀察員身分,
繼續參加IWC科學委員會的鯨魚調查研究。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日的臨時國會中表示,
「希望早日恢復商業捕鯨,考慮所有可行的方案」,
不過《讀賣新聞》也指出,
退出IWC的決定勢必引起國際反彈聲浪,
而隨著消息的曝光,反捕鯨國的責難蜂擁而至,
同時也有日本政府官員向《衛報》表示,
退出只是方案之一、現時點尚未拍板確定。

因為捕鯨問題而與日本多次磨擦的澳洲政府,
環境部長普萊斯(Melissa Price)表示
「反對任何只徒具形式的調查捕鯨」(暗指日本的走私爭議),「我們強烈希望日本能夠留在IWC,
不過要退出,那也是日本的問題。」

長年對抗日本捕鯨的澳洲海洋保護協會批評,
「日本如果真心想保護鯨魚,就不應該背離IWC!」
協會同時指出,日本如果退出,將會是一個危險的先例,
憂心會引發其他支持捕鯨的國家效尤。

實際上,支持捕鯨的加拿大
過去也在1982年時因不滿IWC而退出。
挪威與冰島對於商業捕鯨的禁令也時常不予理會
、同時也是支持日本重啟捕鯨的盟友國家。
在IWC成員國之中,有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
(如非洲的肯亞、坦尚尼亞、加勒比海島國等)支持日本,
倘若日本正式退出,可能會對於IWC的組織造成衝擊。

*****************************************

圖為日本獵捕的貝氏喙鯨
但並不在IWC的限制捕撈名單之中,
每年春季至秋季會開放商業捕撈、可以在市場販售。
 圖/路透社











位於日本千葉縣和田漁港的小學生參訪活動,
學習日本的捕鯨文化
圖為貝氏喙鯨。 圖/路透社

**********************************************



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

雜色狼Painted Wolf -- African wild dog 非洲野犬(狗 ) 改名


動物王朝   Dynasties (2018)  BBC

第一集--黑猩猩  (西非塞內加爾撒哈拉沙漠邊境) 首領David
第二集--皇帝企鵝(帝王企鵝)學名: Aptenodytes forsteri
              南極洲極地荒野   -- 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大的屬種,
                          成年皇帝企鵝身高可達120厘米,
                    體重可達46公斤( 比國王企鵝還高大 )
         ---------- 每年重新找伴侶繁殖
-----------皇帝企鵝孵蛋  ,雙腿和腹部下方之間
             有一塊布滿血管的紫色皮膚的育兒袋
        能讓蛋在環境溫度低達零下華氏180度(攝氏零下117度)
                的低溫中保持在舒適的華氏97度(攝氏36度)
                       ---維基百科

第三集--非洲獅  --母獅家族 <肯亞馬賽馬拉大草原
                雄獅「雷德」遇上20多隻鬣狗,眼看危急,
       幸好兄弟「塔圖」趕到

第四集--雜色狼  (非洲野犬 )非洲津巴布韋讚比西河洪泛平原
第五集--老虎      印度班達迦叢林  母虎拉吉貝拉生下三男一女
                            保護區才                                

              比芭總是三兄弟吃飽才輪到她
*******************************************
雜色狼,一個想改名轉運的實力派路人甲
2018-12-03 12:06

http://www.sohu.com/a/279278816_99930259?spm=smmt.mt-cul.fd-d.2.1543795200023WRl5Apr

按:BBC本年熱播自然紀錄片大戲《王朝》
剛剛在騰訊視頻同步更新了第四集,
這一集裡,
出現了一種連很多專業人士都聞所未聞的動物
                ——“雜色狼

改名,能否轉運

怎麼辦?拇姬老師曾經在小說中寫道:
             命名,是一切力量的根源。

有些保育學者發起了給雜色狼改名的行動。
改什麼?改原名。不要再叫“非洲野犬”了,
這個名字不但讓很多當地人認為它們不過就是非洲田園犬,
也讓那些原本可以貢獻一份力量的“外人”興趣索然。

Painted Wolf,它們是野生動物,不是狗。
這個名字在歐美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接受。

不管是大衛•艾登堡爵爺還是BBC自然史部的創意總監,
也是《王朝》系列的掌舵人麥克•岡頓,
都堅持在片中使用Painted Wolf
                      而不是African Wild Dog

***********************************************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消保處:負離子床墊有致癌危機 未來優先控管查核

消保處:負離子床墊有致癌危機 
                             未來優先控管查核

   中華民國107年12月3日


2018-12-03 15:37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即時報導

行政院跨部會今年9月抽查市售「負離子床墊」,
發現「貝多麗」及「展驛」等兩品牌的床墊
                         輻射劑量嚴重超標,恐有致癌疑慮。

行政院消保處今天公布追查結果,
已要求業者將販售商品予以回收,
但有500件已流通至國外,恐難追回。
此外標準局及衛福部未來
將把此類商品列為年度優先查核及檢驗標的,
業者若宣稱有負離子功能,必須出具輻射劑量報告

行政院消保處、原能會及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今年9月11日召開
    「市售負離子床墊含輻射查核結果」聯合記者會,
指出「貝多麗」及「展驛」等兩品牌的床墊
輻射劑量分別超標76倍及3倍之多;
原因在於負離子粉中含有釷系、鈾系等天然放射性物質,
當負離子粉濃度過高,將造成致癌危機。

消保處表示,針對後續源頭管理、後市場管理
及違規產品回收等事宜,與相關部會已建立共識,
包括輻射超標負離子床墊回收處置
、加強宣稱負離子商品之後市場查核及檢驗
、設置單一諮詢窗口
及建立天然放射性物質的進口管理機制等,
          以落實維護消費者健康等權益。

消保處指出,經聯合查核小組追查放射性物質源頭發現,
國內負離子粉來源有二
包括貝多麗公司自行進口負離子原料產製並銷售床墊,
共產製8件,對外販售2件,還剩下6件。

拉比特公司向西屯企業有限公司進口負離子原料,
產製負離子床墊,分別販售17件給展驛公司,
500件給百達翡麗公司,以及5件給伸展公司。

消保處表示,針對上述交易,
聯合查核小組已要求
貝多麗公司、拉比特公司、展驛公司、伸展公司等辦理回收,
不過其中百達翡麗公司已將500件負離子床墊全數銷至國外
恐難追回。

有鑑於坊間除床墊外,還有不少產品宣稱具有負離子功能
消保處請標準局及衛生福利部
將此類商品列為年度優先查核及檢驗標的,並請原能會協助。

對於業者宣稱有負離子功能,經研判可能產生輻射超標者,
將請業者出具輻射劑量檢驗報告,避免誤導消費者。
此外,上述機關需於半年內提出專案報告落實追蹤。

消保處表示,現行原能會職掌的游離輻射防護法
僅就人工放射性物質進口採取登記備查制度,
但是天然放射性物質仍未有規範,
因此請原能會研議將天然放射性物質進口採取同等管制措施,
另增列天然放射性物質的貨品分類號列,
                                    俾財政部配合邊境管制。
消費者若有疑慮,可洽詢原能會諮詢窗口:
                     0800-088722及0800-088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