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一直換新產品?------電子產品的故事發人省思

2011/02/25
 
  在最近有關APPLE要推出新一代iPhone、iPad產品的消息,還有從一月到現在的連續幾個大型消費展覽中,每場都有一大票的新產品推出,表面上感覺科技日新月異、進展神速,但換個角度想又覺得現在的產品,不管是科技還是其他產業,產品生命週期都好短,就拿iPhone來說好了,iPhone 3GS跟iPhone 4的產品周期約為1年,好似才買入幾個月就已經過時了,細究其中又發現規格似乎差不了多少,只有消費者想要更換最新版的心理與時俱增而已。
 

  有一個網站叫做〝storyofstuff.com〞,從2007年末就開始發表一連串的網路動畫短片,
  而目前最新的短片名為〝The Story of electronics〞,其中描述的內容洽洽相似上面說的矛盾心理,大略意思是說跨國大公司從以前就實驗性地把產品刻意設計成較不堅固(designed for the dump),讓消費者可以持續性地一直購買新產品,而舊的或壞了的東西就直接丟棄,因為維修舊品反而比購買新品更花錢,很諷刺吧?
  (以前產品--無論甚麼,  很耐用,再加上惜物心裡,  壞了送修  現在的不耐用,丟了也不可惜? )
 

  而其中有2個概念讓人感到驚訝,大公司為了讓消費者持續購買新產品,設計的核心概念竟然是〝計劃過時(Planned Obsolescence)〞跟〝感知過時(Perceived Obsolescence)〞,前項是說透過快速地更改零件規格,讓各代產品皆不相容於彼此,也可以視為〝為丟棄而設計〞的同義詞;而後者則是透過外觀與輿論影響,讓消費者必須持續購買新品以符合主流價值,也很諷刺吧?
 

  這個the story of stuff系列還有其他短片,而在07年釋出的〝the story of stuff〞,裡面提到的內容除了消費行為外,還提到這樣超量的製作過程其實對地球所造成的傷害也遠比我們想像的大,資源的濫用當然不用說了,比較驚訝的還有包括電子產品製造過程中使用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來說幾乎都含有毒性,這就聯想到前幾天有個新聞是說,蘋果在蘇州的台商代工廠 - 勝華科技傳出工安事件,因為有毒溶劑造成137名員工中毒。雖然現在廠商都標榜自家的產品是可回收、符合環保標準等等,但仍不時有相關負面新聞出現…。
 

  其實有關於塑造消費者持續購買的說法,也不是新鮮事,早幾年已經有人諷刺說現在的消費者都是「我消費,故我在」,經由消費來確認存在的價值,當然人可以自由選擇認同的方式生活,套句PTT的話:「不爽不要買!」,只要心理可以認同,甚麼樣的消費模式反倒是其次了。倒是有關於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的問題就值得現代人深思,畢竟地球只有一個,永續經營才是唯一的正道!
 

  消費者:出來面對!
 
  I社:沒...沒有啦~其實還是可以相容的...
 

Video of The Story of electronic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