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女多於男 寶島公主夜未眠



























-----------------------------
女性價值 非婚嫁決定

【聯合報╱葉淑涵/美國紐約州立Albany大學東亞系中文講師】
中華民國102年12月10日


開門見山,此文重點為指出劉乃瑋先生八日「女多於男,寶島公主夜未眠」一文謬誤。 疑點一:劉乃瑋先生何以認為女多於男是一個窘境?
自古男女或女男比例,難道可到達五五比的黃金比例嗎?
既然該作者認為女多於男是「窘境」,
我們是否可以同理推論,男多於女則是個「絕境」呢?

疑點二:劉乃瑋先生指出「希臘人重玄思追求自我實現,
認為小孩是累贅,加上喜好同性戀造成出生率低」,
其根據何在?莫非該作者以為希臘被羅馬所取代的原因,
又能牽扯到「多元成家」這個目前討論得沸沸揚揚的話題?

疑點三:劉乃瑋先生認為解決兩岸和平統一問題的終極作法在於
「政府應多鼓勵台灣剩女前進大陸,不但減少海峽戰爭危機,
還可治癒台灣的公主病」。
首先,使用剩女一詞,歧視女性到了一個極點。
剩女一詞來源自女性的價值取決於婚姻,因此過了適婚年齡仍未結婚,
這些女性就被視為剩女。如若海峽戰爭危機,能讓台灣剩女來和平化解,
那可妙,台灣「剩女」也可等同比做法國的「聖女」貞德了。

如此物化女性的文章,要告訴全國女性什麼?
對不起,妳們生錯時代了,若是生在中國古代,男多於女,
妳們可以讓「父皇」為妳們挑選夫婿,且重點在於還可以「挑」。
而在這代社會,女性就等著被「挑」。
婚嫁與否,決定女性社會地位,甚至人生價值,
如此思考,豈不荒唐可笑落伍至極。

----------------------------

寶島王子病 性別平等「倒退嚕」

【聯合報╱李若雯/大學生(台北市)】

中華民國102年12月9日


昨日「女多於男,寶島公主夜未眠」一文,筆者在此做出反駁。 精明幹練型的未婚女性,或因生涯規畫、工作環境對女性不友善等而晚婚,
應檢討的是國家整體性別、托育政策,
而非酸言酸語使用父權社會的「老姑婆、老處女」等語詞評斷之,
須知幽默亦有界線,過了界線便不是幽默,而是令人感到不適的歧視。

更遑論該文作者稱女性為「馬路三寶」
(意指女性開車能力不佳,易造成事故。
君不見交通事故中造成傷亡者是男多亦或女多?),
更稱女性增加使得「感情用事的小確幸政策、帥哥政治人物更吃香」,
完全複製女性刻板印象中感情用事、政治判斷力膚淺等特質。
(然則,依此邏輯,則我國數十年來男性主導下「非感情用事的理性政策、
普男政治人物」,是否即帶來了幸福國家?)

末段稱政府鼓勵台灣「剩女」前進大陸,
以促進海峽和平,治癒台灣公主病一段更是不知所云
(君不見除公主病外,王子病患者亦隨處可見,
然則在習於由男性主導話語權的台灣社會,只得聞仇女聲浪震天價響)。

我國女性人數首多於男,其背後原因
可能有外籍配偶引進、女性平均存活年齡較高等。
而眾多寶島公主是否便因此徹夜輾轉難眠,
思考自己是否「被迫」展開不同於傳統的人生有待商榷。
然可確定的是,在自詡為性別意識進步的寶島台灣,
仍有部分人士大唱平等意識「倒退嚕」的語詞論調而渾不自知。
 
 
-------------------------------
這篇到底要講甚麼?
作者見報載" 女多於男"  因而憂心忡忡?  或者氣憤難平??
通篇怨氣沖天 ,有必要嗎!?
寶島公主夜夜好眠 ,作者倒是徹夜難眠 吧 !
這麼多歧視字眼 與 偏激想法 ,也能通過 編輯 "法眼" ???

-------------------------------------

女多於男 寶島公主夜未眠

【聯合報╱劉乃瑋/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全文網址: 女多於男 寶島公主夜未眠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346064.shtml#ixzz2nGpF0z2j
Power By udn.com

中華民國 102年12月8日

上世紀初,普契尼將中國公主選婿煩惱寫成著名歌劇「杜蘭朵」,描繪出封建、父權的東方印象。而公主之所以有得挑,是因為當時「光棍/宅男」太多了!這實在是面臨百年來首度「女多於男」窘境的台灣女性所難以想像的。 經濟學人認為,廿世紀初大英帝國衰落,很大原因是出生率下降的緣故。
西方父權社會興盛,是在高出生率的羅馬早期,
又因希臘人重玄思追求自我實現,認為小孩是累贅,
加上喜好同性戀造成出生率低,最終被勇猛務實的羅馬人滅亡。

這從演化觀點來看完全可以理解:
好戰的戰勝不好戰的,剩下的當然都是好戰的。
十七世紀,歐洲宗教戰爭父權再興,將女性視為慾望尤物的獵巫達到高潮。
後來人類社會破除了君權神授與專制禁欲,
才有近代民族國家的興起,父權宰制逐漸為人權自由裂解。

蘇美文字中,「自由」(amargi)一詞意即「回歸母親」,
彷彿女性溫柔足以化解專制暴力。
當代自認「世界公民」的歐洲國家,普遍女多於男、生育率低,
北歐國家非婚生子女更多,
這是拿石頭砸死外遇、辱罵小雜種的父權社會所無法容忍的。

台灣生育率性別比與歐洲相近,一腳踏入開發國家
,然而另一腳卻留在傳統男尊女卑的社會,不能接受女人比男人強,
婚姻市場仍以賢妻良母型為主,
未步入婚姻的精明幹練型,就被迫展開不同於傳統的人生,
這些老姑婆、老處女,可望成為台灣潛在的自由主義者。

人類啟蒙從擺脫父權社會開始。
「女多少生」可以是台灣邁向自由之路的起點
代理孕母、變性手術、墮胎、婚外情除罪化、多元成家、安樂死等政策,
將有更自由的討論空間。
此外,女性人口增加互別苗頭情況更甚,婚前婚後皆需打點
化妝品、服飾等高單價低成本產業前途光明,有助經濟成長。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馬路三寶(老人、女人、老女人)也可能更嚴重
感情用事的小確幸政策、帥哥政治人物更吃香
大家一起迎娘娘腔時代來臨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女子與小人確實影響公共政策甚鉅。
台灣女多男少,女人又愛文弱書生花美男
同志主演的福爾摩斯、暮光之城,收視率高居不下,
對被塑化劑荼毒的台灣男性來說,可謂陰氣沖天。

政府應多鼓勵台灣剩女前進大陸,不但減少海峽戰爭危機
還可治癒台灣的公主病。祝公主夜夜好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